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床上為了疫病監測、抗體制備、食品質量控制等目的,常需要采集蛋雞血樣用于檢測。翅下靜脈采血技術是最常用的蛋雞采血方法之一。但進針位置、采血方法、處理過程會對血清得率和品質產生影響。本文對蛋雞翅下靜脈采血技術進行了詳細論述,并對血清制備技術進行了探討,供有需要的同行參考。
1蛋雞翅下靜脈采血技術探討
1.1蛋雞的保定
一般根據人數決定雞的保定方式。理想狀態每組應配備3人,分別進行保定、記錄和采血。如只有1或2人,則由術者進行保定和采血。
3人一組時,助手負責保定:如圖1-A所示,助手一手從兩腿關節緊握保定,一手覆蓋其胸腹部,使之保持靜止。術者根據習慣從左或右翅下靜脈采血。第3人做記錄和遞送物料。
僅有1人或2人采血時,可利用其“頭部穩定反射”效應;術者從兩側翅根處將蛋雞提起,另一只手從腿部關節處握住蛋雞并將其水平放置于采血平臺;松開兩腿的同時,覆蓋其胸腹部保定2~3秒,蛋雞會以當前姿態保持相對靜止。之后,術者根據自身習慣,一手保定雞翅,一手進針采血。助手記錄和傳遞物料。整個采血過程應保持安靜,避免較大聲音刺激,以免打破這種靜態,引起掙扎,導致采血失敗。
1.2蛋雞翅下靜脈局部組織結構特點及采血部位選擇
如圖1-B、D所示,翅下靜脈在皮下清晰可見,由翅末向翅根方向延伸,從尺側腕屈肌腱、腱旋前肌上側的皮下間隙向內進入隱窩,與另一靜脈分支合并為臂靜脈;再從二頭肌、三頭肌間隙向翅根延伸。而采血部位一般首選肱骨末端到隱窩間的靜脈段;如果若失敗,可從隱窩到翅根的靜脈段做二次嘗試,或從對側翅靜脈采集。根據筆者經驗,選隱窩段靜脈,結合本文推薦的進針位置和方法,能夠得到最佳的采血效果。
1.3進針位置及血樣采集
先用 75% 的酒精局部消毒,如圖1-B、C、D中紅色箭頭所示,在兩條肌腱間緊貼靜脈刺入,經腱旋前肌下側后在隱窩刺入靜脈 3~6mm 。
圖1蛋雞翅下靜脈采血技術示意圖

(A為蛋雞保定方法圖示;B為蛋雞翅下靜脈局部組織及建議的進針位置;C為翅下靜脈采血進針圖;D為進針原理示意圖;紅色箭頭為建議的進針位置;綠色箭頭為翅靜脈位置)
此法好處有三:一是不易出現“滾針”,易得到高品質血樣;二是進針后無需穩定針頭,便于連接真空采血管;三是拔針后一般無需干棉球壓迫止血。連接真空管后,血液會“噴射”進入采血管。采血結束,應先斷開真空管與軟管間連接,再拔出針頭。
如采血量≤1mL,也可使用相應規格注射器;進針位置不變。如選擇圖1-B中綠色箭頭位置或臂靜脈其他位置,進針后應盡可能保持相對靜止,拔針時應使用干棉球壓迫止血,否則極易引起“滾針”和造成血流不止。
如使用 2.5mL 、 5mL 注射器采樣,應借助真空管負壓吸入血樣,不建議用注射器推入,可減少溶血發生。至于用 20mL 及以上注射器采血的,一般通過心臟采集,本文不做討論。
2蛋雞血清制備技術探討
不同于牛、羊、豬等中大型家畜,采血后室溫或冷藏即可析出足量血清。而蛋雞體溫較高( 42°C ),在制備血清的過程中,不能簡單參照;尤其在冷季,如果直接將蛋雞血樣置于室溫下進行凝固,可能出現血清析出不足問題(圖2-A)。
據作者經驗,在環境溫度 15°C ,室溫 22°C 條件下凝固蛋雞血樣:220份,每份 4mL ,環境溫度2h后過夜冷藏析出血清,得2mL以上的樣本數小于 5% 約 80% 得量小于 1mL 。而在夏季氣溫較高時, 4mL 的血樣,普遍能夠得到 1.8~2.6mL 血清(圖2-B),能夠滿足ELISA檢測法對6種細胞因子重復3次檢測。
根據臨床條件提供適用冷季的兩種解決方案:第一種,有恒溫箱條件時,預先升溫至42 °C ,采集到血樣標記記錄后,第一時間放入溫箱內保存12h(或過夜)凝固和析出血清。第二種,沒有保溫條件時,準備容積相對較大的保溫箱(泡沫箱亦可),用兩個500mL 裝滿鹽水的熱水瓶預先放入保溫箱中使之升溫,采樣標記記錄后,第一時間放入箱內,4~6h后,根據水溫情況更換熱水,以持續提供加溫效果。
凝血過程有幾個問題需要注意:第一,如果血樣在低于15℃的條件發生凝固,則血清極不易析出;即使之后放入37 °C 或42 °C 恒溫環境,雖可增加血清析出,蛋也得不到足量血清。第二,用熱鹽水瓶加(A為環境溫度為14~16℃凝固4h以上,冷藏過夜析出血清的情況;B為采用溫箱 + 熱水瓶加熱方式,過夜析出血清的情況。其中,B即為保溫箱 + 熱水瓶模式析出的血清情況)熱溫箱,較熱水瓶更好。第三,血樣應以傾斜狀態凝固有助于血清析出。第四,不要使用采血管自帶泡沫底座,會因受熱不均而影響血清析出。
圖2冷季不同處理方式的血清得率效果

3討論
家禽可選的采血位置較多,常見的有翅下靜脈(翼靜脈)、心臟、頸靜脈、枕骨靜脈竇、跗部靜脈、雞冠等部位[2-3],臨床上可根據采血量多少選擇不同部位。微量采血可用刺雞冠進法;小量和中量采血常通過翅下靜脈、臂靜脈總支、頸靜脈、枕骨靜脈竇或跗部靜脈進行采血,大量采血時一般選擇心臟采血。其中,翅下靜脈采血是臨床最常選擇的部位,既可用注射器,亦可用真空管 + 軟管采血針。但對于雛雞,應優先選擇翅下靜脈,且使用小號注射器(比如 1mL ),采血后直接放置于溫箱中析出血清。
結語
從采血點的選擇來說,大多數新手一般是從肱骨上尺側腕屈肌肌腱上側的靜脈直接進針(圖1-B、D),刺入皮膚后直接刺入靜脈,或是在皮下進針 2~3mm 再刺入靜脈,向翅根方向進針 3~5mm 再開始收集血樣。一旦蛋雞發生掙扎,或是術者持針不穩,很容易導致靜脈損傷,造成出血和皮下血腫,使得難以繼續從當前位置收集高品質血樣。
文獻中也有一些蛋雞翅下靜脈采血資料,但多是文字描述,缺乏圖文并茂的詳細論述,常給需要學習采血技術的技術人員造成困惑。由于采血方法不當,常會造成“滾針”、血腫、血液浪費和污染等。本文推薦的采血方法,不論用真空采血管 + 采血針,還是注射器直接采血,均能很好地克服這些困難,且易于學習掌握。
參考文獻:
[1]費強.雞的采血技術[J].養禽與禽病防治,2013,(02):42-43.
[2]劉文芳.雞的枕骨靜脈竇采血[J].黑龍江畜牧獸醫,1987,(05):45-46.
[3]柳根潤,費強.雞的采血方法及注意事項[J].家禽科學,2014,(06):38-39.
收稿日期:2025-05-26
作者簡介:管齊賽(1985一),男,漢族,碩士,講師。研究方向:動物疾病防治。
*通訊作者:武小虎(1987一),男,漢族,博士,助研。研究方向:乳酸菌及功能產品研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