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發生原因
1.1飼喂不當
瘤胃是牛胃中容積最大的,是干物質和粗纖維的主要消化場所。飼料的種類、質量、攝入量直接影響其健康和消化功能:飼料配比不當(如粗硬、干燥飼料,含大量粗纖維或劣質草料),或攝人過量谷物等發酵產氣食物,易引發瘤胃積食;此外,飼喂不規律、量忽多忽少、突然換料、飲水不足等導致瘤胃機能紊亂、消化不良,連日如此也會引發積食。
1.2管理粗放
牛養殖中,若管理粗放,易出現飼料配比不合理、投喂霉變飼料、疫病高發、牛誤食/過食、診斷用藥不規范等問題。如牛誤食異物會導致瘤胃栓塞阻塞,影響消化吸收;管理松懈時,未及時干預輕度消化障礙易發展為嚴重瘤胃積食,誤診或用藥不當還會延誤病情、增加治療難度。
1.3牛自身原因
牛自身的健康狀態也是影響瘤胃積食發病率的關鍵。若牛本身體質虛弱、過肥、先天性消化系統發育不足、處于強烈應激狀態或患有其他疾病等,其瘤胃功能往往較差,更容易出現微生物失調、消化停滯等現象。一旦飼喂管理不善,則更易發生瘤胃積食病癥。此外,當牛患有其他疾病而病變波及消化道時,會導致牛的瘤胃蠕動能力減弱、功能下降。尤其在疾病恢復初期,若牛突然進食大量高纖維含量較高的飼料,極易因瘤胃適應能力不足而發生積食現象。而長時間采食量偏低的牛,在食欲恢復期容易出現暴食現象,也會誘發瘤胃積食病癥[]
1.4運動量不足
適量的運動對于維持牛瘤胃蠕動功能至關重要。若牛長期處于靜態環境,缺乏行走和活動,瘤胃運動功能也會隨之下降,進而影響食物在胃內的正常轉運與分解,容易導致食物在瘤胃內滯留。部分牛場養殖密度過大、牛活動空間受限、缺乏運動場或運動場地過小等,均會導致牛群在采食后無法獲取充足的運動,也會誘發瘤胃運動功能紊亂,增加瘤胃積食的發生概率。
2 臨床癥狀
病牛會出現精神沉郁,部分體溫升至 39.5°C 左右,食欲減退,反芻暖氣減少或停止,嘔吐,腹圍增大,左側腹部鼓脹,觸感堅硬,叩診可聞低沉鼓音,瘤胃蠕動音減弱或消失。排便量減少,糞便干結且顏色灰暗,糞便中摻雜有未消化顆粒。運動緩慢,呼吸急促,鼻鏡干燥,口角流出少量黏稠狀唾液。部分病牛表現為弓背,尾根豎起,排黑色糞便,惡臭難聞,暖氣時空嚼,眼結膜潮紅或發紺,口舌干燥赤紅,左側腹圍嚴重膨大,四肢開張,腹痛而呻吟,嚴重者會昏迷倒地,7d內若得不到有效救治則會死亡。
3病理變化
剖檢病死牛,可見瘤胃極度擴張,瘤胃內積有大量氣體和內容物,呈酸臭味。瘤胃壁黏膜增厚,存在充血和出血點,瘤胃乳頭發生萎縮或壞死。其他實質性器官未發現明顯病變。
4診斷方法
根據臨床癥狀和病理變化即可做出初步診斷,也可穿刺病牛瘤胃抽取瘤胃液,觀察檢測其顏色、氣味、pH值等進行診斷。若病牛瘤胃液質地渾濁呈深褐色或灰黑色,氣味腐敗酸臭,pH值降至6.0以下[3],則可確定為牛瘤胃積食。
5 防治措施
5.1治療措施
第一,禁食與按摩。癥狀表現相對輕微的病牛,可采用禁食加按摩的方法治療,以促進瘤胃蠕動和排便。禁食時間為 24~48h ,但需供應充足溫水。用手掌在病牛的左膠窩部位按照順時針的方向輕推揉按,頻率為20~25次/min,連按 8~10min ,間隔1~2h按1次,每日按摩 3~4 次。同時肌注新斯的明 0.01~0.02mg/kg?b w,促消化效果較好。
第二,藥物療法。一是西藥療法。將食用醋 300g 、小蘇打200g倒人 1000mL 溫水中混勻給病牛1次性灌服,1次/d,連用 2~3d? 。同時,將慶大霉素100萬IU溶于葡萄糖溶液 200mL 中給病牛1次性靜脈注射,并肌內注射鹽酸異丙嗪溶液 300mg 。對于脫水嚴重的病牛,可將碳酸氫鈉溶液 500mL 、復方氯化鈉溶液 3000mL 和 25% 葡萄糖溶液 600mL 混勻后給病牛1次性靜脈注射。二是中藥療法。采用中藥治療牛瘤胃積食時,應以瀉下通便、消積行氣、調和胃氣為原則[4]。組方可取大黃 60g 、芒硝 200g 、藜蘆 10g 、檳榔 30g 、厚樸 ?30g 、麥芽
、枳實 30g ,加冷水3L浸泡 45min 后文火煎煮至 800mL ,過濾掉藥渣后待藥液放溫后給病牛1次性內服,1劑/d,連服3d。三是洗胃治療。針對病情嚴重的病牛,或以上療法效果不佳時,可洗胃治療。選擇直徑為 4~5cm 、長為 3~4m 的橡膠管,經 1% 高錳酸鉀溶液消毒處理后在外層涂抹麻油以潤滑。用開口器撐開病牛口腔,經口腔將橡膠管插入瘤胃內,注入溫水1 000~2000mL ,來回伸縮橡膠管以刺激瘤胃收縮,促使內容物經膠管流出體外,重復操作3~5次,確保內容物完全排出。四是手術治療。癥狀極為嚴重且在藥物治療無效的情況下,需要及時對病牛開展瘤胃切開術進行治療。手術流程需專業且規范,術后病牛需隔離護理。術后禁食3~4d,并肌注青霉素5萬 IU/kg?Ω bw、鏈霉素 10mg/kg? bw,2次/d,連用5d。同時靜脈滴注 5% 葡萄糖生理鹽水 2000~3000mL ,1次/d,連用2~3d 。
5.2預防措施
養殖期間,應保持養殖場和牛舍內的環境清潔衛生,每日清理牛糞、剩料、垃圾及其它污物,間隔3~5d更換1次墊料。合理控制養殖密度,犢牛養殖密度宜控制在 4~6m2/ 頭,成年牛在 8~10m2/ 頭,每日通風換氣,保持生存環境的干燥和舒適。每日還應將牛群驅趕至運動場上確保2~4h的運動量,以促進其腸胃蠕動,避免瘤胃積食。
優化飼料結構,確保飼料營養均衡,為牛群提供易消化的優質飼草飼料,對粗硬、干燥飼料進行粉碎、浸泡等加工軟化處理,以防消化不良發生瘤胃積食情況。可按照 250g/Ω 頭的量在飼料中添加健胃散,以促進瘤胃的消化吸收。飼喂時應定時定量,并遵循“少喂勤添”原則,將每次飼料分2~3次逐漸添加,避免牛群過饑或過飽,以減輕腸胃負擔。避免頻繁更換飼料,換料應循序漸進,設置7d的過渡期,以維持牛瘤胃菌群的穩定性。飼喂前,應做好飼草飼料的檢查工作,避免存在飼料發霉或摻雜有異物的情況。同時每日為牛群供應充足的潔凈飲水,禁止供應冰水。
6病例分析
2024年6月,某養牛場內有4頭牛出現精神沉郁、反芻減少、腹部膨脹、后肢踢腹等癥狀。經現場檢查發現,該牛瘤胃明顯膨脹,按壓反應較為遲鈍,排糞量減少,糞便顏色變暗且摻雜有未消化的飼料殘渣。主訴病牛是在近兩日更換飼料為玉米濕料后出現的癥狀,結合其臨床癥狀初步判斷為瘤胃積食。對于病癥稍輕的病牛,可選用大黃
、枳實 45g 、厚樸50g 、芒硝 200g 、檳榔 45g 、藜蘆 10g 、麥芽 60g ,混合后研磨成粉,加溫水 800mL 混勻后內服,1劑/d,連服5d。同時肌注新斯的明 0.01~0.02mg/kg? bw,1次/d,連用3 d 對于病癥嚴重的病牛,在以上用藥的同時,將 5% 葡萄糖生理鹽水 2000mL 、 5% 維生素C注射液 10mL ! 20% 安鈉咖注射液 15mL 混合后1次性靜脈注射,1次/d,連用5 d 經以上治療2d后病牛癥狀均得以緩解,5d后徹底痊愈。
結語
綜上所述,牛瘤胃積食雖然不是傳染性疾病,但發生后也會對牛的機體健康、生長發育、生產性能產生影響,甚至造成牛死亡,嚴重損害養殖效益。對此,應明確該病的發生原因,掌握該病的診斷方法和防治措施,強化養殖管理,降低該病發生率,保障養殖效益。
參考文獻:
[1]王桂華.牛瘤胃積食的發病原因及防治探析[J].中國動物保健.2025,27(3):48-49.
[2]李豪杰,葉治兵,崔繁榮,等.牛瘤胃積食的綜合診斷與防治措施[J].中國牛業科學.2023,49(6:90-93.
[3]李冰.牛瘤胃積食的診斷與治療方法分析[J].吉林畜牧獸醫.2022,43(9):91-92.
[4]丁寶光.肉牛瘤胃積食的發生原因、臨床癥狀、鑒別診斷和防治措施[J].現代畜牧科技.2021,(8):149-150.
收稿日期:2025-06-09
作者簡介:李富成(1971一),男,漢族,本科,獸醫師。研究方向:動物疾病治療。
*通訊作者:吉米蘭·依明(1986一),女,維吾爾族,本科,畜牧師。研究方向:畜牧獸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