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夜之中,屋外寒風呼嘯,風雨飄搖,一間漁家的小屋卻溫暖而舒適,桑娜在家等待丈夫歸來中看望生病的女鄰居西蒙,她看到西蒙冰冷發青的臉上顯出死的寧靜,這位母親在臨死的時候,拿自己的衣服蓋在自己睡得正香甜的兩個小孩身上,還用舊頭巾包住他們的小腳。桑娜用頭巾裹住睡著的孩子,把他們抱回了自己家里。托爾斯泰用樸素寫實的文筆和真實的心理描寫展現了人物在貧窮現實生活和人性堅守的矛盾沖突,桑娜漁夫收養了兩個孩子,想給兩個孩子一個完整的溫暖的家,他們的善良、樂觀品質超越了生活現實帶來的困難。這篇小說將人性光輝的善良、樂觀托舉到高峰,令人震撼!
一、桑娜一家心理描寫變化,走進人物的內心世界
(一)桑娜善良,情愿挨揍也要收養兩個孩子
桑娜把兩個孩子抱回家后一直忐忑不安的心情,“他會說什么呢”,她的心跳得很厲害,自己也不知道為什么要這樣做,但是覺得必須這樣做。從這里可以看出桑娜的這個舉動在她自己看來也是非常矛盾的,理性上也說明了她此舉是不合理的做法。撫養兩個孩子是一條漫長曲折的道路,讓本來自己就有兩個孩子的家庭更是雪上加霜,但她仍然把孩子抱回家了。她此時第一個想到的就是自己丈夫的感受,桑娜非常擔憂:他會不會同意我這么做呢?我是不是太沖動了?桑娜又開始反省自己,“這是鬧著玩的嗎?自己的五個孩子已經夠他受的了…是他來啦?…不,還沒來!”桑娜變得自責,不由得愧疚自己的行為將加重丈夫的負擔。“為什么把他們抱過來啊?”桑娜太過于自責以至于開始后悔自己的決定,懷疑自己,對自己提出了疑問,可是很快又有一種強大的念頭支撐著她,“他會揍我的!那也活該,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頓也好!”桑娜此時是心甘情愿接受了自己可能面臨的最壞結果,她寧愿自己挨揍也要收養兩個孩子,她在擔憂、自責中選擇了善良,在堅定中選擇了勇敢面對。桑娜抱著堅定的決心,沒有任何人、任何困難能夠阻止她抱養兩個孩子回家這件事。不管怎么樣,她還是會堅持自己的決定,前面的忐忑不安的心情在此刻變得非常堅定,不可動搖。
(二)漁夫樂觀,寧可吃苦也要收養兩個孩子
漁夫回到家后聽到桑娜說鄰居西蒙死了,留下兩個很小的孩子時皺起眉,臉變得嚴肅、憂慮。他聽到這個事情感到十分難過,內心擔憂:兩個孩子怎么辦?隨即搔搔后腦勺說,“嗯,你看怎么辦?得把他們抱來,同死人待在一起怎么行!哦,我們,我們總能熬過去的!快去!別等他們醒來。”漁夫出于同情西蒙和她的兩個孩子,從原先的嚴肅憂慮轉化為愿意幫助這個困難家庭,雖然自己也每天出門很早在外捕魚來維持家庭生計,自己的家庭也很貧窮并不富裕,自己和桑娜還有兩個孩子需要照顧撫養,但是只要一想到那兩個可憐的孩子,他們已經失去了媽媽,已經夠可憐的了,他想給兩個孩子一個完整的溫暖的家,即使生活再貧窮困難,比起那兩個可愛的孩子,那又算得了什么呢?他們總可以憑借勤勞的雙手給兩個孩子一個溫暖的家。一個“熬”字,說明漁夫為了撫養鄰居的孩子,準備過更艱苦的日子,準備付出更多的辛勞,積極樂觀地面對未來。但桑娜一動不動,漁夫非常焦急,擔心桑娜不愿意收養這兩個孩子,“你怎么啦?不愿意嗎?你怎么啦,桑娜?”這時漁夫的內心非常急切,他渴望自己的妻子能和自己一起收養這兩個可憐的孩子,他寧可吃苦也要收養兩個孩子。漁夫在嚴肅、憂慮中選擇了善良,在渴望收養兩個孩子中選擇了樂觀面對一切。
二、窮人精神世界的富足
從桑娜和漁夫的心理描寫中,我們看到了他們不顧自己家庭條件的貧窮也要收養兩個孩子的堅定心情,他們會撫養兩個孩子長大,將兩個孩子視如己出,這樣超越親緣關系照顧西蒙孩子的情感是他們人性最可貴之處一善良樂觀。他們的精神世界不是只有為自己家庭著想,他們還看見了西蒙家的不幸,看見了兩個孩子孤苦無依,他們沒有坐視不管,而是兩個人思想高度契合都想要收養他們,只有精神高度富足的人才能無私地做出這樣的舉動。他們的善良品質也詮釋了物質上的貧困從來沒有壓倒他們,他們是貧窮,但是他們從沒有內心貧瘠,相反他們的家庭干凈而整潔、溫暖而舒適;他們的心靈溫暖而善良、樂觀而堅定,他們精神的富足可以支持他們積極樂觀面對生活的許多困難。同樣,很多物質富裕的人奮斗一輩子也是精神貧瘠,自私占據他們的內心,看不到別人的困境,積累的財富絲毫沒有給人帶來希望和未來。
三、教師從品讀中激發小學生善良和樂觀意識
(一)激發小學生的善良意識
教師在課堂帶領學生品讀《窮人》中桑娜忐忑不安的心理描寫中,學生會被桑娜的善良所打動,桑娜收養兩個孩子的人性光輝會照射在每個學生的心里,比起今后將要面臨的生活的艱難,要她此刻漠不關心兩個孩子一定更為痛苦,那是她寧愿被丈夫責備也要換來收養兩個孩子的決心啊!學生也從桑娜的心理描寫中看到她做出決定的猶豫,但不影響她善良的人性光輝,因為只有經過內心煎熬的反復斗爭后,才更能凸顯桑娜內心真實的善良。人的善良雖然沒有驚天動地的力量,但卻給人帶來生機和希望,讓學生相信善良是一種充滿愛的溫暖的力量。教師在引領學生品讀桑娜忐忑不安的心理活動中探討自己若置身情境的話,又會做出什么樣的決定?在探討中激發學生內心的善良意識,讓他們明白善良是在他人困難的時候,及時地伸出援手。教師也可以鼓勵學生在空余時間多參加志愿服務,多做有意義的事情,教導學生從善良的意識轉化為實際行動。
(二)激發小學生的樂觀意識
文中漁夫那句“我們總能熬過去的”,他身上的樂觀精神積極影響著學生的成長。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引導學生理解這種樂觀不是盲目自大和自夸,而是面對困難毫不退縮,給予自身強大的勇氣,從而繼續樂觀地生活。品讀漁夫的樂觀精神后,引導學生結合實際生活中自己遇到困難、克服困難的經歷,明白只要保持樂觀的心態,就一定能夠戰勝困難的道理。最后,鼓勵學生進一步討論樂觀精神轉化為實際行動的真實例子,進一步強化樂觀意識在他們心中的扎根。
四、總結
通過對《窮人》中桑娜、漁夫的心理分析,我們看到了桑娜、漁夫物質貧困下精神世界的富足。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窮人》中,通過挖掘人物的善良樂觀品質,可以更好地激發學生內心的善良與樂觀品質。學生也在共情人物內心世界中看到了桑娜、漁夫的人性光輝,這將不斷塑造、完善他們自身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參考文獻:
[1]賈小娟.融合·聚焦·內化:單元視域下小說教學達成路徑—以《窮人》教學為例[J].語文教學與研究,2025(03).
[2]呂璀璨.以《窮人》為例談小說中的人物形象[J].語文新讀寫,2024(18).
[3]王和平.小學語文教學中文本細讀教學法的具體應用——以《窮人》為例[J].新教育,2024(11).
[4]沈寶富.理解人物形象深化閱讀體驗一以《窮人》一課為例[J].新課程,202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