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為了方便會選擇買很多瓶裝水,不過你注意過沒有,這些瓶裝水都有保質期。水來自大自然,怎么會有保質期呢?
大自然里的水,以氣態、液態和固態的形式存在,其中固態就是冰,氣態就是水蒸氣,而液態就是水了。這三種形態的水是會隨著蒸發、滲透、流動等方式互通的,舉個例子,大江大河基本上都會入海,而海水蒸發形成降雨,再落入河中,就形成了簡單的循環系統。
大自然里的水沒有保質期一說,在不斷運動中,水是“活”的,不會氧化變質。因此即便經過上千年上萬年,甚至上億年,都不會有問題。
但瓶裝水標簽的保質期不是塑料瓶的,是水的。“瓶裝水的保質期是塑料瓶子”的這種說法,顯然是對保質期進行了偷換概念。根據我國《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預包裝食品標簽通則》中的定義,保質期是指預包裝食品在標簽指明的貯存條件下保持品質的期限。也就是說,所有包裝食品上的保質期,都是指食品本身,并不是包裝材料。食品保質期由食品生產經營者根據食品原輔料、生產工藝、包裝形式和貯存條件等自行確定,不同瓶裝水/飲料的保質期會不同,廠家標示生產日期和保質期需清晰明確。

大家可能會奇怪,上面剛說過水是沒有保質期的,怎么現在又有保質期了?這是怎么回事?我們需要知道,瓶裝水與大自然的水存在著很大的區別,大自然中的水能通過自凈功能保持穩定的狀態。但瓶裝水屬于“死水”,瓶子一旦被封閉,水就無法流動循環,無法實現自凈功能,便會發生變化甚至變質。
瓶裝水在灌裝之前,都經過了嚴格的過濾、滅菌和脫氧處理,但并不能保證所有的微生物都被徹底消滅,反而更適合一些厭氧性微生物在其中繁殖。并且,如果瓶裝水的密封性不好,比如,瓶口處可能留有細微縫隙,再加上運輸過程中的磕碰,也可能產生細小縫隙,讓更多的微生物進入,導致水被污染。
如果瓶裝水暴露在陽光下或高溫環境中,微生物繁殖的速度會更快。另外,水的包裝材料若長期處于高溫等環境下,也可能向水中遷移出有害物質,這些都有可能對水的安全造成影響。市面上液體飲料最常用的包裝材質為P E T塑料(聚對苯二甲酸類塑料),P E T是應用最廣泛的塑料之一,它具有良好的延展性、透明度高、安全性好,常被用于制作飲料瓶或其他食品包裝材料。用于食品包裝的P E T塑料瓶都會被要求進行相應的“遷移實驗”,確保P E T塑料瓶向瓶中的水遷移出的有害物質不會超過安全限量。
所以,只要是滿足標準的,就是安全的。
孟楠平//摘自數字北京科學中心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