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花是一種多年生宿根花卉,其莖稈整體呈直立或開展狀,頭狀花序單生于莖頂,或多個聚生于莖頂。菊花的種類極為繁多,花型更是千姿百態,色彩豐富艷麗。依據不同的花期,菊花可分為早菊、秋菊和晚菊;按照花莖大小,又能分為大菊、滿天星小菊和中菊。菊花自身適應能力較強,適宜生長在溫暖的環境中,具備耐旱和耐寒的特性。它對生長的土壤環境要求并不苛刻,但以排水良好、疏松肥沃的區域作為種植土壤為佳。
1" 扦插繁殖
菊花常見的繁殖方法主要有扦插繁殖、播種繁殖以及分株繁殖。扦插繁殖是最為常用的方式之一。選取健康、無病蟲害且生長健壯的菊花枝條,長度一般在10~15厘米,將枝條下部的葉片去除,僅保留頂部2~3片葉子,這樣可以減少水分蒸發。然后將處理好的插穗插入準備好的疏松透氣、消毒后的基質中,基質可以選擇蛭石、珍珠巖或干凈的河沙等。扦插深度為插穗長度的1/3,扦插后要澆透水,保持基質濕潤,避免長時間的強光照射,如此便能在10~20天生根。生根后,要合理控制澆水量。
2" 移栽上盆
5~6月對菊花進行移栽,將其移植到畦內。當苗高約15厘米時進行套盆。套盆時,要保證菊田附近的土面平整,把菊花通過花盆的底洞穿入花盆。套盆完成后,要在周邊洞口鋪墊好瓦片,去除多余的基部葉片,添加適量培養土。1個月后,將盆土加滿。待菊花花朵即將開放時,再進行起盆。這種栽培方式可使菊苗保留兩層根系,讓菊花始終保持花大葉茂、生長健壯的狀態。
3" 水肥管理
在菊花栽培過程中,選擇合適的澆水方法至關重要。上盆時,首次澆水應澆透,此后每天需向葉面噴水1~2次,直至小苗不再出現萎蔫現象。天冷時,應選擇在中午時段澆水;夏季則要在早晚兩個時段進行澆水。若遇到高溫干旱氣候,每日澆水控制在2次即可,以防水分過多。倘若遭遇連續陰雨天氣,還需及時排水防澇。除施加基肥外,菊苗正常生長期間,每隔10天需更換一次淡肥水。當地氣候進入立秋后,菊花植株生長最為旺盛,此時可適當增加施肥次數,也可加大肥料濃度。在此期間,可在葉面噴施濃度為0.1%的尿素,并每隔10天噴灑一次植物生長調節劑,這樣能起到良好的矮化作用。9月上旬孕蕾期間,不可施加過量濃肥,以免影響花蕾正常形成。9月下旬,若發現花蕾透色,表明植株高度基本成型,此時可加大肥水供應。
4" 田間管理
通常,菊花移栽20天后需進行一次中耕除草,7月下旬也要進行一次。要合理把控中耕深度,防止損傷根系。隨后,在生長期需進行3次打頂。第一次在菊花移栽前7天,第二次在6月中旬,待植株長出3~5個新枝后將其去除。第三次打頂要確保莖干粗壯,合理增加分枝,從而提高當地菊花種植的整體產量。此外,在扦插和移栽過程中,要通過適度澆水保障幼苗成活。蕾期若氣候干旱,要注重澆水;但雨季需及時排出溝內積水,避免因積水導致菊花根系腐爛。
作者單位:河南省安陽市道路綠化管理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