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反芻獸疫,也稱羊瘟,是由小反芻獸疫病毒引發的,以發熱、口炎、腹瀉、肺炎為特征的一種急性、接觸性傳染病。該病的傳播和發生對養羊產業是一個巨大的沖擊,對廣大的養殖場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在這種情況下,為了養羊產業的健康發展,且最大限度的減輕廣大養殖場的損失,地方政府應給予足夠的重視,大力加強防疫制度和防疫服務體系建設力度,把動物防疫工作當作一項防災減災的事業,從資金、技術、設備、人員等有關政策方面給予大力支持,從制度和技術等多個方面,綜合防止小反芻獸疫的傳播、發生和擴散,從而達到全面防控小反芻獸疫的目標。
1小反芻獸疫流行病學特征
1.1易感動物
通過多項調查統計數據和實際工作經驗發現,小反芻獸疫主要感染山羊和綿羊等小反芻動物,山羊比綿羊更易感,臨床癥狀也更嚴重。從流行病學分析來看,羊小反芻獸疫的自然宿主只有山羊和綿羊,目前尚未發現其他宿主[1]。
1.2傳播方式
一般來說,該病的傳染源多為患病動物及其分泌物、排泄物以及被其污染的草料、用具和飲水等。小反芻獸疫主要通過宿主進行傳播。宿主以糞便、唾液、水源等作為傳播媒介,通過直接接觸或間接接觸傳播,也可通過空氣進行傳播。感染途徑以呼吸道為主,在養殖密度較高的情況下,容易發生近距離的傳播,其次是消化道,主要通過病羊污染的飲水、草料等傳染。
1.3發病季節
小反芻獸疫沒有明顯的發病季節,一年四季均會發生,尤以寒冷干燥和潮濕多雨季節最易發病,特別是春季和秋季,詳見圖1。
2臨床癥狀
通常情況下,羊小反芻獸疫的潛伏期為3~8d,最長可達21d,臨床表現多為急性,主要癥狀包括高熱、口炎、腹瀉和肺炎。病羊體溫急劇升高,最高可達 42.5‰ 左右。患病初期,病羊精神不振,食欲下降。病情嚴重時,眼流分泌物,出現眼結膜炎。鼻部出現黏膿性卡他樣鼻液,阻塞鼻孔,造成呼吸困難,鼻黏膜出現潰爛,后發展成壞死灶。消化系統出現嚴重腹瀉,后期出現帶血水樣腹瀉,呈現壞死性或出血性腸炎。皮膚出現壞死性口炎。
3小反芻獸疫綜合防控措施
3.1建立科學的防疫制度
疫苗接種是預防小反芻獸疫最有效的手段。一般來說,接種小反芻獸疫疫苗的最佳時間為出生后一個月左右,此時接種效果比較理想。之后結合春秋兩季集中免疫工作,每年免疫一次,每只羊不論大小,采用頸部皮下注射或尾根內側皮內注射1頭份小反芻獸疫苗或小反芻羊痘二聯苗,是預防小反芻獸疫的最佳方式。免疫時應注意羊群的健康狀況,新購進羊群必須隔離觀察,確保羊群健康時方可免疫,詳見圖2。
圖1羊舍中的羊群

圖2給羊注射疫苗

3.2加強飼養管理、提高羊抵抗力
一是通過加強科學養殖的宣傳力度,提高廣大養殖場的科學養殖理念;二是通過補充營養全面、干凈衛生的優質飼料,增強羊體質,提高抵抗力[2;三是優化品種,選擇優良的公羊與當地母羊進行配種,生產出抵抗力較強的羔羊,以提高對小反芻獸疫的抵抗能力。
3.3嚴格落實引種制度
實行常態化的小反芻獸疫防控機制,堅持“種羊非必要不引種”原則,盡量堅持自繁自養模式,從根本上避免小反芻獸疫的傳播和發生。如果養殖場確實需要引進種羊,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應從非疫區引進種羊,并且一定要準備好種羊隔離場所,將引進的種羊在隔離場所觀察21d以上。在觀察期間,應詳細調查引進種羊的健康狀況,并對其開展小反芻獸疫檢測工作。若檢測結果為陰性,待隔離期滿后,方可進入養殖場內,和本群羊共同飼養。
3.4強化消毒滅源工作
嚴格落實養殖場的消毒滅源工作,是提高養殖場防范小反芻獸疫的有效舉措。一是對養殖場的消毒滅源工作制度化,定期或不定期地開展消毒滅源工作,以降低羊小反芻獸疫的發生風險。二是消毒藥物多樣化,養殖場應準備多種消毒藥物,在消毒過程中交叉使用,不能長時間使用同一種消毒藥物,以免產生抗藥性。三是消毒滅源工作專業化,消毒滅源工作是一項技術含量較高的工作,消毒滅源效果的好壞關鍵在于消毒藥物濃度要合適、消毒藥物作用時間要合理、溫度要適中三個方面。四是消毒滅源全面化,消毒滅源時,對病羊污染過的飼料、用具、飲水等要進行徹底全面的消毒,以徹底消除病原微生物,達到全面預防小反芻獸疫的目標。
3.5切實加強疫病隔離措施
在養羊過程中,養殖場應保持應有的警惕性,時刻注意羊群的健康狀況,一旦發現有疫病,應及時請經驗豐富、醫術高明的獸醫人員進行檢查、診斷,如有小反芻獸疫病例,必須在第一時間隔離病羊,并聯系當地的獸醫部門,將病羊進行無害化處理,以防止疫情的進一步傳播和大規模擴散。
3.6嚴格落實病死動物的無害化處理措施
嚴格落實病死動物的無害化處理工作,是徹底消除小反芻獸疫病毒,提高羊健康水平的有效途徑,也是全方位落實動物疫病防控工作中消滅傳染源、切斷傳播途徑、保護易感動物等防控原則的有效途徑。因此各養殖場一旦發現病死或死因不明的羊,必須第一時間上報當地獸醫部門,及時采取果斷措施,無害化處理病死羊或死因不明的羊,以便把小反芻獸疫病毒消滅在萌芽狀態,防止小反芻獸疫病毒的進一步傳播和擴散。
結語
綜上所述,養羊業的健康發展,離不開科學的飼養方式,更離不開科學的防疫制度、嚴格的引種制度、全方位的消毒滅源工作、強有力的隔離措施、切實有效的病死動物無害化處理措施等綜合性的防控措施。在日常工作中,要高度重視小反芻獸疫的防控工作,切實提升小反芻獸疫的防控能力,全面提高小反芻獸疫的防控質量,對羊群進行科學的飼養管理,方可有效地預防小反芻獸疫的發生,更好地促進養羊業生產的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銀愛香,高智軍,羊小反芻獸疫的綜合防控措施,畜牧獸醫科學,2018(1):69.
[2]李江,羊疾病預防控制與防治措施初探,畜牧獸醫科學,2018(1) :47.
收稿日期:2025-06-16
作者簡介:石長選(1968一),男,漢族,高級獸醫師。研究方向:動物防疫防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