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秦六強為困境兒童發放助學金

盛夏的驕陽化作最滾燙的詩行,描繪著心中的那抹紅色。6月28日清晨,剛從長沙橘子洲匆匆趕回老家河南南陽市鎮平縣的秦六強,來不及歇息,就走進自己捐資創建的“雷鋒學校”一楊營小學。
在校園雷鋒廣場肅立著一座雷鋒身著軍裝、頭戴軍帽的塑像,燦爛的陽光穿過樹葉間的空隙,透過早霧,一縷縷地灑在雷鋒微笑的臉上,純真的笑容流露出穿越時空的堅定與溫暖,向人們傳遞著無私奉獻的精神力量。那緊握書本的雙手、昂首挺胸的姿態更顯英氣,仿佛向校園內的學子們說好好學習報效祖國!
站在塑像前,秦六強久久注視著,臉上露出幾分欣慰。這是他承諾用10年時間,捐助創建100所雷鋒學校的第一所。今后還會有第二所、第三所…
秦六強說,自他的故事在《雷鋒》雜志5月上旬刊作為封面人物刊發后,在社會上引起了較大的反響,他覺得責任重大。
也曾有人問起,作為外省來湘的商人,為何對這片土地如此癡戀。他說:“作為一位有42年黨齡的黨員,因為湖南這塊紅色土地,滋養著我的信仰!我會用情用力去呵護她、宣傳她!
是啊,這是一片紅色熱土、革命圣地,是偉人故里、將帥之鄉。習近平總書記來湖南視察曾贊譽湖南“十步之內,必有芳草”“寸土干滴紅軍血,一步一尊英雄軀”。這里的每一寸土地都浸染過烈士的鮮血,每一處山水都留下了感人的紅色故事。
2008年秦六強追隨著紅色足跡,踏上湖南這片紅色土地后,就深深地被這塊紅色熱土所迷戀。
這17年的時光里,他把事業扎根在這塊紅色熱土里,把講好革命紅色故事,講好橘子洲故事作為人生追求,把傳承雷鋒精神作為初心和使命。
這17年的時光里,他堅持走進革命老區,看望慰問為國家拋頭顱、灑熱血的革命先烈的后代親人;堅持走進偉人毛澤東的家鄉,給革命先輩掃墓盡孝,慰問韶山村退役軍人、軍烈屬、困難群眾·
這17年的時光里,他堅持扶貧助學,給貧困學子一束光,讓他們綻放出斑斕色彩。
這份堅守已整整伴隨他17年,這份情感已深深融入他的血脈。
偉大的時代呼喚偉大的精神,偉大的精神成就偉大的事業。談起扶貧助學、創建百所“雷鋒學校”的初心,秦六強滿懷感慨地說:“教育強則國強,少年強則國強。作為國之棟梁的青少年一代,更應勇立潮頭,奮楫篤行,成為傳承和弘揚雷鋒精神的中流砥柱。新時代的青年正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擁有前所未有的機遇和先進的技術條件。創建‘雷鋒學校’,就是要教育引導青少年將20世紀50年代的‘螺絲釘精神’‘助人為樂’傳統,與新時代的‘工匠精神’‘共建共享’理念有機結合起來,讓現代價值觀與雷鋒精神相互促進、共同發展。同時,我們要堅決摒棄那些認為雷鋒精神過時的錯誤觀點,抵制形式主義和個人享樂主義的侵蝕,充分發揮‘雷鋒學校的無限引領力量,為雷鋒精神注入新的活力,讓雷鋒精神在新時代綻放出更加璀璨的光芒。”
(責任編輯:吳維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