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學期開始,幼兒園家長迎來好消息—大班保育教育費免除了,一學期下來能節省不少開支。
這一惠民政策來源于國務院辦公廳近日印發的《關于逐步推行免費學前教育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標志著我國學前教育正式邁向普及普惠新階段。
“入園難、入園貴”曾經是學前教育的痛點。“早些年老大入園的時候,我們也為這個問題煩惱過。”家住北京的“二孩媽媽”李莉(化名)說,“現在老二上幼兒園大班,還能免保教費,負擔輕了。”
“保育教育費在家庭學前教育支出中占比較高,也是群眾反映較為集中的負擔點。”中國教科院教育財政研究所副研究員孟久兒說。
近年來,我國學前教育取得了長足發展,2024年學前教育毛入園率達92%,普惠性幼兒園在園幼兒占比達91.61%。
據財政部公布的數據,2013—2024年,中央財政累計安排學前教育轉移支付資金2209億元,帶動各方不斷加大投入力度,與2013年相比國家財政性學前教育經費增長了3倍多。
通過一系列制度安排和財政保障,我國基本構建起了廣覆蓋、保基本的學前教育公共服務體系。各地公辦及普惠性民辦幼兒園增加,普惠性幼兒園辦園條件改善。學前教育資源持續增加、普及水平大幅提高,“入園難、入園貴”問題得到有效緩解。
“學前教育對個體終身發展具有決定性影響,是回報率最高的人力資本投資。逐步推行免費學前教育是投資于人的具體實踐,有助于為人口長期均衡發展提供堅實支撐。”孟久兒說。
僅今年秋季一個學期,全國范圍內可減少家庭支出200億元。
在學前教育免費政策中,“逐步”是政策推進的關鍵詞。
免費為何選擇從大班開始?孟久兒認為,這是考慮到我國學前教育資源分布的實際。目前大班階段的普惠性資源覆蓋相對更扎實,能為政策實施打下堅實基礎。
此次學前教育免費政策,在免費項目上,明確免保育教育費;在免費年限上,明確從幼兒園大班開始。也就是說,目前幼兒園大班的伙食費、住宿費等仍然需要家長承擔。
民辦幼兒園能否享受政策紅利?財政部副部長郭婷婷在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上表示,免保育教育費政策覆蓋所有幼兒園大班適齡兒童,既包括公辦幼兒園,也包括民辦幼兒園;既包括城市幼兒園,也包括鄉村幼兒園。

孟久兒建議,后續可以根據財政承受能力和政策實施效果適時調整、穩步推進。比如,在保障學前一年免費政策落地見效后,逐步研究擴大免費范圍。在免除保育教育費的基礎上,適時將其他費用納入免費項目。同時,始終關注農村地區、欠發達區域和特殊兒童群體,確保政策紅利優先覆蓋最需要的群體。
“通過這樣分階段、有節奏地推進,最終實現學前教育普及普惠、安全優質發展的目標,讓每個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質量的學前教育。”孟久兒說。
已經進入開學季,各地能否確保補助資金到位,成為政策落地的關鍵。
按照《意見》,對公辦園實行“全額保障”,因免除保教費減少的收入,財政按實際收費水平進行補助,覆蓋公用經費、設施維護等日常運營成本。對民辦園則采取“差額補助+普惠引導”模式,財政對其按公辦園標準減免的部分給予補助,差額部分向家長收取合理費用。
免費標準并非“一刀切”,而是按照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教育、價格主管部門批準的公辦園保育教育費收費標準執行。
財政部科教和文化司司長許留慶介紹,財政部已經足額安排了中央財政需要承擔的免保育教育費補助資金。各省級財政、教育部門統籌安排中央補助資金和地方相關資金,落實省域內幼兒園免保育教育費的財政補助資金,并及時撥付,確保不因為實施免費而影響幼兒園的正常運轉。
資金分擔機制上實行“央地協同、精準傾斜”。中央財政對西部、中部、東部地區分別按80%、60%、50%的比例分擔補助資金,通過轉移支付重點支持欠發達地區。
免費之后,如何確保幼兒園辦學質量成為很多家長關心的問題。
“今年6月1日,學前教育法正式頒布實施,標志著學前教育進入有專門法可依的新階段,為適齡幼兒享有公平的受教育權益提供了強有力的法律保障。”教育部財務司司長劉玉光表示,教育部將會同財政部等相關部門進一步推動各地規范辦園行為、提升辦園質量。包括推動各地幼兒園結合實際細化制度措施,嚴格幼兒園教師資質條件,把好“入口關”;嚴格規范日常辦園行為,守好“安全關”。加強過程監管,通過動態監管、信息備案、公開公示的方式,守牢規范辦園的底線和師生安全的紅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