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德國對于寵物和寵物主人的責任和義務都提出了明確的要求。比如,寵物狗必須上培訓學校,學習如何與人類和其他動物相處。經過培訓并通過考核的寵物狗可以獲得“狗狗執照”,并被允許在公園、商場等公共場所自由活動。
除了應該承擔的義務,在德國,寵物也能得到應有的保護。首先,寵物會被植入微芯片。這一微小的裝置如同寵物的“身份證”,可以記錄寵物的身份信息和主人的聯系方式。一旦寵物走失,便能通過掃描芯片迅速找到主人。同時,寵物主人必須為寵物購買保險,該保險涵蓋了健康和意外賠付等多個方面。德國法律還規定,養狗人不能給寵物染色,或為了美觀截去寵物身體的任何一部分,如割掉狗的尾巴等。一經發現,棄養或虐待動物的主人將面臨高額罰款甚至監禁。
值得一提的是,德國還實行“狗稅”制度。以柏林為例,養第一只狗每年需繳120歐元,養第二只狗每年需額外再繳180歐元。對于一些特殊犬種,如攻擊型犬類,狗稅會大大增加。而對導盲犬、護衛犬、救援犬等工作犬則可以完全豁免或減少狗稅。2022年,德國公共部門共征收了4.14億歐元的養狗稅。這種稅收制度不僅提高了寵物主人的責任感,也為動物福利提供了穩定的資金來源。
和德國一樣,瑞士的寵物保護法涵蓋了從寵物飼養到醫療保險的各個方面。瑞士的寵物貓和狗在3個月大的時候就要求接種各種疫苗,還要在體內植入芯片。如果搬家,寵物的戶口也得隨著家庭住址而變更;如果寵物死亡,還需要到當地社區辦公室去注銷戶口。主人還可以在獸醫那里為自己的寵物申請歐洲寵物護照,有了這個護照,就可以帶著寵物一起去旅行或者移居歐洲的其他國家。
除了貓狗這些常見的“單打獨斗”型寵物之外,瑞士對兔子、豚鼠、虎皮鸚鵡等群居動物也有著嚴格的飼養法律規定。因為這些動物獨處時會感到孤單,所以不能單養一只作為寵物。正因如此,瑞士還出現了專門為單只豚鼠配對的“相親”服務。
日本提倡人和狗是平等的,人們在遛狗時需要尊重狗的選擇,不會強制拉扯。如果有虐侍、丟棄狗的情況,則要受到重金處罰,甚至會被拘役。如有殺戮和傷害寵物的行為,將會被判處5年以下有期徒刑和500萬日元(人民幣約24萬元)以下的罰款。日本還禁止販賣出生后不滿56天的貓狗,以防止消費者沖動購買幼年寵物后再棄養。
在遛狗這件事上,日本有許多硬性規定。無論大狗小狗,在帶狗出門時,主人要么推小車,要么牽繩,即便在公園中也不能撒手。一旦因為沒有控制好寵物而發生事故,主人將需負全責,并面臨罰款和監禁的懲罰。除了繩子,居民出門遛狗還有兩個必備硬件:大便袋與沖水瓶。如果寵物狗在半路大便,狗主人必須將其收拾干凈。沖水瓶一般指花灑水壺,在清理糞便完畢后,為了不留異味,狗主人必須將污漬沖洗干凈。如果住在樓房,狗主人下樓時需要抱著愛犬或讓其坐入專用小車,有的電梯中還會配有寵物按鈕,告訴其他居民,現在電梯中有寵物,以免發生不必要的驚擾。
法國的《反虐待動物法案》曾在法國參議院近乎全票通過,并于2024年1月1日正式實施。該法案不僅禁止在寵物商店出售小狗和小貓,還禁止在櫥窗展示動物。而故意殺害寵物將構成犯罪,虐待動物者最高可判處5年監禁和7.5萬歐元(約合人民幣63萬元)的罰款。
和法國人的性格相通,法國人對寵物的愛也是浪漫精致的。在法國,寵物狗可以自由出入大多數公共場所,餐館和咖啡館不僅歡迎寵物狗的到來,還會貼心地為它們提供專門的碗和食物。在藍色海岸尼斯,有一家海濱狗餐廳,這里都是包間,為寵物們提供肉汁作為“開胃”飲料,還有豬尾胡蘿卜等菜肴。
法國人愛美的天性在養寵方面也體現得淋漓盡致。法國有2000多家寵物美容院,為寵物提供包括洗澡、修剪毛發、做造型在內的各項服務,讓寵物們時刻保持整潔和可愛。此外,法國還有寵物公墓,供寵物主人祭掃。這些寵物公墓的墓碑用各種石料精雕細琢而成,許多主人常去祭掃獻花,表達對逝去寵物的哀思。

在美國,人們將寵物視為家庭成員,愿意為其提供良好的生活條件。
這也催生了全球最大的寵物消費市場和一個龐大的寵物產業。從寵物保險到寵物友好餐廳,針對寵物的服務應有盡有。除了寵物市場規模龐大,在美國,與寵物相關的法律和機構也較為完善。比如,美國法律對寵物虐待的認定較為嚴格。給狗吃可能讓其消化不良的食物、天熱時把狗單獨留在車里超過30分鐘、不帶狗去打疫苗、不做絕育等行為,在一些地區都可能被視為虐待。此外,美國至少有75個動物福利組織,專為流浪動物及被虐待動物提供照顧與領養的服務。
寵物友好文化也滲透到了美國社會的很多方面。一些美國公司采取了寵物友好政策,允許員工帶寵物上班。例如,亞馬遜的西雅圖總部就設有寵物友好辦公室,員工可以帶著他們的寵物一起上班,以幫助員工增效減壓。寵物社交平臺和社區活動也正在興起。例如,寵物社交應用軟件BarkHappy允許寵物主人找到自己附近的寵物友好場所和活動,并與其他寵物主人進行互動。此外,美國的許多城市還會舉辦寵物友好的活動和節日,如紐約的“狗狗節”、舊金山的“寵物博覽會”和芝加哥的“寵物跑步活動”,為寵物和寵物主人提供了更多社交機會。
豌豆//摘自《三聯生活周刊》2024年第44期,本刊有刪節,與魚/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