蒼山書
春風緩緩吹過“二十億年地質史卷\"的折痕時
采茶的白族姑娘,裁下山腰的半匹薄薄云霧
披在四時春茶坡、一方茶叢、桃溪谷莫催茶壟
十九座筆架托起積雪的硯臺,墨色滲入變質 巖脈
白腹錦雞用喙尖啄破冰層,碎屑落進水疊三潭
巖羊盯著清碧溪的漾濞槭倒影,曾經都高聳人云
十八條溪流像兄弟姐妹一樣,唱著澄澈的山歌
在云杉的根系里,似乎也有沉靜的綠黃石杉
盤旋在馬龍峰上空的蒼鷹,仿佛尋覓著南詔的滇云
冰川刃脊隔開西南季風,冰蝕谷默默孕育著泥炭蘚
感通寺檐角的銅鈴聲,輕輕沁入蘭果杜鵑、似血杜鵑的年輪
乳白黃杜鵑、大理杜鵑的每片花瓣,都裹著大理的鄉愁
鳳陽邑村茶馬古道的青石板,刻著漢代深深淺淺的蹄印
忽濃忽淡、雪白無瑕的玉帶云,不時從云弄峰系到斜陽峰
月光涸染過的家書,花甸壩銀匠的子又鑿穿了一個春天…
洱海書
彌苴河、彌茨河、玉龍河、波羅河,蒼山十八溪
在沙坪灣和紅山灣,匯聚成古老的“葉榆澤”
蔚藍的海濤中,鑲嵌著翡翠般的小普陀、南詔風情島
鶴云峰、三陽峰、龍泉峰用詩意之筆,勾出一彎新月
繪出“一印、二亭、三島、四洲、五湖、九曲\"的水墨畫
十八學士、蓮瓣蘭、蒼山杜鵑、羅漢松,墜入絢麗夢境
一片片白帆,一朵朵蒼山杜鵑,組成一串串美麗的音符
在漁網編織的五線譜上,描寫著南詔古國的風雨編年史
洱海月、望夫云、玉白菜的立體交響樂曲
飛翔的海鷗、白鷺、灰鶴是逐夢的天使。人間抑或天堂
似乎就在這真實的、令人想哭想笑、觸手可及的蔚藍
海波是很柔情的琴弦,彈奏著前世今生的天籟之音
據說弓魚會弓著修長的身子,溯行到十八溪的源頭繁衍
據說洱海有九個名字,到此碧湖能打撈起淳樸的鄉音
光著腳丫采菱角的少年時光,和阿嬤的白族調釀進醇香的乾酒……
蝴蝶泉書
從泉底長起的合歡樹,芬芳著大理淡綠的三月
阿鵬的三弦聲,驚醒了青苔下雯姑和霞郎春
天的盟誓

是至純至真的癡情,化為澄澈的蝴蝶泉和情人湖
如晶瑩的寶石,在蒼山和洱海間閃爍著魅人的光澤
是穿越時空的靈魂,翅膀上凝聚著真切的思念
云弄峰下,鳳尾竹、棕櫚林、杜鵑林、黃連木
最懂得“高山美人\"三尾褐鳳蝶愛美的心思
和玉帶鳳蝶、美目蛺蝶、金斑啄鳳蝶、雌雄梁祝蝶的執著
為什么只有艷麗的三月三這一天
千千萬萬的蝴蝶聚集在夜合歡的蝴蝶泉邊
首尾相連,成串成珠,將春光譜成蝴蝶舞的史詩
許愿的紅布條在春風中和口簧、木葉合奏南北唱腔
將手指按進泉水,漣漪便有了心心念念的紋路
誰抱著裝滿蝴蝶泉水的瓷瓶,緊緊貼在扎染衣的胸口
也許只有五朵金花的山歌聲,是匹配云弄峰最美的鄉音
牽手在蝴蝶泉邊,當然是最幸福的人
五龍泉眼吐出的蠶絲,會將倩影纏繞成蝴蝶夢的形狀
牽著愛人的手翩翩起舞蝴蝶泉邊就是一生一世的天涯海角…
三塔紀事
桃溪和梅溪牽著應樂峰的身影,流過南詔的滄桑歲月
十六級千尋塔的檐鈴在清風里誦讀著古老的經文
從入云的塔尖飛出鎏金嵌珠金翅鳥,越過蔚藍天空
段思平祈愿時的星光,靜靜融人《大理國梵像卷》
“妙出于手,靈顯于心\"南天瑰寶的木雕版面
浮現著佛光禪影、蒼山的玉帶云、洱海的浩瀚碧波
雄渾的建極大鐘聲,悠悠生長成南詔山水的脈絡
德化石碑的裂縫中,插有半支嵌著碎骨的銹蝕箭鏃
十九峰的蒼茫雪線,在星光下泛著凜冽的寒意
元軍的鐵騎在寺外跳起戰舞,蒼山飄落著漫天飛雪
王宮一畫像背后用朱砂寫著:“佛歸蒼山,我歸塵土”
當閃電照亮地宮取出的石匣,唯有一片風干的蓮瓣
燕子銜來唐朝的瓦礫,夕陽將三塔拉成金線縫補
洱海月色。在塔基須彌座漢白玉礎石上開出的山茶花
暗香纏繞著千尋塔尖那朵永不褪色的祥云

大理古城書
古老的洱海門、雙鶴門、蒼山門、三塔門
緩緩穿越著色彩不同的季節,數著被馬蹄踩碎的星光
最后的馬幫馱著黎明,鹽巴和茶葉在馬背上結晶成遙遠
護國路的咖啡館鱗次櫛比,此起彼伏的異域樂曲節拍
撩撥著來來往往的人們,展現著時空交錯的情調
金剛山的大葉榕,能聽到五華樓飛檐搖晃的古樸鈴聲
麻條石鋪就的古街,羅漢松、銀杏、紅豆樹
迎來送走一個個日出和日落,一片片晨曦和晚霞
家家茶花,戶戶流水,靜雅的青瓦庭院滿是詩情畫意
蒼山流下來的清澈溪水,熟悉西云書院的瑯瑯讀書聲
熟悉九街十八巷、彌渡卷蹄、木瓜雞、烤乳扇的濃郁鄉韻
熟悉白族三道茶、木瓜酒、青梅酒、玫瑰酒的名字
茶馬古道在鋰亮的銅壺里,沸騰成厚厚的普洱茶垢
扎染坊的藍色敲捶聲,銀匠鋪的雪色鑿刻聲,撞擊著荏苒時光
月光把城墻的影子拉長,厚實的青苔滲出洪武年間的夯歌
西門外三月街的金花,最關注賽馬場縱馬馳騁的英俊阿鵬哥
腌梅、雕梅、燉梅、沱茶、苦茶、甜茶、喜洲粑粑、諾鄧火腿
讓大理城,永遠不會陌生,時時萌生思念的鄉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