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來,我國生豬養殖的規模化程度得到了快速的提升,現代育種技術也在廣泛地應用,產業生產效率有了明顯提高,在2023年的時候,規模化豬場的出欄量占比已經超過了 70% ,和十年之前相比增長幅度超過了 50%[1] ,隨著非洲豬瘟疫病威脅的不斷加劇,市場對于抗病性強、生長速度快的優質豬種的需求變得十分旺盛。傳統的育種方式所取得的效果比較有限,現代化規模豬場迫切需要運用基因組選擇、大數據管理等先進技術,科學的育種決策可提升生產性能、降低成本2,還可以保障豬肉質量安全,這對于促進養殖產業鏈高效且可持續地發展有著關鍵的意義。
1規模化豬場育種技術現狀
1.1常規育種技術
在規模化豬場的育種工作里,性能測定屬于基礎的育種手段,它所包含的指標有日增重、飼料轉化率、背膘厚度以及瘦肉率等,可為種豬的選擇給予客觀的數據支持,在遺傳評估當中,BLUP模型被廣泛運用,該模型可以依據多代的數據精準地預測育種值,美國頂尖的育種公司借助這個模型讓瘦肉型豬群的性能得到了提升,像PIC公司在育種之后豬的日增重可達到90g以上,飼料轉化率大約為1.8,遠遠超過了市場的平均水平[3]。在規模化的豬場當中,表型選擇至今仍然被廣泛運用。有研究表明,當生長速度每提高100g時,背膘厚度能夠減少5~10mm ,而且豬肉的瘦肉率也會提高大概5%左右然而,表型選擇容易受到環境的影響,所以對于低遺傳力性狀(例如繁殖力和抗病性等性狀)的改善是比較有限的。
1.2分子育種技術
分子標記輔助選擇,也就是MAS,是一項借助分子標記來挑選擁有優良基因個體的技術,可提高育種效率,國內外的豬育種公司普遍采用MAS技術來改良繁殖性能、抗病能力以及飼料轉化率,借助篩選優良性狀的基因標記,可在育種的早期精確識別出有高遺傳潛力的種豬,節省育種周期以及成本。有研究說明,應用MAS技術之后,哺乳期仔豬的成活率提高了 8% 以上,飼料轉化率大約提高了10%[5] ,全基因組選擇,即GS,是一種更為先進的分子育種技術,它利用基因組信息全面預測個體育種值,特別適用于生長性狀、抗病性等由多基因控制的復雜性狀。
1.3信息化與大數據技術
在規模化豬場當中,信息化和大數據技術得到了普遍應用,智能化管理系統能夠實時收集并分析豬群的生長數據、健康狀況以及環境相關數據,為育種工作提供精確的決策依據。
以廣西五祥農牧有限責任公司為例,該公司利用數據管理系統,對豬群的飼料轉化率、日增重以及健康狀況進行實時監測,并結合遺傳數據自動生成育種值評估報告。通過智能系統的使用,該豬場的日增重提高了約 12% ,飼料轉化率提升了約 15% 。
2育種技術對生產性能的優化
2.1提升生長性能
在規模化養殖場,生長性能直接影響養殖效益,日增重和生長周期是控制生產成本的關鍵指標。以廣西金陵農牧集團有限公司為例,該公司采用全基因組選擇的方法,通過篩選出控制生長性狀的關鍵基因,讓日增重提高了 15% 以上,平均日增重達到約 970g ,育肥時間也縮短了20d,為進一步提升生長性能,部分豬場開始運用智能化管理系統,以此實現對生長數據的實時監測與動態管理。其中,智能稱重系統能夠自動記錄并分析每頭豬的日增重情況,并且可依據體重的增減動態調整飼料配方。海大集團益豚公司大直種豬場的數據表明,該智能系統的應用使日增重提高了約 12% ,飼料消耗減少了 5% 。
2.2改善飼料轉化率
在養殖過程中,飼料成本占整體成本在 60%~70% 是養殖成本的關鍵部分[。如何借助育種技術提高飼料轉化率,是當前規模化豬場的主要課題內容。
通過遺傳評估與分子育種技術,可以篩選出飼料轉化率較高的個體,進而降低飼料消耗。比如,海大集團益豚公司大直種豬場運用GS技術挑選出飼料轉化率高的個體,這使得平均飼料消耗降低了約15% ,每頭豬的飼料成本也減少大概80元人民幣。
另外,智能化飼料管理系統在豬場中也得到了廣泛地應用。該系統通過對采食量、轉化效率等數據進行深入分析,實現飼料的定制化管理。五祥農牧黃桐嶺種豬場通過使用飼料管理系統,使飼料效率提高了 12% ,飼料浪費率降低了 5% 以上,還提升了瘦肉率和飼料轉化率。
2.3增強抗病性
在大規模的養殖環境里,疫病的出現往往會造成極為巨大的經濟損失。所以,運用基因組選擇和標記輔助選擇技術來提高豬群的抗病性,已然成為育種工作的一項重要目標。以海大集團益豚公司大直種豬場為例,該豬場通過篩選具有PRRSV抗性基因的個體,使疫病發生率降低了 20% 以上,防疫成本降低了 25% 。
同時,智能監測系統也大大提高了規模化豬場的健康管理水平。智能系統能夠實時監測豬舍的溫濕度、空氣質量等環境參數和生豬個體的健康數據,一旦發現異常情況就會及時發出預警。據相關數據表明,海大集團在智能監測系統投入使用之后,疫病發生率降低了 15% ,每年的防疫費用也減少了將近150萬元。
3大數據與智能化管理在育種中的應用
3.1基因組數據管理與分析
在現代的規模化豬場里,基因組數據管理在育種工作當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養殖場借助收集與分析海量的基因組數據,能夠在基因層面上篩選和評估每一個個體。以園豐牧業那隆種豬場為例,該種豬場通過對基因組數據進行分析,從而優化種豬的選擇流程,這一舉措使得育種周期縮短了30% ,生產性能也提高了大概 20% 。這種基于數據的精確性分析極大地提高了育種的效率。
3.2育種系統集成
智能化育種系統進行集成之后,能夠達成數據的全面整合以及實時監控功能。把基因組數據、表型數據和健康數據進行集成,這個智能系統就可以自動對個體進行篩選和分類,進而實現種群的高效優化。
欽州金陵農牧有限公司的大型豬場就運用了這一智能系統,從而達成了個體化管理。該系統能夠自動生成各種各樣的育種決策建議,在其助力之下,種豬群體的遺傳進展速度提高了 25% 以上,生產效率也得到了顯著的提升。
4案例分析:基因組選擇在某規模化豬場的應用
園豐牧業那隆種豬場引入基因組選擇技術之后對BLUP遺傳評估模型加以優化,從而針對豬群的生長速度、飼料轉化率以及抗病性等多種性狀開展全面管理工作。經過五年的實際應用,該豬場育種周期縮短了大概 15% ,豬群的日增重提高了 12% ,飼料效率也有 10%~15% 的提升,在疫病防控上,豬場的疫病發生率降低了約 20% ,每年能夠節省大約130萬元人民幣的防疫成本。
該案例表明,基因組選擇技術在提升規模化豬場生產效益方面有著顯著的成效,為其他規模化豬場高效育種提供了成功的范例。
結語
育種技術的廣泛應用,為規模化豬場實現高效管理帶來了全新的思路與方法,也進一步提升生豬產業在市場中的競爭力。本文著重探討了性能測定、分子育種以及智能管理等技術在提高生豬生產性能方面的具體應用情況。發現將基因組選擇技術與智能化管理手段相結合,能夠顯著地縮短育種周期,大幅提高生產效率,有效降低成本。未來,基因編輯技術、人工智能(AI)、大數據技術等先進技術的應用,必將推動生豬育種邁入一個全新的發展階段。
參考文獻:
[1]張旭,葛歡,郭海民,等.湖南豬育種的主要問題及發展趨勢[J].中國畜禽種業,2021,17(11):3-8.
[2]劉劍鋒,邱小田,周磊,等.豬全產業鏈育種技術及其國內外應用現狀[J].中國畜牧雜志,2024,60(07):1-5.
[3]王麗萍,張配配.世界知名豬育種公司概述[J].國外畜牧學(豬與禽),2022,42(02):1-6.
[4]朱春英,王玉張,侯林.豬育種工作主要問題及改進探究[J].中國畜禽種業,2020,16(11):107.
[5]傅衍.豬的育種技術及其應用[J].豬業科學,2021,38(12):39-41.
[6]李強,元寶華.萊蕪黑豬產業發展現狀分析[J].豬業科學,2017,34(06):134-135.
收稿日期:2025-03-04
作者簡介:張金傳(1975一),男,漢族,助理獸醫師。研究方向:畜牧獸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