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循環利用為導向,以提高秸稈綜合利用率、提升耕地質量為目標。遵循“優先農用、多元利用、突出重點”的原則,在全縣范圍內推進秸稈精細化還田、秸稈飼料化利用、土壤有機質含量檢測等關鍵領域,致力于以農業為主的秸稈綜合利用,全面提高秸稈綜合利用的水平和效益。構建可持續、可復制、可推廣的秸稈綜合利用技術路線,應用模式和運行機制。進一步完善秸稈資源臺賬。秸稈綜合利用率穩定保持在96%。
1" 全縣秸稈生產利用情況
我縣現有耕地面積為76.97萬畝,農作物播種面積為137.9萬畝。2021年,全縣農作物秸稈理論資源總量為75.86萬噸,可收集資源量為63.94萬噸,以小麥、玉米、棉花、雜糧等秸稈為主。其中,小麥秸稈量為31.83萬噸,玉米秸稈量為31.74萬噸,棉花、雜糧等其他農作物秸稈總量為0.37萬噸。秸稈利用量為61.503萬噸,秸稈綜合利用率達96%。
2" 主要做法
一是組織領導有力度。寧津縣政府高度重視秸稈綜合利用項目工作,多次聽取有關部門對做好秸稈綜合利用項目工作的意見,建立起部門協作機制。為此,成立了以縣長為首的項目建設領導小組,成員包括各相關單位和鄉鎮的主要負責人,負責項目的整體規劃和協調。縣財政、農業農村、生態環境、文體廣新、科技、扶貧、農機中心、畜牧中心等部門與各鄉鎮密切配合、通力合作,確保項目規劃的實施得到組織上的充分支持。在實施階段,各相關部門和鄉鎮積極行動,嚴格落實計劃,并加強了對農民的引導和宣傳,幫助他們摒棄傳統落后的耕作習慣和焚燒秸稈的陋習,從而顯著提升了秸稈的綜合利用效率,確保了秸稈還田工作的實際成效。
二是加大技術指導。成立秸稈綜合利用項目技術指導小組。在關鍵農時和生產環節,通過新媒體、下鄉入戶等方式進行宣傳和指導,推廣關鍵技術。
三是先進機械提效率。秸稈還田實施合作社引入最新式秸稈深耕還田機械,使用大馬力機械將秸稈深耕翻埋,嚴格保證深耕深度超過25厘米。隨著現代農業機械的投入,秸稈還田效率有了大幅提高。
四是優化推廣模式。根據我縣的具體情況,選擇適合的技術推廣路線和模式。首先,實施了一套玉米秸稈精細化還田利用模式,包括玉米機收、秸稈粉碎、二次粉碎還田、撒施秸稈腐熟劑、增施氮肥、深耕翻埋以及旋耕整地等步驟,最終實現小麥的精播和鎮壓。其次,利用全株玉米收割車將秸稈粉碎后,在青貯窖中進行壓實,并添加乳酸菌使其發酵,以提高玉米秸稈飼料的適口性,增加飼料利用率,從而降低飼料成本并提高養殖效益。
五是督導檢查做保障。市農業農村局成立了秸稈綜合利用項目督導組,并由局領導主持召開了秸稈綜合利用推進會議。在秸稈還田時期,督導組人員分赴重點村進行檢查督導,同時通過農機慧眼多功能一體化管理平臺,實時監測中標合作社機械深耕還田質量與進度。秸稈飼料化利用及土壤對比檢測等方面,技術指導小組、項目督導小組成員對實施主體進行現場技術指導和監督,確保及時發現并督促問題的整改。
六是找準關注點,積極開展宣傳培訓。與鄉鎮密切配合、多方聯動進行全覆蓋的秸稈利用技術專題培訓和現場交流活動。組織開展秸稈綜合利用項目動員會培訓,邀請資深農藝師進行專題講座,確保長官鎮各村黨支部書記及村民代表參與培訓。多角度、全方位宣傳秸稈深耕還田的意義。通過組織現場觀摩等多種方式,加大對秸稈綜合利用的宣傳力度和培訓力度。營造全面推進秸稈綜合利用的良好氛圍。
3" 取得成效
一是秸稈利用水平顯著提高。2021年,寧津縣秸稈直接還田面積達130萬畝,全縣機械化粉碎直接還田率達92.8%。秸稈綜合利用率達96%,縣域主要農作物秸稈實現全域全量利用。
二是秸稈利用能力穩步提升。目前,秸稈飼料化利用實施的3家主體養殖場計劃秸稈消耗量1.6萬噸,全縣有秸稈綜合利用企業(合作社)24個,其中利用量千噸以上的合作社6個,秸稈飼料化利用能力大幅提升,實現種植業和養殖業有機結合和協調發展。
三是綜合效益顯著提升。通過大力推廣秸稈的綜合利用,帶動畜牧業等相關產業的發展,耕地土壤肥力和有機質含量穩步提高。國家衛星遙感監測顯示,秸稈露天焚燒火點數量大幅減少,大氣污染問題得到了有效緩解。
4" 加快推動秸稈綜合利用的建議
4.1" 在工作方式上,實現“三個轉變”
一是由試點轉變為全面鋪開。二是由項目推動轉變為工作推進。三是由部門行為轉變為政府行為。
4.2" 在推進手段上,做到“四個注意”
一是注重集成科學有效地利用技術。二是注重形式運行有序的商業模式。三是注重建立政府引導的組織形式。四是注重構建區域全量的利用格局。
4.3" 在工作支撐上,建立“三項制度”
一是落實屬地責任制度。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是本行政區內秸稈綜合利用和禁燒工作的責任主體,以嚴格的“禁”促進有效的“用”。二是抓好績效考核制度。以秸稈綜合利用率、秸稈焚燒火點數、秸稈利用能力建設等為主要指標,開展延伸績效考核。三是建立秸稈資源臺賬制度。抓緊建立秸稈生產與利用的年度統計制度,形成國家、省、縣三級秸稈資源臺賬,摸清資源底數,掌握利用情況,為利用政策、規劃布局、產業發展等提供有力支撐。
4.4" 在難點突破上,完善“四項政策”
一是完善秸稈還田支持政策。積極探索以秸稈還田面積和離田利用量為補貼依據的普惠性政策。二是完善農機購置補貼政策。提高大馬力拖拉機、深翻還田機械、大型免耕播種機、撿拾打包聯合作業機具等補貼額度,確保應補盡補。三是完善秸稈收儲用地配套政策。積極爭取將秸稈收儲、初加工用地按設施農用地進行管理,探索租讓結合等多種方式,緩解秸稈收儲用地難題。四是完善秸稈燃料清潔供暖發展政策。加大縣級及以上城市建成區10噸/時以下燃煤鍋爐的淘汰力度,并對改造秸稈燃料鍋爐給予一定額度的補貼。同時,在鄉鎮公共機構、社區、產業園區建設一批秸稈燃料集中供暖、供熱工程,以優化秸稈燃料的利用結構。
作者單位:山東省寧津縣農業農村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