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你來到加拿大的班夫國家公園,會看到一座巨大的立交橋。當你再走近一點就會發現,在這座立交橋上行走的并不是人類,而是鹿!不錯,這是一座專門為動物修的天橋!如今在世界范圍內,有成千上萬的野生動物通道正在發揮作用。
桑德拉·L.雅各布森是一位野生動物學家,她說:“公路連接著城市與其他建筑,卻分割了動物的自然棲息地。動物經常需要為了水、食物等資源遷徙,有時不得不穿越公路。想象一下,如果你的臥室和廚房之間有一條高速公路,那該有多危險!”
工程師會根據野生動物的需要,把通道設計成不同的樣子。雅各布森說:“熊愿意通過狹窄的地下通道,因為它們在冬眠時已經習慣了躲在狹小的空間里。但羚羊不會選擇這樣的隧道,因為它們非常警覺,必須清楚地看到各個方向,才能逃避捕食者。所以羚羊更喜歡一座可以看到四周的天橋。”
讓動物相信這些人工修建的通道是天然形成的,有利于它們放心使用。在美國俄勒岡州,一條動物地下通道已經幫助無數騾鹿、麋鹿和山貓安全穿過了美國97號公路。這得益于它的設計團隊與植物學家合作,沿路種植了許多本地植物。就連隧道里,植物學家也設法在混凝土上堆積了土壤和肥料,好讓植物扎根生長。
在澳大利亞的圣誕島,每年10月,當熱帶雨林的大雨來臨之前,上百萬只紅蟹便開始了壯觀的大遷徙,以到達太平洋附近海岸產卵。5~7天的遷徙期間,它們要跨越公路、鐵路,還要應付陡峭的山坡。于是護島人專門在圣誕島建造了“紅蟹專用通道”,即沿道路設立圍墻或者塑料圍欄,幫助蟹群避開車輛。

為了避免可愛的小龜越過鐵軌被碾壓,日本西部鐵路公司與神戶市立須磨海浜水族園共同修建了這條通道。這樣的通道也能避免火車因為烏龜的爬行而晚點。現在鐵路工人們定期都要檢查通道,一旦發現有體型較大的烏龜卡住就立刻挪走。

加拿大溫哥華的卡皮拉諾鮭魚孵化場安裝了特殊的“梯子”,可以讓鮭魚跳到上游產卵。它們都是從太平洋逆流而上的,只能靠身體不停地跳躍,才可能達到更高一層。鮭魚孵化場修建的這個特殊臺階,就像梯子一樣,讓鮭魚在躍進的時候可以省不少勁兒呢!
位于新西蘭奧馬魯的小藍企鵝,有著獨特的集群歸巢的習性,它們白天去海里覓食,天黑后成群結隊地沿著固定路線沖向岸邊。但是在黑暗中穿行公路太過于冒險,于是人們就為這些小可愛們建造了特殊的“地下通道”。
資料來源:《好奇號》《海外文摘》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