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G61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2-3275(2025)09-94-06
2022年,人口總量呈現負增長,對兒童適齡入學、社會勞動力以及養老方面造成一定的影響。雖然國家陸續啟動并推行多項生育友好政策,但是單純放開生育限制并不足以解決根本問題。此時,托幼一體化不僅成為學前領域一種發展趨勢,更使生育政策成為從“堵”到“疏”的關鍵支點。2019年,國務院辦公廳頒布的《關于促進3歲以下嬰幼兒照護服務發展的指導意見》中明確指出當前主要工作任務就是加強對家庭嬰幼兒照護的支持和指導、加大對社區嬰幼兒照護服務的支持力度、規范發展多種形式的嬰幼兒照護服務機構。2024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學前教育法》中也提出“鼓勵有條件的幼兒園開設托班,提供托育服務”,以完善學前階段兒童托育服務體系。此外,2025年3月5日,李強總理在作政府工作報告時也提出要“制定促進生育政策,發放育兒補貼,大力發展托幼一體服務,增加普惠托育服務供給”。由此可見,我國政策不僅關注提高生育意愿,而且著重增加普惠托育服務供給等方面,力求全方位降低家庭的養育焦慮,促進托幼一體化服務的發展,確保兒童能夠在一個連續和諧的環境中健康成長。
因此為準確了解并把握托幼一體化的研究熱點與發展趨勢,本研究采用CiteSpace軟件對我國托幼一體化服務研究的宏觀現狀、聚類主題等內容進行可視化分析,發現不同階段的研究熱點、關鍵節點等信息,并且對各研究熱點間的內在邏輯關聯與演變規律進行系統分析,從而為政策制定者提供科學依據,推動托幼一體化政策的優化與完善。同時,以期幫助教育工作者和研究者更好地了解該領域的前沿問題,促進學術交流與合作,提高研究質量和效率。
一、數據選擇和數據預處理
(一)數據選擇
本研究的樣本數據以中國知網(CNKI)學術期刊全文數據庫為數據源,為確保數據收集的準確性及有效性,在CNKI中選擇高級檢索,以“托幼一體化 + 托幼一體 + 保教一體化”為主題和“托幼一體化 + 托幼一體 + 保教一體化”為關鍵詞,選取與托幼一體化研究密切相關的學術論文,時間范圍不限,搜集托幼一體化研究二十余年的相關文獻。
(二)數據預處理
通過使用主題和關鍵詞進行檢索,查詢到相關文獻共307篇。通過逐篇閱讀,根據研究主題進行人工篩選,剔除重復性和偏離托幼一體化主題的文獻(如學術論文、書評文章、報紙、政策宣傳材料等),最終得到符合研究條件的文獻共計232篇。用與CiteSpace適配的Refworks格式進行提取,將文獻題錄導出成純文本格式,得到研究的樣本數據,包括作者姓名、作者單位、文章標題、關鍵詞、摘要等相關信息。[1]
二、研究結果
(一)研究領域現狀概述
1.文獻數據的年份分布
從文獻數據的年份分布能夠看出該研究領域年度論文的發表情況,可以用來了解該研究領域的熱度與發展趨勢。1999年,研究者開始對托幼一體化相關內容進行探討,但是1999一2019年,相關論文增長速度緩慢,表明在這段時間內,關于托幼一體化的研究雖然逐漸受到關注,但是尚未形成熱潮。自2020年起,隨著國家生育政策的落實以及人口變化,此項研究受到廣泛關注,發文量逐年增加。
2.核心作者群分布
從作者共現圖譜(圖1)中可以看出,虞永平教授發文的數量占據了核心地位。虞永平教授在托幼一體化服務的相關政策出臺后,聚焦于探討托幼一體化教育模式及其對兒童發展的影響。索長清、袁芒等5位學者的研究團隊則主要探討托幼一體化教育對家庭和社會的影響。另外,何鋒教授也占據了重要位置,他主要關注托幼一體化教育實踐中的具體問題及解決方案。此外,還有多個研究團隊通過合作發表文章,例如丁昀、劉曉靜等學者組成的研究團隊主要探討托幼一體化教育中的教師角色與專業發展。
圖1作者共現圖譜

根據圖譜發現,研究者之間的合作緊密度較低,研究者關于托幼一體化教育的研究仍然較為分散,學術互動存在明顯不足,各主體間的交流合作頻率較低,尤其在高產研究者群體中,聯合研究與協同創新的實踐亟待加強。
3.主要研究機構分布
從研究機構共現圖譜(圖2)中可以看出,研究機構主要包括沈陽師范大學學前與初等教育學院、華中師范大學教育學院等。除了核心機構,其他研究機構的成果產出較少。從圖中可見,在發文機構中多數以師范類院校和教育相關的部門為主,其中沈陽師范大學學前與初等教育學院在研究托幼一體化相關內容中發揮了引領作用。
圖中還顯示了一些其他重要的研究機構,如華東師范大學、西南大學、中國婦女報等,這些機構在托幼一體化研究中也扮演了重要角色。然而,這些機構之間的協同研究不足,緊密、富有凝聚力的核心研究機構群還未形成。總體來看,盡管托幼一體化研究已經取得了一定的進展,但是在研究機構之間的合作與交流方面仍有較大的提升空間。
圖2研究機構共現圖譜

(二)研究熱點分析
1.基于關鍵詞的共現分析
關鍵詞是對文獻主旨的高度概括,對關鍵詞頻次及中心性進行分析可了解我國托幼一體化研究的主題。
在使用CiteSpace工具進行分析過程中,通過設置關鍵詞節點和裁剪單個切片網絡形成托幼一體化研究的關鍵詞共現圖譜(見圖3)。最終獲取關鍵詞節點133個、連線數147條、密度0.0167等信息,直觀反映出當前我國托幼一體化研究領域存在碎片化的現象。而圖譜中節點年輪的大小與關鍵詞出現頻率呈正比,年輪越大則表示該關鍵詞在文獻中的出現頻次越高。
圖3關鍵詞共現圖譜

為進一步精準定位我國托幼一體化研究的熱點,對關鍵詞共現數據進行深度清洗,剔除檢索文獻中的主題基礎詞匯及直接相關表述,以共現頻次 ?2 為篩選閥值,最終形成高中心性關鍵詞(見表1)。
表1高中心性關鍵詞

根據表1、圖3并結合相關文獻,可將我國二十余年托幼一體化研究熱點歸納為政策與制度、學前教育發展路徑、國際比較與經驗借鑒、課程體系與師資隊伍建設四部分。
(1)托幼一體化政策與制度研究。近年來,0-6歲嬰幼兒托育與教育問題持續引發社會各界廣泛關注,隨著政策法規的相繼出臺,兒童早期發展工作迎來難得的戰略發展窗口期。2托幼一體化逐步從各類托育模式中脫穎而出,各地鼓勵幼兒園辦托育試點逐步擴大。上海、杭州、安徽等地區陸續出臺相關政策,發布關于開設托班幼兒園登記工作的通知,加速了托幼一體事業的推進。另外,國家不斷發布3歲以下嬰幼兒照護服務、托育機構管理、嬰幼兒健康養育、保育人員培訓等相關政策,旨在推動我國托幼一體化服務的規范化、專業化發展,為嬰幼兒健康成長提供全面保障。高效建立有質量的托幼一體化服務體系,是新時代保障“幼有所育”、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向往的應有之義。
(2)托幼一體化背景下學前教育發展路徑研究。在新的發展階段和人口形勢下,國家及政府提出了一系列促進生育的政策,包括發放育兒補貼與發展托幼一體化服務。不少研究者受托幼一體化的發展影響,探討學前教育、幼兒園以及相關學前教師的轉型。主要集中在通過實證研究了解當前幼兒園托育服務的開展情況、普惠托育供需預測及保障路徑的探討、托幼一體化辦園模式的實踐探索(如安柯諾自然學堂、湖北樣本[3]、溫州大學國際教育學院的實踐)。幼兒園及其相關機構托幼一體化的發展需要學前教師不斷提升專業素質,通過職前培養和持續培訓保證幼兒園教師的保教水平。此外,隨著年齡較小的兒童進入幼兒園,嬰幼兒的發展與適應也受到了學界的關注。更多的研究聚焦于托班經驗對幼兒在園適應狀況的影響、托幼一體化背景下嬰幼兒的回應性喂養與保育質量提升、幼兒課程建設。
(3)托幼一體化研究的國際比較與經驗借鑒。我國研究者主要汲取國際上托幼服務體系完善、發展模式成熟國家的理論成果與實踐經驗,因地制宜提出適合我國托幼一體化發展的策略。[4]其主要聚焦以下三個方面: ① 國際上不同托幼一體化服務模式的探討。例如OECD國家在托幼一體化發展方面關于資金投人和福利保障的占比,芬蘭通過構建一體化政府管理部門、整合早期教育和保育課程指南、統一保教師資隊伍、整合利用家長和社區資源來實現托幼一體化,以及英國和新西蘭在設立托幼一體化機構時的設置標準。[5] ② 國際上保教一體化改革研究的介紹。例如英國[6]、新西蘭[7]、新加坡[8]等國家在促進國家托幼一體化上,關于立法、管理機構、多部門合作、統一的課程標準和質量標準等多方面的措施。 ③ 托幼一體化的本土化路徑與實踐探索。我國也在不斷汲取國際經驗促進本國托幼一體化模式的形成和完善,構建普惠性托幼一體化公共服務體系,一些城市也加快推進托幼一體化,不斷打造優質托幼服務新格局。[9]
(4)托幼一體化課程體系與師資隊伍建設。托幼一體化逐漸成為國際學前教育領域的發展新趨勢。[10]我國在課程整合、師資培養等實踐方面進行了探索。在托幼一體化的課程體系方面,一些研究者對托幼一體化背景下的托育課程進行了建構和優化,探討了幼兒園0一6歲托育和學前教育服務一體化專業課程的設置要求與原則,關于托幼銜接方面也展開了策略與實踐的探索。近年來,托幼一體化師資隊伍的研究不斷增多。例如聚焦于托幼一體化師資隊伍的培養模式,開展“雙師型”教師孵化、職業教育嬰幼兒照護類專業教材建設、高等學校學前教育人才培養的挑戰與應對、師資隊伍建設的現實挑戰與紓解路徑以及托幼一體化背景下教師專業發展的實踐探索。[11]
2.基于關鍵詞的聚類分析
我國托幼一體化研究的關鍵詞隨著時間推移不斷發生轉變。因此,在完成關鍵詞共現分析的基礎上,本研究進一步運用聚類分析方法,將主題聚類與時間序列進行深度整合,得到關鍵詞聚類圖譜(圖4)和關鍵詞時間線圖譜(圖5)。關鍵詞聚類圖譜是根據聚類對象間的相似程度繪制成的聚類結果譜系圖,能夠清晰地展示數據點的分組情況。關鍵詞時間線圖譜側重于勾畫聚類之間的關系和某個聚類中文獻的歷史跨度。[12]CiteSpace依據網絡結構和聚類的清晰度,提供了聚類模塊性指數(Q值)和聚類輪廓性指數(S值)兩個指標,其中,Q值一般在[0,1]區間內,如果Q值大于0.3,意味著視圖結構具有顯著性;如果S值大于0.5,認為聚類是合理的,當S值在0.7時,則表示聚類達到理想狀態。
為了解我國托幼一體化的研究熱點,研究者針對高頻關鍵詞實施聚類分析,結果表明,模板值(Q值)是0.8108,平均輪廓值(S值)為0.9776,其中Q值達0.3閾值時,標志著網格結構具備統計顯著性;當S值高于0.7的經驗參數標準時,證明聚類結果的內部一致性達到研究要求,而該數值趨近理論極值1時,更顯示出網絡的高度相似性。[13]其中,聚類#0為第一大類,包括“保教一體化”“改革”“新西蘭”“保教整合”“英國”“日本”等關鍵詞,主要探索托幼一體化的現狀。聚類#1為第二大類,包括“托幼服務”“雙向銜接”“嬰幼兒”“發展路徑”“服務供給”“人口政策”等關鍵詞,主要探討托幼一體化的路徑。聚類#2為第三大類,包括“早期教育”“托育服務”“對策”“照護服務”等關鍵詞,主要探討托育的困境。聚類#3為第四大類,包括“托幼一體”“保教一體”“學制”“教育模式”“基礎教育”等關鍵詞,主要探討托幼一體化的發展。聚類#4為第五大類,包括“幼兒園”“公益性”“游戲環境”等關鍵詞,主要探討托幼一體化的需求。聚類#5為第六大類,包括“托育”“0-3”“國家義務”等關鍵詞,主要探討托幼一體化的影響因素。
基于相關政策的出臺節點并結合圖5的關鍵詞歷史走向,可將我國二十余年有關托幼一體化的研究劃分為萌芽、初步發展、深入探索三個階段。第一階段,2015年以前,我國的托幼一體化發展尚處于萌芽階段,2012年,教育部辦公廳發布《關于開展0一3歲嬰幼兒早期教育試點工作有關事項的通知》,選擇部分地(市)先行開展0一3歲嬰幼兒早期教育試點。2011年國務院發布《中國兒童發展綱要(2011—2020年)》,提出要積極開展0—3歲兒童科學育兒指導。宏觀政策的發展變化為托幼一體化建設提供了基礎。第二階段,2015—2020年我國托幼一體化發展進入初步發展階段,2019年國務院辦公廳發布了《關于促進3歲以下嬰幼兒照護服務發展的指導意見》,是中國首個專門針對0一3歲嬰幼兒照護服務的國家級政策文件,提出發展嬰幼兒照護服務的總體要求、主要任務和保障措施,闡述了托育的重要作用。同年,國家衛生健康委發布的《托育機構設置標準(試行)》和《托育機構管理規范(試行)》強調托育機構的規范化運營,保障嬰幼兒的安全和健康,明確了托育機構的設置條件、服務內容、人員配備、安全管理等要求。第三階段,2020年至今,我國托幼一體化發展進入深入探索階段。2022年,國家衛生健康委等十七個部門聯合發布的《關于進一步完善和落實積極生育支持措施的指導意見》提出“鼓勵和支持有條件的幼兒園招收2—3歲幼兒”“完善嬰幼兒照護設施等基本公共服務設施”“加快培養專業人才”等。近年來從師資、設施、機構建設等各方面提出了新要求,得到了各方的支持,此時的研究熱點轉至托幼一體化的高質量發展。
圖4關鍵詞聚類圖譜

圖5關鍵詞時間線圖譜

三、研究結論與展望
(一)結論
1.基本概括
我國托幼一體化研究文獻大多來自師范類院校和教育相關的部門。其中,核心作者的研究主要探討了托幼一體化的發展現狀、實施路徑等。總體上看,學者逐漸重視我國托幼一體化研究并在理論與實踐探索方面均取得了一定進展,但是相關研究的發文總量仍顯不足,核心作者群和研究機構分布較為零散,尚未形成學術共同體。
2.研究熱點
在關鍵詞共現圖譜中,學前教育、早期教育、托幼一體、托幼服務、幼兒園一直都處于前列。在關鍵詞聚類圖譜中一共出現了6個聚類,說明目前一共有6個研究熱點,分別是保教一體化、托幼服務、早期教育、保教一體、幼兒園、托育。雖然關鍵詞共現分析與聚類圖譜的結果在細節上存在差異,但是都描述了托幼一體化領域的研究熱點,即托幼一體化服務供需平衡與質量提升路徑研究。
(二)研究展望
1.進一步分析托幼一體化的公眾需求
研究者可通過實地調研、案例分析等方式對公眾開展關于托幼一體化的認知度(如是否知曉托幼一體化模式)、接受度(如對將托幼服務整合的態度)、機構資質(如公眾期望托幼機構具備的硬件設施、師資力量等標準)、實際效果(如公眾對已實施托幼一體化機構成效的評價)等方面的相關調研,面向不同年齡段、職業、收人水平的公眾進行發放,最終通過統計分析結果,直觀了解公眾需求的共性與差異。
當然,面對低收人家庭以及特殊兒童家庭則更多需要分析和考慮如何通過政府補貼、社區支持等方式,為不同家庭的兒童提供普惠且高質量的托幼服務。對于低收入家庭,可深入分析政府補貼的具體形式,例如分析資金補貼的額度與發放方式,是直接補貼給家庭用于支付托幼費用,還是通過補貼托幼機構以降低低收入家庭的收費標準。社區支持方面,探討社區能否提供場地用于開展免費或低成本的親子活動、育兒講座,組織志愿者為低收入家庭提供育兒指導等。針對特殊兒童家庭,考究如何聯合專業醫療機構、教育專家,為特殊兒童定制個性化的托幼服務方案,從課程設置、師資配備等多方面,確保不同家庭的兒童都能享受到普惠性、高質量的托幼服務,盡可能滿足不同兒童的保育與教育需求。
2.積極加強醫養教聯合的托幼一體化體系建設
當前我國在托育服務和學前教育課程銜接與連續性上仍略顯不足,應積極打通托育與學前教育課程連接通道,制定符合0一6歲孩子的發展目標體系,做好0—3歲與3一6歲保育教育銜接工作。并充分利用線上線下結合的方式聯合醫院、高等學校、企業開發多樣且連貫的活動課程。線上與專業醫院、企業尋求合作,開發有關嬰幼兒健康護理、疾病預防等科普課程,以動畫、視頻講座等形式呈現,方便家長、嬰幼兒便捷學習。線下,高等學校與醫院對相關機構和單位進行專業評估,尋找適宜的托育機構與幼兒園提供場地,開展嬰幼兒健康體檢、親子運動活動等。最終形成醫、養、教聯合體,豐富課程資源。這不僅滿足不同家長對于托育的不同需求,而且為嬰幼兒的健康發展提供全方位的照護管理。
3.重視托幼一體化人才的職前和職后培養
當前對于托育專業人才培養更多集中于職業院校,人才培養格局存在一定局限性。普通高等學校在專業設置上基本是以學前教育為主,專科人才想要繼續深入學習則需要考人學前教育專業,致使其學習內容與前期職業院校所學有所脫節,難以形成連貫且深入的知識體系。
因此高等學校應積極順應托幼一體化發展需求,嘗試增設早期教育、嬰幼兒托育服務與管理等專業的點位設置和招生規模,拓寬專業人才的培養渠道。在課程體系構建上,注重專業銜接與融合,可設置與學前教育相呼應的過渡課程,確保學生從嬰幼兒照護基礎逐步深入到學前教育階段的教學方法、課程設計等內容。另外還可增加與特殊教育、教育技術等專業課程相適應的融合課程內容,做好托幼一體化的銜接,以此補充職前高學歷、高層次專業人才力量。對于職后人才培養,應提供多樣的學習機會和搭建多樣的提升平臺。鼓勵教師積極考取“ 1+X′′ 證書,包括嬰幼兒照護等級證書、幼兒營養配餐專項證書等。并且不斷加強教師主動學習意識,參加相關業務培訓以及專業技能大賽,通過邀請行業內專家、一線優秀教師開展講座與工作坊等多種形式,傳遞并學習最新的嬰幼兒教育理念、先進的托育機構管理模式、科學的兒童心理干預方法等。最后,積極舉辦相關專業技能大賽,以賽促教、以學促教,不斷提升教師教學能力,進一步開闊對托幼一體化的發展視野,共同推動托幼行業向安全、高質方向邁進。
【參考文獻】
[1]徐恩偉,王媛媛,我國課堂教學評價的研究現狀、聚類主題與發展趨勢:基于知識圖譜的實證分析[J].語言與教育研究,2023,7(4):58-67,2.
[2]洪秀敏,陶鑫萌.改革開放40年我國 0~3 歲早期教育服務的政策與實踐[J].學前教育研究,2019(2):3-11.
[3]袁芒,探索“托幼一體化”湖北路徑[J].湖北教育(政務宣傳),2024(4):54.
[4]杜冰玉,張麗莉,中國學前融合教育:熱點、軌跡與展望———基于CiteSpace的可視化分析[J].中國特殊教育,2023(10):11-19.
[5]宋瑩,OECD國家托幼一體化對我國的啟示[J].寧波教育學院學報,2024,26(3):36-40.
[6]陳寧.英國學前教育保教一體化改革研究[D].保定:河北大學,2013:12,20.
[7]張丹.新西蘭學前教育保教一體化改革研究[D].重慶:西南大學,2019:29-38.
[8]許佳.新加坡“保教一體化”改革探析[J],早期兒童發展,2023(1):15-26.
[9]陳玲.金鳳區建好托育機構疏解帶娃之憂[N].銀川日報,2023-04-13(003).
[10]王瑛,彭瀅睿,李詩雯,新時代背景下構建“托幼一體化”服務體系的現狀與展望[J],早期兒童發展,2024(3):5-11.
[11]崔鈿青,劉強.我國托幼一體化研究的現狀與趨勢[J].鹽城師范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24,44(6):54-63.
[12]同[4].
[13]何珍怡,劉衍玲,國內外社會情感學習的研究進展與未來趨勢:基于CiteSpace的知識圖譜分析[J],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2024(26):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