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能夠運用文字為我們展示精彩的人生故事,讓我們透過文字看到不同的人生際遇,感悟人生的酸甜苦辣。在品讀文字、感悟人生的同時,我們也能通過語言的描述與刻畫積累更多的寫作經驗,深入感知文字所能發揮的力量,并學會運用文字記錄平凡生活中的精彩瞬間。
一、《駱駝祥子》簡述
《駱駝祥子》以舊北平為時代背景,圍繞外號 “駱駝” 的人力車夫祥子的人生際遇展開敘述,揭露了舊社會的罪惡與黑暗。處于社會底層的祥子,為了成為一名自由的車夫刻苦努力,在不斷掙扎中向著美好希望前進。但三次買洋車又三次失去洋車的經歷讓祥子徹底失去了希望,失去希望與目標的祥子最終走上了不歸之路,從一個勤勞善良的底層勞動者徹底淪為劣跡斑斑的 “底層垃圾”。
整篇小說以祥子這一人物為中心,塑造了許多不同的角色,包括精明自私的虎妞以及心地善良卻命運悲慘的小福子。作者老舍用許多小人物的故事來展現舊時代的殘酷,揭露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下中國社會底層人民的苦難與不幸。在敘述故事的過程中,作者以人物為中心,借助人物的命運展開情節,以祥子的人生遭遇貫穿全書,還以祥子“買車、失車”的三起三落為線索進行情節安排與材料的組織,通過祥子與周圍人的復雜關系展現了舊時代背景下的社會環境。
在細細品讀祥子故事的過程中,我們可以通過人物刻畫加強對不同角色性格的認知,也能感受在當時社會背景下那些角色經受到的苦難,認識到舊社會 “吃人” 的本質。《駱駝祥子》中沒有光怪陸離的情節,也沒有過多的環境渲染與刻畫,而是通過人物角色的塑造與人物經歷的敘述將故事娓娓道來。在刻畫主人公祥子的同時,作者也運用細膩的筆觸,描繪了車廠、茶館、大雜院等生活環境,敘述了軍閥混戰、進步知識分子遭受迫害等事件,運用簡單、純樸的文字為我們展現了具有時代特點的北平畫面。
二、《駱駝祥子》對寫作的啟示
(一)人物形象的塑造與描寫
在《駱駝祥子》中,作者從外貌、語言、神態等角度深入地刻畫了各種各樣的角色。這些描寫既體現了人物的性格,也讓人物形象更加飽滿、生動。結合不同角色的性格特點,作者還進行了個性化的描寫,使得人物形象更具真實性。
主人公祥子性格憨厚,不善言談,作者在刻畫祥子這一形象的過程中,更多地運用了心理描寫。比如祥子買新車這一段,便運用了心理描寫與動作描寫,凸顯了祥子買了新車的歡喜,也展現了他內斂的性格,描繪出了舊社會底層人物對于美好生活的向往與渴望。“祥子的手哆嗦得更厲害了,揣起保單,拉起車,幾乎要哭出來……好吧,今天買上了新車,就算是生日吧,人的也是車的,好記,而且車既是自己的心血,簡直沒什么不可以把人與車算在一塊的地方。” 這些簡單的文字生動描繪了祥子買車的激動,強調了買車對于祥子人生的意義,是新生,也是人生的新起步。
在描繪人物形象時,簡單的白描能夠直觀展現人物的外貌形象,讓我們對人物有一個大致的了解。但要展現人物性格,則必須從不同角度深入刻畫,以人物的言行舉止去凸顯性格,用人物的神態、心理展現內在的品質。在深入刻畫人物形象的過程中,我們可以借鑒老舍的方式,通過組合各種描寫方式,讓人物形象更加生動。
刻畫人物形象并沒有嚴格的要求與規定,大多是基于人物設定之下的靈活運用。前文提到關于祥子的描寫,因為他性格內斂憨厚,作者在描繪其形象時運用了大量的心理描寫。性格使然,祥子在面對不同問題、產生不同情緒時,呈現出的反應也極具內斂性。而與祥子性格有著較大差異的虎妞,對其形象的刻畫則有所不同。在描繪虎妞這一角色形象時,作者加入了許多語言描寫,也運用大量的外貌描寫展現了虎妞的性格。“不喝就滾出去,好心好意,不領情是怎著?你個傻駱駝!辣不死你!連我還能喝四兩呢……” 這些簡單的語言,瞬間便展現了虎妞性格的潑辣與爽朗,也使得虎妞的形象更多了幾分真實感。
在刻畫人物時,我們不僅要描述其外貌特征,還要結合其性格特點,選取人物最鮮明的特征進行綜合化描述,靈活運用外貌、行為、神態、心理等描寫進行刻畫,使人物形象更鮮明。
(二)人物形象與情節的變化
人物形象描寫不僅關系到人物個性的塑造,還能推動故事情節發展,揭露人物背后的故事,從側面展現人物處境的變化,進而推動故事情節進一步發展。以《駱駝祥子》中對小福子的外貌描寫為例:“小福子長得不難看,雖然原先很瘦小,可是自從跟了那個軍官以后,也長了些肉,個子也高了些……” 這段描寫既刻畫了小福子的外貌特征,也通過外貌變化展現出她被賣給軍官的人生轉折。同時,這種外貌變化還折射出小福子的人生悲劇——原生家庭的不幸以及無法掌控自己命運的悲哀,也與她最終自殺的悲慘結局形成鮮明對照。從小福子被賣的短暫幸福,到最終絕望自殺,她的人物形象展現出舊社會底層婦女的艱難處境,同時也推動了故事情節的發展,直接導致祥子希望破滅與墮落。
虎妞人物形象的刻畫,更凸顯出人物形象與情節變化之間的緊密聯系。如祥子去楊家拉包月受挫回車廠時,作者借祥子的視角描寫了虎妞的外貌形象。“臉上比平日白了許多,臉上白了些,就掩去好多她的兇氣。嘴唇上的確是抹著點胭脂,使虎妞也帶出些媚氣。”虎妞的性格并未怎么變化,她外貌的變化更多的是在暗示她與祥子之間的關系變化。虎妞因對祥子有好感開始適當地打扮自己,而祥子在相處中從“沒拿虎妞當女人看待”到慢慢意識到虎妞的女性身份,也為后面的故事發展奠定了基礎。而隨著故事推進,祥子與虎妞的關系發生了變化,虎妞的形象也在不斷變化。在不幸與困難接連降臨后,虎妞的形象隨之逐漸灰暗化。故事情節的變化影響著人物形象,而人物形象的變化又從側面反映出人物命運的悲哀,逐步展現出舊社會底層人民的凄慘境遇。
作為小說的主人公,祥子的變化最為顯著。從善良、勤奮的勞動者淪為自甘墮落的底層人,祥子的轉變推動著故事情節發展。三次買車又失去車的經歷,讓祥子不斷發生改變,從最初渴望改變現實到后期陷入絕望與挫敗,他的活力與生機逐漸消逝,黑暗與殘酷也逐漸侵蝕他的意識。
(三)人物形象與語言描寫的關系
在《駱駝祥子》中,語言描寫相較于外貌、行為、心理描寫更具趣味性和特色性。作者在敘述故事、描寫人物形象時,運用平易、淺淡的語言描繪特定情景,并根據不同人物角色,采用符合其性格的語言,進一步完善人物形象,使其更加生動。同樣是罵人,劉四爺的語言體現出他狡詐的特點,而虎妞的語言則彰顯出她的潑辣。這些富有個性特色的語言,讓小說中的人物對話更顯真實,增強了文字的畫面感,我們仿佛能親眼見到人物在面前交談。同時,結合小說舊北平的背景設定,《駱駝祥子》的語言充滿濃郁的地方色彩,人物對話、心理描寫、情景描繪都帶有鮮明的 “京味兒”。
《駱駝祥子》以祥子的人生際遇為線索展現了舊時代的黑暗與殘酷,刻畫了眾多在苦難中掙扎的小人物。我們在閱讀祥子的故事、感受其不幸人生的過程中,可以通過作者對祥子、虎妞、小福子等角色的描繪,進一步理解人物形象塑造的方法,學習更多寫作表達方式,加深對人物形象與情節變化、人物形象與語言描寫關系的認知。在品讀文字的同時,我們既能感悟人物形象描寫的巧思,也能驚嘆于作者對于人物語言設計的妙想,從而在寫作方面得到有益的啟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