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生豬養殖規模不斷擴大,養殖戶獲得可觀的經濟收入,有效提高了養殖經濟效益,帶動了所在地區的畜牧業與社會經濟發展。但結合實際調研可以發現,生豬養殖期間病死與病害豬群的處理仍面臨挑戰,如果未能采用合適的無公害處理手段,容易導致疾病在健康豬群中擴散,造成更多生豬患病,帶來嚴重的經濟損失。為改變這一現狀,本文圍繞病死及病害生豬的科學無害化處理措施,開展具體研究分析。
1病死及病害生豬無害化處理價值
1.1提高資源利用效率
病死及病害生豬無害化處理后通常會產出一定的產出物,部分產出物的營養豐富,可以在蔬菜種植工作中重新投入使用,提高資源利用效率。而且在蔬菜上施加產出物之前,也可以對產出物進行一定的制肥處理,保障蔬菜能更好地吸收其中的營養,從而有效滿足資源化利用需求。
1.2推動生豬養殖業生產模式轉型
在無害化處理病死和病害生豬時,有關部門會向各地的生豬養殖戶宣傳推廣正確的無害化處理方法和健康養殖觀念,最終使生豬養殖工作標準化、規范化開展,加速生豬養殖行業機械化、標準化、規?;倪M程,為生豬養殖生產模式轉型升級奠定基礎。
1.3提高生豬病害無害化處理水平
病死及病害生豬無害化處理時,相關工作人員可以進行處理工作的全面規劃設計,采用積極引入現代化處理技術、與生豬屠宰場簽署生豬無害化處理協議等方法進行無害化處理工作。同時能夠對處理流程環節、保障機制、處理職責分工等進行優化設計,最終病死及病害生豬的整體無害化處理水平會獲得有效提高[1]。
2病死及病害生豬無害化處理策略
2.1建立完善的無害化處理監管制度
眾多的肉食品中,豬肉通常占據較大的比例。
為有效滿足群眾的豬肉食用需求,生豬的養殖規模不斷擴大,存在生豬群集中飼養密度較大的情況,導致生豬成為易受不同疾病感染的畜牧動物,每年養殖場需要統一處理的牲畜中生豬的數量較多,因此病死及病害生豬的無害化處理工作涉及的范圍較為廣泛,存在無害化處理工作量較大的情況。為減輕處理工作量,病死及病害生豬無害化處理過程中需要加強監管力度,建立健全配套的處理監管機制,并嚴格遵循標本兼治的原則,進一步細化無害化處理監管機制中的內容,落實無害化處理職責,始終堅持誰同時主管誰就全面監督與統籌部署的原則,做到處理職責和監管職責清晰明確。此外,監管期間還需要切實根據病害生豬的實際情況和行業、市場需求變化,出臺相應管理條例和政策,嚴格加強生豬市場的準入管理力度,避免存在病害、未經無害化處理的生豬流入市場,實現從根源上落實病害生豬的無害化處理,也有助于保障生豬的生產安全監管體系有效運轉。在病死及病害生豬的無害化處理監管中,還需要加強處理工作補償機制的監管,明確處理經濟補償是否可以全部納入財政預算中,如養殖環節病害生豬的無害化處理補償金額可以按照每頭80元的標準計算,該補償金額由財政部門、政府等主體共同承擔,屠宰環節的病害生豬補償金額和標準可以在此基礎上適當提高[2]。
2.2加強產能配置與處理合作
病死及病害生豬的無害化處理工作會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例如部分養殖場存在畜禽養殖總體數量較大的情況,而且還受到周邊自然環境條件、地理位置等多種因素的影響,導致病死及病害生豬無害化處理工作無法順利開展,也無法實現全面覆蓋。針對該情況可以在無害化處理時加強產能配置管理,多方無害化處理主體需要進行通力合作,實現科學合理優化配置無害化處理產能,盡量減小對無害化處理可能造成的不利影響。如部分經濟能力較差的城市可采用與周邊經濟條件良好城市合作的方法,實現兩座城市的共同無害化處理管理,能夠獲取更多的資源,充分實現資源整合,提升資源利用效率。并且采用該種合作處理方法,還有助于在極大程度上,降低生豬的處理成本和相關生產運營成本,運輸生豬時,對車輛等相關運輸資源調用也會更加靈活,可以按照所在城市的具體情況進行推廣。相關政府部門還可以根據管轄區域內的生豬養殖數量、各個生豬養殖戶無害化處理能力、中心處理基站設置數量等情況,對處理工作的工作細節進行詳細評估分析與調研論證、規劃設計,可以進一步強化無害化處理體系的建設,統籌各項工作資源,從而實現無害化處理工作在各地全面覆蓋,切實提升所在省市的整體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3]
2.3構建無害化處理系統與加強養殖保險合作
在信息化技術的支持下,無害化處理時可使用多種數字化、智能化信息技術,建立完善的信息化無害化處理系統,進一步提高處理效率。例如,相關部門或政府可針對全省的病死與病害生豬集中無害化處理中心、基地情況建立處理系統,并設置配套收集系統,實時采集與分析計算處理數據信息,實現數據信息的高效傳遞與共享。形成良好的處理規模,擴大無害化處理的覆蓋面。利用信息化處理系統和收集系統,還形成了以集中處理為主、其他處理方式為補充的病死、病害生豬無害化處理工作流程,能有效滿足省內各地基礎的病死及病害生豬無害化處理需求,其中病死生豬的違法銷售、加工、隨意丟棄等問題也獲得有效遏制。但使用系統時還需要充分考慮無害化處理中心情況,可以整合零散的處理中心,建成更加統一化、專業化的無害化處理中心,保障無害化處理效果。例如,可以將系統投入養殖環節的病害生豬無害化處理中使用,收集數據信息后采用公式(1)分析計算出欄檢疫數,將其限定為用于屠宰,避免生豬養殖時因多次調運檢疫而造成數據重復計算。
死亡無害化處理率
(無害化處理數 + 出欄檢疫數) ×100% (1)
無害化處理工作還可以和養殖保險企業進行聯動,形成無害化處理主體、生豬養殖戶、政府與相關部門、保險企業均受益的局面,使病害生豬無害化處理補償、賠付、病死生豬的隨意丟棄治理和懲罰落到實處。
2.4建立標準化與法治化無害化處理體系
為進一步提高病死及病害生豬的無害化處理合規性、規范性,無害化處理時可引入標準化處理觀念與法治化觀念,在法治化角度,近年來我國各地的政府、部門已經陸續將病死畜禽及病害動物與動物有關產品的無害化處理監管,納入法規范疇予以充分重視,為我國的病死與病害生豬無害化處理工作提供參考借鑒和寶貴經驗。如在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動物防疫法》中,為病死動物和病害動物產品的無害化處理專門設置條款,對無害化處理相關內容做出明確規定,使病死與病害生豬的無害化處理監管具有良好的法律依據,但該法律的配套條文、法規規章等內容,還存在有待進一步細化完善的情況。在無害化處理的標準化建設方面,《病害動物和病害動物產品生物安全處理規程(GB16548-2006)》等法律法規從發布到修訂再到廢止的整個期間內,一直屬于畜牧行業、養殖業的病死與病害畜禽無害化處理方面的技術標準。同時,農業農村等相關部門出臺的《病死及病害動物無害化處理技術規范》,可作為現階段最新的病死及病害生豬無害化處理的技術標準規范,但該規范距離國家標準還有一定差距,需要持續優化完善。在病死生豬的回收、運輸、存儲、檢測、無害化處理、無害化處理評價等方面,相關法律標準仍存在欠缺,因此病死畜禽與病死生豬的無害化處理的法治體系和標準化體系亟待建立和完善。此外,在無害化處理的標準化建設中,還可以建立專門的標準化示范處理基地。生豬養殖戶可以定期前往基地參觀交流,接受無害化處理指導,提高無害化處理效果。
結語
綜上所述,無害化處理工作的開展,會直接影響病死及病害生豬的處理質量。必須聚焦資源利用效率、生豬養殖業生產模式、生豬病害無害化處理水平等方面的病死及病害生豬無害化處理價值,采取建立完善的無害化處理監管制度、優化產能配置、加強無害化處理法治化建設等策略,探尋病死及病害生豬的高效無害化處理路徑,保障病死及病害生豬的各項處理工作順利開展。
參考文獻:
[1]沈玉柱.病死及病害生豬無害化處理與資源化利用研究[J]
中國動物保健,2024,26(04):73-74.
[2]賈林帥.生豬屠宰及病死豬無害化處理的優化策略[J].畜牧業環境,2025(03):46-47.
[3]李建華.病死生豬無害化處理與資源化利用研究[J].畜牧業環境,2024(22):33-34.
收稿日期:2025-06-18
作者簡介:趙桂祥(1976—),男,漢族,本科,獸醫師。研究方向:動物疫病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