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1996-),男,四川成都人,在讀碩士;(通訊作者)(1988-),男,福建漳州人副教授;(1966-),男,海南萬寧人,主任,二級教授,博士生導師。
[基金項目]本文系2023年廣東省本科高校教學質量與教學改革工程項目“公共事業管理專業跨學科人才培養模式探索與實踐”的研究成果。
[中圖分類號]G719.3/.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3985(2025)16-0058-11
新一代科技革命席卷全球,數字技術賦能終身學習公共服務發展。《教育強國建設規劃綱要(2024—2035年)》指出,要提升終身學習公共服務水平。然而,終身學習公共服務發展面臨協調整合缺位、政策執行不力、服務缺乏保障等現實困境。為此,《巴厘宣言:擁抱包容一全民終身學習路線圖》提出構建終身學習生態系統、健全支持政策體系、發展數據收集系統、建立協調治理機制與監管機制等路徑。因此,如何運用技術工具推進終身學習公共服務協調化、整合化發展成為關鍵命題。
新加坡的終身學習改革成效令人矚目。經合組織2023年成人技能調查顯示,多數國家勞動者在35歲以后技能素質嚴重流失,但新加坡不在此列。這一成果源于其十年來持續推進的系統性變革。自2015年起,新加坡通過推行“技能創前程”運動、設立精深技能發展局(SkillsFutureSingapore,“SSG\")與勞動力發展局(WorkforceSingapore,“WSG”)、打造終身教育平臺等舉措,打造出終身學習公共服務的實踐范本。
新加坡終身學習公共服務改革呈現出整體化和數字化特征,與數字治理理論耦合。數字治理理論強調通過數字技術與治理理論的結合來破解治理碎片化難題,推動“政府與市民社會、政府與以企業為代表的經濟社會互動以及政府內部運行中運用信息技術,以簡化政府行政、簡化公共事務的處理程序,并提高民主化程度”]。其包含三大主題:一是\"再整合\"(Re-integration),提供組織基礎,要求整合分散的公共服務體系,并利用數字技術提高資源整合與服務供給效率;二是“基于需求的整體主義”(Needs-BasedHolism),提供價值導向,要求從需求出發,重新設計服務流程,從而靈活應對社會需求;三是“數字化變革\"(Digitalization Chang-es),提供技術工具與改革思路,主張挖掘數字技術及其引發的組織變革所帶來的生產力,以此重塑政府運營方式,使政府機構成為網站[2][3]。在此理論視角下,新加坡終身學習公共服務建設分為三大路徑:以“再整合\"重塑組織架構、以“基于需求的整體主義”構建經濟導向的服務過程、以“數字化變革”打造多維保障。
一、再整合:重塑終身學習公共服務的組織架構
數字治理理論要求政府“再整合”,將離散到各部門的職能收回重整,從而節約政府運營成本、減輕公民負擔、促使公共服務更可及?!霸僬蟎"要求采用技術工具,搭建科學、有序的組織框架[4]。新加坡從頂層設計出發,陸續出臺智慧國家、數字政府等框架文件,設立“智慧國家和數字政府工作小組\"(SmartNationandDigi-talGovernmentGroup,“SNDGG\")等執行機構,切實為終身學習公共服務的數字治理奠基。由此,新加坡構建出投入一產出雙端協同運作的終身學習公共服務組織架構。
(一)打造政府數字治理架構,加強頂層設計
自20世紀80年代起,新加坡陸續出臺并推行“國家計算機計劃”“國家信息技術計劃”“智慧島計劃\"等規劃文件,依托數字技術促進政府治理架構整合化發展。2024年,其國家戰略《智慧國家2.0》發布,將數字政府建設視作核心支柱,提出利用技術革新公共服務,打造以數字為核心、用心服務的政府。《數字政府藍圖》明確了政府機構的改革方向,即以政府使命和服務對象為中心,加強政策、運營與技術的整合。藍圖搭建整合型服務設計框架,從整合政府服務,整合政策、實踐與科技,升級基建,加強系統安全,提升公務員數字素養,加強政府與公民、企業間的合作共六個方面提出策略。
2017年,為推動智慧國家和數字政府建設,新加坡設立SNDGG。其由“智慧國家和數字政府辦公室”和政府技術局組成。前者屬于規劃機構,由總理辦公室直接管轄,負責推動和協調政府數字化的整體進程,成員來自財政部、原通訊及新聞部和總理辦公室下屬的智慧國家項目辦公室;后者屬于執行機構,主要負責數字技術的基礎設施建設以及提供政府公共數字服務,核心職責包括開發應用程序、保障網絡安全、促進數據流通、構建公民需求中心、更新數字技術基建和應用智慧城市技術[5]。目前,新加坡各級政府中約60個部門的網絡服務由政府技術局負責運營維護。《2024年聯合國電子政務調查報告》顯示,新加坡政府數字治理能力排名世界第三。技術機構加強政府部門數據流通和服務整合,促進形成政府數字治理架構,推進公共服務整合化,有力支撐終身學習公共服務發展。
(二)整合終身學習治理職能,聚焦關鍵領域
1996年,新加坡教育部在戰略規劃中首次使用“終身學習”一詞,要求學生形成積極自主的終身學習態度,成為終身學習治理職能整合的先聲。教育部后續提出的“思考型學校,學習型國家”愿景、“信息通信技術教育總體規劃”等政策均致力于落實終身學習理念。然而,彼時新加坡的職業教育、成人教育和繼續教育不由教育部管轄。1998年新加坡人力資源部成立,發布終身學習指導文件《人力資源21規劃》,并下設勞動力發展局以促進工人終身學習?!敖K身學習日益被看作就業政策而不是教育政策”6]終身學習治理分散在教育、人力、經濟多方部門的職能中。
2015年,新加坡“技能創前程\"計劃發布,成為終身學習治理逆碎片化的起點。該計劃由新加坡“技能創前程委員會”制定,成員來自政府多個部門、產業界和培訓行業,并由時任副總理兼社會政策統籌部長擔任主席。委員會通過整合相關部門職能,構建統一政策框架,成為終身學習治理走向整合的開始。但當時“技能創前程\"計劃的管理和資金由勞動力發展局管轄,仍存在終身學習治理碎片化問題。2016年,SSG與WSG的設立是新加坡終身學習治理走向整合化、協調化的重要節點。《精深技能發展局法》頒布,要求在教育部下設SSG,接管終身學習管轄職能和資金,負責實施“技能創前程\"計劃,保障終身學習機會平等。SSG整合職業教育、成人教育、繼續教育的職能,并將之歸于教育部,以終身學習理念整合教育體制。勞動力發展局于同年重組并更名為WSG,專注就業,確保企業能夠在保持競爭力的同時精簡人力[8]。SSG與WSG分別統籌終身學習公共服務的投入端和產出端,形成特色雙端治理架構,提高政務資源利用率。
二、基于需求的整體主義:構建經濟導向的終身學習公共服務過程
數字治理主張“基于需求的整體主義”,旨在簡化政府與參與者的關系,建立一個以公民、服務和需求為取向的組織基礎,為整合公共部門網絡賦予價值導向,使政府更靈活、更迅速地應對社會變化。新加坡從終身學習公共服務各方參與主體的經濟發展需求出發,通過銜接產業、技能規章指引文件,創建產教融合的制度環境,構建學習服務工作、教育服務經濟的價值導向,從而整合終身學習公共服務的全部流程,使其更為靈活可及。
(一)創建產教融合制度環境,培育價值共識
在新加坡政策話語中,終身學習架設了個體獲得精深技能、構建未來與國家培養人才、應對挑戰的橋梁[10]。其各項指引規劃文件均以經濟為基底——國家出臺經濟戰略、制定產業轉型路徑,并據其打造職業與技能發展指南,產教融合的制度環境由此生成。
經濟戰略是新加坡終身學習公共服務發展的重要參照。2017年,新加坡成立“未來經濟委員會”①,為新加坡經濟發展戰略規劃方向[],其制定了面向各行業的《產業轉型藍圖》。藍圖指明了各行業的轉型目標、核心舉措,成為終身學習公共服務各類技能指引文件的重要參考。相應地,為加強行業發展需求與技能資格對接,新加坡教育部和人力資源部合作開發國家認證體系《勞動力技能資格》(SingaporeWorkforceSkillsQualificationsFramework,“WsQ”),WSQ設置了基本技能和產業技能兩大體系,體系下設培訓、資格認證和經濟資助三個模塊[12],塑造出一個開放、易用的認證系統,既承認學員已有技能,提高認證效率,又為快捷習得新技能提供路徑,維護學員、企業和培訓伙伴的利益。WSQ側重于技能認證,主要面向培訓伙伴。SSG與社會各界代表還聯合開發了更為細致、適用面更廣、操作性更強的《培訓與成人教育技能框架》。其與行業轉型藍圖兼容,包含行業及就業情況、職業發展途徑、職業角色說明、職業技能說明、培訓規劃等內容[13],可幫助用戶探索符合行業需求的工作角色和基本技能。二者面向所有行業,具有較強的基礎性和穩定性。而新加坡數字經濟發展迅速,新興產業變化頻繁。2021年,新加坡為此出臺了更為前沿、更加靈活的《未來經濟所需技能報告》,以強化產業需求對技能培育的指引。報告由SSG每年聯合多方伙伴發布,結合過去五年間的職位發布數據、多個行業報告和學術報告、政府經濟發展規劃,為學員、培訓伙伴和雇主提供就業與技能的關鍵信息[14]。新加坡通過將國家長遠經濟規劃與產業動態需求結合,將宏觀經濟政策話語解讀為教育操作指引,營造出產教融合的制度環境,為終身學習公共服務塑造教育服務經濟的價值共識。
(二)推進服務過程一體聯動,加強整體改造
產教融合制度環境培育出經濟導向的價值理念,同時也指引新加坡終身學習公共服務具體流程改造。新加坡出臺系列措施,加強整合終身學習公共服務的各環節,在整體改造中貫徹與強化價值共識。
1.出臺行業發展藍圖,優化服務供給。2016年,SSG推出指導文件《培訓與成人教育行業轉型藍圖》(其于2023年更新,詳見表1),旨在打造一個創新、優質、能靈活應對市場的培訓行業,并提出關鍵策略。該藍圖強調培訓行業在勞動力發展和企業轉型過程中的重要作用,指引培訓伙伴規劃發展目標與發展策略,進而優化終身學習公共服務的供給質量與效率。
2.加強生涯規劃指導,賦能個性服務。WSG和SSG合作提供生涯規劃指導,以幫助求職者、尋求發展者將抽象模糊的職業發展方向具化為明確的目標職業與所需技能,賦能服務資源與學員需求的個性化匹配。WSG推出“職業匹配與指導服務”,提供面向不同群體、具備多種形式的職業生涯規劃服務[15],幫助學員確定生涯發展目標。在此基礎上,SSG提供“技能與培訓咨詢服務”,幫助學員確定目標職業所需的技能與培訓、過渡階段所需技能、合適的課程以及符合條件的援助計劃[16]。在上述人工服務基礎上,新加坡還開設了自助服務“工作技能門戶”[17]。其由SSG與政府技術局于2025年聯合推出,整合多樣信息,提供交互式的一站式服務。門戶將新加坡經濟實際情況和技能發展信息以可視化形式展現,提升數據時效性,滿足使用者的個性化需求。通過多樣的生涯規劃服務,幫助學生確立特定的職業目標,并加強終身學習的經濟效益。
3.提升服務可及性,降低獲取門檻。為促進終身學習公共服務的有效傳達,新加坡根據學員需求優化終身學習服務資源的可及性。學習方式靈活多樣,學員可自由切換線上、線下學習。終身學習的線下培訓場所“繼續教育與培訓中心”多達35所,分散于多個地段[18],使學員能夠兼顧工作通勤需要,節省時間就近參與。此外,新加坡還關注學員在語言、學習層次和經濟等方面的需求。終身學習公共服務課程分為英語、漢語、馬來語和泰米爾語四類。同時,不同學員的學習起點不同,所需服務也不同。為此,新加坡根據學員的發展水平將終身學習公共服務課程分為不同水平。此外,新加坡還考慮到學員的現實情況,如雇主的支持與否以及學員的經濟條件等,出臺了“雇主培訓補貼”“技能創前程培訓補助\"等支持計劃。通過系列措施,新加坡提高了終身學習公共服務的可及性,使學員能高效、持續地參與學習。
表1《培訓和成人教育行業轉型藍圖2025》關鍵戰略

4.推出生涯技能護照,加快成果轉化。2024年,SSG與勞動力局聯合推出“生涯技能護照”(Careeramp;SkillsPassport,“CSP\")。護照可追蹤學員一生的教育經歷和技能,將學習成果具象化。在此基礎上,兩個部門宣布將與求職平臺JobstreetbySeek合作,推出快捷檢驗服務SeekPass,以保障學員在求職中的信息安全,為企業審查證書提供便利。這一舉措將優化招聘流程,并提升工作機會分配的離散度,使各個水平的求職者都能獲得符合自身的工作機會。未來CSP還將進一步提供個性化服務,向學員推送關于職業和行業的相關信息,幫助他們進行生涯規劃以及推薦個性化培訓計劃。CSP把學員在終身學習公共服務中取得的各項成果整合起來,配合求職市場大數據,幫助使用者將隱性學習成果轉化為可見的工作能力,推進終身學習公共服務的教育成果向經濟成果轉化。
三、數字化變革:鑄造終身學習公共服務的多維保障
數字技術促使傳統政府的運營方式全面革新,關鍵在于搭建了政府與公民間的電子渠道,重塑政府治理的生態格局。網絡服務成為公共管理的重要形式、政府與社會部門聯系的主要方式[19],從而有效應對傳統科層制下信息封鎖、渠道堵塞和傳遞滯后等問題。基于此,新加坡終身學習公共服務在技術工具和數字化理念的引領下,構建出技術、資金和質量維度的保障機制。
(一)搭建終身教育平臺,打造服務載體
數字治理視域下,終身教育平臺依托技術工具,串聯政府部門與社會機構,為政府、學員、培訓伙伴、企業等多元主體提供交互機會。政府為平臺建設提供技術、資金和制度支持,以提供終身學習公共服務;其他參與主體通過平臺獲取服務并反饋意見。
新加坡終身教育平臺由SSG與WSG共同管理,由政府技術局提供技術支持。平臺連接政府與其他參與主體,針對終身學習公共服務的各環節開設相應門戶,貫穿服務全過程。其中,“培訓伙伴門戶”聚焦服務生產,助力培訓伙伴獲取課程開發資源、參與質量評估及申請補助金[20]?!拔业奈磥砑寄芫W\"以服務獲取為主,整合分配和轉化環節,幫助學員了解就業市場、制定生涯發展規劃和學習計劃、獲取課程資源和保存技能證書[21]。技能創前程企業網\"依托貿工部主管的企業網絡政務平臺GoBusiness,側重服務消費與變現,助力雇主了解行業狀況、制訂轉型計劃及申請政府補助金[22]。“我的未來生涯網”是唯一由WSG管轄的網站,關注工作匹配與職業發展,聚焦服務分配與變現環節,旨在“為個人提供必要的知識和工具,以駕馭他們的職業道路、獲得新技能,并培養可持續和充實的職業生涯”23]。這些平臺通過重塑服務流程,解構政府與參與主體間的中介層級,整合服務環節,賦能多元主體定向交互,實現政府服務的線性化便捷獲取。
(二)出臺資金支持計劃,推進精準服務
新加坡為終身學習公共服務提供充足的財政支持,形成了政府撥款、社會捐贈的多元資金結構。前者包括技能發展基金、國家生產力基金與終身學習捐贈基金,后者主要為技能創前程千禧基金。依托充足資金,新加坡為終身學習公共服務的各方參與主體量身定做支持計劃,并通過終身教育平臺審批發放。
1.實行課程分類補助,優化培訓行業生態。新加坡根據培訓伙伴提供的終身學習公共服務內容類別設計相應的補助計劃,如“技能創前程補貼”計劃資助“技能創前程”系列課程。同時,向金融、旅游等戰略領域提供額外補助(見下頁表2),扶持服務重點產業的培訓伙伴,落實行業轉型藍圖,使終身學習公共服務內容既豐富多樣又有重點。
2.扎根不同群體需求,促進學員自主參與。如何吸引人們積極、持續地參與終身學習是最關鍵的環節。新加坡將學員細分為不同群體,以需求為中心出臺專項計劃。SSG根據學員的年齡、就業情況、技能發展水平出臺了支持計劃體系(見表3),提供經濟補助,既面向全體國民,又針對不同群體,促使政府服務更加精細、立體。2019年的調查顯示, 86% 的受訓者認為參與終身學習改善了他們的工作表現[24]。面向學員的支持計劃不僅鼓勵學員自主、持續地參與終身學習,還強化了政府對終身學習資源的分配,為工作不利群體、重點行業群體等提供更多發展機會。
表2面向培訓伙伴的終身學習公共服務額外補助計劃

3.配套轉型指南資金,鼓勵雇主積極配合。雇主是終身學習治理的核心利益主體,是終身學習公共服務的投入一產出兩端的重要支柱。一方面,雇主直接管理雇員(即學員,終身學習公共服務的直接對象),影響學員參與終身學習的意愿與條件。另一方面,企業接收學員,享受終身學習公共服務成果,實現自身轉型發展。在全球化競爭和技術迭代加速的背景下,企業面臨業務模式重構與組織架構革新的迫切需求。因此,新加坡為鼓勵雇主支持員工參與終身學習公共服務,制定了企業轉型升級的五步指南[25],并配以相應補助計劃(見下頁表4)。該計劃以企業生存與發展需求為核心,幫助企業了解市場、樹立目標、制定規劃、獲取課程、建立人才渠道及減輕經濟負擔,指引企業響應國家戰略,形成終身學習公共服務閉環,即員工通過學習實現工作轉型,企業依托員工發展優化轉型,進而推動國家經濟戰略實施。
表3面向學員的終身學習公共服務補助計劃

(三)完善認證與評估制度,維護服務質量
終身學習公共服務涉及多個環節、面向多個產業,產生海量數據,超越政府治理能力邊界,往往使質量保障制度趨于單一片面。新加坡依托技術工具,拓展傳統質量保障制度邊界,完善資格認證制度與質量評估制度,保障終身學習公共服務質量。
表4面向企業的終身學習公共服務補助計劃

1.針對培訓伙伴類別,制定資格認證標準。新加坡培訓伙伴分為公立和私立兩類,政府為他們設定了不同的準入資格。所有培訓伙伴均需取得WSQ認證。私立教育機構準入條件稍嚴,需要額外獲取《增強注冊框架》認證,審查機構的治理架構、課程質量和運營信息透明度,要求機構經理具備公司董事或社團管理委員會成員身份,成立學術委員會和考試委員會,公示自身關于注冊有效期、課程名目、教師名冊、費用、設施和退款政策等信息。此外,私立教育機構還可選擇提供更高標準的《教育信任認證計劃》。該計劃設立了領導力和戰略規劃、公司管理、外部招聘代理、學生保護和支持服務、學術系統和流程、質量保障和創新進步、績效結果七項標準,有利于打造高端精品培訓伙伴名片。服務準入資格為來源廣泛、情況復雜的培訓伙伴設置門檻,保障基本服務質量。
2.面向多方開展調查,評估服務質量效果。2018年,SSG推出“培訓質量和成果衡量”(TheTraining QualityandOutcomesMeasure-ment,“TRAQOM”)項目,以了解培訓質量和培訓成效。TRAQOM評估課程質量與工作影響兩個方面。前者收集學員反饋,通常在培訓結束前進行;后者調查培訓成效,通常在培訓結束三個月后進行[26]。TRAQOM結果在課程平臺上展示,供新學員選課參考、培訓伙伴改進課程設置、政府機構政策調整。TRAQOM著重調查學員的服務體驗,不夠客觀。2023年,SSG還發布了面向培訓伙伴的客觀調查“培訓伙伴質量評估”(TrainingProviderQuali-tyAssessment,“TPQA\"),涵蓋三大標準的12個維度(見下頁表5)和42項指標,評估結果影響政府補助金額,最低等評級的培訓伙伴將在一年內被剝奪與SSG合作資格[27]。此外,SSG與貿工部合作,在服務項目結束6個月后收集學員的就業情況與工資變化情況,從宏觀視角評估培訓服務質量[28]。新加坡面向多方、關注多維的服務效果評估機制,兼顧了主觀性與客觀性,保障了終身學習公共服務的實施質量。
四、新加坡終身學習公共服務的展望
近十年來,新加坡終身學習公共服務建設持續推進,為新加坡國民素質和經濟發展提供助力。據SSG統計,2024年約有55萬人參與學習,超過 84% 的受訪參與者認可學習對工作能力的提升作用。新加坡終身學習公共服務已取得顯著成就,但仍有提升空間。在組織架構上,新加坡塑造出聚焦終身學習投入與產出兩端的雙核治理架構,需不斷加強二者協同以完善組織架構整合。在價值導向上,新加坡以經濟驅動終身學習公共服務整合,需警惕終身學習目的異化的問題。在服務保障上,新加坡以數字技術提升治理效能,還需將數字理念進一步貫徹落實。因此,基于數字治理理念,新加坡終身學習公共服務未來需要在以下幾個方面著力。
表5TPQA的主題與維度

(一)目標方式互促共進,精進組織架構整合
新加坡依托智慧國家建設,在數字政府基礎上重塑SSG與WSG協同的終身學習公共服務治理架構,促使終身學習公共服務投人與產出協同。然而,SSG與WSG在目標與方式上均存在差異。SSG旨在促進終身學習,讓個體和國家鑄就美好未來,指向“終身學習者的國度,精進技能的社會\"的愿景。而WSG則以加強個體適應能力,助力雇主轉型,以實現“讓每位員工都擁有充實的職業生涯,與進步雇主共筑理想職業未來”的愿景。SSG將終身學習視為目標,但WSG將其視為方式,造成二者職能上的沖突。這可能導致二者執行工具與執行手段出現各自為政甚至沖突的場景[29]。以二者于2016年推出的SSG—WSG聯合網站為例,其初衷是提供聯通學習和工作的一站式服務,但由于SSG與WSG之間缺乏溝通對話,使不同計劃缺乏銜接,導致聯合網站的規模、復雜性與可用性出現問題,最后不得不拆分。這反映出SSG與WSG在協同過程中的問題,即雙方從高效處理政務流程出發,專注于自身目標和手段的實現,導致行動不僅不能協同增效,反而相互掣肘。解決之道在于跳脫狹隘的部門本位主義,以公眾關心的問題為導向,超越新加坡當前將分散職能歸入終身學習投人、產出兩端的二元式組織架構,進一步探索雙端的有機互動,以實現組織架構間治理目標與治理方式的協同共進。
(二)超越經濟主義束縛,回歸終身學習理想
終身學習肩負促使人實現自我完善的使命。因此,終身學習根植并服務于學員工作與生活中的實際需要。新加坡的終身學習公共服務理念強調,個人通過終身學習構建未來,國家通過國民終身學習來應對未來挑戰。在此語境下,終身學習公共服務以建構未來為目標,以培育技能為實現方式。然而,當前新加坡終身學習公共服務的整合改造主要以技能的經濟屬性為驅動力,導致終身學習的經濟屬性逐漸膨脹。加之數字技術主導的服務流程往往聚焦于外在、顯性、短期等績效指標,忽視內在、隱性、長效的深層問題。終身學習公共服務的目的與方式顛倒錯位,面臨經濟主義的異化風險,其所有環節均強調經濟利益,導致工具理性凌駕于價值理性之上。因此,新加坡應超越經濟主義的束縛,全面審思終身學習的價值意義,挖掘經濟以外的整合動能,回歸終身學習的本質。
(三)深入貫徹數字理念,持續革新服務保障
數字技術帶來了全新的理念,極大拓展了政府的治理能力,推動終身學習公共服務的服務保障進人新階段。然而,新加坡終身學習公共服務中還有諸多服務制度扎根于數字化土壤,數字化理念有待深入貫徹。以資格認證制度為例,其對培訓伙伴提出種種準則,旨在通過培訓伙伴來把控教師素質與教學質量。其背后潛藏著過往政府治理能力有限,需要中介層級來輔助的管理理念。然而,以人工智能為代表的新一代數字技術已展現出智能化、自動化的潛能,極大提升了政府治理能力。在此背景下,中介層級的輔助作用逐漸消解,甚至阻礙終身學習數字治理高效運轉。因此,中介層級的角色與功能需要重新定位,由擴大政府治理范圍轉向精進政府治理效能,使服務保障更為有效。
五、新加坡終身學習公共服務建設的啟示
當前,我國正值產業轉型的關鍵期,迫切需要整體化、數字化的終身學習公共服務支撐。新加坡在終身學習公共服務建設方面的經驗頗具借鑒價值,可為我國完善終身學習公共服務的組織架構、服務流程及保障機制提供有益參考。
(一)強化分工合作,整合組織架構
終身學習公共服務關聯廣泛,因而對政府的協同治理能力提出較高要求。新加坡將其化繁為簡,劃分為輸入端與輸出端,分別由教育部SSG和人力部WSG統籌,構建了政府內部的分工合作機制。其扁平化的行政結構以及數字政府的賦能是分工合作機制的關鍵支撐。目前,我國尚未形成整合的終身學習公共服務組織架構,各層級、各領域管理單位間職責不清,協作過程存在多重壁壘。問題根源不僅在于缺失終身學習公共服務的統籌機制,還與行政層級復雜、跨部門協作機制欠缺和數字化支撐不足有關。因此,我國應充分考慮具體國情,整合終身學習公共服務的組織架構。首先,以輸入一輸出為核心規整職能,組建國家級組織架構,建立橫向上跨部門分工與協作機制。其次,適配多級行政層級,完善從中央到地方的組織架構,加強縱向上多層級部門貫通。最后,持續推進數字化變革,加強跨部門數據共享,打通跨層級、跨領域協作壁壘。如此,建立既能高效整合多方資源發揮教育服務社會的功能,又能兼顧國家戰略與地方需求的終身學習公共服務組織架構。
(二)構建價值導向,重塑服務流程
新加坡終身學習公共服務能精準對接社會各行各業的成功經驗在于,從價值導向出發,營造產教融合制度環境,進而牽引服務流程的一體聯動。對此,我國可從以下幾個方面著力:首先,以需求為中心確立價值導向。以經濟為基點,結合文化、民生等多元社會需求,形成社會共同認可的價值導向。其次,以價值導向為基鋪設制度支撐。從產教融合人手,營造聯通國家戰略、區域發展與個人成長的制度環境。最后,推進服務流程的整體重塑。在價值導向與制度環境支撐下,改造終身學習公共服務的全部環節,強化各環節的價值一致與協同銜接,從而達致終身學習公共服務的供給側與社會需求側間的動態平衡。
(三)完善保障機制,促進提質增效
終身學習公共服務要可持續發展,需要多維度的保障機制提供支撐。新加坡構建了技術、資金和質量的三維保障體系,旨在破解終身學習公共服務發展中面臨的效率薄弱、資金緊張和質量參差不齊等問題。立足我國實際,參考新加坡實踐經驗。首先,推進落實國家教育數字化戰略。充分挖掘數字化變革潛力,賦能生產力提升與治理理念進步。其次,建立可持續發展的多維保障機制。第一,構建技術保障制度。打造終身教育平臺,健全數據共享機制與數據反饋機制,打通政府監管方、服務生產方、服務獲取方的信息壁壘,促進終身學習公共服務的有效流通與高效反饋。第二,完善資金保障制度。打造多元資金來源結構,以政府財政為主導,引導社會資金協同支持。建立需求導向分配機制,以大數據為后盾,分析技能缺口與學員需求,建立能協同國家戰略、行業實際、學習者素養的補助機制。第三,健全質量保障制度。鑒于我國終身學習公共服務供給方來源廣泛、類別多樣,為保障服務質量,可構建覆蓋準入資格、過程考察和效果評估三階段的全流程質量保障制度。準人資格上,根據培訓伙伴類別設立分級資格標準;過程考察上,建立抽查、反饋與數據監測機制,建立服務質量預警機制;效果評估上,向不同對象開展調查,建立短效、長效結合的評估機制。通過培訓伙伴自查、學員反饋與政府跨部門大數據反饋機制,立體評估服務效果,以促進適當調整。
[注釋]
① “未來經濟委員會”與新加坡終身學習公共服務具有深厚歷史淵源,其前身最早可追溯到“技能創前程委員會”。2016年,“技能創前程委員會”與“國家生產力委員會\"(TheNationalProductivityCouncil)合并改組為“技能、創新和生產力委員會”(TheCouncilforSkills,InnovationandProductivity)。該委員會于2017年劃歸貿工部管轄,并更名為“未來經濟委員會”。2024年,該機構更名為“未來經濟協調小組\"(TheFutureEcono-my Advisory Panel)。
[參考文獻]
[1]徐曉林,劉勇.數字治理對城市政府善治的影響研究[J].公共管理學報,2006(1):14.
[2]DunleavyP,MargettsH,Bastow S,etal.Digital era governance:it corporations,the State,and E-government[M].Oxford:OxfordUniversityPress,2008:227-228.
[3]何曉婷,曾瑞雪.數字政府整體協同建設的理論框架與實現路徑[J].西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24,45(7):226.
[4]韓兆柱,馬文娟.數字治理理論及其應用的探索J].公共管理評論,2016(1):100.
[5]GovTech,Singapore.Leading Digital Government Transformationwith Tech Capabilities[EB/OL].(2025-03-19)[2025- 03-20].https://www.tech.gov.sg/our-capabilities/.
[6]魏志慧.新加坡終身學習政策與實踐發展研究[J].世界教育信息,2015,28(7):34.
[7]林杰,劉業青.新加坡職業教育融入“終身學習系統”的過程與機制研究[J].教育與職業,2024(7):94.
[8]Workforce Singapore.FAQ[EB/OL].(2024-10-07) [2025-04-13].https://www.wsg.gov.sg/home/about-wsg/faq.
[9]竺乾威.公共行政理論[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8:485.
[10]SkillsFuture Singapore.About SkillsFuture Singapore [EB/OL].(2024-09-30)[2025-04-24].https://www.skillsfuture. gov.sg/aboutssg.
[1l]Ministry of Trade and Industry,Singapore.Overview[EB/ OL].(2025-03-16)[2025-03-20].htps://www.mti.gov.sg/FutureEconomy/Overview.
[12]劉杰,戚文革.新加坡勞動力技能資格系統述評[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4(24):70.
[13]SkillsFuture Singapore.Skills Framework for Training andAdultEducation[EB/OL].(2023-04-19)[2025-04-24].https:// www.skillsfuture.gov.sg/skills-framework.
[14]Ministry of Education,Singapore.Opening Address by MsGanSiowHuang,Ministerof State,MinistryofEducation for theLaunch of the Skills Demand for the Future?Economy Report 2025,Marina Bay Sands Expo and Convention Centre[EB/OL]. (2025-01-22)[2025-03-11].htps://www.moe.gov.sg/news/ speeches / 20250l22-opening -address-by-ms-gan-siow-huangminister-of-state-ministry-of-education-for-the-launch-of-theskills-demand-for-the-future-economy-report-2o25-marina-aysands-expo-and-convention-centre.
[15]Workforce Singapore.Career Matchingamp; Guidance Services[EB/OL].(2025-04-01)[2025-04-25].https://www.wsg. gov.sg/home/individuals/career-matching-guidance.
[16]SkilsFuture Singapore.Skills and Training Advisory Services[EB/OL].(2025-04-21)[2025-04-25].https://www. myskillsfuture.gov.sg/content/portal/en/career-resources/career-resources/education-career-personal-development/skills-trainingadvice.html.
[17]SkillsFuture Singapore.Jobs-Skills Portal[EB /OL]. (2025-04-02)[2025-04-02].https://jobsandskills.skillsfuture. gov.sg/index.html.
[18]SkillsFuture Singapore.Continuing Education and Training(CET)Centres[EB/OL].(2024-11-15)[2025-04-11].https:// www.skillsfuture.gov.sg/cet-centres.
[19]陳水生.新公共管理的終結與數字時代治理的興起[J].理論導刊,2009(4):101.
[20]SkillsFuture Singapore.About Training Partners Gateway[EB/OL].(2022-10-07)[2025-04-26].https://www.tpgateway.gov.sg/who-we-are/about-training-partners-gateway.
[21]SkillsFuture Singapore.What is MySkillsFuture[EB/ OL].(2025-04-26)[2025-04-26].https://www.myskillsfuture. gov.sg/content/portal/en/about/about-myskillsfuture.html.
[22]GoBusiness,Singapore.SkillsFuture for Business[EB/ OL].(2025-04-26)[2025-04-26].https://skillsfuture.gobusiness. gov.sg/.
[23]Workforce Singapore.Welcome to My CareersFutureyourgatewayto professional success![EB/OL].(2o25-O4-10) [2025-04-26].https://www.mycareersfuture.gov.sg/about-us.
[24]Ministry of Education,Singapore.Quality and Outcomes ofSkillsFuture Training[EB/OL].(2020-10-05)[2025-03-08]. http://www.moe.gov.sg/news/parliamentary-replies/2o201005- quality-and-outcomes-of-skillsfuture-training.
[25]GoBusiness,Singapore.Five Steps to Master Upskilling forYour Business[EB/OL].(2025-03-22)[2025-03-22].https:// skillsfuture.gobusiness.gov.sg/get-started-here.
[26]SkillsFuture Singapore.Training Quality and Outcomes Measurement(TRAQOM) Initiative[EB/OL].(2025-02-05)[2025- 03-09].https://www.skillsfuture.gov.sg/traqom.
[27]TPGateway,Singapore.Training Provider Quality Assessment[EB/OL].(2023-11-22)[2025-03-09].https://www.tpgateway.gov.sg/plan-courses/training-provider-quality-assessment(tpqa).
[28]Ministry of Education,Singapore.Government-Funded Training c0urses[EB/OL].(2023-03-03)[2025-03-09].https :// www.moe.gov.sg/news/parliamentary-replies/2o23o303-government-funded-training-courses.
[29]SIXP,etal.TowardsHolistic Governance:TheNew ReformAgenda[M].NewYork:Palgrave,20o2:31-32.
The Construction Path and Prospects of Lifelong Learning Public Services in Singapore Under the Perspective of Digital Governance
Wei Zhipeng Gao HuangweiWu Jian
[Abstract] Digital changes are accelerating,profoundly empowering the development of lifelong learning public services.In recent years, Singapore's reforms in this field have gradually exhibited characteristics ofDigital Governance,which includes three themes:Re-Integration,Need-Based Holismand Digitalization Changes.By promoting the reintegration of lifelong learning public service functions, Singapore has created an organizational framework centred on SkillsFuture Singapore and Workforce Singapore; by promoting the concept of Needs-Based Holism,Singapore has constructed an economy-oriented service process; by promoting digitalization changes and leveraging the dual instrumental and conceptual effects of digital technology,Singapore has forged a multi-dimensional service guarantee of technology,funding and quality.Looking ahead,lifelong learning public services in Singapore still requires further development in refining the integration of its organizational structure,transcending the confines of economism,and continuously innovating the service guarantee.A systematic examination of the construction paths of lifelong learning public service in Singapore can provide valuable insights for the holistic and digital advancement of China's own lifelong learning public services.
[Keywords]lifelong learning; public services; digital governance; singapore
(欄目編輯:袁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