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肉在人民生活中占據著重要地位,是蛋白質的關鍵來源之一。生豬屠宰檢疫作為保障食品安全的關鍵環節,具有重要的監督保障作用。隨著鎮江經濟技術開發區生豬養殖業的快速發展,生豬定點屠宰規范越來越被當地相關部門重視,然而當前生豬定點屠宰場檢疫工作仍存在諸多問題。在一些基層定點屠宰場,檢疫監督機制不夠完善,多部門之間的協同合作存在漏洞,導致檢疫工作無法有效落實。深入剖析生豬定點屠宰場檢疫工作存在的問題,并提出針對性的規范化措施,可以有效提高檢疫工作的質量和效率,確保上市豬肉的質量安全,對保障食品安全具有重要意義。
1生豬定點屠宰場檢疫現狀
1.1生豬定點屠宰情況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25年4月我國規?;i定點屠宰企業屠宰生豬3077萬頭,環比增長0.5% ,同比增長 20.0% ;2025年1~4月,規?;i定點屠宰企業合計屠宰生豬1.21億頭,同比增長10.9% 。規?;i定點屠宰企業屠宰量占我國出欄量的比例震蕩提升,2024年規模化生豬定點屠宰企業屠宰量占我國出欄量的比例為 48.07% ,占比較2023年提升0.77個百分點。
近年來,受非洲豬瘟疫情肆虐、環保政策以及產業結構持續調整等多方面因素影響,大量小型、不規范的屠宰企業被淘汰,行業集中度逐步提高。規?;i定點屠宰企業屠宰量占比增加,反映出行業向規?;?、規范化方向發展。
1.2檢疫流程與標準
生豬定點屠宰場檢疫工作涵蓋宰前檢疫和宰后檢疫兩個關鍵階段。第一,宰前檢疫是整個檢疫流程的首要環節,可提前發現患病或疑似患病的生豬,防止其進人屠宰環節,從源頭上保障豬肉的質量安全。主要包括入場前檢查、待宰檢查和宰前檢疫三個步驟。在入場前檢查中,檢疫人員嚴格檢查生豬的產地檢疫證明和免疫標識,確保生豬來自經過嚴格檢疫的養殖場,證明上的信息與實際生豬情況相符,只有免疫合格的生豬才能進入屠宰場,入場后的生豬還需進行全面的臨床健康檢查。宰前檢疫最后要做出準確的處理結果判斷,主要包括準宰、急宰、緩宰和禁宰;第二,宰后檢疫是對屠宰后胴體和內臟的全面檢查,以病理解剖學技術為依托,結合眼、手、鼻等感官檢查,必要時還會配合實驗室相關檢測技術,對肉的品質、衛生、質量進行綜合評判[]。
2生豬定點屠宰場檢疫存在的問題
2.1檢疫監督機制不完善
在生豬定點屠宰場檢疫工作中,涉及多個部門的協同合作,然而目前各部門之間存在職責不清、協作不暢的問題,嚴重影響了檢疫工作的順利開展。動物衛生監督部門與市場監督管理部門在檢疫工作中的協調面臨諸多困難,在實際工作中,兩者之間的職責劃分并非總是清晰明確,導致在一些環節出現了管理重疊或空白的情況。此外,部分監管部門對屠宰場的巡查頻率較低,無法及時發現屠宰場在生產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對違法違規行為的處罰力度不夠,并沒有真正認識到問題的嚴重性,依然我行我素,繼續違規操作。
2.2檢疫操作規程不規范
在生豬定點屠宰場檢疫工作中,操作流程執行不嚴格的問題比較突出,嚴重影響了檢疫工作的準確性和有效性,導致部分患病生豬進入屠宰環節,給豬肉質量帶來了潛在風險[2。另外,當前部分生豬定點屠宰場在檢疫記錄與檔案管理方面存在的問題較多,不利于檢疫工作的可追溯和監管。
2.3檢疫設施與設備不足
部分生豬定點屠宰場的檢疫設施與設備存在嚴重老化、落后的問題。特別是部分小型屠宰場,因資金投入不足,仍在使用一些陳舊、簡陋的設備,僅配備基本的體溫計、聽診器等簡單工具,甚至有些設備已超出使用年限,性能嚴重下降,無法滿足現代檢疫工作的需求。在疫病檢測方面,缺乏酶聯免疫吸附試驗(ELISA)檢測儀和聚合酶鏈式反應(PCR)儀等先進的檢測儀器,導致部分傳染性疫病無法及時檢出。
2.4檢疫隊伍建設不足
在生豬定點屠宰場檢疫工作中,專業從業人員較為短缺。尤其是基層屠宰場存在福利待遇相對較低、對專業人才的吸引力較弱、工作環境艱苦、工作壓力大以及職業發展空間有限等問題,導致生豬定點屠宰檢疫專業人才流失嚴重。而且基層檢疫隊伍的整體素質難以提升,檢疫工作的質量和效率受到嚴重影響。一些新人職的檢疫人員由于缺乏專業知識和經驗,在工作中容易出現操作不規范、判斷不準確等問題,嚴重阻礙著檢疫工作的現代化進程[3]。
另外,培訓與考核機制不完善也不利于檢疫工作的開展。由于培訓內容與實際工作需求脫節,檢疫人員的專業技能得不到有效提升,在面對復雜的檢疫工作時,難以準確判斷疫病并規范操作流程,導致檢疫工作的準確性和可靠性降低。
3生豬定點屠宰場檢疫規范化措施
3.1健全檢疫監督機制
為了確保生豬定點屠宰場檢疫工作的高效開展,需要明確各部門在檢疫工作中的職責。動物衛生監督部門應充分發揮其核心作用,全面負責生豬屠宰的檢疫工作,準確判斷豬肉的質量安全狀況,對檢疫合格的豬肉出具檢疫證明,對不合格的豬肉嚴格按照規定進行無害化處理[4。市場監督管理部門則應重點加強對市場上銷售的豬肉及相關制品的監管。加大對市場的巡查力度,定期檢查豬肉銷售攤位和店鋪,查看豬肉是否具有有效的檢疫證明和檢驗合格標志,確保上市銷售的豬肉均經過嚴格檢疫。
此外,還需要建立健全信息共享和溝通協調機制,有助于加強部門間的協作。可通過搭建統一的信息共享平臺,動物衛生監督部門和市場監督管理部門等相關部門應及時將各自掌握的信息錄入平臺,實現信息的實時共享,加大監管與追責力度。
3.2規范檢疫操作規程
依據《生豬屠宰管理條例》《生豬屠宰檢疫規程》等規范,對檢疫操作流程進行全面梳理和細化,確保每個環節都有明確、詳細的操作指南,做好生豬屠宰前與屠宰后流入市場前的檢驗檢疫工作。相關部門應組織專家和專業技術人員,定期對操作流程和標準進行審核,根據疫病流行趨勢、檢疫新技術和法規政策變化,及時進行修訂和完善。建立健全檢疫記錄和檔案管理制度,明確記錄的內容、格式和保存期限,確保數據的安全性與可追溯性。
3.3改善檢疫設備設施
為提高檢疫工作的質量和效率,政府和相關部門應加大對生豬定點屠宰場檢疫設施與設備的資金投入,支持屠宰場更新和完善檢疫設備,通過購置先進的檢測儀器和無害化處理設備,建設標準化的檢疫實驗室。鼓勵屠宰場采用信息化技術,建立檢疫管理信息系統,實現檢疫數據的實時采集、傳輸和分析,提高檢疫工作的信息化水平。另外,還應加強對檢疫設備的維護和管理,建立健全設備管理制度,定期對設備進行維護和保養,確保設備的正常運行。可以利用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提高檢疫工作的智能化水平,通過傳感器、攝像頭等現代化信息設備,實時采集生豬的體溫、心率、呼吸等生理數據,實時檢測生豬健康情況[5]
3.4加強檢疫隊伍建設
政府和相關部門應加大對檢疫工作的投入力度,合理提高檢疫人員的薪酬水平,使其與工作的專業性和重要性相匹配。改善生活與工作條件,完善福利待遇,拓寬職業發展空間,為檢疫人員提供更多的晉升機會和培訓學習機會,在檢疫技術培訓中,注重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加強對酶聯免疫吸附試驗(ELISA)、聚合酶鏈式反應(PCR)技術、自動化檢疫設備等先進檢疫技術和設備的操作培訓,提高檢疫人員的實際操作能力。通過案例分析、模擬演練等方式,讓檢疫人員在實踐中掌握這些技術的應用。當地檢疫部門可加強與高校和科研機構的合作,建立人才培養基地,定向培養專業的檢疫人才。
結語
綜上所述,我國生豬定點屠宰場檢疫工作在保障豬肉質量安全、維護公共衛生安全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然而,隨著生豬養殖規模化、流通復雜化以及消費者對食品安全要求的提升,檢疫工作仍面臨技術落后、人員能力不足、設施設備老化等挑戰。部分屠宰場存在檢疫流程不規范、記錄不完整等問題。通過規范生豬定點屠宰場檢疫措施,促進畜牧業健康發展,保障食品安全。參考文獻:
[1]趙海燕.生豬定點屠宰檢疫及涉病豬肉處理措施[J].養殖與飼料,2023,22(08):27-29.
[2]雷明鑫,劉小龍.生豬定點屠宰場檢疫現狀與規范化措施[J].中國畜牧業,2023,(09):119-120.
[3]趙倩.定點屠宰場的檢疫現狀與規范化推進措施[J].特種經濟動植物,2024,27(02):182-184.
[4]勞遠強,楊顯宇.生豬定點屠宰場檢疫現狀與改進[J].中國畜牧業,2018,(08):59.
[5]邢進才,餌梅,朱麗英,等.江蘇省生豬定點屠宰企業遠程監控實踐[J].中國動物檢疫,2020,37(11):45-48.
收稿日期:2025-06-23
作者簡介:宋賓(1982—),男,漢族,本科,獸醫師。研究方向:動物疫病防控、動物檢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