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郡縣治,天下安。”2025年7月3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新時代推動中部地區崛起座談會上強調。“大力發展縣域經濟,形成新的增長點”“發展各具特色的縣域經濟”。發展縣域經濟是暢通國民經濟循環的關鍵一環,新階段發展縣域經濟,走高質量發展道路,任重而道遠。河南如何因地制宜發展壯大縣域經濟,暢通城鄉經濟循環,破除城鄉二元結構、釋放縣域內需潛力,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注入新動能?本期,本刊邀請、就這一問題作分析解讀
縣在河南考察時的重要講話精神和中共河南省委提出的“兩高四著力”重大要求,積極探索因地制宜發展縣域經濟主要路徑,對提升河南整體經濟實力、促進城鄉融合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情況看,河南已培育形成超50個特色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相關產業總產值超2000億元。未來發展,各個縣域應進一步挖掘自身特色資源,通過政策引導、資金扶持,吸引龍頭企業入駐,延伸產業鏈,推動地域資源優勢向現代產業優勢、經濟優勢轉變,構建以特色主導產業為核心的縣域經濟發展新格局。
一、立足特色資源,培育優勢主導產業
河南各縣域自然資源與文化資源豐富多樣,部分地區煤炭、鋁土礦等礦產儲量可觀,一些縣域則擁有獨特的農產品資源和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例如,欒川縣依托豐富的生態旅游資源,大力發展全域旅游,打造老君山、重渡溝等知名景區,形成“旅游 + 康養”“旅游 + 農業”的融合發展模式,成為全國民宿第一縣,2024年全縣接待游客數量達1200萬人次,旅游綜合收入突破80億元,占全縣GDP(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超 30% ,為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動力。地處豫東平原的原陽縣,充分發揮優質水稻種植傳統優勢,培育“原陽大米”區域公共品牌,發展大米深加工產業,延伸產業鏈條。自前,原陽大來種植面積達80萬畝,年產量超50萬噸,相關產業產值超35億元,帶動當地農民人均增收4000元。從全省發展
二、強化產業園區建設,推動產業集群發展
通過地方特色產業集聚,能夠有效實現產業集群發展,形成典型的集群效應,大幅度降低企業生產成本,提升產業核心競爭力。河南眾多縣域積極推進特色產業園區建設,發展成效日益明顯。如長垣市的起重裝備產業園區,通過完善基礎設施、優化營商環境,吸引大量起重裝備制造及配套企業入駐,形成集研發、生產、銷售、服務于一體的完整產業集群,生產起重裝備占全國市場的3/4,不少中高端產品還大量出口海外,涌現出衛華、河南礦山等知名品牌。目前,該園區人駐起重裝備企業超300家,2024年實現總產值450億元,占長垣市工業總產值的 60% ,帶動就業人數超5萬人,成為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動力源。截至2024年底,河南縣域特色產業園區數量達180多個,人駐企業2萬多家,實現工業增加值占縣域工業增加值的比重超 65% 。在下一步的發展中,各地需加強特色產業園區規劃與管理,明確特色產業園區主導產業定位,提升產業集群化水平,培育更多具有市場競爭力的特色產業集群。同時,加大對園區的基礎設施投入,完善公共服務平臺,強化特色產業園區與高校、科研機構的合作,促進產學研深度融合,全面促進產業數字化、智能化、綠色化轉型,穩定提升特色產業園區的創新能力,在高質量發展的大潮中奮力前行。
三、深化農村改革,全面推進鄉村振興
深化改革是激活鄉村發展活力的關鍵,也是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核心動力。河南作為“三農”大省,通過土地制度、農村集體產權制度等一系列改革舉措,持續釋放鄉村發展潛力。截至2024年底,河南全省已累計完成農村承包地確權登記頒證面積1.02億畝,惠及農戶1800余萬戶,有效保障了農民土地權益;在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方面,全省超4.6萬個村(社區)完成清產核資,量化資產總額達1500億元,盤活閑置宅基地、農房等土地資源超100萬畝,為鄉村產業發展提供了要素支撐。產業振興是鄉村振興的重中之重。河南以鄉村富民產業為抓手,加力推進鄉村振興。如西峽縣利用地處伏牛山區、森林覆蓋率高、生態環境好的地域優勢,通過深化農村改革,創新“公司 + 基地 + 農戶”模式,推動香菇產業高質量發展。2024年,香菇種植規模達3.5億袋,年產量超40萬噸,出口額突破50億元,占全國市場份額1/3,成為全國香菇出口第一大縣,帶動全縣3萬余農戶增收致富。同時,各地積極推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培育農產品加工企業1.2萬家,創建省級以上農業產業化聯合體200余個,農產品加工業產值突破1.2萬億元,為鄉村振興注入現代產業發展的新動能。
四、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改善縣域發展環境
在交通建設方面,截至2024年,河南縣域公路通車總里程達26萬公里,但仍有部分偏遠地區道路等級較低,需加快升級改造,提高縣域交通便捷性,加強與周邊城市的互聯互通;在能源供應方面,要推研究員原院長進清潔能源開發利用,自前河南縣域清潔能源占比僅為 20% ,與發達地區相比仍有較大提升空間,需進一步加大太陽能、風能等清潔能源的開發利用,保障企業和居民用電需求;在水利設施建設方面,加大農田水利設施投人,尤其是結合農業智能化的需要,提升縣域高標準農田建設水平,為農業高質量發展特別是扛穩全國糧食安全重任貢獻更多力量。此外,還要加強縣域內信息基礎設施建設,推進5G(第五代移動通訊技術)網絡、光纖寬帶全覆蓋,為數字經濟發展奠定基礎。通過改善基礎設施條件,增強縣域對投資和人才的吸引力。

五、注重科技創新,增強高質量發展的新動能
河南部分縣域存在科技創新能力不足、人才短缺等問題。為解決這些問題,各縣域應加大對科技創新的投入,鼓勵企業建立研發中心,與高校、科研機構開展合作,促進科技成果轉化;設立科技創新專項資金,對創新型企業給予獎勵和補貼。自前,河南縣域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研發投入強度僅為 1.5% ,低于全省平均 2.2% 的水平,需加大投入力度,提升企業創新能力,促進新質生產力發展。在人才培養方面,一方面要加強職業教育和技能培訓,培養適應縣域產業發展需求的技術技能人才;另一方面,要出臺優惠政策,吸引在外地工作的各類人才返鄉創業就業,為縣域經濟發展注入新活力。同時,營造良好的創新創業氛圍,激發全社會的創新創造活力。例如,鞏義市自前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研發覆蓋率為? 71.46% ,研發投入強度已達 2.8% ,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數量從2020年的35家增加到2024年的67家,推動270多家企業與全國重點高校長期合作,有效增強了地方經濟發展活力。
六、推動區域協同發展,拓展發展空間
河南各縣域應主動融人區域發展大局,加強與周邊縣域、中心城市的合作。位于鄭州大都市圈范圍內的縣域,可以積極承接鄭州的產業轉移,發展配套產業。目前,鄭州周邊已有超50個縣域產業園區與鄭州實現產業對接,承接大量產業轉移項目。豫東、豫南等農業大縣,可以與工業發達縣開展合作,實現農產品與工業產品的產銷對接。此外,還應加強縣域間在生態保護、基礎設施建設、公共服務、統一大市場等領域的合作,協同打造區域發展共同體,拓展縣域經濟發展空間,提升縣域經濟實力。
通過以上六大舉措多路徑發力,河南縣域經濟將實現差異化、特色化、高質量發展,為全省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動力,為奮力譜寫中原天地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新篇章展現更大作為。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