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目前,針對山東臨沂地區大豆玉米寬窄行種植技術的研究相對匱乏。為此,本文擬通過試驗設置寬窄行種植模式,明確大豆和玉米的產量、產值等情況,以期為探尋寬窄行種植的最佳模式提供依據。
1" 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材料
大豆品種選取臨沂市農業科學院自主培育的臨豆18,玉米品種選取魯南優409。
1.2 試驗設計
試驗地為山東臨沂某試驗田,采用隨機區組設計,共計4個處理模式,具體如下。
模式一:以2∶2規格展開玉米大豆寬窄行種植,其中,大豆2行寬行,玉米2行窄行,采取165厘米規格開箱。同時,設置18厘米玉米株距,行距為45厘米,單株留苗,設置14厘米大豆株距,行距為30厘米。
模式二:以2∶3規格展開玉米大豆寬窄行種植,其中,大豆3行寬行,玉米3行窄行,采取195厘米規格開箱。同時,設置45厘米玉米行距,單株留苗,設置14厘米大豆株距,行距為30厘米。
模式三:以1∶2規格開展玉米大豆寬窄行種植,其中,大豆2行寬行,玉米1行窄行,采取120厘米規格開箱。同時,設置45厘米玉米行距,單株留苗,設置14厘米大豆株距,行距為30厘米。
模式四:以1∶1規格開展玉米大豆常規種植,其中,大豆與玉米等距1行,以100厘米規格開箱。1∶1規格為對照組,行距設置為50厘米,其中,大豆株距為14厘米,玉米株距為18厘米,
2 結果與分析
2.1 玉米產量
在收獲時,各小區的玉米產量均按80平方米折算,具體數據如表1所示。當玉米與大豆采用2∶2寬窄行種植技術時,玉米產量最高;其次是2∶3寬窄行種植技術;再次為1∶2寬窄行種植技術;產量最低的是不采用寬窄行種植的對照(CK)。通過差異顯著性檢驗和方差分析可知,4種種植技術下的玉米產量存在極顯著差異。
2.2 大豆產量
收獲時,各小區大豆產量均按80平方米進行折算,具體情況如表2所示。在玉米大豆采用2∶3寬窄行種植技術時,大豆產量最高;其次是采用2∶2寬窄行種植技術;再次是采用1∶2寬窄行種植技術;產量最低的是不采用寬窄行種植(對照CK)。通過差異顯著性與方差分析可知,采用3種寬窄行種植技術的大豆產量存在顯著差異,這表明寬窄行種植技術對大豆種植有益。
2.3" 玉米和大豆綜合產量
由表3可知,在玉米大豆采用2∶2寬窄行種植模式時,玉米和大豆的產量最高;2∶3寬窄行種植模式次之;1∶2寬窄行種植模式再次之;不采用寬窄行種植(對照CK)時,產量最低。通過差異顯著性與方差分析可知,4個處理模式間的差異達到極顯著水平。
3" 討論
綜上所述,采用玉米大豆2∶2寬窄行種植技術的產量表現最為優異,具備良好的抗逆性與豐產性。2∶3寬窄行種植技術的綜合效益位居第二,1∶3寬窄行種植技術的綜合效益位列第三,而1∶1等距種植技術的產量表現最差。因此,可以在山東臨沂大面積推廣寬窄行種植技術。
作者單位:山東省臨沂市沂水縣楊莊鎮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