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學評一體化的具體要素
教學評一體化是全面且煩瑣的培養項目,不僅負責策劃教學行為,也肩負起執行教學規劃的關鍵角色。通過實際操作的測試與評價,教學評一體化主要包括以學生為中心的觀點、明確的目標、對學習狀況的深入解讀、采用多樣的策略以及進行過程性的評價等因素。首先,“以學生為中心、情感與邏輯并重”的生活為導向的語文教育觀點在整合的語文課程中發揮著引導性的角色。該觀點清晰地指出了語文教學的全局路徑,并且基礎性地解決了“為何而進行”和“應該如何進行”的疑惑。在了解了問題的解決方法后,教師需設立教育目標,挑選出適合的教育材料。受到“以學生為主體”的教育理念的影響,教師需要創造“學生至上”的語文課堂教育模型,始終堅持把學生放在首位,深入理解他們的智慧、知識庫、日常體驗等,把它們視為確定教育目標、挑選教育資源、規劃教育策略的核心因素,讓語文教育策略符合學生的年級差異、日常環境,達成知識、情緒、態度和價值的三維目標。在教學實踐中,教師根據教學主題和學生的學習狀況,采用多樣化的對話等手段,與學生進行有效的交流和溝通,以幫助學生掌握正確且高效的學習方式。同時,在學生參與學習活動的過程中,教師需要圍繞教學目標進行過程性評價,通過學生自我評價、教學評價、學生間的互評等多種方法,實時反饋課堂教學的成果;針對教學成果與預期目標之間的差距,應迅速調整教學方式;指導學生優化學習方式,實現預設的目標。
二、新課標下小學語文教學評一體化的現狀
教學評一體化是新課程標準明確規定的。
這種“一體化”的教學觀念的推行,創造了全新的小學語文教學環境,讓語文的教學變得更具彈性和豐富性,有力地刺激學生的學習和研究熱情,增強教師和學生的交流和互動,營造活潑的課堂環境,深度挖掘學生的潛力,推動學生的深度學習。這些都在提升語文教學的品質、實現語文修養、推動語文教學的變革等各個領域起到了積極且關鍵的影響。盡管如此,從當前的小學語文教育情況來看,教學評一體化的實施過程仍有一些顯著的挑戰。在新課程標準下,部分小學語文教師對教學評一體化的觀念也未能真實領悟,使得“教、學、評”的過程未能達到預期的統一。在小學語文課堂里,教師并未構筑出科學且高效的評價系統,忽略了學生在全局的學習進度和學術能力的改變,妨礙了對學生核心素養的提升,也無法推動語文課程的變革。
三、小學語文教學評一體化促進課堂教學高效性的實踐探索
(一)確立預習任務,促進自主預習
在小學語文課程教學過程中,學生能否迅速掌握所需知識起著決定性的作用。然而,部分教師在引導學生預習語文課程相關知識時,并未按照預習的目標幫助他們初步領悟課程內容。對于這種情況,語文教師需要適當地在語文閱讀學習中運用任務驅動法。教師可以在預習階段為學生設定科學且合理的預習任務,以激發學生有目標、有針對性地預習和理解課本知識,并通過標注關鍵的文字部分來加深對文章的理解。比如,在教學三年級下冊《趙州橋》時,語文教師可以根據教學目標,適時采用任務驅動的教學方法來安排預習任務。對于整篇文章的學習,學生需要在閱讀理解的過程中全面感受作者的寫作思維和所表達的情感,通過適當的方法來培養并提高學生的閱讀和寫作能力,從而提升教學質量。所以,教師需要根據課程改革的目標,適時地安排適宜的預備學習任務,鼓勵學生利用這個途徑去尋找各個部分的講解信息,迅速地總結和整理相關的知識要點,用標注的方式確定文章的核心詞匯,并進一步深度解讀全文。只有當學生逐漸熟練掌握了語文的預備學習技巧,他們的學習效果才能得到顯著地提高。在培養了適宜的學習思考模型之后,學生也能夠積極地去搭建完善的思考框架。
(二)創建教學情境,激發探究欲望
在我國經濟飛速增長的大環境中,任務驅動教學法的科學和合理運用需要依賴于尖端的現代教育技術和大數據技術點。因此,教師必須堅定地執行和實施“以生為本”的教學觀念。在日常教學過程中,密切關注學生的學習動態、心理轉變和興趣偏好,運用尖端的多媒體教學工具,適時創建與學生生活息息相關的情境案例,以進一步挖掘和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一般來說,小學生對周圍的各種新穎事物都懷有強烈的求知欲。因此,他們很難單獨憑借自己的理解去掌握語文的知識。然而,這一階段學生擁有極其豐富的想象力與創造力。教師可以利用各種多媒體教學工具,實時向學生展示各種短片、影像、聲音和動態。這樣的直接教學手法,有助于學生迅速掌握所需的知識。教師有效地利用各種教育信息資源,協助學生積累豐富的觀察經歷,可以更深入地擴展學生的知識領域。比如,當教學小學語文三年級上冊《美麗的小興安嶺》時,教師需要收集和分享大量與小興安嶺相關的圖片和視頻,讓學生通過視覺感知了解相應的生活環境,從而產生一種親身體驗的感覺。此刻,教師可以在課程開始時適時地向學生提出疑問:為什么說小興安嶺是一個充滿魅力的大花園,是一個巨大的寶藏?在教師的激勵下,學生根據實際經驗與同伴進行了互動和交流,并在課堂上積極地發表了自己的觀點。這不僅提升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也培養他們獨立思考和合作探索的技巧和意識。
(三)組織合作學習,深化評價進程
在小學語文教學評一體化的實施過程中,語文教師需要深人研究教學內容的復雜性。對于復雜性較高的教學環節,可以主動地指導學生進行協作學習,運用團隊的智慧,通過團隊成員的分工和協作,一起完成學習目標,從而有效地提升教育和學習的品質和效益。教師需要對協作小組的學習進度、學生在團隊中的獨特表現,如參與熱情、協作態度、對已掌握知識的理解和應用、語文溝通技巧、社交技巧等,進行全面評價。評價方式包括教師評價、自我評價、相互評價等。比如,當教學小學語文五年級下冊《草船借箭》時,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學習背景、個性、性別和學習技巧等因素來劃分小組,采用團隊協作的方法進行語文教育。在課程啟動之初,教師會指導學生按照小組的形式來閱讀這篇文章,并在閱讀過程中,根據給出的任務清單,共同探索文章中的角色、時間、地點、事件等元素。在小組閱讀結束之后,教師會依照任務清單向每個小組提出問題,然后根據他們的回答給出評分,得分最高的小組被認定為優秀的小組。這種教學方法把教、學、評三者結合起來,可以極大地激發學生的參與意愿,提升他們的集體榮譽感,從而提升課堂的交流效果和教學品質。教師策劃“課本劇”的創作團隊,需要融入諸如教師評價、自我評價和相互評價等多種方法,主要關注的是小組的職責劃分和角色扮演的完善性,同時也需要考查學生的參與熱忱、任務執行的效率、協同思維、集體感、問題的探究和處理技巧等各項指標,并對此進行即刻的贊揚和回應,從而幫助學生正確地認知和接納別人的評價,進而提升他們的心理素養。提升學生的集體意識,實現“教育、教學、評價”的協同作用和共同推進,以此來實現“教育評價一體化”的整體成長。
四、結語
語文教師必須對教材做深度剖析與概括,仔細篩選出最符合實際情況的教育資源,以此達成教育目標。同時,教師也需要始終關心學生的學習狀態,構建各種不同且富有創意的交流,設定具體的評價規則,積極調整各自的教育和學習活動,以提高語文教育的匹配度。
參考文獻:
[1]陳秀云.小學語文課堂“教、學、評一體化”實施策略[J].甘肅教育,2023(20).
[2]陳嫻.基于課程標準的課堂“教·學·評”一體化教學實踐探索[J].新課程研究,2023(24).
[3]朱禎.教學評一體化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的實踐與思考[J].試題與研究,2023(28).
[4]黃秀洪.小學語文“‘教一學—評’一體化\"模式研究——以小學《語文》五年級教學為例[J].小學生作文輔導(上旬),2023(03).
[*本文系南通市教育科學“十四五”規劃課題《基于學業質量標準的小學語文高效課堂的實踐研究》(課題編號:XC2021015)的階段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