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0日上午10點,北京南站候車大廳人頭攢動,旅客步履匆匆,進站口、安檢口、檢票口秩序井然,民警不時在旅客間穿梭巡邏。
自7月1日暑運啟動以來,北京南站迎來客流高峰,游學流、旅游流、探親流疊加,安全保障壓力增大。北京鐵路公安處北京南站派出所民警聞令而動,按照“警力跟著客流走、警情走”的原則,全力筑牢暑運安全防線,確保旅客出行一路平安。
早上8點30分,民警李展銘與往常一樣,開完例會,佩戴好執法記錄儀、對講機等警用裝備,開始了一天的巡邏。
“警察同志,檢票口在哪兒?”“售票口怎么走?”“在哪兒可以辦理臨時身份證?”……巡邏中,李展銘時不時遇上問路的旅客,他都會停下來一一解答。
化解矛盾、調解糾紛是基層警務工作的重點。“G384列車上,兩名旅客因座椅靠背調節問題發生糾紛,需要辦理站車交接。”對講機傳來警情信息,李展銘與同事立刻趕到站臺,向隨車乘警了解情況后,將涉事雙方帶回車站警務工作室。
雙方各執一詞、互不相讓。李展銘把二人分開,通過“背靠背”調解分別溝通:“雙方都在氣頭上,讓她們先消消氣,再講道理、擺事實、講法律,這樣才能讓她們平復情緒,化解矛盾。”
“大熱天的,與其在這里慪氣,不如大家各讓一步,早點回家休息。”最終,在李展銘的努力下,兩名旅客達成和解。
找包、找車、找人……一上午時間,李展銘忙個不停。回到執勤室,他摘下帽子,頭上滿是汗珠,身上的警服已被汗水浸濕,“一天差不多要走兩萬多步,費鞋、費嘴是我們工作的特點。”
從警3年來,李展銘對警察職業有了更深的認識,“穿上這身警服,就要扛起為人民服務的擔子,用心用情用力對待每一起警情”。
走進北京南站派出所綜合指揮室,一塊巨大的電子屏幕上實時顯示著站區公共視頻畫面,值班民警每天24小時不間斷處理各類警情。
報警電話響起,民警王娟接起電話,邊溝通邊記錄。“候車大廳13、14B檢票口,有旅客丟失一個黑色背包,里面有衣服、手機、錢包。”王娟向車站巡邏民警傳達警情。放下電話,王娟按照報警人提供的時間和地點線索,調取監控錄像,逐幀查看背包遺失畫面。
翻開王娟的工作日志,上面寫滿了各類信息:背包錯拿、行李丟失、排隊糾紛……通過一件件警情處理,守護著旅客平安出行。
工作中,王娟與同事苗國紅“搭班子”,一起研判警情,再傳達給執勤民警。最忙的一天,二人共接打電話600余通。一個接一個電話,大腦飛速運轉,精神高度緊張。“忙起來恨不得自己有三頭六臂。”王娟說。
綜合指揮室是北京南站警務工作的指揮中樞,負責接警調度、綜合研判、信息推送、上傳下達等工作。“我們被稱為派出所的大腦,連接所里大大小小的警務工作,還有就是通過視頻監控、信息平臺等手段,為一線案件偵查、治安管理提供技術支持。”王娟介紹。
在苗國紅看來,干好指揮室工作需要沉得住氣、靜得下心,還要有一股鉆研勁兒,不放過任何一個微小細節,能在蛛絲馬跡中發現破案線索。
更重要的是,對于報警求助旅客要有同理心,懂得換位思考,“丟失物品的求助警情每天都有,不管物品價值多少,我們都會盡力幫旅客尋找,做到急旅客之所急、憂旅客之所憂。”苗國紅說。
作為北京市重要交通樞紐之一,北京南站是京滬高鐵、京津城際鐵路的始發站和終到站,人員密集、流動性大,旅客求助類警情經常發生。
據統計,今年暑運,北京南站客流量平日在30萬至40萬人次左右,高峰時接近45萬人次。截至8月20日,北京南站共到發旅客1550萬人次。
“北京南站是立體公交樞紐,高鐵站與地鐵站、公交站、出租車站相連。此外,車站面積大,進出站口多,對警務工作來說挑戰不小。所以我們會在進出口、候車廳、檢票口等重點區域增派警力。”北京南站派出所副所長鄭連生說。
在北京南站候車大廳、地下到達層,隨處可見“北京南站派出所報警電話”的藍色報警標識。南站派出所在車站張貼近470張帶有編號的藍色報警標識。旅客報警求助時,只要說出編號,民警就能快速到達。
針對暑運期間兒童走失、物品丟失、行李錯拿等高發情況,北京南站派出所提醒旅客乘車出行時,時刻看管好孩子,切勿讓孩子離開視線范圍,同時妥善保管好個人物品,以免丟失。
“我們始終把旅客出行平安放在第一位,通過‘步巡+視頻巡控+定點值守’等方式,提前部署、加大警力投入,扎實做好各項安全防范工作,全力保障乘車秩序安全、平穩、通暢。”北京南站派出所所長金亮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