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安雪
三五家蝸居的小院,一棵棗樹都會
成為多余
一種荒蕪
把自己掏出來,平放
讓風經過、雨水經過、陽光經過
蟲鳴為我保守秘密,樹葉隱蔽了我的姓名
小草從頭到腳,掩護我
從熱愛到守護,從坦誠到恍惚
雪落在山崗,輕輕地掩埋著我的身體
右手舉起被凍僵
懸停半空。向著長安心口
對著的方向
荒草立于風,我站在人群中
它結著種子等一季旺盛
而我,瘦下去的三季,不適合春花秋月
夏花紅
菊在雪后驕傲成一種信仰
獨自等待的人兒,在長安漸次開放終回的故土
天黑前,給予回應
敞開的木窗向南,白天曬著太陽
夜里收納星光
三兩小酌后,循環播放的向陽花等不來尾聲
我依舊獨自熱烈
站在人群中央
二
黃昏深處,老屋躺在寂靜里
三兩盞燈支撐著
整條巷子。晚自習后孩子是最后的身影
犬吠引不起更多共鳴
靠近的聲控燈,簡單回應后重回
清冷
不敢掀開窗簾
故事的照見,回不到從前
亦如
陽光中擷取,陰暗里蜷行
夜空仰望過的星
半旬明亮,皎潔時安于隱退。而我不能
放下你的灼灼
剩下的,該怎么去交付
才下的眉頭卻又上
心頭。伏案于此,筆耕不輟
僅此而已
亦如懷民
所過之處,不偏不倚
更有少人半籌者
暗自竊喜
堆起來的壟子
蔑視著鄰邦起床晚的部分
后二日,被踩出深腳印的
大門口
陽光順著斜坡鋪開,折射出來的
暈圈里
映著銹跡的鎖
草木
后味苦澀的涼拌苦菊
夾雜在,雞魚和色香味俱全、葷素搭配的
各式菜中間,略顯尷尬
屬兔人生在春三月,懷有一顆草木心
他用半盤苦菊來喂養身體
剩下的打包帶走
用來投喂雞、魚和新下的小豬仔
七尺
十八彎里
截一段七尺筆直,捏成脊梁
立于天地間
剩下的,一段來時路
一段去向
門前雪
雪方落定,笞帚和鐵鍬開始劃分疆域
最先動手的很清楚勢力范圍
黨明軍 陜西關中人,渭南作協會員,煤礦工人。
(責任編輯 蔣茜 740502150@qq.com)
故鄉的柿子樹
① 邱明華
陜西紫陽縣人,中國詩歌學會會員、中國微型小說學會會員。作品散見于《詩歌月刊》《延河》《鴨綠江》等報刊。
從山村走出的你
記憶里,總有一棵柿子樹
也有一陣風,搖光樹梢的葉子
剩下熟透的柿子召喚鳥雀
幼小的你,伸長手臂
起腳尖,以各種姿勢
夠向熟透的柿子
那手心里,軟糯的質感
唇齒間甜蜜的滿足
帶著鄉土味,不同于世間的
任何一種甜
也不同于任何一棵樹
在心里,扎下根來
一直虛幻地結著柿子
紅彤彤的,像我最初的那顆心
在針腳里繪制人間,將苦咸的月光
釀成綢緞上的晨曦,靈巧地密織
世間永恒的愛與美
絲綢里蟄伏著整個東方—
亭臺樓閣,牡丹飲露,蝴蝶顫翅
她們用指紋丈量五更霜寒
油燈下,母親們的頭發
像昆侖山的積雪一樣白
在燃燒的黎明與黃昏里,將一千夜
明亮的新月拓在頭頂,那里
曾涌動白銀的潮汐
每當暮色回響,在太平洋泗開的
藍調里,季風正穿過大帆船
將廣州的晨霧、西班牙的晚鐘縫制成
同一個故事,墨西哥千斤重的陽光下
街頭燃燒的馬尼拉大披肩正翻涌
中國幾千年精湛的繡技
母親們,流下過晶瑩的汗珠
她們緘默、飽受辛苦,用隱忍又耀眼的
一生,匯成一條條閃光的河流
那些無限透明的浪花里
精巧絕倫的絲綢中,直到我
辨認出,每一位偉大的母親
中國繡娘
① 李光明
中國詩歌學會、中國散文學會會員,作品散見于《安徽文學》《海燕》《遼河》《奔流》《歲月》《散文選刊》《天津詩人》等刊,多次獲獎。
白楊禮贊
① 黃思龍
2004年出生,福建省南平市建甌市人。福建省楹聯學會會員。現就讀武夷學院茶學專業。
在雕花木窗下,我望見
母親們—中國繡娘
正侍弄春蠶,徹夜不眠
北風將我們牢牢釘在了原地
此刻,荒原盡頭唯有我們
與這排白楊靜靜對峙
黑暗的巨石,源源不斷壓下來
它們的沉默藏著刀鋒與火焰
每道裂開的樹皮都在訴說
寒冷、干渴
被雷電親吻的夜晚
和始終向上的決絕
一年后,回到故鄉
滿含慈祥笑瞇瞇迎接我的婆婆
但她卻轉身,凝固成了墓碑
在山腰等我
我們數著白楊,同時數著
天空中最后不肯墮落的星星
我像雙腿骨折,跪倒在地
濺起嘅躃啪啪的鞭炮聲,每一聲
都釘進我的身體中……
你站在樹影里。樹影之外
一切很亮,很刺眼
地平線突然傾斜,我們微微搖晃
像兩株學會忍耐的年輕白楊
在河邊
我欠這個世界一場葬禮
吳海龍
許強
安徽望江人,安徽省作家協會會員。有詩發表《詩刊》《詩選刊》《詩歌月刊》《詩林》《綠風》等報刊。獲第十一屆中國詩歌春晚“十佳行吟詩人”。著有詩集《楓樹嘴》。
四川渠縣人,現定居蘇州。碩士。詩作發表于《詩刊》《星星》《草堂》《綠風》《詩歌月刊》《揚子江詩刊》等刊物。曾參加《詩刊》第26屆青春詩會。江蘇省作家協會第五屆簽約作家,中國作家協會會員。
“掏空自己
想要的,是否會浮出水面?”
我正讀著張二棍的詩,在詞語中
翻山越嶺。突然,被一個詞攔住了
功率巨大的心絞痛,電擊了我
一滴脹破的淚,決堤般攔住了我
二十年前一句話像一個炸彈
讓我躺在床上,手足并用
瘋狂地拍打著,奔涌出來的痛
來到河邊,都帶著期待
你看腳邊弓起的微浪
凹陷處的陰涼都晃動細碎的光芒
用一生渡了一年的蘆葦
新年剛過,又抬頭叫醒了河邊二月
遠一點。再遠一點
人間流過,一條河那么多分汊
進出,來去
從不言說逆來,與順受
也沒有青黃不接
一邊接受,一邊消受,這是活著
在河邊待久了,某一剎那
你恍惚也是河的部分,或者另一個分漢
學會了拐彎,不停地
放下身段。面臨懸絕的時候
還可以,縱身一跳去抵達
全身像被刀割一樣
那么多的碎玻璃,堵在我的血管中
頭像蒙面的白色氣球
裝滿巖漿濃稠的痛苦
我看見懸崖崩塌似的天空
沒有人在春雨里哭泣
北言
肉體里的星辰,穿過高山白云
會有幽暗隧道,沒有人看清
是誰卷來更多陰影
在出口,風夾著雨飛翔
突然凝固了,我對夜色的想象
本名來慶輝,95后。山東莒縣人,日照市作家協會會員。詩歌作品散見于《詩刊》《詩選刊》《星火》等。
雷雨來得突然
站在水邊,我眼前更加開闊
草木一步步靠近河流。等風來渡
也等春接納
走出人群,青藍的天空覆著大地
月亮落在我的頭頂
在禿發的地方折疊月光
折疊夢想的冠,雖然壓扁了些
用手揮一揮,月亮又呈處子的模樣
我是曠野間唯一的貧瘠
茅草和蕨菜,高過我的腳踝,只留下
一條夜路
古渡口
江畔伊人
這些遠離土地的日子,成為
貫穿我
具體又普通的疾苦
本名姚振宇,籍貫江蘇。
沒有人在春雨里哭泣
掐掉嫩芽的草木,仍然悲憫凡胎
可以全株入藥
折疊月光
毛文文
我牽著一條船
一條我們共有的船
它有著白如雪的帆
它有彎彎的船頭尾
像白天行進的月牙
我們還有一簇腳邊的永生花
我們穿著白襯衣
古渡口的夕陽像
陳年的烈酒燒紅半個天
燒紅臉龐
我們說起千年,一些舊事
一匹戰馬就嗒嗒地
踏進水鄉夢里來
可是更多的時候我們沉默
一起想象自己
在古舟里搖向煙波浩渺的島嶼
我們晃蕩的后半生
就托付給了
渺茫又蒼涼的對岸
漢族,1966年生,居南京溧水,融媒體工作者。詩歌發表于《詩刊》《星星》《萬松浦》等雜志。
不知何時起,很少抬頭望月亮
時針與分針無情地折射
體內的月光。我們坐在月光上
數執杯盞,一飲傾觴
我很清楚,在人群之中
(責任編輯 王仙芳 34957284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