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安排。隨著國家財政體制改革的不斷深人,縣級財政決算草案審計的重要性日益凸顯。然而,在實際審計工作中,縣級財政決算草案審計仍面臨諸多問題和不足。基于此,結合以前年度財政決算草案審計的方式方法,深入思考和分析自前財政決算審計的現狀和存在的困境,并提出針對性的審計建議,以期不斷提升縣級財政決算草案審計水平。
(二)預算編制與執行不規范
一、縣級財政決算草案審計的重要性
一是促進預決算編制規范化。縣級財政管理相對薄弱,決算編制規范化不足,通過審計監督促進規范,有助于推動決算報表體系的完善。
二是縣級財政直接面向基層,資金使用與民生福祉密切相關,加強財政決算審計有助于保障民生資金安全和使用效益。
二、縣級財政決算草案審計面臨的困境和不足
(一)審計范圍和內容不全面
財政決算完整性審計不足是縣級財政決算草案審計的明顯短板,按照全口徑預算管理要求,所有政府收支都應納入決算管理,但審計實踐表明,縣級決算草案普遍存在收入反映不全面的問題。政策落實審計關聯性不強制約審計價值的發揮,財政決算反映政策執行結果,理應加強對重大政策落實情況的審計,但縣級審計往往就賬論賬,未能將決算審計與政策評估有效結合。此外,對資金籌集和分配以及績效方面的關注也不夠,往往只關注資金的管理和使用環節。這種局限性導致審計難以全面反映縣級財政的整體狀況,可能遺漏一些潛在的問題和風險。
法律要求預算編制應細化,但對細化到何種程度缺乏具體標準。例如,對于政府性基金預算項目支出預算,未明確規定需細化到具體項目名稱、編制單位、金額等何種程度,這使得審計人員在判斷預算編制是否合規時缺乏明確依據,也給縣級財政部門留下操作空間,可能出現預算編制粗糙,為后續預算執行和決算編制的隨意調整留下隱患。部門預決算編報范圍不一致、編報口徑不一致也是縣級財政決算草案審計中常見的問題。部門會計核算中有關科目、項目記載的規范化程度不夠,經常出現賬表不符、決算不實等情況,給審計工作帶來了很大的困難。
(三)內容拓展和技術滯后制約審計效能
新預算法實施后,財政決算審計內容從傳統收支真實性、完整性擴展到項目績效評價、政府債務風險、重點民生保障資金支出、政策落實等多維度多方面的審計內容。而審計人員由于思維或能力有限,往往對拓展的審計內容手段缺乏技術支撐,對問題缺乏深度剖析。縣級審計部門還普遍面臨數據孤島與審計工具落后的雙重困境,財政部門、稅務部門、社保部門等系統數據壁壘未打破,相關數據不共享,審計發現問題只能浮在表面,難以往下往深追溯,而一些隱蔽違規僅能通過大數據關聯分析發現。
(四)審計結果公告力度不夠大,透明度不夠高
審計結果公告是提升審計透明度、加強社會監督的重要手段,財政決算審計結果公開是預算公開的重要組成部門,然而在縣級財政決算草案審計中,審計結果公告力度往往不足,許多比較嚴重的違規違紀問題,地方領導不讓反映,這嚴重違反了審計結果公告的原則,失去了審計公告的意義,導致審計結果的透明度不夠高,缺乏廣大群眾的參與、管理和監督。
三、開展同級財政決算草案審計的建議
第一,擴大審計范圍和內容。應逐步擴大縣級財政審計的覆蓋面,加大對中央轉移支付資金、地方財政收支等方面的審計力度,確保審計能夠全面反映縣級財政的整體狀況。同時,關注資金籌集、分配以及績效方面的審計,加強對資金管理和使用環節的監督,確保財政資金的合理使用和效益最大化。
第二,加強預算編制與執行管理。推動財政部門加強預算編制的科學性和規范性,提高預算執行的約束性。加強對部門預算的審核和監督,確保預算編制的完整性和準確性。同時,加強部門預決算編報管理,確保編報范圍和口徑一致,提高預決算的準確性和可比性。
第三,技術賦能,推動審計手段升級。要打通數據壁壘,依托財政預算管理一體化系統,構建“財政一稅務一社保一國資”等數據池,實現多部門多數據共享,強化大數據或計算機專用工具,推廣財政決算報表校驗軟件,自動識別決算草案鉤稽關系錯誤,提升審計效能。強化審計人員能力建設,打造復合型人才培養,加大人員培訓力度,有效促進審計經驗的轉化。
第四,加大審計結果公告力度。推動審計機關加大審計結果公告力度,有助于提高審計透明度。加強對公告結果的解讀和宣傳,有助于引導社會公眾正確理解和使用審計結果。建立審計結果反饋機制,及時回應社會關切和質疑,有助于提高審計的公信力和影響力。
四、結語
縣級財政決算草案審計是確保財政資金合規、高效使用的重要手段。面對當前的挑戰和問題,審計機關應不斷加強自身建設,創新審計方式方法,加強與相關部門的協作配合,共同推動財政決算草案審計工作的深人開展。未來,隨著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的不斷發展,縣級財政決算草案審計將迎來更加廣闊的發展前景。圖
作者單位:河南省滑縣審計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