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日本明治時期宮家皇族與皇權重塑

2025-09-05 00:00:00龔娜
經濟社會史評論 2025年3期

日本皇室包括天皇和皇族,天皇處于核心、統領地位,皇族成員分擔各種角色,天皇與皇族一起發揮統合國民的作用。皇族的范圍和定義,隨著歷史時期的不同而發生變化。明治政府成立后,于1889年頒布的《皇室典范》規定:“皇族包括太皇太后、皇太后、皇后、皇太子、皇太子妃、皇太孫、皇太孫妃、親王、親王妃、內親王、王、王妃、女王。”①如果細分的話,皇族又分為內廷皇族和宮家皇族。內廷皇族是指天皇直系的皇族成員。宮家皇族是指天皇的旁系后代及其后嗣,通常由天皇的兄弟姐妹及其后代組成,具有與天皇的血緣關系。

在推翻德川幕府的過程中,倒幕派與天皇結盟,宮家皇族亦發揮了重要作用。明治政府建立后,樹立天皇權威成為實現中央集權統治的現實需要,于是,宮家皇族成為維持天皇制身份秩序與天皇制國家的重要支撐。研究近代日本無法回避天皇制,而研究天皇制必然涉及宮家皇族。而迄今為止,日本學界多從軍制史及皇族論的視角研究皇族軍人化等問題①,宮家皇族與皇權建構關系的研究比較少。我國學界關于近代日本皇權建構的研究基本聚焦于天皇本身②,擴展到皇族作用尚欠闕如。本文擬利用《明治天皇紀》《皇室典范》、皇族行實記錄及日記等原始史料,從明治時期宮家皇族興起的由來、過程及原因入手,分析其在政治、軍事、社會事業領域對皇權建構方面發揮的作用。

一、宮家皇族的興起

幕末維新運動中,倒幕派以“尊王攘夷”為旗幟,將天皇置于政治博弈的核心位置,依靠與天皇結盟推翻幕府政權,并宣稱“諸事一本神武創業之始”③,使皇權重見天日。然而,僅憑天皇和有限的內廷皇族,難以有效維持和擴大這一權威。為鞏固新政府的中央集權,明治政府必須引人更廣泛的皇族力量,宮家皇族的興起正是基于這一需求。

在江戶時代末期,宮家皇族孱弱至極,僅剩伏見、桂、有棲川、閑院四宮家勉強維持,未能成為“四宮家”繼承人的皇族,只能削發出家,進人京都周邊的寺院。④幕末之時,這群本以為要在寺院中度過余生的皇族,如同病樹逢春,成為皇權復辟過程中天皇所倚仗的耳目股肱。他們不僅代表了皇權的正統性,更成為倒幕戰爭中的政治象征和軍事旗幟。

在1868年鎮壓幕府反叛的戊辰戰爭中,皇族仁和寺宮嘉彰③受命擔任軍事總裁及征討大將軍,獲賜“錦旗”與“節刀”。?“錦旗”是官軍的旗幟,“節刀\"表示代行天子權限。③由皇族手執天皇“錦旗”,馳騁于陣前,幕府軍唯恐朝“錦旗”射擊而淪為“朝敵”,棄陣而逃。同年2月,明治天皇發布“親征令”,任命有棲川宮熾仁③為東征大總督,@圣護院宮嘉言①為海軍總督,帶領西鄉隆盛等實際軍事將領,一起討伐幕府殘余勢力。5月,熾仁親王又接連在討伐反對勢力的會津戰爭中擔任征討大總督。 ②1877 年,在鎮壓由舊武士階層(士族)發起、反對廢藩置縣與征兵制改革的西南戰爭中,明治天皇再次任命熾仁親王為征討總督,嘉彰親王為新撰旅團司令長官,貞愛親王為征討總督本營副官,④當時還是學生的威仁親王也以“見學”身份被派往戰場。③至此,在西南戰爭中,宮家皇族軍人悉數登場。然而,這些宮家皇族在軍事上并不具備專業素養,雖被委以軍隊要職,卻并不掌握實際的軍事指揮權。他們所發揮的最大作用,是代表天皇的權威,以征討“賊徒”之名鞏固新政府的正統性。

在新政府的建立過程中,宮家皇族發揮了無可替代的作用。為滿足政治統合和軍權建設的需要,明治政府著手進一步擴大皇族規模。在此背景下,宮家皇族逐漸壯大。幕末時新立了中川、山階宮家,王政復古后又誕生了華頂、小松、梨本、北白川宮家,明治中期繼續增設了賀陽、東伏見、朝香、竹田、東久邇宮家。進入大正、昭和前期,昭和天皇的弟弟們又設立了高松、秩父、三笠宮家。盡管部分宮家因無繼承人而斷絕,但從江戶末期最初的四宮家起算,至二戰結束前,宮家數量曾一度增至十八家。將這些宮家的設立情況加以歸類可見,幾乎全部誕生于幕末至明治時期;自大正以后,僅新設三位皇子所創的直宮?,未再增設出自皇子以外的宮家。這一演變過程體現了宮家制度在近代日本國家建構中的階段性戰略功能與血統限制的雙重考量。

宮家創立的歷史背景復雜,但大體可歸納為四種主要類型,分別源于政治考量、還俗安置、皇族調整與繼承制度安排:

一是為應對政局動蕩而創設的政治性宮家。典型如中川宮,其前身為“青蓮院宮人道尊融親王”③。他因在將軍繼嗣與條約敕許問題上反對幕府政策,在幕府發動的政治鎮壓事件安政大獄中被處以“退隱永蟄居”之罰。但此人深受各方期待,朝野重臣如島津久光、一橋慶喜等皆主張其還俗參政。1863年,尊融親王獲準還俗,并封為中川宮@,翌年改稱賀陽宮?。此一創立,旨在借親王威望增強主張朝廷與幕府合作的公武合體派在宮廷中的政治地位,反映了幕末政局中皇族被動員參與政治、并逐步走向實質性政治角色的趨勢。

二是為安置佛門出身皇族而設立的新宮家。明治以前,多數皇族子弟除世嗣外皆出家為門跡①,以限制皇族人口、并通過寺院獲得捐款援助朝廷。王政復古后,為爭取佛門皇族支持,數位門跡被先后還俗。1868年起,新政府明令“禁止皇族成為僧徒,應量才錄用”③,并要求已還俗者不得再入佛門。為安置這批還俗皇族,設立了若干新宮家,如小松宮即由嘉彰親王還俗后設立, ④1870 年改稱東伏見宮。此類設立既體現了新政權“人才急缺”的現實壓力,也反映了佛門皇族“還政于朝”的制度轉型。

三是出于皇族調整及舊宮家復興的需要。典型如久邇宮與賀陽宮的復設。幕末設立賀陽宮的朝彥親王,在德川家茂將軍和孝明天皇離世后迅速失勢。受王政復古政變的影響,先被停止參朝,后又因被懷疑勾結關東的“陰謀事件”而被“停止親王稱號,并幽禁于廣島藩”。?1872年獲“特旨”恢復宮家身份, 年正式受“親王宣下”③,設立久邇宮。@同時,其原賀陽宮宮號雖遭剝奪,宮家卻未廢,后由其子邦憲王于1900年復興。?此類創立體現出宮家制度在政局應變中的靈活性與皇族身份傳承的持續性。

四是因宮家繼承需要而設立的新宮家。如1906年設立的朝香、竹田、東久邇三宮家,均為成年的皇子因無可繼承宮家而新設。此時宮家數量日漸膨脹,為防無限擴張,明治政府于1907年頒布《皇室典范增補》,“開皇族人臣籍之途”。這三宮家成為制度收緊前最后一批因繼承設立的宮家。此類創立反映了明治中后期皇族制度向“可控性”收束的轉向。

這些宮家皇族的興起,從血緣上看,除了直宮屬于天皇的直系血脈外,其余新設或復興的宮家都是“四宮家”之一伏見宮的分支。伏見宮邦家親王育有17個兒子,這些子嗣及其后代或創立、或繼承、或復興其他宮家,從而形成了明治時期龐大的宮家集團。邦家親王在男系上是北朝第3代崇光天皇的第15世孫,在女系上又是靈元天皇的第5世孫;而明治天皇則是靈元天皇的第7等親后裔。盡管如此,二者仍同出一脈,只是血緣已相當疏遠。

宮家皇族的擴張不僅體現于宮家的增設,也反映在制度變革之中。一方面,依靠“特旨”突破“家格”限制,成為皇族。幕末僅有“四宮家”為世襲宮家。明治初期,將新創立的宮家限定為“一代宮家”,即宮家的家主為皇族,其子嗣需接受賜姓降籍,降為華族,從而使新宮家在一代后絕家①。然而,本應一代限止的北白川、華頂、梨本宮等,先后突破慣例,通過“特旨”獲得繼承資格,轉為可世襲的宮家。由此,明治以來未有一位皇族因無繼承資格而被賜姓降籍,所有宮家均得以保留皇族身份。另一方面,1889 年頒布的《皇室典范》正式確立了永世皇族制,取消了原有對“家格”中世襲、一代、二代的區別與數量限制,制度上完全承認宮家可世襲,皇族可無限延續。制度上的松動是宮家皇族增多的根本原因。典范中僅有的限制性條款,是“皇族不得收養養子”②。其實多數宮家自然有嗣,該條款沒什么用。

為了確保宮家能夠獲得足夠的經濟支持,明治政府規定,皇室經費由國家財政專款供給。③然而,隨著皇族人數的增加,皇室經費成為國家財政的巨大負擔。為應對這一局面,1887年柳原前光(宮內省官僚)提出關于皇族經濟制度的詳細規定。他起草的“皇族令”,根據親疏遠近、男女、成年與未成年等標準,進行細化的歲費分配方案。④然而,由于種種原因,皇族經濟法規的制定工作被推遲。

與此同時,圍繞是否控制皇室規模的問題,在《皇室典范》的起草過程中也引發了激烈爭論。早期草案原擬規定:“皇位繼承資格者超過十人時,自五世以下、皇統疏遠者起賜姓降籍。”③柳原主張廢除世襲親王家制度,理由是皇族激增將造成財政負擔,且伏見宮等血統漸遠者仍享皇族地位,有悖繼承邏輯與祖宗之制。井上毅(法制局長官)援引歐洲王室慣例,主張維持皇族世襲,但由天皇特旨處理降籍事宜。③三條實美(太政大臣)亦指出,若皇統延續至百世,將導致皇族人數過多、財政支拙,影響皇族體面,應保留賜姓降籍的彈性。但最終,賜姓條款在伊藤博文主導下被從典范草案中刪除。③

到了1897年以后,皇室財政的困境變得尤為顯著。伊藤博文指出,在制定《皇室典范》時,皇族人數較少,為保證皇統的繼承,未對“皇族范圍”做出限制,但隨著皇族人數的不斷增加,財政壓力不斷加劇,設定“皇族范圍”已成為亟待解決的任務。①他認為,若不確立遠支皇族賜姓降籍之制,皇室有限的財政既無力承擔保護義務,也難以維持其地位的永久性。因此,1907年,明治政府頒布了《皇室典范增補》,規定“依天皇敕旨或情愿,(皇族中的)王家可獲賜家名,配列華族”③。這一規定允許五世以下的王進行臣籍下降。同年,關于皇族家族存立的財產問題也在《皇室財產令》中進行了明確規定。雖然這些舉措并未否定永世皇族制,但為遏制皇族擴張提供了制度緩沖。1920年,政府進一步頒布了具體的規定,盡管此后有11位男性皇族脫籍為華族④,皇族整體規模仍較為龐大。

總之,幕末政權更替中,倒幕派借力天皇與宮家皇族推翻幕府,后者亦借勢實現東山再起。明治政府成立后,皇族由象征性宗親轉變為實際政治主體,其規模迅速擴張,成員人數大幅增長。在此背景下,重現興盛的宮家皇族集體出陣,從政治、軍事、社會各領域全面協助天皇建構皇權體制。

二、宮家皇族與明治政治

明治維新后日本雖然建立了天皇制政府,但由于長期以來皇權衰弱,“王室和人民之間依然沒有密切的感情”③。明治政府除了向國民彰顯天皇本身的正統性、崇高性之外,也開始塑造明治天皇作為“全神圣”的形象,兼具傳統的威嚴和現代化的特征。為了天皇的“全神圣”形象,需要將皇族塑造成“分神圣”,以打造新的“皇族像”,協助天皇重建權威。為此,政府與皇室采取一系列舉措,加強宮家皇族的政治參與,提升其政治地位。

首先是宮家皇族擔任明治政府的官職。1868年1月3日《王政復古大號令》提出“廢絕攝政、幕府等,暫先設置總裁、議定、參與三職”。這三職是當時設立的臨時政府職務,其中總裁相當于政府首腦,負責統籌政務;議定負責政策的討論與決策;參與則協助議定和總裁執行政策。最高官職的總裁由皇族有棲川宮熾仁親王擔任,議定由皇族、公家①、諸侯擔任。擔任議定的皇族有仁和寺宮嘉彰、山階宮晃、圣護院宮嘉言、人道尊秀親王①、有棲川宮幟仁②諸位親王。參與由下級公家、藩士組成。新政權的初期形態是以天皇為首的皇族、公卿和倒幕派武士構成主體的聯合政權。

1868年1月,新政府又實施官制改革,設置七科,分別為神祇、內國、外國、海陸軍、會計、刑法、制度。任命有棲川宮幟仁親王為神祇事務總督,山階宮晃親王為外國事務總督,仁和寺宮嘉彰親王為海陸軍務總督,圣護院宮嘉言親王為內國事務總督,華頂宮博經親王為會計事務總督。 月3日,官制改為三職八局,總裁仍是熾仁親王,晃親王擔任議定兼外國事務局總督、嘉彰親王擔任議定兼軍防事務局總督。 日,嘉言親王辭去議定,幟仁親王成為議定并就任神祇事務局總督。4月,新政府再次制定新的官制,在太政官下設置七官,皇族中的嘉彰親王擔任軍務官知事。

新政府初期的執政基礎十分薄弱,啟用最接近天皇血緣的皇族,是為了標榜新政府的正當性,增加其權威,彰顯“王政復古”的本義。皇族擔任政治職務大多集中在政府成立之初,在任時間不足半年,顯然,皇族擔任政府要職的目的在于突出拱衛皇權的象征性意義。

其次,通過發布公告、實施勛位制提升宮家皇族的政治地位。1867年王政復古后,宮廷內原有的權力和權威結構發生變動,五攝家③的家主停止參朝。③結果導致1868年1月1日的新年參賀,本應處于宮中席位下位的宮家親王高過五攝家的家主,占據了上位。1月16日,明治政府頒發公告,宣布“親王位列三公之上”,明確規定皇族親王在宮中席次上位于最高位。宮廷席次位置的變動是新政府內各方政治勢力博弈的結果。

明治政府自1873年3月開始調查賞牌儀式,1875年4月10日制定勛等賞牌制度,提出“勛等為賞賜文武百官中有功勛者而設立,依等級佩用各種賞牌,受庶民敬仰”@。勛等分為八級,最高為勛一等,獲得一等賞牌。1875年12月31日,明治天皇舉行賞牌授予儀式,將一等賞牌授予當時皇族中的全體親王①,并向親王發布敕語:“朕首佩戴,賜予卿等,同享榮寵。”1876年11月14日,將賞牌改稱“勛章”,并制定陸軍武官勛章從軍記章條例。①12月27日重新劃分勛等為十級,最高勛章為大勛位菊花大授章,其次是大勛位菊花章。②大勛位菊花大授章,并不是如一等賞牌那樣所有親王都能獲得,而是依據對國家的功勞進行頒發。從1877年至1886年,僅有熾仁親王、彰仁親王、幟仁親王三位獲得大勛位菊花大授章。1886年10月29日,頒布《皇族敘勛內規》,首次制定敘勛基準,規定“皇子孫滿7歲以上可以授予大勛位菊花大授章;前項以外皇族及被宣下的親王滿15歲以上可以授予大勛位菊花大授章;諸王滿18歲以上可以授予勛一等旭日大授章”。③日本皇室通過勛位制,將皇族成員從身份上區分開來。1888年1月,在大勛位菊花大授章之上增設大勛位菊花章頸飾,在勛一等旭日大授章之上增設勛一等旭日桐花大授章,還增加了對婦女的勛一等至五等的寶冠章。④1889年8月3日,再次修訂皇族敘勛規則。根據規則,“皇太子、皇太孫滿7歲以上、皇玄孫以上滿15歲以上、諸王滿30歲以上可被授予大勛位菊花大授章;皇太子、皇太孫滿15歲以上、皇玄孫以上滿20歲以上、諸王依據‘特旨’可以被授予菊花章頸飾;諸王滿 20歲可以被授予勛一等旭日桐花大授章”。③

勛位制的確立不僅僅是為了區分皇族成員的身份高低,在與非皇族的“一般臣民”列席宮中的時候,勛位是比官職、爵位都更加重要的排位依據。根據1884年12月制定的宮中儀式席次準則,“最高等席是大勛位,第二等席是親任官,按照內閣總理大臣、樞密院議長、各大臣、陸海軍大將、參軍、侍從長、元老院議長、樞密院副議長、樞密顧問、監軍的順序;第三等席是公爵;第四等席是勛一等,按照旭日桐花章、旭日章、瑞寶章的順序,第五等席是敕任一等”。通過勛位制將皇族與一般臣民在天皇面前的地位等級加以區分,使皇族成為繼天皇之外最高的權威代表。

再就是以法律形式規定男性皇族具有參加皇族會議、成為樞密顧問或貴族院議員等特權。根據《皇室典范》第55條,“皇族會議由成年以上的男性皇族組成,內大臣、樞密院議長、宮內大臣、司法大臣、大審院長參列其中”。③皇族會議主要是討論皇室相關議事,包括修改皇室典范、變更皇嗣、皇族的懲戒、財產處理以及臣籍下降、收養養子等,其中最大權限是《皇室典范》第19條,可與樞密院一起審議設置“攝政”。③

樞密院是1888年為審議明治憲法草案而設置的機構,憲法公布后仍作為天皇的最高咨詢機構。樞密院一般由議長、副議長、書記官長、書記,以及20多名顧問官(樞密顧問)組成。樞密院一方面作為皇室機構,可對設置攝政、變更皇位繼承順序、皇族臣籍下降等進行咨詢,另一方面作為國家機構,可對憲法各項草案及疑義、緊急敕令、締結國際條約、宣布戒嚴等進行咨詢。①根據1888年5月18日的敕旨“親王列席樞密院會議”,成年親王(滿20歲,皇太子18歲)具有樞密顧問資格。②當時符合條件成為樞密顧問的有五位皇族,分別是有棲川宮熾仁親王、小松宮彰仁親王、伏見宮貞愛親王、北白川宮能久親王、有棲川宮威仁親王。③如果說樞密院是為了使天皇控制內閣,同時逃避天皇“親臨”內閣而產生的責任,那么大量皇族成員成為樞密顧問,則從實際上強化了皇室的政治影響力。

同時,皇族有資格作為貴族院議員參加帝國議會。帝國議會為兩院制,由選舉產生的眾議院和非公選的皇族、華族、敕任的議員等組成的貴族院構成。貴族院議員中皇族、華族的公侯爵、敕選的議員為終身制。皇族議員由年滿18歲的皇太子、皇太子孫,年滿20歲的其他皇族男子組成。為避免皇族卷入政治斗爭,且由于當時皇族男子有義務成為陸海軍軍人,軍人不得參與政治,因此,按照一般慣例,皇族不出席審議法案。貴族院的席位上,皇族仍列首席,然后是依爵位高低就座,只是最前排常因皇族缺席而空置。

皇族的政治參與還表現為配合、分擔、代替天皇的角色。明治維新后,為了樹立天皇作為新的統治者的權威,明治天皇到各地視察,影響較大的有六次,被稱為“六大巡幸”。為了配合天皇的新形象,宮家皇族也開展了大量的視察學校、醫院、工廠、礦山、農村的活動,接觸普通百姓,宮家皇族的巡視被稱為“御成”。“御成”對拉近皇室與民眾的距離、穩定明治初期動蕩的社會秩序發揮了重要作用。同時,宮中所進行的慶典活動如園游會、一般參賀等,是由皇族陪伴天皇進行。一些國家性、國民性慶典儀式的出席以及外交史團來訪的接待,也會由皇室成員分擔。在外交方面,天皇不能出國訪問時,由皇族代替天皇參加外國王室舉行的各種活動。特別是明治時期,只有皇太子嘉仁一位繼承人,因此出國訪問的任務都由宮家皇族擔任。如1883年,有棲川宮熾仁親王參加了沙皇亞歷山大三世的加冕典禮;1896年,伏見宮貞愛親王參加了沙皇尼古拉二世的加冕典禮;1897年,有棲川宮威仁親王參加了英國女王維多利亞即位60周年慶典;1902年,小松宮彰仁親王參加了英國皇帝愛德華七世的加冕典禮;1905年,有棲川宮威仁親王帶著慰子妃參加了德國皇太子婚禮等。④此外,皇族還被派遣以天皇之名參與各種軍事活動,最早始于1874年6月派遣熾仁親王出席習志野原、下志津原的軍事演習。此后,代替天皇出席演習成為慣例。

此外,明治政府還通過皇室令、“舊刑法”等明確皇室在法律上的特殊地位。規定皇室的法令除《皇室典范》外,還有各種皇室令。自1900年發布皇室婚嫁令后,陸續頒布了皇族會議令、皇室祭祀令、皇族身位令、皇室財產令等25項皇室令。還有一些皇室相關法并沒有作為皇室令公布,僅作為內規或敕令,如皇族歲費令、位階令等。這些法令顯示出近代法治國家中皇族存在的特殊性。1902年,明治政府設置帝室制度調查局,推進皇室法則的制定,調查著手方針中寫道:“在皇室典范中,皇族位于至尊大權余光下,地位特殊,天皇作為皇族家長,所依典范之常則,與國家所依法令不同。皇室典范與帝國憲法都是帝國根本法律,有同等效力。”①這樣一來,皇室就不在議會制定法的約束之內,而是遵從《皇室典范》及皇室令。此外,為了維護天皇制與皇室權威,1880年明治政府公布的“舊刑法”中首次提出了侵犯皇室罪,規定“危害皇族處以死刑,未遂處以無期徒刑(118條)”,“對皇族不敬處以兩個月以上四年以下重禁錮,并處以10日元以上100日元以下的罰款(119條)”。由此,通過法律形式明確了皇族亦擁有不可侵犯的權力。

綜上,明治時期的皇族已經不再是江戶時代蟄居于寺院的皇族,而是作為天皇的血親,成為臣民中擁有最高特權的特殊階級。明治政府通過各種舉措,抬升了皇室、主要是宮家皇族的政治地位,向全社會表明皇族作為“分神圣”,是最接近于天皇的國家最高權威。

三、宮家皇族與明治軍事

明治政權穩固后,為了避免皇室卷入政治紛爭,宮家皇族逐漸減少擔任政治性職務,轉向在軍事方面建構皇族軍人的權威。

明治政府成立初期,皇族軍人還不具備實權,僅僅是被利用來彰顯新政府、新天皇領導下的新勢力,但是,在戊辰戰爭、西南戰爭中,皇族軍人發揮了名義上的最高軍事權威。1871年2月,明治天皇建立了護衛皇室的直屬軍隊“御親兵”,③當時政局尚未穩定,大元帥天皇需要皇族也同自己一樣擁有軍人身份,成為皇權強有力的守衛者。

為實現皇族軍人化,明治政府首先提出皇族男性有參軍的義務。1872年11月28日,明治天皇發布《全國征兵詔書》。由于王政復古后實施四民平等的政策,日本國民呼吁“報國之路必須從上至下”。政府內部也有人批評皇族“暖衣飽食”“體質贏弱”,呼吁其與庶民一同人伍,以彰皇權威武。④在這種輿論壓力下,1873年1月10日,明治政府頒布《征兵令》“全國四民男兒年至20歲者應盡編入兵籍”③。只有官吏、戶主、一家的繼承人、獨子、公辦學校的學生可以免除兵役,但基本形成了“國民皆兵”的格局。

同年10月,從歐洲軍事學校留學歸來的彰仁親王向明治天皇請愿:“歐洲各國皇族、貴族從小加入軍隊,經過反復訓練成為下級將校,然后順次晉升。然而,我自己年輕時對軍事還毫無所知就擔任了征討大總督等重任。今后首先要作為一個軍人從下級將校干起,積累經驗,以報皇恩。”①明治天皇批準了彰仁親王的要求,讓他出任陸軍少尉。同時,貞愛親王也提出從軍,原擬入海軍,因暈船,改人陸軍幼年學校。②明治政府欣然歡迎兩位親王從軍,一則為征兵令樹立榜樣,利于推行;二則在西鄉隆盛等薩摩系將領因征韓論辭職、軍部動蕩之際,以皇族威望可以穩定軍心與政局。

1873年12月9日,宮內省發出通告“自今始皇族除年長者之外,應加入陸海軍”③。也就是說,明治天皇提出除年長者以外,男性皇族成員有義務參軍。雖說如此,但也不是眾多皇族一下子都成為軍人。通告發出時,只有有棲川宮熾仁、小松宮彰仁、北白川宮能久、伏見宮貞愛四位親王符合條件并成為軍人。這樣,在歐洲皇族軍人化的影響下,皇室逐漸意識到,皇族軍人參軍對于維護天皇的權威性具有重要意義,不僅有利于維持軍部的穩定,而且能在國民心中打造出一種積極輔佐皇室的強有力的皇族軍人形象。在這種意識的引導下,男性皇族加入陸海軍逐漸成為常態。

在此基礎上,明治政府制定了皇族軍人擔任軍隊要職的制度。1885年4月11日,《國防會議條例》明文規定“議長由皇族擔任”,開啟了指定皇族軍人擔任政治職務的制度先例。4月18日,國防會議組建后,有棲川宮熾仁親王兼任議長,小松宮、北白川宮擔任議員。④翌年3月18日,明治天皇批準了《參謀本部條例》的修訂,新條例第二條規定:“參謀本部是統合陸海兩軍的軍令統轄機關本部長必須由一位皇族奉敕擔任,統轄部務,掌管參與帷幄之機務。”③于是任命有棲川宮熾仁親王為參謀本部長。非皇族不能擔任參謀本部長的原因在于,自陸軍省和海軍省分立以來,兩省日漸對立,在參謀本部內協調陸海軍是非常困難的,唯有皇族身份擔任參謀本部長才能統合。1888年5月12日,《參謀本部條例》改為《參軍官制》,依然延續了“皇族長官主義”做法。第一條規定:“參軍是帝國全軍的參謀長,由一位皇族大中將擔任,直屬天皇。”③前參謀本部長熾仁親王改任參軍。1889 年3月7日,廢止《參軍官制》,重新修訂《參謀本部條例》。新條例沒有參謀總長必須由皇族擔任,但是到1898年之前,參謀總長一職一直都由皇族擔任。1895年,熾仁親王去世后,彰仁親王繼任參謀總長。1897年,彰仁親王請辭參謀總長,明治天皇以“皇族從事軍務是分內之事,彰仁親王請辭關系重大”為由,拒絕彰仁親王辭職。①

同時,自1880年3月,嘉彰親王擔任近衛總督開始,近衛師團的都督、師團長也一直由皇族擔任。這意味著,由皇族統率“天皇的私兵”①近衛軍團,有利于以天皇分身的象征作用對抗國內的反政府勢力,強化天皇對軍隊的統帥,昭示著軍事大權是由最接近天皇血統的權威所掌控。除兩位親王外,其他皇族軍人在軍中也都擔任要職。從明治到昭和戰敗,共有48名皇族軍人。這些皇族軍人經過軍校的專業學習后,或作為特使進行督戰,或作為將領指揮戰場,被任命在陸海軍的各個重要部門。

明治政府還通過實行皇族武官副官制度、皇族身位令完善皇族軍人制度。1896年8月和翌年10月,陸海軍先后制定了皇族武官副官制度。②以陸軍為例,敕令規定“由陸軍大尉擔任皇族陸軍武官副官,附屬于陸軍武官之皇族,奉助皇族威儀整飾,陪同行軍、閱兵、演習等其他軍務以及祭儀、典禮、宴會等”。③雖然從官制上沒有明確副官的職責為軍事上輔佐皇族,但當時的慣例是,步兵的皇族配備步兵武官,騎兵的皇族配備騎兵武官,且每日伴皇族左右,因此,難以否定設置副官的真正目的在于軍事上輔佐皇族,維護皇族的尊嚴。④可以說,皇族武官副官制度實際上是由陸海軍派遣的皇族武官副官對皇族軍人的軍務進行協助、管理的制度。該制度意味著皇族軍人制度得到實質性的確立。

1910 年3月3日,明治政府以“公式令”③公布實行皇族身位令,再次明文規定皇族負有參軍義務,“皇太子、皇太孫滿10歲后,任陸軍及海軍武官。親王、王滿18歲后,除特殊理由外,任陸軍及海軍武官”(第17條)。由此,從法律上為皇族軍人化確立了依據。值得注意的是,在皇族身位令的文字表述上,通過強調“依敕旨”任命,“應該任命”,“特別理由除外”等,從事實上將皇族參軍義務化。如此,在《皇室典范增補》和以此為基礎形成的一系列皇室令的規定下,皇族的活動被嚴格限制在皇室制度之下,成為輔佐和支持天皇的助力。對于天皇制軍隊來說,皇族軍人在軍事實操上未必是不可缺少的要素,但在意識形態上具有極為重要的必要性。可以說,在皇室制度和軍事制度雙重約束的基礎上形成的皇族軍人制度,成為構成近代天皇制的一個基本要素。

明治政府為了培養皇族軍人還從入學、留學、晉級等方面實行特殊優待。明治初期,那些年幼的皇族在天皇提出皇族有參軍義務后,絕大多數都接受了軍事學校的教育。如陸軍幼年學校、陸軍士官學校、陸軍大學或海軍兵學校、海軍大學。皇族在人學、升學方面都有特殊待遇。如,陸軍大學的入學要求非常嚴格,必須是成績優秀的30歲以下的少尉、中尉,且由所屬連隊長官推薦,方能參加考試。很多考生一次很難通過,要考多次。但是,對皇族考試僅僅是個形式,即便不參加考試,也能人學。①因為皇族平庸也罷、成績不好也罷,都必須接受陸軍大學這樣的精英教育。如果考試不合格,會留下皇族沒有能力勝任官職的烙印,必須避免此種情況。

除了在國內接受軍事教育外,皇族成員還前往國外的軍事學校學習。自1870年華頂宮博經親王赴美留學開始,小松宮彰仁親王、北白川宮能久親王等,也紛紛赴英美法德各國進修。威仁親王申請留學時,海軍大臣本武揚在向太政大臣提交的申請書中寫道:“親王赴海外積累實地經驗,研究海軍學術,將使日本海軍更為強大。”然而,鑒于當時的財政困難,大藏省一度對親王留學表示反對。最終,明治天皇決定由皇室承擔全部費用,確保親王能夠順利赴學。③

此外,皇室還將皇族的普升與一般將校區分開來,使皇族的地位高于一般將校。皇族軍人的晉級速度比其他軍人更快。比如從少尉晉升至大將,同期從陸軍士官學校畢業(1896年)的畑英太郎用了33年零4個月,而久邇宮邦彥王、梨本宮守正王則用了26年零7個月。皇族晉升到中將后,不論能力、體力和身體情況,都能升任師團長。且依照慣例,皇族在有生之年可以按部就班地晉升到大將。③1898年1月19日頒布的《元帥府條例》規定,皇族最終可以作為天皇的“軍事顧問”成為大元帥。④由此,皇族憑借學業上、軍事上的特殊待遇,再次強化了皇權的軍事權威。

總之,明治以后,皇族中的男性開始加入陸海軍。皇族軍人既是皇族也是軍人,還是大元帥天皇的“分身”。這些皇族軍人以和天皇的血緣關系而自豪,借此對軍部施加壓力,并漸漸成為一股力量。皇族軍人這一勢力團體的出現,一方面作為天皇的幫手有利于天皇掌控政局,另一方面也助長了軍部的特權優勢,成為軍部“獨斷專行”、擴大戰爭的原因之一。

四、宮家皇族與社會事業

皇族參與社會建設,關系到皇權在社會中的權威問題。權威與權力有關,但權威并無強制力,而是以民眾自愿服從為特征的一種影響力。故而,在皇族不斷從政治與軍事方面建構天皇權威的同時,亦從慈惠救濟與擔任社團職務等社會事業方面,打造皇室的社會權威。

宮家皇族協助天皇皇后打造救濟者形象,塑造“天皇制慈惠主義”。所謂“天皇制慈惠主義”③,是指明治初期登場的,由天皇獨自裁定、命令實施,為確保和充實政治領域而采取的救助社會弱者的活動,并專門設置了恩賜金等救濟資金。慈惠救濟與政府救濟不同,是皇室私人的救濟,出自天皇家的資產。這類慈善活動以天皇及皇族作為主體,可以彰顯天皇領袖的魅力。以伊藤博文為首的政治精英有意引導女性皇族開展“慈惠主義”。伊藤將俄國和英國的社會事業的實際情況告訴皇后美子(昭憲皇太后),暗示皇后應加強與慈惠救濟的關系。①并且,將皇后為首的女性皇族們打造成“慈母”,以救濟者的形象援助貧困和受歧視的人。具體表現,如援助慰問福利機構,救濟孤兒和貧民。以皇室資助社會慈善家石井十次經營的岡山孤兒院為例。石井每年獲得皇室的恩賜金100日元,從全部收容設施的維持費來看,這些錢是很少的,但是其帶來的連帶效應不可小視。明治時期,福利文化尚不發達,石井這樣的慈善家,往往被世人視為怪人。然而,由于北白川宮能久親王和有棲川宮熾仁親王多次到岡山孤兒院慰問,石井也因是孤兒院經營者受到皇室邀請,到宮中拜謁、陪餐,一下子成為當地名士。于是,受到皇室表彰的地方機構以及底層平民越發堅定地支持皇室制度,鞏固了天皇制。除岡山孤兒院外,宮家皇族還慰問了福田會育兒院、東京盲啞院、京都癲狂院(精神病院)等多處機構。以貞明皇后為首的女性皇族還積極支持小河滋次郎創立民生委員制度,援助了矢島輯子的東京婦女矯風會、智障者機構瀧乃川學園、野口幽香為貧民設置的二葉幼兒園和山室軍平的救世軍等福利活動及相關機構。③

賑災也是實施“天皇制慈惠主義”的一個重要方面。明治以后的近代皇室積極致力于開展各種防災活動,并在全國各地遭受火災、風災、水災、地震、火山爆發、海嘯等各種災害時給予救濟金。1891年10月,濃尾發生大地震,明治天皇派小松宮彰仁親王親赴災區視察,并拿出“內帑金”1.3萬日元補充賑災資金。④1896年6月15日,東北三陸海域發生里氏8.5級的大地震,宮城、青森、巖手縣等地發生了10一20米級的海嘯,約有2萬人死亡。明治天皇一邊看受災地的地圖一邊聽取報告,批準了捐款和政府補助金。各宮家也統一送來了捐款,宮內官員也分幾次捐贈了衣服等。1907年8月,受臺風影響山梨縣和京都府等關東各地發生了泥石流和堤壩決口,明治天皇與皇后為賑濟災民,為山梨縣捐款5000日元,為東京都捐款3500日元,并向其余各府縣撥付相應款項。

得到皇室救濟的都是底層民眾,事關生死存亡,因此他們對皇室的感恩與擁戴之情,更加深刻。天皇是政治性權力者,也是精神性權威者,在宮家皇族的鼎力相助下,天皇通過權力與權威統合國民。在皇權權威面前,國民自發服從。這種精神權威的塑造完全是人為的,與慈惠主義脈脈相通。

宮家皇族還以擔任各種社會團體的名譽職位,彰顯“天皇制慈惠主義”。明治維新以后,出現皇族參與社會事業的現象,特別是19世紀80年代以后,有逐漸增多之勢。一般為男性皇族參與軍事、兵事相關的皇室活動,擔任政教相關的組織代表或名譽職位,女性皇族則主要擔任慈惠、醫療、援護等領域的名譽職位。皇族參與的社會團體基本上都是非盈利性質的,多數組織由天皇、皇后創立,由皇室撥款支持。明治后期還限定,皇族必須在以報國、恤兵、博愛、慈善為目的組織內擔任名譽職務。典型事例如東京慈惠醫院,其前身“有志共立東京醫院”創辦于1881年,主要依靠社會捐助為貧困者施藥。1886年,井上馨建議由婦女慈善會奏請皇后出任該醫院總裁。奏請獲準后,皇后正式就任,醫院同時獲皇室撥款2萬日元,并改名為“東京慈惠醫院”,以宣揚皇室恩澤。此后,皇太后和皇后每年各捐600日元,皇后還在春秋兩季“行啟”探視病患。1907年,醫院改為社團法人“東京慈惠會”。截至1924年,累計救助貧困患者逾37萬人。①

為規范皇族任職范圍,1889年4月19日,宮內省頒行了關于皇族擔任各種團體名譽職務的內部規定,強調:“禁止推選皇族擔任政治、宗教以及營利性組織的名譽職務,在推選擔任學術、技術、慈善、衛生等其他公共事業的新建組織,以及外國公共團體的名譽成員時,該皇族要事先得到敕許。如果該團體有過推選皇族擔任成員的先例時,該皇族要向宮內大臣咨詢。”②為了防止皇族無限制地參與社會事業,影響皇族榮譽,甚至累及皇權權威,1901年伊藤博文提出皇室改革意見,主張皇室對國民應堅持公平中立的立場,在“帝室經濟”中停止持有民間企業的股票,在“神社及寺院”中保持宗教上的中立,在“人民請愿等重大事項”中強調恩賜獎勵救濟的公平性,在“皇室待遇”上禁止皇族參與盈利事業,對公共事業參與實行敕許制。③在此基礎上,1910 年公布的皇族身位令進一步規定“皇族不可在擔任官職以外,再接受其他額外報酬的職位(45條);皇族不可成為公共團體的職員或議員(46條)”。④

皇族參與社會事業,對皇權建構意義深遠。以皇族參與紅十字會為例,1877年5月西南戰爭爆發時,元老院議官佐野常民、大給恒等效仿歐洲紅十字會,以“報國恤兵、博愛慈善”③為宗旨創立了“博愛社”。該組織自成立以來,一直受到天皇及皇族的支持。創立時天皇賞賜1000日元,嘉彰親王、貞愛親王、熾仁親王分別捐贈100日元。1883—1886年,皇后每年捐贈300日元。該組織還得到皇族的擎舉,1877年嘉彰親王擔任博愛社總長,1880年熾仁親王加入該組織,1886年彰仁親王王妃頼子也正式人會,同年熾仁親王被推舉為名譽會員。1886年11月日本政府加入《日內瓦公約》,翌年5月博愛社改名“日本紅十字會”。從這一年開始,皇室每年賞賜5000日元,1899 年以后增加到1萬日元。①在皇族、華族與官僚不斷入會的影響下,日本紅十字會飛速壯大。 ②1912 年2月該組織成員在全國有將近152.5萬人,相當于全國人口中每 35人中就有一人加入紅十字會。 (3)1887 年3月,日本紅十字會制定會規,提出“本社蒙天皇陛下、皇后陛下至尊至貴之庇佑(第二條);擁戴皇族為總裁(第六條);遵循兩陛下眷護之圣意…受宮內省、陸海軍省之監督(第七條);會長、副會長之選定須得敕許(第八條)”。 (4)1889 年,明治天皇批準日本紅十字會使用皇室土地修建事務所和醫院,并賞賜建筑費用。③此外,有棲川宮熾仁親王妃帶領各皇族妃,在日本紅十字會下組織了“篤志護士會”,每月開展兩次護理講習,在濃尾地震、三陸海嘯中救助了大量傷者,卓有成效。篤志護士會后來由小松宮妃擔任總裁,會員多達2500人。③

由于皇族中絕大多數都成為日本紅十字會的名譽會員,因此該團體也成為皇族參與的最具代表性的社會事業。日本紅十字會以報國、恤兵為主要目的,以照顧戰場上的傷病者為事業內容,其理念與皇室宣揚的博愛、慈善理念最為接近,是最適合天皇制家族國家理念及君主主義理念的組織。同時,該團體還與軍國主義發展緊密相連,最符合皇族軍人的要求。從側面也反映出皇族女性對軍國主義的支持。

此外,皇族還通過各種活動展現形象,將皇室與國民連接起來。宮內省每年都為皇族成員拍攝照片,定期發布“皇室皇族圣鑒”,對皇族成員的私生活進行報道。如展現皇族風采的登山、馬術、滑雪、打網球、打高爾夫球等活動,以及展現皇族文藝的和歌、美術、音樂、插花造詣等,向國民展現皇室敬愛可親、且又超越于平民的皇室形象。

綜上,皇族通過救濟社會、積極賑災,參與像東京慈惠會、日本紅十字會這樣的社會組織資助社會福利事業,向國民展示了天皇及皇族的博愛、慈善形象,體現了垂范性,在擴大社會同化效應的同時,提升了天皇權威在國民心中的認可度,為建構皇權提供了精神支撐。

結語

明治時期宮家皇族的興起,既是明治政府對皇族在倒幕運動中發揮特殊作用的報償,也是出于建構近代天皇制中央集權政府的現實需要。政權借助天皇與皇族的正統地位重塑政治正當性;而天皇與皇族自身也借此契機擺脫長期的權力困境,重新確立政治功能。政權與天皇及皇族之間并非單向扶持,而是在建構皇權中的雙向協作與相互利用。

在這一協同過程中,宮家皇族不僅作為皇位繼承的后備集團存在,更以“天皇分身”的身份深度介入國家建設。明治政府通過《皇室典范》確立永世皇族制,擴充宮家數量,并賦予皇族政治、軍事、社會等多重職能,既體現了政權對皇權的制度性運用,也展現了宮家皇族主動謀求地位與影響力的現實能動性。政治上,宮家皇族以其特殊身份參與政局維穩、軍政協調、地方巡視等事務,成為皇權延伸的重要支點;軍事上,通過軍職安排與制度嵌入,宮家皇族深入軍中核心,不僅體現皇室與軍隊的密切關系,也提高了軍隊的權威性;社會上,宮家皇族借由慈善、賑濟等公共活動,直接與國民互動,在日常生活層面將天皇制度的“慈惠”具體化。

值得注意的是,宮家皇族不僅作用于權力層面,更服務于精神權威的塑造。通過制度化安排、公共參與及象征性職務的疊加,宮家皇族被納入構建超越法權的“國體”秩序中,使天皇的權力轉化為國家認同中的精神權威。這種制度設計,既提高了皇族在民間的可見性與參與度,也在象征權威與制度合法性之間架起橋梁,賦予皇權穩定而持續的社會基礎。這一精神權威的長期建構,亦在二戰期間軍人對天皇的高度效忠中得到體現,成為國家動員與國民認同的重要基礎。天皇制度之所以能在近代日本國家建構中發揮凝聚社會、整合人心的作用,不僅在于政府的制度設計與工具性運用,更在于皇族自身在現實中的積極參與和功能整合。因此,戰后美國駐日盟軍總司令麥克阿瑟基于對戰前皇權結構所形成的社會整合慣性與精神效應的現實判斷,最終選擇保留天皇制度,使其在新憲政體制下繼續作為國民統合的象征存在。

本文作者龔娜,天津社會科學院亞太合作與發展研究所副研究員。天津300191(責任編輯任世江)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欧美性爱网| 国产激情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欧美综合区自拍亚洲综合绿色| 黄色免费在线网址| 亚洲第一香蕉视频| 亚洲免费黄色网| 中文无码影院|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观看| 永久成人无码激情视频免费| 免费一级全黄少妇性色生活片| 日韩无码视频专区| 国产玖玖视频| 国产在线视频福利资源站| 国产美女91视频| 亚洲色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男女XX00免费观看| 国内精品自在自线视频香蕉| 99一级毛片| 一级毛片高清| 久久精品国产一区二区小说| 国产男人的天堂| 亚洲成aⅴ人在线观看| 夜夜拍夜夜爽| 91热爆在线| 国产精品污视频| 在线国产欧美| 婷婷五月在线| 思思99思思久久最新精品| 免费一极毛片| 欧美日韩在线第一页| 欧美成人综合视频| 国产成人无码Av在线播放无广告| 亚洲精品动漫| 国产成人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综合色吧| 蜜臀av性久久久久蜜臀aⅴ麻豆| 亚洲AV一二三区无码AV蜜桃| 欧美日韩激情在线| 久久国产精品电影| 国产精品亚洲五月天高清| 亚洲高清在线天堂精品| 精品精品国产高清A毛片| 制服丝袜一区| 国产福利影院在线观看| 日韩第八页| 国产91小视频在线观看| 中日韩一区二区三区中文免费视频| 日韩av手机在线| 波多野结衣无码AV在线| 成人福利免费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开放后亚洲| 日韩第一页在线| 国产免费a级片| 久久国产成人精品国产成人亚洲| 欧美一级在线看| 夜精品a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一区亚洲一区| 好吊色国产欧美日韩免费观看| 久久综合婷婷| 沈阳少妇高潮在线| 毛片大全免费观看| jizz国产视频| 人妻熟妇日韩AV在线播放| 中文一区二区视频| 特级毛片8级毛片免费观看| 日韩区欧美区| 国产女同自拍视频| 久久久亚洲色| 亚洲天堂首页| 日韩无码一二三区| 国产亚洲欧美另类一区二区| 成人日韩视频| 波多野结衣爽到高潮漏水大喷| 在线日韩日本国产亚洲| 亚洲va精品中文字幕| 国产va视频| 久久亚洲黄色视频| 91九色最新地址| 无码免费视频| 就去色综合| 91九色最新地址| 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嫩草影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