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高考現代文試題分類集納和答題指津
(一)概括主旨大意
題型展示:歲月如江河,無聲地流淌著,帶著多少年輕時的笑和淚。我佇立在歲月之畔,看著那漸漸遠去的身影,內心泛起了無盡情愫。那些年的夢想和追求,就像河流中的浪花,時而洶涌,時而寧靜,最終都融入了這條名為“人生”的河流中。
(摘自《時光的印記》)
請概括這段文字的主旨大意。
答題指津:找出中心句或關鍵詞“歲月如江河”“歲月之畔”“夢想”“浪花”“融入”,勾畫出這段話如何以隱喻方式,勾勒出時光荏苒、生活滄桑的畫面,抒發出作者對往昔歲月的眷戀和深思。
(二)理解重要詞句
翠翠在風日里長養著,把皮膚變得黑黑的,觸目為青山綠水,一對眸子清明如水晶。自然既長養她且教育她,為人天真活潑,處處儼然如一只小獸物。
(節選自小說《邊城》)
解釋“清明如水晶”在文中的具體含義。
答題指津:回到原文,找到“清明如水晶”,了解它的表面意思及背景所蘊含的特殊意義。經語境分析,可見翠翠身居青山綠水間,純凈的自然環境襯托了她心靈的澄澈和天真。在這里,“清明如水晶”不僅形容翠翠的眼睛明亮清澈,更象征著她心靈的純凈與無邪。
(三)分析結構與手法
題型展示:在這個信息爆炸的年代里,人們似乎有一種空前豐富的知識獲取方式;然而真正意義上的閱讀似乎日益匱乏。閱讀作為思維的深度方式不可忽略。既能開闊眼界,又能滋潤心田,使你我他在紛擾塵世里尋找到平靜的港灣。
(節選自議論文《閱讀的力量》)
分析這段文字的結構特點及論證方法。
答題指津:從結構看,這段文字先提出問題——在信息爆炸的今天,真正的閱讀是匱乏的,然后展開論證——真正意義上的閱讀價值不可忽略,最后點明閱讀具有開闊視野、滋養心靈的功能。這段文字使用的論證方法是對比證明,把信息爆炸與真正意義的閱讀稀缺進行比較,雖對閱讀作用沒有直接舉例說明,卻暗含著閱讀的各種優勢。
(四)推理判斷與作者態度
題型展示:在這鋼筋水泥筑成的森林中,人們行色匆匆,腳步如飛。他們可能在追尋自己的夢想,也可能在回避現實,但不論選擇哪一種,那份深深的孤獨感始終伴隨著他們。都市之夜,華燈初上,但難掩深藏心底的寂寞。
(摘自雜文《城市的孤獨》)
根據文本內容,請推斷作者對城市生活持何種態度,并說明理由。
答題指津:根據文本內容,可以找到文中描述城市生活的詞匯,如“追尋自己的夢想”“回避現實”“孤獨感”“深藏心底的寂寞”。這些詞匯具有鮮明的負面情感色彩,隱含著作者對城市生活一定程度上的不滿或憂慮。綜合文本整體氛圍及作者的用詞情況,可推斷作者對城市生活持某種批判態度,并得出城市生活給人帶來寂寞與疏離感。
(五)賞析文本特色與語言風格
題型展示:月光如水,安靜地灑在古街,石板路泛著幽幽銀光。沿街商店早已經關門了,僅有零零碎碎的幾間還在發出淡淡的光。夜幕下,一個老人緩緩走上石板路,腳步聲響徹沉寂的大街小巷,似乎在講述著時光的傳奇。
(摘自散文《月夜石板路》)
請賞析這段文字的特色和語言風格。
答題指津:首先關注這段文字采用的修辭手法“月光如水”和特征舉例“零零碎碎的幾間”,用比喻手法和白描筆墨把月光溫柔、環境寧靜的特征進行了形象化處理。其次觀察文本對細節的描繪,如“石板路泛著幽幽銀光”“沿街商店早已經關門了”,這些描寫使場景變得生動具體。對文本語言風格進行分析,同學們會發現,作者運用簡潔卻又充滿詩情畫意的語言創造出恬靜、幽遠又有夢幻感的氣氛。特別是結尾處,以一個老人走石板路的腳步聲,概括了月夜石板路的時空隱喻,將細膩描寫、詩意語言和富有歷史感的心象世界和盤托出。
(六)分析人物形象與心理
題型展示:林浩這個性格內向、情緒敏感的青年,總是靜靜地坐在角落里,把自己心中感受用詩句表達出來。每到夜幕降臨時,他都要掏出筆記本寫上幾首與青春、夢和愛有關的現代詩句。詩中,既飽含著對美好明天的向往,又流露出對現實的無可奈何。
(摘自長篇小說《角落里的詩人》)
請分析林浩這一人物形象及其內心世界。
答題指津:抽取選文中與林浩性格有關的“內向”“敏感”等關鍵詞,通過對林浩行為及所寫詩句內容的分析,可以進一步認識林浩的內心世界。比如,林浩對于美好明天的向往、對現實的無助和困惑等。結合選文總體情節與脈絡,全面評價林浩這個人物形象——林浩是一個有才華卻略顯寂寞與困惑的青年詩人。
(七)探究文章主旨與深層含義
題型展示:在一片生長茂盛的森林中,有一棵古老的橡樹。這棵橡樹經歷了數百年的季節更替,同時承載了森林生態系統內不同生物的生命軌跡。隨著現代化進程中的土地開發,森林覆蓋面積持續縮減,這棵標志性樹木面臨被工程機械移除的風險。
(摘自散文《橡樹的命運》)
請解析該文本的核心思想和作者態度。
答題指津:首先通讀文段,理解老橡樹面臨被砍危險這個核心矛盾點;然后注意到橡樹不僅是植物學意義上的存在,它更反映了人類社會發展和自然保護之間的復雜關系;最后結合段落中的情感傾向,推斷出作者對生態保護問題的關注。
(八)品味文本情感與意境
題型展示:夕陽西下,天邊云彩染作金黃。我一個人站在河邊,聽江風撫摸我的面頰。望滔滔江水東流而過,內心泛起了一種莫名的憂郁。那些已逝的歲月與已遠的故人,似乎隨江水一去不復返了。
(摘自散文《江邊夕照》)
請品味這段文字所表達的情感與意境。
答題指津:細讀文本,體會出作者創造的夕陽西下、江風撫過、江水向東的意境。深刻感受作者抒發的感情,大家對已逝歲月的眷戀之情與故人之思如在眼前。結合文本中語言、修辭手法,進一步體味這一感情交融,具有天地江水、今人故人同在、心靈意境一體的哲思領略高度。
(九)辨識文本觀點與論證邏輯
題型展示:當今社會互聯網技術的飛速發展,給我們生活帶來很多方便。但也有觀點認為,互聯網技術普及,造成人們對電子設備的過分依賴,從而影響人際交往與溝通能力。但筆者持有不同觀點,互聯網技術在發展過程中盡管帶來一些問題,但積極作用遠大于消極影響。
(摘自議論文《互聯網技術的利與弊》)
請辨識并分析這段文字中的觀點和論證邏輯。
答題指津:通過閱讀文本可以看出,作者的觀點是“互聯網技術在發展過程中盡管帶來一些問題,但積極作用遠大于消極影響”。分析其論證邏輯,發現作者既認可互聯網技術發展引發的問題,又強調其積極作用大于消極影響。事實、論證與觀點相繼而出,有利于讀者更深入地了解作者立場。
二、高考現代文閱讀復習方法總結
(一)廣泛閱讀,積累素材
閱讀范圍要廣。不僅限于課本和教輔材料,還要閱讀各類課外書籍、報紙雜志等,以拓寬視野,積累豐富的素材。
注重質量。在閱讀過程中,要注重對文章內容的深入理解和分析,提高閱讀效率和閱讀質量。
(二)分類練習,掌握技巧
針對不同題型進行專項練習。如概括主旨大意、理解重要詞句、分析結構與手法、推理判斷作者態度等,通過反復練習掌握答題技巧。
總結錯題。對于做錯的題目要認真分析原因,總結經驗教訓,避免重蹈覆轍。
(三)精讀范文,提升能力
選擇歷年高考真題或模擬題中的優秀范文進行精讀,分析其結構、語言和表達方式,學習其優點和特色。通過模仿和借鑒,提升自己的寫作能力和閱讀理解能力。同時,也可以關注一些文學雜志和報紙上的佳作,了解文學動態,提高自己的文學素養。
(四)注重思維訓練,提高邏輯思維能力
現代文閱讀不僅考查對文本的理解,還要求同學們具備一定的邏輯思維能力。因此,同學們在復習過程中要注重思維訓練,多做一些邏輯推理題,提高自己的邏輯思維能力。這樣,在分析文章結構、推理判斷作者意圖等題型時,就能更加得心應手。
(五)定期自測,查漏補缺
定期進行自測,是檢驗復習效果的有效方法。同學們可以選擇歷年高考真題或模擬題進行自測,了解自己對答題技巧和方法的掌握情況。通過自測,及時發現自己的不足之處,有針對性地進行查漏補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