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防范化解金融風險事關國家安全、發展全局、人民財產安全,是實現高質量發展必須跨越的重大關口。全省金融系統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金融工作的系列重要論述和對江蘇工作重要講話精神,牢固樹立總體國家安全觀,錨定金融強省建設目標,筑牢金融安全防線,以高水平安全護航金融高質量發展。2025年上半年,江蘇全省社會融資規模增量達2.63萬億元,新增本外幣貸款2.09萬億元,新增境內上市公司12家,境內非金融企業債券融資達7796.6億元,均位居全國第一。2025年6月底,全省金融機構不良貸款率為0.8%,大幅低于全國平均水平,為江蘇經濟大省挑大梁提供堅強金融支撐。
2025年防范非法金融活動全省行"" 中共江蘇省委金融辦供圖
突出黨管金融,在強化制度建設中扛牢政治責任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加強黨中央對金融工作的集中統一領導,是做好金融工作的根本保證。全省金融系統始終旗幟鮮明講政治,把黨的政治建設擺在首位,切實把黨的領導的政治優勢、制度優勢轉化為防控金融風險的實際成效。一是高站位部署推進。堅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有關金融工作部署,印發全面加強金融監管防范化解金融風險推動金融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錨定金融強國建設宏偉藍圖,制定金融強省建設“施工圖”“計劃書”。2023年10月中央金融工作會議召開后,江蘇在全國較早成立省委書記、省長任“雙主任”的省委金融委員會,多次召開會議研究部署推進金融改革發展穩定重點工作。建立地方各級黨政主要領導負責的金融風險處置機制,切實將黨的領導貫穿于防風險全過程。二是高質量黨建引領。將加強地方金融黨建作為提升金融系統凝聚力、戰斗力的重要抓手,精準實施政治能力提升行動,創新培育“鑫鋒”黨建品牌,先后創設《“第一議題”學習參考》、“金融+”講壇,開展中國特色金融文化“調研行”“大家談”,引導各級地方金融管理部門增強“用政治眼光看金融,抓政治責任防風險”的思想自覺和行動自覺。對照習近平總書記對干部隊伍建設“三個過硬”重大要求,先后舉辦全省領導干部推動地方金融高質量發展專題研究班和防范化解金融風險培訓班,全面提升統籌發展和安全的能力。以高質量黨建促進金融高質量發展的做法得到中央金融工委充分肯定,并在全國金融系統黨建會議上作交流發言。三是高標準推進落實。率先在全國建立央地協同的地方金融工作協調機制,推動解決監管協同的難點堵點問題,構建央地金融管理部門“一家人”“一股繩”“一盤棋”的風險防控工作格局。建立全國首個地方金融與司法協同治理工作機制,強化與政法、法院、公安、宣傳、網信、信訪等部門聯動,切實凝聚部門工作合力,共同維護經濟社會大局穩定。
強化治本控源,在攻堅重點風險中彰顯使命擔當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防范化解金融風險,特別是防止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是金融工作的根本性任務,也是金融工作的永恒主題。全省金融領域始終將防范化解金融風險作為首要任務和根本性任務,緊盯當前重點領域風險,直面痛難點、找準破局點,切實推動金融風險防范化解從事后反應、被動應對向事前預防、主動解決轉變。穩慎推進中小法人金融機構改革化險。強化央地協同,與中央金融管理部門緊密合作,建立地方法人銀行信息共享和風險監測預警機制,探索開展早期糾正“硬約束”試點,推動中小法人金融機構壓降不良貸款、補充核心資本,提高抗風險能力。持續深化農信社改革,推動成立江蘇農商聯合銀行。市場化推進村鎮銀行減量提質,已實質性推動11家村鎮銀行改革重組,大幅度提高中小金融機構安全運行和穩健經營水平。全力遏制大型企業債務風險傳導蔓延。用足用好金融支持民營經濟發展各項政策,發揮民營企業融資會診幫扶機制作用,堅持市場化、法治化原則,優化對維護企業融資環境穩定的服務方式,幫助暫時遇困但有發展前景的企業渡過難關。完善上市公司退市風險防范化解工作預案,2024年以來,多措并舉有效緩釋9家上市公司退市風險,助力3家上市公司通過破產重整實現“涅槃重生”;2025年針對轄內風險上市公司“一企一策”制定應對預案,助力風險上市公司不退市、少退市,退市則做到穩定有序退出。系統推動地方金融組織“減量提質”。推動地方金融監管“長牙帶刺”、有棱有角,制定或修訂地方金融監管配套制度,強化非現場監管和現場檢查,全省1500余家地方金融組織全部納入“鑫安”系統遠程監管。開展全省地方金融組織“兩清、四嚴、兩整治”專項行動,2024年以來共推動85家地方金融組織終止經營資格。截至2024年末,省內金交所和在業農民資金互助社實現全面“清零”。扎實做好非法金融活動風險防范處置。充分發揮省防范和打擊非法金融活動工作機制作用,定期會商研判,省、市、縣(市、區)打非工作機制實現全覆蓋,聯動推進打非工作。建立12345非法金融活動舉報平臺、金融機構非法集資可疑資金異動監測、非法金融活動網格化排查的“三位一體”監測預警機制,馳而不息地抓好源頭治理、專項清理、存量處理。部署打擊非法集資專項行動,組織開展第三方財富管理公司風險專項整治,聯合打擊整治不法貸款中介行動,持續保持對非法集資等非法金融活動高壓嚴打態勢。新立非法集資刑事案件數、涉案金額、參與人數三項核心指標連續7年持續下降,5年以上陳案辦結率達到80%,相關工作獲得國家打非聯辦的充分肯定。
堅持標本兼治,在壓實責任鏈條中匯聚防控合力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堅持標本兼治,通過改革創新,加強制度建設,鏟除滋生各類金融風險的土壤,為金融更好服務實體經濟和自身健康發展創造條件。全省金融領域堅持預防為先、防治結合,持續鞏固金融長治久安基礎。一是強化建章立制,筑牢安全之基。堅持把防范化解金融風險擺在突出位置,協同駐蘇中央金融管理部門積極構建高標準一體化風險防控體系,讓金融風險監測、研判、預警、處置等工作始終處于“激活狀態”。圍繞全方位、全鏈條應對各類風險,修訂完善金融突發事件應急預案、非法集資舉報獎勵辦法等系列制度文件,細化金融風險監測預警、處置化解、督促檢查等工作要求,形成可遵循的應對范式、可操作的規則依據。二是強化科技賦能,織密技防之網。建設“鑫安”系統,打造風險防控“天羅地網”和地方金融監管“智慧大腦”,健全風險評估、監管評級等監測預警指標體系,前瞻洞察風險萌芽,精準把握風險實質,推動實現風險早識別、早預警、早暴露、早處置。建立金融風險防控應急指揮中心,實施重大風險預警處置“掛圖作戰”,定期剖析風險隱患,統籌調度防控精兵,適時跟蹤問效督戰。三是強化督導考核,擰緊履責之閥。出臺防范化解金融風險問責規定,構建知責擔責、考責問責的責任鏈條。強化資本市場風險問責、地方法人金融機構風險通報等機制約束,推動風險防控責任落到具體地區、單位和人員。持續強化督導考核的“指揮棒”和“推進器”作用,推動將風險防控責任納入各設區市高質量發展考核評價體系,以考核倒逼責任上肩、措施落地。針對重點機構、重點領域、重點風險,構建“立體化”督導體系,進行清單式臺賬管理、過程化跟蹤問效、針對性掛牌督辦,強化守土盡責、失職追責。
聚焦強基固本,在守牢安全底線中推動金融高質量發展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實體經濟是金融的根基,金融是實體經濟的血脈,為實體經濟服務是金融的天職,是金融的宗旨,也是防范金融風險的根本舉措。全省金融系統始終堅持統籌發展與安全兩個主題,堅守金融服務實體經濟初心定位,深化金融生態環境建設,不斷夯實抵御風險的根基。一是加大保障支撐力度,積極應對外部風險沖擊。配合省政府出臺金融支持穩外貿穩就業措施,推動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穩量提質。組織開展“金融服務實體經濟專場”活動,組織召開系列金融服務外貿專題座談會、全省上市公司高質量發展座談會,引導支持外貿受困企業用好用足各類金融支持政策,穩定融資環境和市場信心,嚴防外部沖擊風險外溢。二是營造良好外部環境,推動金融生態好中向優。以金融強省目標為牽引,深入推進“全省金融生態縣創建評價”,充分調動基層政府金融生態建設的積極性,著力打造金融生態環境優的“江蘇品牌”。在全省范圍謀劃推進“三個一百”工程,建設100個金融矛盾糾紛調解服務點,探索金融領域踐行新時代“楓橋經驗”;打造100個綜合金融服務中心,進一步提升民營小微企業融資可得性;開展100場金融服務實體經濟專場活動,聚焦江蘇1650產業體系建設開展金融惠企政策和產品宣傳,賦能新質生產力發展。三是緊扣中心任務,扎實推進金融高質量發展。會同相關部門制定財政金融協同支持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20條”等措施,引導金融資源集聚到高質量發展的戰略方向、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出臺促進私募股權投資高質量發展若干措施,大力發展長期資本、耐心資本。統籌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升級迭代省級綜合金融服務平臺,注冊用戶超200萬戶,服務融資6.5萬億元,建立支持科技型企業融資工作聯動機制,構建以數字普惠金融為基礎、科技綠色金融為牽引、養老金融等為突破口的金融服務體系,用發展的“增量”消解風險的“存量”。2025年上半年,普惠小微貸款余額同比增長13.9%,綠色金融貸款比年初增長19.53%。省屬金融企業綜合實力穩居全國同類機構前列,數字人民幣試點主要指標持續位居全國首位。南京、昆山國家級金改試驗區成果豐碩,為“經濟大省挑大梁”提供有力金融支撐。
(作者系中共江蘇省委金融委員會辦公室常務副主任、江蘇省地方金融管理局局長)
責任編輯:陳學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