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為小學生講革命故事

我與《雷鋒》結緣于2022年6月。那天,在一次志愿服務活動中,我偶遇《雷鋒》雜志首席記者竇芒老師。他熱情地贈送我幾本雜志,并誠摯邀請我為弘揚雷鋒精神貢獻力量。他的真誠與敬業深深打動了我:作為首席記者,他堅韌執著、步履不停、筆耕不輟,令人敬佩。從那天起,在竇老師的引領下,我逐步成長為《雷鋒染志的特約記者。轉眼3年,春夏秋冬,我的足跡遍布上海16個區,在雜志上發表了30余篇介紹學雷鋒優秀團隊與優秀個人的稿件。
回望退休15年來,我未曾停歇,轉即投身志愿服務,先后加入上海市民巡訪團、上海市志愿者協會、上海市志愿服務公益基金會等組織,擔任了上視新聞坊《城市巡訪X助力志愿》欄目、《雷鋒》雜志志愿者及特約記者、上海虹口區離退休干部宣講團成員。2023年7月,我成為“樂齡申城一早上海”老記團志愿者,至今巳在《新聞晨報·早上海》發表1000余篇推文,其中半數與志愿服務相關。這一切皆與《雷鋒》雜志的情緣密不可分。
雷鋒精神讓人心動:沒有哪種生命比活在人們心中更長久,沒有哪種精神比融入行為更永恒。雷鋒精神人人可學,奉獻愛心處處可為。從點滴做起,星火匯聚,就能進發排山倒海的力量。這正是我熱愛《雷鋒》雜志的原因一它不僅是一本刊物,更是一個傳遞愛的舞臺。創刊10年來,雜志以雷鋒精神為魂,聚焦公益文化,傳播正能量,圍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通過“封面人物”“榜樣力量”“文明廣場”“慈善人家”等欄目,為精神文明建設貢獻力量,深受讀者喜愛。
站在《雷鋒》創刊10周年起點,我滿懷感恩:感謝雜志為我提供發光發熱的平臺,感謝編輯老師們的指導與關懷。成為《雷鋒》雜志一員,我辛苦并快樂著。未來,我將繼續在這個充滿激情的舞臺上學習、實踐、奉獻,用行動詮釋“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志愿精神,為《雷鋒》更加精彩的明天奉獻“心”力量。F
(責任編輯:吳維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