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短歌行》是中國文學史上一首具有代表性的詩歌。在這首詩中包含了很多個人情感,也有詩人對于人生的思考、對于時代的思考、對于人才的思考以及對于政治理想的思考。整首《短歌行》詩意與哲理相結合,使其獨具特色,讓人們在閱讀優美詩句的同時感受到詩人想要表達的人生哲理,思考人生、時間、人才和理想等之間的關系。將詩與理相結合,使得《短歌行》成為我國文學史上流傳不衰、影響巨大的一篇經典佳作。
一、《短歌行》內容介紹
曹操的《短歌行(其一)》,相傳創作在軍旅的酒宴中,當時曹操為了增加將士們的士氣,與將士們在一起宴飲,在興頭上開始作詩,這樣誕生了這首經典詩歌。曹操是一個有遠大抱負的人,在微醺時,借助詩歌表達自己的復雜心境和宏大抱負,所以整首詩具有豐富的哲理。
詩歌主要表達了曹操感嘆時光流逝、渴求招攬人才以及安定天下的雄心壯志,展現出惜時、惜才、銳意進取的人生態度。
詩篇開頭寫道:“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當以慷,憂思難忘。何以解憂?唯有杜康。”從中我們能夠看出,作者當下的情感主要為“憂愁”,發愁人生短暫、壯志難酬,為后續的內容奠定了基礎。他把生命比喻成朝露,直接表達了自己對光陰似箭、人生苦短的感慨。他認為時間流逝太快,已經失去了太多時間,而自己建功立業的雄心壯志尚未實現,所以感到憂愁,需要借酒消愁,讓自己不再沉浸于深深的思慮之中。
接下來,曹操巧妙引用了《詩經》里的幾個詩句。“青青子衿,悠悠我心”,該詩句最初指女子想念自己的愛人,不過在《短歌行》中,則用于表達曹操像思慕戀人一樣求賢若渴的心情。“呦呦鹿鳴,食野之蘋。我有嘉賓,鼓瑟吹笙”,本是描寫歡宴的場景,這里則表達了曹操歡迎賢士歸附自己,盼望與賢士歡聚一堂、一起探討安定天下大計的想法。他用“月明星稀,烏鵲南飛。繞樹三匝,何枝可依”中烏鵲繞樹飛行許久卻找不到棲身場所的意象,表達亂世之中,有才華的人存在不知身歸何處、哪里能施展抱負的困惑。詩歌的最后,“山不厭高,海不厭深。周公吐哺,天下歸心”。曹操自比忠心輔佐成王的周公,表達了他廣納賢士、熱切盼望與天下賢能之士一起共圖大業的愿望。
二、《短歌行》詩意與哲理的文學交融
(一)詩意與哲理的文學價值
曹操不僅是政治家,也是著名的文學家,其《短歌行》是千年文學瑰寶,更是哲理和詩意的明珠,它以深沉的思想和高超的藝術感染了千百年來的讀者。《短歌行》最讓人感動的地方就是詩意,在文學創作中曹操運用了比興、象征等修辭手法,把抽象的感情具象化,給人以身臨其境之感。曹操用他獨有的沉著冷靜,把個人情感與遠大理想融為一體,勾勒出一幅有關生命、時間、賢士、天下的宏偉圖景。
《短歌行》的每一句詩,都閃爍著不同的光彩,共同構筑起絢爛多彩的世界。《短歌行》巧妙地引用《詩經》等的典故,并結合現實賦予這些典故以新的含義,不僅豐富了詩歌的文化內涵,凸顯了詩歌的文化底蘊,更增添了詩歌的文化魅力。《短歌行》的修辭手法也運用得十分嫻熟。朝露、月、星、烏鵲、山、海等比喻,形象生動,說服力強,富有深刻的思想內涵。
《短歌行》的文化價值不只體現在藝術手法、思想內涵這些層面上,它對于后人的文學創作同樣產生了很大的影響。全文將抒情與言志結合起來的形式,給后人創作帶來很多有益的啟發,因此許多文人在讀到《短歌行》之后都被其思想和意境所打動,認為其符合自己的思想,于是他們也學著將詩與理相結合,創作了很多詩詞佳作。如嵇康的《四言詩(其五)》《幽憤詩》等。這樣的延續方式,豐富了中華文化的寶庫,同時也繼承了《短歌行》的精神與美學。
(二)詩意與哲理的文學思考
《短歌行》里,詩意同哲理彼此交融,一同塑造出這首詩獨有的韻味,曹操憑借自己出眾的文學才華,在抒發自身情感的同時,引發對人生價值和追求的哲學思考,真正做到了每一個字都飽含情意,讓人陷入思索。
抒發人生感慨時,詩人并沒有采用直接的敘事手法,而是把自然景物當作載體,借物寫哲理。例如“譬如朝露,去日苦多”,借助朝露容易消失的情景,形象地體現出人生苦短的道理,這種用具體形象表達抽象哲理的藝術手法,使得詩歌更有感染力,而且還會引發人們思索人生的意義,讀到這里的時候,讀者可以深切體會到生命的寶貴、時間流逝的無情,等等。《短歌行》的重點內容是曹操盼望廣納賢才達成自己的政治理想,這種內容本身就蘊含著深刻的哲學意味。曹操身為一個政治家,非常清楚人才對于國家興衰有著重要的影響,所以才會在詩歌中一再地表現出自己的求賢思想,其中“周公吐哺,天下歸心”既是對先賢的追思,也是對當今人才的呼喚。由此可見,曹操作為一個政治家十分有遠見。他“廣開才路,不拘一格吸納人才”的思想,對后世的人才政策具有一定的啟迪作用。另外,曹操渴望安定天下的愿望,直接反映了他的遠大政治理想與愛國情懷。他希望自己能夠結束戰亂,完成統一,使天下重歸安定和諧。曹操在《短歌行》中,用慷慨激昂的詩句,抒發了自己對統一大業的信念和追求,能夠激勵后人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奮斗。曹操利用自己卓越的文學才能,將個人情感和志向結合在一起,通過“引用”“化用”以及“反詰句”等手法,將人生感嘆、對賢士的渴慕以及自己的政治理想追求等巧妙地融為一體,使其成為中華文學寶庫中一顆燦爛的明珠。
(三)詩意與哲理的文學傳承
在中國文學史上,《短歌行》有著頗高的文學價值,起到了傳承的作用,給后世文學創作帶來了持續不斷的靈感和啟迪,《短歌行》雖源自東漢時期,但因曹操獨具慧眼,使得這首詩具備獨特的藝術韻味與思想內涵,成了連接古代文化與現代文化的一座橋梁。古代詩人嵇康、陶淵明等在作詩之時就仿照此詩的寫法,利用自然景象抒發自身的生活感悟,又或者把感悟徑直寫入作品當中,以顯示自己的理想及其對將來的期望。他們一方面傳承著《短歌行》的文化精粹,另一方面也融合自身文學創作特色及時代背景,一同充實了中華文學寶庫。于是乎,《短歌行》既是詩歌作品,也是文化標志與精神象征,它跨越時代局限,變成人類共有的精神財富,后來者閱讀《短歌行》時,可以感受詩詞歌賦之美,而且能夠同曹操展開時空交流,一起探討人生、時間、人才的價值,使其歷久彌新,現實意義深遠。
《短歌行》是中華文化的重要遺產,作為文化符號,人們會把它運用到書法、繪畫、音樂等各類文化活動當中,漸漸成了中華文化魅力的一個重要載體,它也是一種精神象征,激勵著無數中華兒女為了國家強盛和民族復興而奮斗。那些受到《短歌行》中詩意與哲思影響的人們,會不斷探究人生的意義,時刻保持進取之心,他們都以不同的方式在進一步增益這首詩的價值。
三、結束語
曹操的《短歌行》既有濃郁的詩意,同時也包含豐富的人生哲理,對后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在重視人才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對當代社會有著借鑒意義。《短歌行》對于時間易逝的思考,能夠激勵人們在有限的時間內創造出無限的價值。詩意與哲理相結合,共同造就了這首文學價值和現實意義極高的經典詩歌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