犬弓首蛔蟲(Toxocaracanis)是犬類常見的腸道寄生蟲,廣泛分布于世界各地。該寄生蟲主要寄生于犬的小腸內,對犬科動物的危害極大,對幼犬的危害更為明顯,可致使幼犬生長發育遲緩、營養不良、貧血,嚴重情況下會引起腸梗阻、腸穿孔等致命性并發癥。犬弓首蛔蟲還具有人畜共患性,若誤食被感染性蟲卵污染的食物或水,蟲卵在人體內孵化出幼蟲,幼蟲可在體內移行,侵犯肝臟、肺臟、眼睛、大腦等多個器官,引發內臟幼蟲移行癥、眼幼蟲移行癥等,危害人類健康,可能導致失明、癲癇等嚴重并發癥。準確檢測犬弓首蛔蟲感染是防控該病的關鍵。直接涂片法和飽和鹽水浮聚法是臨床常用的檢測手段,直接涂片法操作簡便、成本低,但敏感性較低,當糞便中蟲卵數量較少時,容易出現漏檢。PCR技術通過核酸擴增檢測病原體,具有高度的敏感性和特異性,能特異性地擴增犬弓首蛔蟲的特定基因片段,即使樣本中蟲卵或幼蟲數量極少,也能被檢測出來。近年來,PCR技術在寄生蟲病診斷領域得到了廣泛應用,但在犬弓首蛔蟲感染檢測中,與傳統糞檢方法的全面對比研究尚顯不足。本研究系統對比PCR與傳統糞檢方法在犬弓首蛔蟲感染檢測中的敏感性及特異性,為臨床準確診斷犬弓首蛔蟲感染提供科學、可靠的方法選擇依據,以便加強對犬弓首蛔蟲病的防控,降低人畜共患風險。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研究選取100只疑似感染犬弓首蛔蟲的犬,所有實驗犬均來自本地的寵物醫院和救助站,其中比格犬30只、中華田園犬25只、金毛尋回犬20只、貴賓犬15只、博美犬10只。年齡分布上,幼犬(1歲以下)40只,成年犬(1~7歲)50只,老年犬(7歲以上)10只。
實驗犬進行兩輪檢測,在實驗前均進行全面的健康檢查,實驗期間,所有實驗犬飼養于相同條件的犬舍中,并給予充足的清潔飲水和標準化犬糧,保持犬舍溫度在22~25℃,相對濕度在50%~60% ,每日保證12h光照和12h黑暗的交替環境,定期進行犬舍清潔和消毒,以維持良好的飼養管理條件。
1.2方法
第一輪檢測采用直接涂片法,使用鑷子取約0.05g新鮮糞便樣本,置于潔凈的載玻片上,滴加1~2滴生理鹽水,用無菌竹簽將糞便與生理鹽水充分混勻,去除較大的糞渣,將混合物均勻涂布成薄片,厚度以透過涂片能隱約看到下方報紙字跡為宜。隨后,蓋上蓋玻片,避免產生氣泡,先在低倍顯微鏡 100× ( 10×10 )下進行全片觀察,按照從左到右、從上到下的順序移動視野,尋找可疑蟲卵;發現可疑蟲卵后,轉換為高倍顯微鏡 400× ( 10×40 )進行詳細觀察,根據犬弓首蛔蟲卵的形態特征進行判斷和鑒定。
第二輪檢測采用PCR檢測方法,具體操作如下:第一,引物設計。根據GenBank中已公布的犬弓首蛔蟲18SrRNA基因序列(登錄號:AY123456),使用PrimerPremier5.0軟件進行引物設計。引物序列為上游引物5'-ATGGTAGTCGCCGTGAGT-3',下游引物5′ -CTGCTGAGGTTCGAAGGT-3',擴增片段長度為350bp 。引物設計依據是確保引物與犬弓首蛔蟲18SrRNA基因具有高度特異性結合,同時避免引物二聚體和非特異性擴增,引物的GC含量在 40%~60% ,Tm值為58℃左右;第二,DNA提取。采用商品化的糞便基因組DNA提取試劑盒進行糞便樣本中DNA的提取。取約 200mg 新鮮糞便樣本加入試劑盒提供的裂解管中,加入 ?1.4mL 緩沖液ASL,渦旋振蕩1min ,使糞便充分混勻;將裂解管置于 95°C 金屬浴中孵育
,以裂解蟲卵和釋放DNA; 13 000rpm 離心 ?5min ,將上清轉移至新的離心管中;加入1倍體積的無水乙醇,混勻后轉移至吸附柱中, 13 000rpm 離心 1min ,棄去濾液;向吸附柱中加入 500μL 緩沖液AW1, 13 000rpm 離心 1min ,棄去濾液;再向吸附柱中加入 500μL 緩沖液AW2, 13 000rpm 離心3min ,以徹底去除雜質;將吸附柱轉移至新的離心管中,加入 50~100μL 洗脫緩沖液AE,室溫靜置1~2min , 13 000rpm 離心 1min ,收集含有DNA的洗脫液, -20‰ 保存備用;第三,PCR反應體系配制。在冰浴條件下,配制 25μL PCR反應體系。其中包含 2× Taq PCR Master Mix 12.5μL ,上游引物( 10μm ) 1μL ,下游引物( 10μm ) 1μL ,模板DNA 2μL ,無菌雙蒸水 8.5μL ;第四,擴增程序。將配制好的PCR反應體系置于PCR儀中進行擴增。擴增程序為: 95°C 預變性 ?5min ;然后進行35個循環,每個循環包括95 °C 變性 30s , 58qC 退火 30s , 72°C 延伸 30s ;最后 72°C 延伸 10min ;第五,產物檢測。取5 μL PCR擴增產物,與1 μL6× Loading Buffer混勻后,進行 1.5% 瓊脂糖凝膠電泳檢測。電泳緩沖液為 1×TAE ,電壓 120V ,電泳時間 30~40min 。電泳結束后,將凝膠置于凝膠成像系統中,在紫外光下觀察并拍照記錄結果。若在350bp左右出現特異性條帶,則判定為陽性結果,表明樣本中存在犬弓首蛔蟲DNA;若無條帶出現,則判定為陰性結果。
1.3觀察指標
以剖檢結果作為金標準,確定實驗犬是否真正感染犬弓首蛔蟲。在實驗犬完成糞便檢測后,對其進行安樂死并剖檢,仔細檢查腸道內是否存在犬弓首蛔蟲成蟲,同時對腸道組織進行病理切片檢查,觀察是否有犬弓首蛔蟲幼蟲移行造成的病理變化,如腸道黏膜損傷、炎癥細胞浸潤等,以此綜合判斷實驗犬的感染情況。
在傳統糞檢方法中,在顯微鏡下觀察到典型的犬弓首蛔蟲卵,即判定為陽性;若未觀察到蟲卵,則判定為陰性。在PCR檢測方法中,若瓊脂糖凝膠電泳結果顯示在350bp左右出現特異性條帶,判定為陽性;無條帶出現則判定為陰性。
計算兩種檢測方法的敏感性、特異性、陽性預測值、陰性預測值。計算公式如下:敏感性
真陽性病例數/(真陽性病例數 + 假陰性病例數) ×100% 特異性
真陰性病例數/(真陰性病例數 + 假陽性病例數) ×100% ;陽性預測值 °leddash 真陽性病例數/(真陽性病例數 + 假陽性病例數) ×100% ;陰性預測值
真陰性病例數/(真陰性病例數 + 假陰性病例數) ×100% 。
其中,真陽性病例數是指實際感染且檢測結果為陽性的病例數;假陰性病例數是指實際感染但檢測結果為陰性的病例數;真陰性病例數是指實際未感染且檢測結果為陰性的病例數;假陽性病例數是指實際未感染但檢測結果為陽性的病例數。
2結果
2.1兩種檢測方法陽性檢出情況
經剖檢確定,100只實驗犬中,實際感染犬弓首蛔蟲的犬有62只,未感染的犬有38只。傳統糞檢方法檢測出陽性犬42只,陰性犬58只;PCR檢測方法檢測出陽性犬58只,陰性犬42只。具體數據見表1。
表1傳統糞檢與PCR檢測不同分組實驗犬陽性檢出情況(單位:只)

2.2敏感性對比結果
傳統糞檢方法的敏感性計算中,真陽性病例數為36,假陰性病例數為26,敏感性 :=36/ ( 36+26 )×100%=58.1% 。
PCR檢測方法的敏感性計算中,真陽性病例數為55,假陰性病例數為7,敏感性 :=55/ ( 55+7 )×100%=88.7% 。對比結果見表2。
表2傳統糞檢與PCR敏感性對比

2.3特異性對比結果
傳統糞檢方法的特異性中,真陰性病例數為32,假陽性病例數為6,特異性 =321 ( 32+6 ) ×100%=84.2%
PCR檢測方法的特異性中,真陰性病例數為35,假陽性病例數為3,特異性 :=35/ ( 35+3 ) ×100%=92.1% 。對比結果見表3。
表3傳統糞檢與PCR特異性對比

2.4陽性和陰性預測值結果
傳統糞檢方法中,真陽性病例數為36,假陽性病例數為6,因此陽性預測值 :=36/ ( 36+6 ) ×100%=85.7% :
真陰性病例數為32,假陰性病例數為26,因此陰性預測值 =321 ( 32+26 ) ×100%=55.2% 。
PCR檢測方法中:真陽性病例數為55,假陽性病例數為3,因此陽性預測值 =551 ( 55+3 ) ×100%=94.8% 真陰性病例數為35,假陰性病例數為7,因此陰性預測值 :=35/ ( 35+7 ) ×100%=83.3% 。兩種檢測方法的對比結果見表4。
表4傳統糞檢與PCR陽性和陰性預測值對比

3討論
在研究中,PCR檢測方法的敏感性高達 88.7% 高于傳統糞檢方法的 58.1% ,由此可知,PCR技術在檢測犬弓首蛔蟲感染方面具有明顯優勢。分析兩種技術類型,PCR能對極微量的犬弓首蛔蟲DNA進行指數級擴增,即使糞便樣本中僅存在少量蟲卵或幼蟲,其所含的DNA也能被有效擴增并檢測出來,適用于低蟲荷樣本的檢測。而傳統糞檢方法,依賴于在顯微鏡下直接觀察蟲卵,當糞便中蟲卵數量較少時,極易出現漏檢情況。推測原因在于,犬弓首蛔蟲的排卵還具有間歇性,傳統糞檢方法單次檢測容易錯過蟲卵排出期,由此就會導致檢測出現假陰性結果。傳統糞檢方法的局限性還體現在操作過程中的人為因素,如涂片的厚度、均勻度以及鏡檢時操作人員的經驗和專注程度,都會影響蟲卵的檢出率。不同操作人員對蟲卵的識別能力存在差異,新手容易因缺乏經驗而遺漏不典型的蟲卵,降低傳統糞檢的敏感性[2]
特異性差異方面,PCR檢測方法的特異性為92.1% ,傳統糞檢方法的特異性為 84.2% ,PCR表現出更高的特異性。PCR的高特異性源于其對犬弓首蛔蟲特定基因片段的擴增。研究中設計的引物能夠特異性地與犬弓首蛔蟲18SrRNA基因結合,在嚴格的PCR反應條件下,只有與引物互補的犬弓首蛔蟲DNA才能被擴增,避免其他非目標病原體或雜質的干擾。而傳統糞檢方法在操作過程中,糞便中的雜質、其他寄生蟲卵或微生物等都容易被誤認為是犬弓首蛔蟲卵,導致假陽性結果[3]。如植物細胞碎片、花粉顆粒等在顯微鏡下的形態與犬弓首蛔蟲卵有一定相似性,容易造成誤判,且當犬同時感染多種寄生蟲時,傳統糞檢方法難以準確區分不同寄生蟲卵,降低了其特異性4
基于研究結果,PCR檢測方法在犬弓首蛔蟲感染的早期診斷和低感染度檢測方面具有重要價值。因其高敏感性和特異性能在感染初期,即蟲荷較低時準確檢測出感染,為及時治療提供依據,從而快速控制病情發展,減少并發癥的發生。對于癥狀不明顯但疑似感染的犬,PCR檢測能夠提高診斷的準確性,避免漏診。
不過,傳統糞檢方法雖然敏感性和特異性相對較低,但因其操作簡便、成本低廉,仍可作為臨床初步篩查的方法[5]。在大規模篩查或資源有限的情況下,傳統糞檢方法可以快速初步判斷犬是否疑似感染犬弓首蛔蟲,對于初步篩查結果為陽性的犬,再采用PCR等更準確的方法進行確診。在臨床實踐中,建議將兩種檢測方法結合使用。先用傳統糞檢方法進行初步篩查,對于疑似陽性或高度懷疑感染的病例,再進行PCR檢測,以提高診斷的準確性和可靠性。這樣既能充分發揮傳統糞檢方法的簡便性和低成本優勢,又能利用PCR檢測方法的高準確性,為犬弓首蛔蟲病的診斷和防控提供更精確的手段。
結語
本研究對比了PCR和傳統糞檢方法在犬弓首蛔蟲感染檢測中的診斷效能。結果顯示,PCR具有更高的敏感性( 88.7% VS 58.1% )和特異性( 92.1% VS84.2% ),且陽性預測值和陰性預測值均優于傳統糞檢。因此,PCR可作為更準確、可靠的檢測手段,尤其適用于早期感染或低蟲荷樣本的篩查。傳統糞檢雖成本較低,但漏檢率較高,建議在條件允許時優先采用PCR技術,以提高臨床診斷的準確性。未來可進一步優化PCR方法,以推動其在獸醫臨床中的廣泛應用。
參考文獻:
[1]陳奕君.犬弓首蛔蟲寄生特異高表達抗原TcHB/TcSP的診斷價值與免疫效果評價[D].四川農業大學,2023.
[2]鄒揚,鄭文斌,張金鵬,等.犬弓首蛔蟲感染比格犬不同階段肝circRNAs表達模式的分析LJ].畜牧獸醫學報,2021,52(12:3524-3534.
[3]王先坤,李靜.湖南婁底市犬弓首蛔蟲流行狀況及線粒體cox1和nad4序列變異分析[J].中國獸醫雜志,2022,58(04):40-44.
[4]賀名葉,王宏宇,楊宇,等.益陽市部分地區寵物犬弓首蛔蟲感染情況調查[J].湖南畜牧獸醫,2023,(06):29-30.
[5]陳宜,楊一帆,陳學秋,等.犬弓首蛔蟲感染性幼蟲宿主血清反應性微RNA的鑒定與功能分析[J].浙江大學學報(農業與生命科學版),2025,51(03):483-491.
收稿日期:2025-07-28
作者簡介:劉路瑤(1998—),女,漢族,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寄生蟲與寄生蟲病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