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眾的事無小事,不能只在3月5日學雷鋒,而是要365天天天學雷鋒!”乳山市乳山寨鎮寨東村黨支部書記王成德的樸實話語,道出了乳山全城“追鋒”的生動實踐。
近日,這座以母愛聞名的海濱小城掀起學雷鋒熱潮,從機關干部到鄉村書記,從校園學子到企業職工,從社區人員到文明家庭,從軍營到退役軍人隊伍,不同崗位的人們用行動詮釋著“雷鋒精神永不過時”的時代命題,讓文明之光在城鄉每個角落次第點亮。
啟動禮上的“穿越對話”:當雷鋒遇見00后
雷鋒叔叔,您的日記里寫著‘青春啊,永遠是美好的’,今天我們想告訴您,您的精神也永遠年輕!”3月4日,乳山市中小學綜合實踐學校的舞臺上,乳山市第二實驗小學學生通過情景表演《雷鋒日記》與“時空另一端”的雷鋒展開“對話”。
這場在威海市“學雷鋒·文明實踐我行動”主題活動啟動儀式上的特別環節,讓臺下觀著的學生王禹晴紅了眼眶:“原來雷鋒叔叔不是課本上的符號,他的故事就像鄰居大哥的日常,我會繼續以他為榜樣,做一個有愛心、有責任感的人,把雷鋒精神傳遞給更多的人。”
活動現場,雷鋒班第21任班長李桂臣撫摸著泛黃的雷鋒班日志感慨:“從第1任班長到第27任牟振華,我們傳的不只是記錄本,更是‘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車’的信念。”當山東外事職業大學畢業生、現任雷鋒班班長牟振華的連線視頻出現在大屏上時,臺下觀眾爆發出熱烈掌聲。
“我們連續4年贊助‘你學雷鋒我送鮮花’活動,每年不限送鮮花數量,就是要讓‘做好事光榮成為城市共識,讓這些好人成為流動的文明標桿。乳山市富大房地產有限公司總經理馮淑玉在活動期間的發言道出企業擔當。

值得關注的是,校地共建雷鋒館在儀式上正式揭牌。乳山市將在中小學綜合實踐學校打造集展覽展示、教育研學、文化傳播于一體的雷鋒館,同時培養一支講述雷鋒故事的“雷小鋒”小小講解員隊伍,讓孩子們用童聲講述那些永不褪色的故事。
機關鎮街的“雙首秀”:從會議室到村口大喇叭
6月11日,乳山市第二會議室迎來“讓雷鋒精神在母愛之城閃光”主題活動首場宣講進機關,也標志著主題活動宣講走進七大場域的正式啟動。乳山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鞠紅燕以雷鋒在鞍鋼當推土機手的工作筆記為切入點,向機關干部闡釋“干一行愛一行”的職業精神:“看這份筆記,雷鋒記錄了136次操作改進,我們日常工作同樣需要這種鉆研勁頭。”這場以“知雷鋒、學雷鋒、做雷鋒”為主題的宣講,明確要求機關干部以“堅定的政治信仰、熾熱的為民情懷”將雷鋒精神轉化為服務發展的實效。
六天后,乳山寨鎮黨群服務中心的宣講現場更顯基層特色。面對全鎮機關干部與村黨支部書記,鞠紅燕強調:“基層踐行雷鋒精神,就是要把村民的需求當成頭等大事。”鎮政府科員矯婷婷表示:“作為一名鄉鎮年輕干部,我會以實際行動踐行雷鋒精神,在學習上刻苦鉆研、勇于探索,工作上勤勉敬業、無私奉獻,生活中關心他人、助人為樂,寫好新時代雷鋒故事。”
連日來,“讓雷鋒精神在母愛之城閃光”主題活動宣講陸續在機關、學校、農村、社區、企業、軍營、家庭啟動,聚焦推動雷鋒精神在七大場域落地的實踐路徑和重點方向,已開展近20場次,約干人參加。
校園里的“君子之約”與企業里的“雷鋒崗”
4月17日,山東外事職業大學圖書館內,雷鋒雜志社總編輯陶克展示的雷鋒讀過的《毛澤東選集》“你學雷鋒我送鮮花”工會系統干部職工群體復刻件引發學生圍觀。這場“學雷鋒,做雷鋒,山外大師生當先鋒”主題活動中,校方為學生代表贈送《青少年學雷鋒》叢書時,國際貿易專業的季同學悄悄在扉頁寫下“做永不生銹的螺絲釘”。該校已連續5年舉辦“君子文化節”,校長孫承武指著新揭牌的“雷鋒精神實踐傳播基地”說:“我們要把雷鋒精神融進跨境電商實訓、外語志愿服務中,培養有國際視野的‘新雷鋒’。”

在南黃鎮的“雷鋒便民服務站”,村民王大爺剛辦完醫保代辦業務就豎起大拇指:“比自己跑鎮上快多了,這就是活雷鋒!”鎮宣傳委員翻開記錄本:“我們剛評了10戶‘學雷鋒示范戶’,有位大嫂連續三年給獨居老人送飯,是當之無愧的‘活雷鋒’”。而乳山市公安局金盾學雷鋒志愿服務隊的孫鳳俠則展示了更“硬核”的雷鋒故事:“那年冬天張鑫圓在冰湖救起老人時,在零下10攝氏度的水里泡了20分鐘,這就是我們的‘警營雷鋒’。”
從“鮮花送文明”到全域“追鋒矩陣”
乳山市連續17年堅持對好人好事進行送鮮花表揚,從“鮮花送文明”到“你學雷鋒我送鮮花”,推動好人選樹全領域、全行業、全民化覆蓋,實現群眾身邊好人“行行有標桿、處處有榜樣”。截至目前,已涌現榜樣典型2300余人。
在6月5日召開的弘揚雷鋒精神黨外人士座談會上,一組數據揭示著學雷鋒活動的廣度:全市已設置以學雷鋒模范好人為主題的公園廣場、好人工作室(站)等33處文化陣地,培育學雷鋒志愿服務隊156支,年均開展活動2000余場。
在乳山的城鄉地圖上,學雷鋒活動正形成密密麻麻的“實踐坐標”:機關單位加班的燈光、服務窗口的“雷鋒崗”、社區的“鄰里互助本”學校的“微公益積分制”、農村的“學雷鋒示范榜”這些平凡的剪影,共同構成了“母愛之城”最動人的“追鋒”圖景。
正如鞠紅燕部長在弘揚雷鋒精神黨外人士座談會上所說:“當雷鋒精神從宣講詞變成凌晨掃雪的鐵鍬、放學路上的護學崗、直播間里的助農吆喝,這座城市就有了最溫暖的底色。”
(責任編輯:劉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