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東縣是湖南省生豬養殖大縣,屬于國家生豬調出大縣之一,截至2024年當地生豬存欄量約48萬頭,年出欄量約76萬頭,全縣規模化養殖場(年出欄量在500頭以上)占比達 65% ,較2023年相比提高 20% 全縣共有標準化規模養殖場120余家,生豬養殖業占祁東縣農業總產值的 45% 以上,是農民增收的核心產業。在當前生豬養殖業不斷向前發展的背景下,疫病高發的問題十分突出,祁東縣高度重視生豬疫病的防控,尤其是將關注重點放在偽狂犬病的科學防范方面,但現階段各種疾病仍是威脅產業的主要疫病之一,2024年祁東縣對30家規模養殖場進行抽樣檢測,檢測結果偽狂犬病抗體陽性率為 12% ,一旦發生流行將會導致大量的仔豬死亡和母豬淘汰,直接經濟損失較為嚴重,所以需要提高重視程度,加強對該種疾病的科學診斷并完善相應的防治策略。
1 流行病學
豬偽狂犬病(Pseudorabies,PRV)是由偽狂犬病毒(PseudorabiesVirus,PRV)引起的一種急性、高度傳染性疾病,該種病毒屬于皰疹病毒科、甲型皰疹病毒亞科,基因組長約 150kb ,具有神經嗜性和潛伏感染特性,從宿主和傳播范圍來講,豬是唯一可長期攜帶并排毒的自然宿主,牛、羊、犬、貓等其他動物感染后通常致死,稱為“終末宿主”,康復豬可長期攜帶病毒,成為潛在傳染源。病毒傳播路徑多種多樣可以通過鼻分泌物、唾液、乳汁、尿液等體液進行接觸傳播,妊娠母豬感染可通過胎盤導致胎兒死亡或流產實現病毒的垂直傳播,另外病毒在空氣中可傳播數公里,尤其在高密度養殖區,嚙齒類動物如老鼠也可以攜帶病毒,導致跨場傳播。從流行發病因素來講散養戶生物安全意識薄弱、免疫程序不規范、養殖密度過大、濕度高、通風不良的豬場更易通過氣溶膠傳播。
2 臨床癥狀
豬偽狂犬病的臨床表現因宿主年齡、免疫狀態及毒株毒力而存在差異性,仔豬和成年豬差異較為顯著:仔豬尤其是新生至3周齡以急性神經癥狀為主,發病后發熱,體溫升高至 41~42°C ,出現厭食、嘔吐、流涎、震顫、共濟失調,后肢麻痹、劃水狀運動、角弓反張等癥狀,死亡率高達 90%~10% 通常在發病后24~48h死亡,妊娠母豬感染可致流產、產木乃伊胎或弱仔。育肥豬(3月齡以上)以呼吸道癥狀為主要特征,咳嗽、呼吸困難,類似流感或藍耳病,偶發神經癥狀,死亡率低,感染豬增重減緩,飼料轉化率下降。繁殖母豬表現為發情率升高,產死胎率增加,種公豬表現為睪丸炎,精子質量下降。
3病理學變化
病死豬表現為腦膜充血、水腫、非化膿性腦炎、灰質區淋巴細胞浸潤、肺淤血、間質性肺炎,肺泡隔增厚、炎性細胞浸潤、扁桃體壞死、表面覆蓋纖維素性滲出物。脾大、出血點,肝臟局灶性壞死現象,淋巴結尤其是腸系膜淋巴結腫脹、出血明顯,流產胎兒可見肝壞死和皮下水腫1。組織學觀察可以發現神經元變性壞死,血管套現象,血管周圍單核細胞浸潤,神經膠質細胞增生,形成膠質結節,肝臟、脾臟和腎上腺的局灶性壞死現象,伴隨嗜酸性包涵體。
4治療方案
現階段,豬偽狂犬病尚無特效抗病毒藥物,在臨床治療過程中可以結合患者的外在癥狀,對于有治療價值的主癥可以采取中西醫結合治療的手段,西醫治療以緩和臨床癥狀為主,中醫治療則以清熱解毒、扶正祛邪為原則,兩者結合可以緩解臨床癥狀、減少繼發感染并提高豬群免疫力。
4.1西醫治療方案
在西藥治療過程中,主要以增強豬群抗病能力,預防繼發感染為治療原則,增強豬群的整體抗病能力,可以聯合應用維生素進行肌肉注射給藥,推薦使用維生素C注射液和復合維生素B注射液進行肌肉注射,仔豬維生素C使用劑量為 4mL ,成年豬使用劑量為 10mL ,仔豬復合維生素B使用劑量為2mL ,成年豬使用劑量為 6mL ,肌內注射,可以間隔1~2d使用一次,連續使用2~3次。為有效控制繼發感染,推薦使用頭孢噻呋注射液進行肌肉注射,治療給藥劑量為 0.05mL/kg?bw ,肌肉注射每間隔3d使用一次,連續使用兩次并搭配使用替米考星預混劑進行針對性的預防胸膜肺炎放線桿菌、巴氏桿菌和支原體的感染、每1000千克飼料中添加 4000g 1次/d,連續使用 15d (2號
4.2中醫治療方案
中藥治療過程中主要以清熱解毒和扶正祛邪為治療原則,急性期以清熱解毒為主,癥狀緩解之后采取扶正祛邪的原則,進行針對性的中藥給藥。清熱解毒推薦使用黃連解毒湯加減,中藥方劑為黃連15g 、黃芩 20g 、黃柏 15g 、梔子 10g 、板藍根 30g 、大青葉 30g ,該中藥組方中藥物使用劑量為成年豬1d的使用量,加水 800mL ,煎煮至 200mL ,直接服用,1次/d,連續使用7d。扶正祛邪推薦要用玉屏風散合四君子湯,中藥方劑為黃芪 30g 、白術 20g 、防風 15g 、黨參 20g 、茯苓 20g 、甘草 10g ,可以將其研磨成粉末之后,按照飼料用量的 1%~2% 添加到飼料當中投喂,1次/d,連續使用 7~10d?
5綜合預防
5.1生物安全管理
養殖場內部要實施科學分區管理,將整個養殖區域劃分成生活區、生產隔離區和生產核心區,各區設置物理屏障與消毒通道,人流物流單向流動,禁止反向交叉。車輛在進入養殖場前需使用1:200過硫酸氫鉀復合物對運豬車進行360°噴霧,作用時間 ≥15min ,生產區2次/d噴霧消毒,交替使用 2% 的戊二醛和, 1% 的次氯酸鈉,糞便進行發酵處理,在55 C 以上條件下維持7d,養殖場周邊安裝防鳥網、滅鼠裝置,每月更新鼠藥[2],定期清除場內雜草。
5.2疫苗免疫程序優化
豬偽狂犬病防控過程中,加強疫苗免疫接種是防控疾病傳播流行最有效的措施,推薦使用偽狂犬病活疫苗,進行免疫妊娠母豬和成年豬每頭豬使用劑量均為 2mL ,3月齡以上的仔豬和架子豬每頭豬使用劑量均為 1mL ,哺乳階段的仔豬第1次接種使用劑量為 ?0.5mL ,在斷奶之后再強化免疫接種一次,每頭豬接種劑量為 1mL ,進行肌肉注射。
5.3監測預警系統
對于發生過該種疾病的養殖場,在恢復生產過程中應該設立哨兵豬,每棟舍放置2~3頭未免疫仔豬,每月采血檢測,早期發現病毒感染。檢測操作過程中采集鼻拭子,使用ELISA篩查gE抗體,區分感染與免疫,也可以應用熒光定量PCR,檢測極限10拷貝/ μL ,用于早期病原診斷。
5.4凈化操作
PRV凈化需遵循“監測—淘汰一閉群—凈化”四步法,參考歐盟成功經驗,提出分階段凈化路徑,在進行凈化操作過程中,需要建立凈化體系,以血清學 + 病原學基礎調查繪制病毒分布熱力圖,1~3個月制定精準撲殺和補償政策,攻堅期目的是降低病毒載量,期間要做到全群gE抗體篩查,陽性豬隔離/撲殺,確保血清陽性率 leq5% ,6~12個月制定豬場當中引人“超級免疫”策略,采取疫苗 + 干擾素誘導劑,維持期鞏固無感染狀態,每月隨機抽樣 30% 豬群進行ELISA + PCR檢測,確保連續12個月無野毒檢出,12~24個月新建豬群必須來自無PRV認證場,凈化期獲得官方認證,向OIE提交無疫證明材料,通過國家/國際無疫認證,并要進行持續監測,每年進行第三方審計。在進行相應的凈化操作過程中要注意到豬偽狂犬病毒gE抗體陽性的母豬立即淘汰,不可留種,同批次陽性豬所在欄舍全群撲殺[3,凈化期內禁止引種,若必須引種,需在隔離舍觀察45d,檢測3次PCR為陰性,種豬群更新僅通過自繁自養。
結語
綜上所述,偽狂犬病是現代生豬養殖場中發病流行率相對較高的一種病毒性疾病,在開展疾病防控過程中需要突破傳統的“免疫優先”思維,轉向多維度、全鏈條的協同防控。一方面要注重加強流行病學調查,明確該種疾病的發生流行動態和流行趨勢。另一方面,要注重強化疾病預防方案的動態化調整,并在疾病防控過程中注重做好發病養殖場的有效凈化,推動養豬業向高效、安全、可持續方向發展。
參考文獻:
[1]楊向軍,劉欣偉.豬偽狂犬病的診斷與防治[J].河南畜牧獸醫(綜合版),2008,29(3):43-43.
[2]朱歡,嵇廣慶,徐國強,張磊.豬偽狂犬病的診斷與防治[J].新疆畜牧業,2004,19(3):50-51.
[3]李彥龍,安永福,王曉芳.豬偽狂犬病的防制[J].今日畜牧獸醫,2016,32(5):60-60.
收稿日期:2025-06-24
作者簡介:周月紅(1976—),女,漢族,畜牧師。研究方向:畜牧獸醫。*通訊作者:雷明山(1981一),男,漢族,獸醫師。研究方向:畜牧獸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