Δ 林伯渠同志故居

抗日戰爭進入相持階段以后,一方面,日軍變本加厲地進攻并封鎖抗日根據地,一方面國民黨政府斷絕了八路軍的一切供給,甚至截扣海外進步人士給邊區的捐款和物資,各抗日根據地都面臨嚴重的經濟困難。黨中央、毛澤東發出了增產節約、“自己動手,豐衣足食”的號召。時任陜甘寧邊區政府主席的林伯渠,帶領邊區政府軍民經過兩年左右的艱苦奮斗,不僅基本實現了自力更生、豐衣足食,還有力地支援了前線,為抗戰勝利打下了堅實的物質基礎。林伯渠既是這場轟轟烈烈的大生產運動的領導者之一,也是帶頭人。
林伯渠貫徹“農業第一”的方針,把發展農業當作大生產運動的中心工作。在充分考察并分析了陜甘寧邊區自身的特點和革命的現實需要后,他發現發展農業不但能解決吃飯問題,而且可幫助邊區解決穿衣問題;同時牧畜及農業副業對國民經濟有很大影響,有許多工業原料也是由農業提供的。他還指出,發展農業不僅能為機關、部隊提供給養,還對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培養民力、武力、財力,準備勝利反攻具有重要意義,因此在大生產運動中發展農業應是一切工作中心之中心。
為此,林伯渠領導邊區政府制定并實施了行之有效的措施。
切實推行減租減息,減輕農民負擔。在陜甘寧邊區的一些地區,土地革命仍未進行。1942年,減租減息中存在的矛盾日漸突出,根據中共中央和西北局的指示,林伯渠開始廣泛、徹底地開展減租減息工作。當年底,《陜甘寧邊區土地租佃條例草案》頒布,隨后《陜甘寧邊區土地典當糾紛處理原則及舊債糾紛處理原則》《陜甘寧邊區地權條例草案》等一系列規章出臺并實施,有效保證了減租減息工作的開展。林伯渠還提出應“有步驟地推行農業累進稅,并在實踐中鞏固長處,修改短處,以穩定農民生產情緒”。這些舉措,對減輕邊區農民負擔、激發生產勞動積極性發揮了很大作用。
推行移民、難民墾荒政策等,達到調節勞動力的目的。林伯渠先后參與制定《陜甘寧邊區移民墾殖暫行辦法》《陜甘寧邊區優待移民難民墾荒條例》等法律法規,鼓勵涌入淪陷區的移民難民到邊區人口稀少的地區開墾荒地。農民對自己開墾的土地享有所有權,享受三年內免交公糧等優惠政策。林伯渠還要求各地政府有計劃地組織與安置移民,幫助移民解決實際困難。這些措施不僅解決了移民的安置問題,也增加了邊區的勞動力數量,邊區的耕地面積也得到了增長。
獎勵勞動模范,調動群眾勞動熱情。林伯渠非常重視大生產運動中勞動模范的示范作用。陜甘寧邊區農場中涌現的一對勞模父女不僅分得了作為獎勵的21石糧食,還收到了林伯渠為他們題寫的“移民模范”“婦女光榮”的獎狀和獎品。在林伯渠的領導下,邊區政府還組織了各種群英會,按照勞模的貢獻程度給予重獎,整個邊區形成了你追我趕的良好風氣,掀起了生產勞動的熱潮。
非常重視邊區農業科學技術的發展。林伯渠領導創建了最早的國營農場一一光華農場。他帶著建設廳的干部和科技人員,拄著木棍、騎著毛驢勘察農場選址。在他的領導和支持下,光華農場很快修建起用于科研的基礎設施,一大批具有專業特長的各類農業人才也被調到光華農場。光華農場的成立,為緩解陜甘寧邊區的經濟困難、發展邊區經濟做出了顯著成績,特別是配合有關部門規劃,促成了大生產運動在南泥灣的開展。
為了更好響應邊區政府開展生產節約運動,林伯渠主動制定了一份“個人生產節約計劃”,包括完成細糧兩石,收集廢紙,戒絕吸外來紙煙,棉衣、單衣、襯衣等不要公家供給等內容。林伯渠還寫了一首詩,曰:“待客開水不裝煙,領得衣被用三年。淡巴菰一畝公糧繳,糖蘿卜二分私費。施肥鋤草自動手,整舊如新不花錢。發動男耕和女織,廣辟草萊增良田。邊區子弟多精壯,變工扎工唐將班?!?944年的春節,林伯渠把自己的這份計劃書貼到了陜甘寧邊區政府機關的大門邊,接受群眾的監督。
后來,林伯渠寫信給毛澤東匯報陜甘寧邊區政府關于開展生產節約運動的打算時,也隨信附上了自己的“個人生產節約計劃”。毛澤東看后十分贊同,立即回信說:“生產節約今年必比去年有更好成效,你個人的計劃能實行,必有好的影響。我也定了一點計劃,準備實行。”在林伯渠以身作則的影響下,黨中央、西北局、邊區政府的領導也紛紛制定了個人計劃。
林伯渠制定的“個人生產節約計劃”從不是紙上談兵,盡管政務繁忙,但他一直積極投身勞動、厲行節約。1944年,林伯渠因到西安、重慶等地工作離開延安半年有余,個人的生產任務沒能按時完成,回到延安的第二天他就開始道歉,還專程把自己在重慶時節約下來的生活費交給警衛員,補上之前的生產節約任務。林伯渠參加邊區大生產運動的做法,為邊區樹立了干部帶頭參加生產勞動的典范,極大地鼓舞了軍民戰勝困難的士氣。
(作者單位:中共湖南省委黨史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