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肉羊口瘡病毒可引起患羊的口唇、鼻孔和口腔周圍出現大面積的紅斑或丘疹,隨著病情加重,水皰裂開后可形成潰瘍,此時病羊表現出較為強烈的痛感,且對病羊的進食和生長發育造成影響,嚴重者甚至因進食困難導致消瘦死亡。羊腦包蟲病寄生于山羊、綿羊、犢牛等動物的腦和脊髓等組織中,可導致病羊的生長發育異常遲緩、繁殖能力下降,甚至出現神經癥狀,嚴重者則可引起病羊死亡。肉羊口瘡與腦包蟲混合感染給我國畜牧業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同時嚴重威脅到居民的健康。因此,日常養殖過程中養殖戶應高度重視肉羊口瘡與腦包蟲混合感染問題,而對圈舍內的健康羊群,則需構建科學合理的預防措施來降低發病率,從而有效提升養殖戶的經濟效益,以此助力我國畜牧業的穩步向前。
1發病原因
羊口瘡由羊口瘡病毒感染所致,羊口瘡病毒主要通過直接接觸感染動物的潰瘍、膿皰等病變部位進行迅速傳播,當病毒通過病變部位進入患羊體內,從而引發病羊感染。此外,間接接觸也是常見的傳播途徑。由于羊口瘡病毒具有較強的環境耐受性,可在外界環境條件下長期存活,該病毒具有高度的傳染性,能夠在密集養殖場集中擴散。羊腦包蟲病主要寄生于牛羊等反芻動物腦部和脊髓等部位,該病無明顯的季節性,一年四季均可發生。羊腦包蟲病多發生于放牧地區,當健康羊所食的飼料受污染后,在適宜的環境下便會孵化繁殖,腦包蟲的蟲卵聚集一定數量后,則會導致羊發病。諸多因素均可導致肉羊口瘡與腦包蟲混合感染的發生[1,其中,羊群的飼養管理工作不當,如長期不通風、糞污大量堆積、飼料營養不足、未能定期驅蟲。規模化養殖場內的引種檢疫工作不到位,如未能對新引進的羊群進行隔離觀察,而直接混人羊群中飼養。養殖戶對羊群的監測力度不足,無法及時對患羊進行隔離處理。上述因素均可導致羊群的機體抵抗力下降,最終引起上述兩種疾病發生混合感染。
2 臨床癥狀
當健康羊被羊口瘡與腦包蟲混合感染后,發病初期,其臨床癥狀主要表現為患羊的口唇、鼻孔和口腔周圍出現大面積的紅斑或丘疹[2?;佳虺霈F體溫升高、異常興奮,有時卻表現出精神不振、食欲下降以及體重減輕的現象。不同生長階段的羊對本病均表現為易感,其中,幼羔對該病的易感性更為明顯,幼羔感染該病后主要表現為進食困難,體重增長明顯減緩。發病后期,患羊的臨床癥狀主要表現為紅斑或丘疹逐漸演變為水皰和膿皰,且隨著水皰發生破裂,患羊的皮膚表面形成較為厚實的結痂。該階段患羊的疼痛感加重,部分患羊則會表現出因疼痛難以正常進食的現象,患羊反應遲鈍、精神沉郁、視力下降、日漸消瘦、不停地轉圈、顱骨凸起且變薄;感染嚴重的個體還可能出現發熱、乏力等全身性癥狀。哺乳期患羊因乳房部位的結痂會影響哺乳行為,從而間接影響幼羔的健康和生長速度,同時表現為步履瞞跚,無法保持平衡,四肢外展,行走時易摔倒,后肢易癱瘓,小便失禁等癥狀。
3病理變化
口瘡與腦包蟲混合感染的肉羊,剖檢后可見病羊的頸前淋巴結腫大充血,且出現腦膜炎癥狀,腦膜上有多頭坳幼蟲移行時留下的痕跡。腦內和脊髓內存在大量的囊腫,囊腫內出現透明、膠凍狀液體和數量不等的頭節3?;佳虮荒X包蟲寄生的部位則會出現顱骨軟化、骨質疏松、皮膚隆起,病情嚴重者甚至出現骨穿孔和鈣化。
4臨床診斷
4.1病毒核酸檢測
無菌條件下,技術人員采集病羊的口腔和外陰等部位的潰瘍組織作為待檢病料,將采集的待檢病料進行處理后,可使用市面上流通的羊口瘡病毒和羊痘病毒染料法熒光定量PCR試劑盒,由于PCR試劑盒能夠通過擴增特異性基因,從而快速、準確地檢測出患病羊,養殖戶可根據樣本中是否含有羊口瘡病毒和羊痘病毒核酸進行確認,若檢測結果為陽性,則證明羊為羊口瘡與腦包蟲混合感染。
4.2病料涂片鏡檢
無菌條件下,收集病羊糞便 10g ,將糞便與 100mL 生理鹽水充分混合,靜置 15~20min ,通過紗布多次過濾,直至上清液變得清澈,隨后利用沉淀物制作玻片,進而通過顯微鏡觀察,一旦觀察到蟲卵、孕節片及多頭蜘,即可確診。
5治療方案
5.1西醫治療
對于口瘡與腦包蟲混合感染的肉羊,西醫治療時可使用吡喹酮,將吡喹酮研制成粉末后,按照30mg/kg bw的劑量服用,1次/d,連續用藥4~7d。此外,還可通過 3% 高錳酸鉀溶液清洗創面,之后創面處涂抹紅霉素軟膏,2次/d,連續用藥5~7d,配合黃芪多糖和利巴韋林溶液同時使用,肌內注射,2次/d,連續用藥3d。
5.2中醫治療
對于口瘡與腦包蟲混合感染的肉羊,中醫治療時應遵循“健脾強心、抗菌驅蟲、清熱解毒”的治療原則,具體治療方案如下。
方劑一:人工牛黃 8g 、青黛 8g 、冰片
、石膏
、兒茶 8g ,將上述藥物混合均勻后研磨成粉末,隨即敷于患羊的創面上,每日更換2次,連續外敷7d即可。
方劑二:蜂蜜 200g 、貫眾 70g 、甘草 20g 、黃芪65g 、升麻 30g 、冬花 65g 、當歸 40g 、白術 35g 、柴胡 30g 、陳皮 35g 、黨參 40g ,混合后煎煮,3次/d,連續服用7d即可。
方劑三:何首烏 25g 、五味子 20g 、焦山楂 25g 、龍眼肉 20g 、枸杞 20g 、六神曲 30g 、熟地 25g 、炙甘草 20g 、炒白芍 25g 、鴉膽子 35g 、黃芪 25g 、炒白術 25g 、當歸 25g 、阿膠 ?25g ,混合后煎煮,隨即待溫度降低后過濾藥渣,1劑/d,連續服用5~7d即可。
6防控措施
6.1加強飼養管理
日常養殖過程中,養殖戶應及時清理圈舍內的糞污,避免糞污堆積而使得細菌大量滋生,養殖戶還應定期消毒,合理控制羊群的養殖密度,上述措施將有效切斷病菌的傳播途徑。養殖戶在配制飼料時應滿足不同生長階段的羊對營養的需求,以此防止健康羊群的機體抵抗力下降,從而導致肉羊被口瘡與腦包蟲混合感染。圈舍應及時通風。此外,還應根據羊的飼養數量與養殖密度,制定科學合理的驅蟲計劃,以此控制腦包蟲的傳播途徑。
6.2加強引種檢疫
規?;B殖場應積極堅持自繁自養的養殖模式,該模式可大幅度降低規模化養殖場內健康羊群與外界環境的接觸頻率,從而有效降低羊的感染風險。如需從外部進行引種時,養殖戶應對引種地區進行詳細調查,全面了解當地的疫病防疫情況。嚴格規范引種流程,嚴禁從疫區內進行引種,從源頭避免病原等進人到健康的養殖群體中。對于已確定的引種對象應進行30d左右的隔離飼養工作,通過隔離期間的觀察來判斷羊群中是否存在攜帶病菌的羊。
6.3加強疾病監測
養殖戶應加強疾病的監測工作,完善羊口瘡與腦包蟲疾病監測計劃,并且定期檢查羊群的健康狀況。對于羊群中出現異常的患羊,應做到早發現早隔離早治療,以此規避疾病在養殖場內大范圍傳播,及時掌握羊群的生長情況,為羊群的健康生長提供舒適的環境,從而降低肉羊口瘡與腦包蟲疾病的發病率。
結語
肉羊口瘡與腦包蟲疾病均為重要的人畜共患病,二者的混合感染可對我國的肉羊養殖業的發展造成嚴重的阻礙,同時對養殖戶的健康問題造成巨大的威脅。因此,在日常養殖過程中,養殖戶應當高度重視肉羊口瘡與腦包蟲的混合感染,日常飼養中加強對該病的診療與防治工作,并結合該病的綜合特征與流行病學,對于患羊應做到早發現早隔離,并采取中西醫結合的治療方案,從而大幅度提高該病的治愈率,避免病羊對健康羊進行傳染,為羊群的生長創造健康舒適的環境,以此提高養殖戶的經濟效益,并積極推動我國養羊業的良好發展。
參考文獻:
[1]楊明軒.羊口瘡與腦包蟲混合感染的診斷與治療[J].山東畜牧獸醫,2023,44(07):47-49.
[2]田谷孝,劉釗祥.羊口瘡病流行病學、診斷及防控的研究現狀[J].中國動物保健,2024,26(10):24-25.
[3]馬春花.羊腦包蟲病的癥狀、診斷與防治措施[J].特種經濟動植物,2023,26(06):109-111.
收稿日期:2025-06-20
作者簡介:夏效翠(1979—),女,漢族,本科,獸醫師。研究方向:畜牧獸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