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案例的背景與研究意義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指出:“注重幼小銜接,合理設計小學一至二年級課程,注重活動化、游戲化、生活化的學習設計?!蓖瑫r,新課標也關注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發(fā)展。口語是語言運用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發(fā)展學生口語表達能力是教師需要完成的重要任務。而具體到表達交流方面,讓學生學說普通話,逐步養(yǎng)成說普通話的習慣,有表達交流的自信心是低學段的重要要求。但在低年級,尤其是一年級上學期,學生彼此之間不熟悉這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學生交流的效果。如何有效激發(fā)學生興趣,讓學生更加自然地參與到口語交際活動中成為教師需要關注的問題。
二、教學內容與教學目標
(一)教材分析
“交朋友”是一年級上冊的第五單元口語交際的內容。其目的一方面是幫助彼此不熟悉的學生實現關系的破冰。另一方面旨在通過口語交際活動,幫助學生學會規(guī)范的表達方法,培養(yǎng)良好的聽說態(tài)度和語言習慣,為學生未來的校園生活和人際交往奠定堅實的基礎。
(二)學情分析
一年級上學期是學生初入小學的階段,從知識和能力基礎上來說,學生已經學習了所有關于拼音的知識,這為學生以普通話進行交流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同時,在本單元字詞句應用中,教師已經帶領學生通過交流再一次認識了彼此的名字。而在人際關系基礎上,由于初入小學,有相當一部分學生未構建穩(wěn)固的人際關系,在日常的交流中表現出不合群的現象,這為本次口語交際活動帶來了一定的挑戰(zhàn),也是教師本次教學重點要關注的問題
(三)教學目標
1.能以標準的普通話做自我介紹,學會如何引起話題。2.學會“看著對方的眼睛”是一種基本的交際禮儀,并將其應用于口語實踐中。3.培養(yǎng)正確的交流習慣,能克服與他人交流的恐懼,增強口語交際的信心。
三、課例的基本教學流程
本課例主要設計了五個教學板塊。第一板塊是“生活導入,喚醒需求”,主要以實景微課引入主題,激發(fā)學生交朋友的動機。第二板塊是“探究活動,拓寬思路”,主要通過探究活動和相關實踐讓學生了解與朋友交流的主要內容。第三板塊是“深度交流,要點辨析”,結合前面的交流以辯論讓學生了解“主動與他人交流”和“看著對方的眼睛”兩個要點,同時設計“我是話題大師”“不要移開眼”兩個游戲,針對這兩點進行練習。第四板塊是“再入生活,豐富情境”,與第一板塊對應,落實“從生活中來,到生活中去”,通過多樣化的情境,讓學生學會在生活中如何就各種主題與朋友交流。第五板塊是“游戲實踐,促進參與”,主要為“換友游戲”這一能合理應用于課后練習的游戲,讓學生能通過課內外的融通更好地了解與新朋友交流的方法,培養(yǎng)正確的交流習慣。
四、“三化”課堂教學設計分析
在本課例的教學中,教師緊緊圍繞“生活化、游戲化、活動化”的原則來進行教學設計,每個教學活動均與三化中至少一個原則對應。力求構建生動、有趣、學生能充分參與,切實培養(yǎng)自身實踐能力和核心素養(yǎng)的課程。三化具
體的表現如下。
(一)落實生活化理念,創(chuàng)設真實情境
新的義務教育課程標準關注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發(fā)展,而其中,語言運用要求學生在語言實踐中具備初步的語感。生活是語言實踐的重要場景,同時,生活化的內容本身就對學生有著一定的吸引力。通過與生活的充分結合,教師能同時提高語文教學的實踐性和趣味性,從而進一步提高教學的效率。而具體到本次課例,生活化的原則主要在以下兩個方面。
1.借助實景微課,展現真實情境。利用實景微課,教師不僅能引入更加多樣的生活化情境,還能有效提高生活化情境的可視化程度,更好地調動學生興趣。
2.展現多樣情境,指導學生應用。為了全面培養(yǎng)學生實踐應用能力,教師設計了多樣化的情境,讓學生能更好地應用所學知識應對復雜的生活需求。在“再入生活,豐富情境”這一板塊,教師就展現了多樣化的生活化情境。如在第一次交流任務的布置過程中,教師就在多媒體屏幕上展現了這樣的情境:“如果你和班級內的一名同學在書店碰見,你們會交流什么呢?”引導學生就“書籍”為主題進行交流。在第二個交流任務的布置中,教師則展現“兩個本班級的學生在小區(qū)附近籃球場碰見”的情境,讓學生以體育鍛煉為主題進行交流。而在第三個任務中,教師則讓學生每人選擇一個自己感興趣的主題,進行交流。這樣,通過多樣化的生活情境,教師有效培養(yǎng)了學生以各種主題與朋友交流的能力。
(二)展示游戲化情境,創(chuàng)設趣味情境
充分激發(fā)學生興趣是提高學生參與度,增加相關認知負荷的重要方法。而在學生年齡較小的小學階段,游戲教學法發(fā)揮著相當大的作用。具體到本次課例,游戲化的原則主要在如下三個方面表現:
1.講解評價細則,做到以評促練。對具體教學活動的評價立足本課所學主題,充分結合所開展的活動和游戲,以量表為主要形式。其中共有“能否選擇合適的主題?”“是否全程注視對方的眼睛?”“能否主動與他人交流?”三個指標。量表在游戲開始前發(fā)放,讓學生對后續(xù)開展的活動和游戲進行評價,以三顆星為滿分,依據學生實踐中出現的問題酌情扣星。
2.開展多樣游戲,促進學生參與。在“深度交流,要點辨析”這一板塊,在讓學生了解到了“主動與他人交流”和“看著對方的眼睛'兩個要點后,教師就設計了“我是話題大師”“不要移開眼”兩個游戲,針對這兩點進行練習。這樣,通過游戲,教師有效提高了學生參與度,讓學生更好地將所學知識應用到了實踐中。
3.布置游戲作業(yè),落實減負提質。作業(yè)是課堂教學的重要補充,在進一步夯實學生基礎方面發(fā)揮著巨大的價值。通過游戲,教師能有效提高學生參與度,減輕作業(yè)對學生帶來的負擔,從而落實“減負提質”的原則。在“游戲實踐,促進參與”這一模塊,教師就開展了“換友游戲”作為學生課后作業(yè)。相比書面練習,這一作業(yè)無疑能更好地吸引學生注意力,在降低負荷的同時提高作業(yè)完成的效率。
(三)踐行活動化原則,創(chuàng)設互動情境
如今的教學理念倡導構建情境化、活動化的教學模式,能否提高學生互動性,讓學生動起來成為教師需要關注的問題。這就需要教師開展多樣化的活動,讓學生在與彼此的互動中學習知識,培養(yǎng)能力。在本次課例中,活動化主要表現在如下兩個方面:
1.設計合適問題,引導學生探究。思維能力是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重要組成部分,能否在教學活動中培養(yǎng)學生思維能力是教師需要關注的重要問題。在“探究活動,拓寬思路”這一環(huán)節(jié),教師就在多媒體屏幕上展現了這樣的問題:“在見到新朋友時,你最想知道什么?”“在介紹自己時,你最想讓對方知道什么?”“你喜歡朋友與你交流什么?”三個問題,讓學生通過問題探究活動了解“交朋友”時要交流的內容。這樣,通過問題探究活動,教師讓學生充分了解了交流的內容。
2.引導學生辯論,了解交流要點。辯論是重要的語文學習活動,而在小學低年級,通過簡單的辯論活動,教師不僅能讓學生全面了解事物,還能通過對抗有效促進學生參與,從而進一步提高整體的教學效果。在“深度交流,要點辨析”這一部分,教師就組織學生開展了簡單的辨析活動,讓學生探究“表達更重要,還是聆聽更重要?”這一問題,并在之后詢問學生“如何聆聽對面的話?”和“如何高效表達?”兩個問題。讓學生得出“主動與他人交流”和“看著對方的眼睛”兩個表達與聆聽的要點。這樣,通過辯論,教師讓學生更好地了解表達與聆聽同等重要,進而探究出了交流的要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