仔豬痢疾又叫仔豬血痢,是由豬痢疾密螺旋體引發的,屬高度致死性腸道傳染病,其典型臨床表現為持續性的黏液膿血性腹瀉。急性病例以暴發性血便為特征,糞便呈鮮紅或暗紅色膠凍狀;亞急性及慢性病例則以間歇性黏液稀便為主,病程遷延可長達數周。剖檢可見結腸黏膜呈現彌漫性卡他一出血一壞死復合性病變,其中回盲瓣至直腸段黏膜充血水腫、纖維素滲出,局部可見火山口樣潰瘍灶,腸系膜淋巴結呈急性漿液炎性反應。斷奶仔豬患上痢疾后,會表現出食欲不振、腹瀉、發熱等多種臨床癥狀,制約生長發育;嚴重時甚至會導致斷奶仔豬死亡。因此,在實際養殖工作中,加強預防和控制斷奶仔豬痢疾具有重要意義。
1預防措施
1.1注重母豬飼喂管理
養豬工作中,養殖人員需要密切關注母豬的飼養管理,并做好相關工作,以取得最佳的養殖效果。進行飼料選擇時,需要在嚴格管控飼料質量的基礎上,根據母豬生長需求來調整飼料配比。由于母豬極易因飼料問題出現胃腸道病變以及應激表現,因此在飼料管理方面,要及時發現過期或者霉變飼料,配合嚴格管控高熱量飼料比例等方式來適量增加飼料內粗蛋白占比,以滿足母豬在哺乳期的營養需求。母豬生產前1周,可做好飼喂量的調整,適當減少飼喂量,以減輕母豬的胃腸負擔。待母豬產后,再適當增加飼喂量,以滿足母豬的能量需求,提高母豬產奶量和斷奶仔豬吸收率。要確保母豬獲得均衡的營養,包括蛋白質、能量、維生素和礦物質的充分供給,以提高母豬的產奶量和質量,保證斷奶仔豬得到優質乳汁。后期還應定期檢查母豬的健康狀況,包括體重、精神狀態、食欲等,及時發現并處理母豬可能存在的健康問題,以保證母豬和斷奶仔豬的健康生長。
1.2保證環境衛生
通過保證豬舍的清潔衛生、定期消毒、合理保溫等,能夠提高母豬的生長繁殖效率,保障斷奶仔豬的健康成長,促進養豬業的穩健發展。養殖人員應注重豬舍的環境衛生管理,保持豬舍清潔整潔,并根據季節變化和母豬的生理狀態及時調整環境溫度,為母豬和斷奶仔豬提供良好的生活環境。豬舍需要定期消毒,及時清理母豬排泄的糞便,保持豬舍內清潔衛生,抑制病原菌滋生,確保母豬生活環境舒適。
后期還應結合不同季節的氣溫變化,及時采取有效措施,調節圈舍的溫度:夏季要注意防暑降溫,冬季保持豬舍保暖,以確保母豬的健康和舒適。在母豬生產前5d,要全面清掃豬舍,鋪設干燥的草墊,定期清洗母豬乳房、胸腹部等位置,保持豬舍干凈整潔。母豬生產后,應及時做好圈舍的消毒工作,尤其是斷奶仔豬接觸的區域[1]
1.3加強預防免疫
第一,母豬免疫。
通過按照免疫接種制度做好注射,母豬即能夠獲得必要的免疫保護,有效預防疾病的發生,確保母豬和斷奶仔豬的健康。養殖人員應嚴格按照免疫接種制度,控制好注射的時間和方法,展開操作,確保注射的效果和免疫保護的完整性。免疫注射是養豬過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環節,對于保障豬群健康、提高產出效益至關重要。母豬的免疫注射對于預防疾病、保障母豬和斷奶仔豬健康至關重要。
在實際接種工作中,對初次產仔的母豬,可分兩次注射紅痢氫氧化鋁菌苗。初次注射應在預產期前30d左右進行,再次注射則要在預產期前15d左右完成,以此在幫助母豬實現順利生產的基礎上增強仔豬的疾病抵抗能力。
在母豬產前 15~20d ,要及時接種一次三價滅活苗疫苗,能夠有效預防斷奶仔豬的黃白痢等疾病[2]
第二,斷奶仔豬免疫。
通過合理的免疫注射計劃和營養補充,能夠有效預防和控制斷奶仔豬常見的疾病,提升斷奶仔豬的免疫能力,確保其健康成長。防疫人員應結合不同階段的斷奶仔豬免疫需求,選擇適當的疫苗和營養品進行注射或喂養,確保斷奶仔豬獲得全面的免疫保護和營養支持。保障斷奶仔豬健康成長,對整個養豬產業的長期發展至關重要。一般情況下,仔豬在出生后的一段時間內,可通過接種抗紅痢血清來降低紅痢的患病率,在提高仔豬存活率的基礎上,增強仔豬在斷奶階段的疾病抵抗能力。正式進入斷奶階段的仔豬需要注射一定劑量的副傷寒毒凍干菌苗來增強疾病抵抗能力,每頭斷奶仔豬注射量為 1mL 。
1.4及時進食初乳
斷奶仔豬及時進食初乳對它們的健康和發育至關重要,特別是初乳中含有豐富的抗體和營養物質,可以提高斷奶仔豬的免疫力和抗病能力。斷奶仔豬出生后應盡快給予初乳,初乳中的抗體能夠幫助斷奶仔豬建立免疫力。母豬產奶后,應確保斷奶仔豬能夠順利吸食到初乳。仔豬養殖人員可以通過適當調整母豬的飼料和營養,在增強母豬泌乳能力的基礎上,增加乳汁內營養物質含量,以此來幫助仔豬盡快建立起相對完善的免疫系統。部分仔豬在出生后一段時間內無法正常吮吸初乳,養殖人員要及時為其提供人工喂養輔助,確保這些斷奶仔豬能夠獲得初乳中的重要養分和抗體。養殖人員需要密切觀察斷奶仔豬的進食情況,確保它們能夠順利進食初乳或人工飼料。可以采取一定的訓練措施,幫助斷奶仔豬逐漸適應吸食行為。通過以上措施,養殖人員可以幫助斷奶仔豬在生長初期獲得充分的營養支持和抗體,提高其免疫能力和抗病能力,為其未來健康成長奠定良好的基礎。同時,有效的飼養管理將有助于提升養豬業的生產效率和經濟效益。
2治療措施
2.1仔豬紅痢
面對斷奶仔豬紅痢,需遵循抗菌藥物分級使用原則,優先采用磺胺胱聯合環丙沙星的治療方案。治療時,磺胺胱按 200mg/kg? bw劑量分3次口服。環丙沙星是一種廣譜抗生素,對多種細菌有較強殺菌作用。治療方法是通過肌肉注射給藥,劑量為2.5mg/kg ·bw。環丙沙星可以快速將藥物送達病灶,迅速控制病情發展。在治療斷奶仔豬紅痢方面,環丙沙星能夠更好地發揮重要作用[3]。
2.2仔豬白痢
在治療斷奶仔豬白痢時,抗菌處理是首要的步驟之一,同時結合輔助治療措施可以幫助斷奶仔豬盡快地康復。內服乙酰甲喹是一種常用的抗菌藥物,治療劑量為 5~10mg/kg 。該藥物可以幫助抑制病原體的生長,促進病情的緩解和康復。口服胃蛋白酶即能夠有效促進斷奶仔豬的消化吸收,每頭豬800~1600國際單位。該輔助治療措施有助于提高營養的吸收和利用效率,加速康復過程。治療時,需嚴格遵循“抗菌一補液一排毒”的治療原則,尤其應避免在發病后48h內使用收斂型止瀉劑,以免出現各種潛在風險。在治療過程中要注意控制病情,但要避免過度使用藥物。并注意在治療過程中,及時補充體液以保持仔豬的水電解質平衡。具體可以將1000mL 溫水、 20g 葡萄糖、3.5g氯化鈉、1.5g氯化鉀和2.5g碳酸氫鈉混合使用,即能夠緩解病豬的各種癥狀[4]
2.3仔豬流行性腹瀉
腹瀉會使豬體內的水分和電解質大量流失,所以及時補充至關重要。對于病豬,可及時口服100~200mL 的補液鹽。病豬在患病期間,食欲會明顯下降,為避免出現營養不良并降低病豬的免疫力,還需及時為病豬提供高營養且易于消化吸收的飼料。這類飼料不僅能為病豬提供必要的營養,還能幫助保持體內酸堿平衡,避免酸中毒而加重病情,并應在飼料中適量添加維生素和礦物質[5]
結語
綜上所述,在當前養殖工作中,做好仔豬痢疾的預防以及在疾病發生后展開及時有效治療,對斷奶仔豬生長發育有著重要意義。有效的預防措施和科學治療方案,可以降低斷奶仔豬痢疾的發生率,提高養殖效益,確保斷奶仔豬健康成長。養殖戶應加強對各項防控措施的應用,保障斷奶仔豬的健康,推動養豬業獲得良好發展。
參考文獻:
[1]和銀娟.仔豬痢疾病的病因與防治措施[J].農業工程技術,2024,44(21) :122-123.
[2]圣學豹.仔豬痢疾的發病原因及防治措施[J].現代農業科技,2019(15) :221+223.
[3]葉梅.仔豬痢疾的預防及治療[J].農民致富之友,2017(23):125.
[4]李靖.仔豬痢疾的預防及治療[J].現代農業科技,2017(20):229-230.
[5]李樂.探討仔豬痢疾預防和治療的措施[J].甘肅畜牧獸醫,2016,46(13) : 54+56
收稿日期:2025-06-10
作者簡介:張來柏(1970一),男,漢族,獸醫師。研究方向:畜牧獸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