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這一期《新農業》正式出版的時候,2025年已經過半,回首這半年的科普征程,一路走來,又有諸多收獲心得。
2025年初,《新農業》明確提出要繼續緊密圍繞服務鄉村全面振興做好科普文章,要充分發揮農業高校專家資源優勢,秉持“大專家、小文章、大科普”理念,要辦廣大讀者更加喜聞樂見的科普期刊。半年來,圍繞上述目標,《新農業》辦刊人深入大棚、踏足田間地頭、走進專家實驗室,聚焦科普服務,聚焦期刊裝幀設計等每一處細節,力求將每一期《新農業》都打造成科普精品。
《新農業》策劃出版“藍莓產業專刊”“小粒花生產業專刊”,這是第一次探索以整期內容全部圍繞一個產業、助力一個產業約稿組稿,在相關產業體系專家的鼎力支持下,內容涵蓋行業、技術管理、食品加工、市場營銷、創業分享等不同領域,真正實現了一刊在手、產業無憂。
“鄉村振興志愿者”專欄是2025年《新農業》全新探索創建的欄目,邀請農業高校專業碩士將農業生產實踐中發現的生產問題,及時總結形成科普論文反饋服務農業生產一線。這一專欄在沈陽農業大學研究生處的全力支持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得到導師和專業碩士的積極響應。專欄也是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給中國農業大學科技小院學生回信精神的現實體現,為科普期刊拓展高水平稿源、建立高水平的科普作者隊伍進行新的探索。
2025年,《新農業》繼續在省內外加快布局建立“新農業專家科普基地”,要選取更多高質量的現代農業產業優秀典型,與更多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深入合作,真正把鄉村振興一線的好做法、好思路及時傳播,基地既是《新農業》科普專家深入基層服務一線的重要基點,也是《新農業》構建科普網絡、匯聚更多實踐案例的重要抓手。
專刊、專欄、基地,其核心皆為專家,我們在科普征程上的每一步前行,都離不開眾多高水平專家的有力支撐。在這半年的時間里,眾多專家在百忙之中毫不猶豫地深入生產一線,助力《新農業》。同樣在這半年里,我們有幸得到省政協、省農業農村廳、省科技廳、省水利廳等部門的關懷與支持,《新農業》在科普道路上的好朋友越來越多。半年回首,千言萬語還是凝成一句話:感恩支持,我們定不負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