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烈小檔案
姚喆(1906—1979)。湖南邵陽人。中國共產黨優秀黨員,久經考驗的忠誠共產主義戰士,中國人民解放軍優秀的軍事指揮員。1928年參加平江起義。1929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土地革命戰爭時期,歷任中國工農紅軍連長、營長、團長、師參謀長,北路軍參謀長,陜甘寧獨立第一師師長。參加了二萬五千里長征。全民族抗戰時期,任八路軍一二〇師三五八旅參謀長,大青山騎兵支隊司令員,綏蒙軍區司令員。解放戰爭時期,任西北野戰軍第八縱隊司令員、第一野戰軍第八軍軍長。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任武漢軍區副司令員等職,是中國共產黨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代表、第四屆全國人大代表、第五屆全國政協常委。1955年被授予中將軍銜,榮獲一級八一勛章、一級獨立自由勛章、一級解放勛章。
大青山地區的各族人民,聽到八路軍要建立騎兵部隊,都主動支援。有的寧愿自己不用,卸下鞍子送給八路軍;有的看到戰士用麻繩當馬嚼子,立即把自己使用的新嚼子解下來送給戰士用;有的送來了韁繩和籠頭;有的送自己的子弟帶馬參加八路軍。井爾溝的貧苦農民張潤喜冒著生命危險,進入日本侵略者統治的歸綏城,為我軍買回馬鞍二百多套。在各族人民的支援幫助下,騎兵部隊得到迅速組建。
組建騎兵部隊除了要解決馬匹和鞍具的問題外,還必須訓練騎兵掌握乘騎、馴養技術。大青山支隊除了當地新補充的士兵以外,包括四支隊在內的大多數指戰員多是南方人,都不會騎馬,不懂騎馬戰術,更不會養馬馴馬。有些戰士覺得當騎兵要草篩料,半夜起床給馬添料,大清早還要飲馬、遛馬,太麻煩,不如步兵省事省心,還有些戰士畏懼戰馬的烈性。姚喆雖在井岡山革命根據地和長征途中騎過馬,但對騎兵了解不多,更談不上養馬馴馬了。為了作出表率,他主動拜當地馬信和善騎射的群眾為師,向他們學習馴養方法和乘騎技術。在他的帶動下,廣大指戰員信心倍增,提高了思想認識,克服了畏難情緒,很快掀起比學馬術的高潮。
部隊組織進行了緊張的騎術訓練,采用官教兵、官兵互教互學的方法在河灘、草原、空地展開跑馬比賽、跑馬瞄準、跑馬沖刺等訓練內容。戰士們情緒高昂,矯健如虎,很快學會了騎馬技術。學習中,姚喆將群眾日積月累掌握的飼養、乘騎經驗,總結提煉成一句句朗朗上口的歌訣,如“腳尖跟鐙,身略前傾,兩腿夾緊,屁股坐穩”“草膘,料勁,水精神”和“草短,料凈,水要清”,等等。指戰員們對照歌訣,在群眾手把手教導下,經過一段時間的刻苦訓練,不僅學會了馴養戰馬的方法,而且掌握了一整套乘騎作戰的本領。之后,他們還結合實戰,逐步摸索出一套騎兵進攻、防御、突擊、轉移、偵察以及行軍、宿營、隱蔽等方面的經驗。
為不斷提高游擊部隊的作戰能力,姚喆還提出“一邊打仗一邊建,一邊行軍一邊練”的口號。這樣,大青山抗日游擊支隊很快成為一支強勁的騎兵部隊。
在騎兵的掩護下,各地動委會相繼建立。1939年3月,中共綏遠省委書記白如冰,委員白成銘、于占彪等從伊盟來到大青山地區,統一了抗日根據地的黨組織,根據地呈現出一派興旺景象。
5月,日軍從歸綏、旗下營、武川、陶林等地調集五六千人,平行推進,“掃蕩”綏中。國民黨何柱國部騎六師在大灘以南被日軍吃掉一個團。他乞求姚喆帶他的部隊沖出包圍。姚喆帶綏中部隊在前開路,何部及自衛軍郭棲鵬部跟在后面,從敵之薄弱處奪路而走,然后分道向北、向東轉人外線,安然脫險。
粉碎日軍的五月“掃蕩”后,綏南、綏中、綏西3個支隊擴建為騎兵第一、二、三營,大青山騎兵支隊正式組建成立,總兵力達1000多人。
1939年12月,騎兵支隊在綏中武川坤兌溝召開了有各地區部隊黨員代表40多人參加的黨代表大會,總結了一年來開展游擊戰爭的經驗,針對日軍“以戰養戰”及其對國民黨“自衛軍”實行誘降的政策和敵強我弱的總形勢,制定了今后騎兵支隊的斗爭方針和任務,并選舉產生了中共大青山騎兵支隊委員會,姚喆為負責人之一。
大青山騎兵支隊建立后,更加發揮了游擊戰機動靈活、聲東擊西、出沒無常的特點,到處襲擾敵人,讓敵人感到恐慌混亂、手足無措。敵人尋找八路軍報復,人來得少,八路軍就給以突然襲擊;人來得多,八路軍就返回山里轉圈子。敵人調集兵力圍攻抗日根據地時,八路軍就迅速殺向外線,飛馳奔襲敵方據點。有一次,敵人兵分五路圍攻蠻漢山,我騎兵轉入外線,出其不意攻打平地泉據點,繳獲敵人槍支20余支,戰馬90余匹,迫使敵人將圍攻蠻漢山的部隊星夜調回,進攻計劃徹底破滅。敵人不甘心失敗,緊接著又進犯綏西,進行“掃蕩”。我軍避實擊虛,迅速轉移,走到帳房塔時,發現一股參加“掃蕩”的偽警察,約200多人,從轱輾板溝得意揚揚地進了大青山。我軍四連130多人,利用我在山上,敵在溝底且無準備的有利條件,伏擊敵人。敵人進入伏擊圈后,我軍一聲令下,槍彈像雨點般密集落入敵群,敵人紛紛倒在溝中,活著的喊爹叫娘,撒腿向山外跑去。我軍飛快地從坡上沖下來,猛虎般撲向敵人,活捉80多名敵人,繳獲大量武器裝備。戰斗結束后,我軍一分鐘也不停留,縱馬越過平綏鐵路,馳向綏南。當敵人聞訊前來支援時,我軍已走出100多里了。
騎兵百戰日壯大,青山遍開抗日花。人民的鐵騎兵,打得日軍膽戰心驚,打得一些敵偽軍政官員為留后路,主動前來與我軍“拉關系”;震懾住國民黨頑固軍,使他們不敢明自張膽勾結日本侵略者;打得土匪無處藏身,抗日根據地人民歡欣鼓舞。自從有了騎兵,我軍活動范圍日益擴天,西從固陽的高太梁,東到張北,南從馬頭山到蠻漢山區,北到天青山以北的遼闊草原,都是我軍縱橫馳騁的戰場。
1940年5月28日,賀龍、關向應指示,大青山抗日游擊支隊改為大青山抗日騎兵支隊,這標志著我騎兵部隊在戰斗中迅速成長壯大,也預示著大青山地區的抗日游擊戰爭進入一個新階段。
(摘自“湖湘英烈故事叢書”《大青山上一桿旗·姚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