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家維果斯基認為,想象力在孩子的生活中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在小學語文教材中,我們都時??吹健罢归_想象”“發揮想象”等字眼?!读x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在第一學段的“表達與交流”中提出“對寫話有興趣,留心周圍事物,寫自己想說的話,寫想象中的事物。在寫話中樂于運用閱讀和生活中學到的詞語。”對二年級學生來說,從口頭語言轉換成書面語言并非易事。所以,教師在教學時需要為學生搭建寫話支架,才能讓學生對寫話感興趣,不害怕寫話,樂于寫話。文章以統編版小學語文二年級教材兩篇想象類寫話為例,論述想象類寫話教學的策略,以提升學生想象類寫話水平。
一、宏觀著眼,理解學生寫作能力的發展階段
從寫作心理學的角度看,學生在寫作的過程中會經歷三個關鍵的階段:首先是從知覺思維向內部語言的轉變,接著是從內部語言向口頭表達的過渡,最后是從口頭表達向書面表達的轉變。在設計統編教材時,關于“想象”這一能力的激發,編者就是根據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特別是在編排想象類習作時,更加遵循了循序漸進、螺旋上升的原則。低年段的想象力寫話是初級階段,它為后面中高年段在習作中落實“想象力”訓練奠定了基石。統編版的二年級教材根據第一學段的“表達與交流”目標,設計了兩次提供圖片的想象類寫話,降低了學生的寫話難度,突破了難點。
二、整體觀照,梳理低年段教材中的“想象”要素
仔細梳理教材,我們可以發現低年段的文本中蘊含著很多“想象”的要素。例如,在二年級上冊《古詩二首》的課后題,要求學生讀詩句,想畫面,再用自己的話說一說。二年級下冊《雷鋒叔叔,你在哪里》在課后題中要求學生讀句子,想畫面,再根據課文內容,用自己的話說一說?!稑渖系南铲o》課后題要求學生看到下面的情景,會聯想到什么,并嘗試寫下來。《沙灘上的童話》課后題提示,根據開頭編故事,試著用上下面的詞語。由此可以分析,二年級上冊主要聚焦于“激發想象力,初步體驗情感”,而二年級下冊則專注于“閱讀句子和想象場景”。這展示了一個從簡單到復雜、螺旋式上升的發展過程。針對低段想象類寫話內容,筆者以表格的形式做了一個梳理。(如下表)

三、搭建寫話支架,降低學生寫話難度
在教學實踐過程中,筆者為學生巧妙搭建寫話支架,有效破解教學想象類寫話時“用語言文字表達自己想法的興趣不夠濃厚,句子缺乏邏輯,當口頭語言向書面語言轉換時不太流暢等問題”的困局。
(一)聯想:巧設“情境”支架
在教學時,筆者發現二年級的學生對于書面表達有一定的難度,每次寫話前需要給學生提供示范或者創設情景,降低學生的寫話難度,并激發學生對寫話的興趣,這同樣是對學生語文核心素養培養的關鍵要求。
1.依托媒介,使寫話有聲有色。教學時,教師可以通過視頻、圖片等媒介,讓學生進入情境,調動學生的生活經驗,激發學生的想象,從無話可說到有話可寫。如在執教二年級上冊語文園地七時,安排了《貓和老鼠》這一想象類寫話。在引出寫話主題之前,筆者先向學生展示了動畫片《貓和老鼠》的一些片段??匆曨l的過程中,學生的熱情高漲。每個學生都暢所欲言,交流、表達的積極性明顯提高??梢哉f,為了激發學生的寫話熱情并激活他們在思考中的外部表達,構建合適的情境顯得尤為關鍵。部編版教材有豐富的插圖資源,并且色彩豐富,符合低年段學生的審美。在選擇寫話時,要緊緊圍繞教材的插圖資源激發學生的想象。在二年級下冊的語文園地四《小動物和蛋殼》寫話中,學生不僅要理解每一張圖片的含義,還要識別圖片之間的聯系,并用適當的詞匯連接。本單元第十一課《我是一只小蟲子》,就寫了作為一只小蟲子的經歷。本單元寫話的要求是:“想一想,小蟲子、螞蟻和蝴蝶用雞蛋殼做了哪些事情?它們有什么有趣的經歷?把它們這一天的經歷寫下來吧!”教師要先讓學生把四幅圖的內容說清楚,再引導學生聯系自己的生活經歷想象圖片之外的內容。
2.借助提問策略,使寫話有依有據。以二年級上冊第七單元“寫話”為例,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關注提示,通過問題策略為學生搭建想象的支架。教師要鼓勵每一個回答問題的學生,讓他們在課堂上有足夠的安全感。接著,教師以教材上的插圖為核心,引導學生猜想之前、之后的故事情節與細節,把看到的和想到的條理化、具體化,這樣就形成了一篇生動的童話故事。
3.聯系生活,使寫話妙語連珠。沒有聯想,就沒有創造性的表達。在指導學生進行想象類寫話時,教師應該注重培養他們的聯想能力,讓他們能夠通過圖片聯系生活,展開豐富的聯想,培養開放性思維。例如,對于《貓和老鼠》這篇想象類寫話,在“他們之間發生了什么事情”這個問題的指導下,學生容易將孤立的概念連接在一起。因此,教師要引導學生聯系自己的日常生活體驗。故事的結局有多種可能性,學生可以借助思維導圖,展開想象。
(二)提煉:巧設“順序”支架
低年段的學生寫話時,會比較沒有邏輯順序。教師要借助圖片和提綱等形式,巧設“順序”支架,讓學生有比較清晰的思路,從而讓寫話的思路和邏輯更加清晰。學生在低段想象寫話中,常常面臨著“雜亂無序”的問題。教師可以根據寫作要求和內容設計圖表、思維導圖等工具。通過這些工具,學生可以按照時間順序、事情發展順序或觀察順序有條理地表達想象的內容。以《貓和老鼠》為例,通過使用思維導圖,學生在開始寫話的過程中運用了關鍵詞,從而使得表達更有條理。利用思維導圖工具,我們可以將思維流程進行視覺化展示,這使得學生能夠更加清晰地理解和掌握寫作的核心思想,進而讓他們的表達變得更加流暢。
(三)表達:巧設“特色”支架
鼓勵學生在寫話中,加入自己的想象,有意識地運用比喻、擬人、夸張等修辭手法,從而為句子添彩。筆者在教學《貓和老鼠》寫話時,讓學生仔細觀察貓和老鼠臉上的表情,嘗試讓學生模擬故事中的貓和老鼠,進行夸張的表演。學生感受到夸張的魅力后,就會有意識地在句子中運用夸張的手法,進而使句子讀起來更生動有趣。在第一學段想象類寫話的教學策略探究中,筆者認為要先宏觀著眼,理解學生寫作能力的發展階段;再整體觀照,梳理低年段教材中的“想象”要素;最后在實際教學中,搭建寫話支架,解決學生從思維到口頭輸出再到書面表達整個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問題。如此,學生自然就不會害怕寫話,也會真正參與到寫話中來。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22.
[2]錢理群,孫紹振,王富仁.解讀語文[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10.
[3]舒晉瑜.總主編溫儒敏談“部編本”語文教材的新思路[N].中華讀書報,2017-09-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