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單元作業的設計
(一)學情分析
三年級的學生大部分已逐漸養成音樂課的學習習慣。同時,他們對音樂課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對音樂作品能有自己的理解和看法,具有想象力。在用肢體語言表達作品時,他們能夠根據歌曲情緒表達,個別學生能根據歌曲內容即興創編舞蹈小動作。綜上,本作業采取綜合藝術呈現與分層設計的方式,讓學生逐漸理解和消化歌曲中的內容。在教學過程中,注重啟發引導的同時,更加注重教學方法的靈活性,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讓學生樂于接受、易于接受。
(二)作業目標設計
《義務教育藝術課程標準(2022年版)》總目標提出,要感受和理解我國深厚的文化底蘊和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堅定文化自信,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本單元將“紅色基因”革命精神作為主線,以合唱作品學唱與欣賞教學為主要內容。筆者將花城版音樂三年級下冊第七、第八課內容有機整合為“我們的紅色旋律”單元,分為以下三個課時:第一課時《游擊軍》、第二課時《救國軍歌》、第三課時《保衛黃河》。
(三)作業內容
1.單元主題:“我們的紅色旋律”。
2.單元目標簡述:通過三首紅色歌曲的學習,激發學生的愛國情懷。鼓勵學生以合唱的形式體會與表現團結協作的重要性。
3.課時作業內容。第一課時:《游擊軍》。課堂作業:要求學生在初聽歌曲后,思考《游擊軍》這首歌主要描寫了什么內容;隨著課堂的不斷深入,鼓勵學生了解歌曲創作背景后,賞析歌詞;為了鞏固和拓展本節課的教學重難點,要求學生整理總結出《游擊軍》的歌曲內容與演唱力度處理的關系。課后作業:完成“課后三道”題目:(1)曲作者洗星海被稱為 。(2)把歌曲中所有力度記號,按先后次序排列出來: 。(3)歌曲的力度處理,對塑造游擊軍的形象起到什么作用?課后作業中,還鼓勵學生通過網絡搜索資料與課上歌曲背景的學習相結合,周末利用思維導圖的形式,一邊聽歌曲《游擊隊》,一邊繪制出歌曲的信息內容。
第二課時:《救國軍歌》。課堂作業:帶領學生初聽歌曲《救國軍歌》,結合歌曲創作背景的了解,思考為什么提出“槍口對外”?同時以音樂學習小組為單位,女生為聲部1,男生為聲部2,用節奏卡農游戲的方法,體驗卡農音樂形式的魅力。在結課環節,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思考洗星海為什么會被稱為:“人民音樂家\"?課后作業:完成“課后三道”題目:(1)什么是卡農?_。(2)《救國軍歌》演唱的速度是( )。(3)“gt;”是什么音樂記號。三道基礎題目后,號召學生以音樂學習小組為單位,用所學過的歌曲,創編一首二聲部卡農歌曲。課后作業中還設置了觀看紅色革命電影《地道戰》或《鐵道游擊隊》,并填寫影視欣賞記錄卡。第三課時:《保衛黃河》。課堂作業:課前通過上網、翻閱圖書等方式查找資料,完成預習。回憶《黃河大合唱》由幾個樂章構成的;課中,以小組為單位,練習并展示朗誦。激發學生熱愛祖國的熱情;課堂中鼓勵學生感受與理解《保衛黃河》曲作家對演唱形式編配的創作動機。課后作業:完成“課后三道”題目:(1)《保衛黃河》是《黃河大合唱》第幾樂章? 。(2)《保衛黃河》的演唱形式( )。(3)你還知道《黃河大合唱》哪些樂章?課后實踐,通過網絡搜索資料與課上歌曲背景的學習相結合,周末利用思維導圖的形式,一邊欣賞《黃河大合唱》,一邊繪制出整部聲樂套取的信息內容。
二、單元作業效果分析
小學音樂作業是對課堂教學的提高與升華,對于小學音樂課堂的進一步鞏固和延伸,有助于小學生深刻地理解歌曲內容,掌握和運用知識以及培養興趣愛好與技能,更是培養學生良好學習習慣和創新精神的重要途徑,可以使學生開闊視野、發展個性。在設計本單元作業時,課前的預習單,要求大家上網、翻閱圖書等資料查找,提前了解歌曲的創作背景,在鍛煉學生自主探索能力的同時,激發學生對課上學習的期待,提高課堂參與的積極性;同時作業分為三個不同的層次,供學生進行選擇學習。基礎性作業,面向全體學生,要求每節課后必須完成“課后小三道”練習。而拓展性作業與活動性作業則為選做題,鼓勵部分有一定音樂基礎與音樂興趣愛好的學生積極參與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