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創設情景,聯系問題
學好數學,需要學生自身對數學產生濃厚的興趣,在課堂上針對不懂的知識,及時提出自己的問題,得到解答后,自然就能對數學獲得提升。提問在小學數學課堂中占據重要地位,而如何提升學生在小學數學課堂上提問的積極性呢?教師可以通過創設情景的方式,留給學生質疑的時間。例如在上小學四年級“三角形的內角和”一課時,“三角形的內角和是多少度呢?都是180度嗎?剪一剪、量一量、拼一拼,用哪種方法驗證最準確、最合適呢?”這類及時的問題可引導學生思考,讓他們在課堂探究過程中及時發現問題,提出問題,使得課堂氣氛變得極其熱烈。還有筆者在講解正方體面積公式時,先在黑板上畫出一個立體的正方體,通過溫習以前學過的正方形面積公式的計算方法,引導學生聯系正方形與正方體之間的關系,并找到正方體面積公式的求解方法。在這過程中,學生針對正方形、正方體的外形以及實際的求解方法提出了各類問題。通過合理復習導入方法,幫助學生在獲得新知識時迅速想到之前學習過的舊知識,并在舊知識的基礎上提出一些問題,以此獲得提升。通過這種方式,學生提出問題的質量必然會非常高,并且在提出問題的過程中發散學生的思維,提升其對知識的思考能力,培養獨立學習的意識。
二、建立交流,激發學生的求知欲
對待學生的態度,是每一名教師都需要注重的。在日常工作中,筆者發現了很多學生不愿意提問,并不是不想,而是因為不敢,性格的內斂可能導致他們不愿意在課堂上舉手向老師提問,這也使學生不再愿意做出突破去舉手提問。課堂氣氛變得更加沉重,人人都不好意思起來回答,這樣就會導致學生在課堂上不懂的問題一直無法得到解決。在課堂上,筆者總是保持著溫暖的笑容,建立溫馨課堂,耐心地與每一名學生交流,讓自己成為學生的朋友。學生漸漸地都接受了筆者這個大朋友,也不會感到害羞了,在課堂上提問的次數也逐漸變多。并且在課堂上提問時,如果有一些學生站起來,因為緊張說不出話時,筆者就會走到他的面前,微笑著引導他說出自己想提的問題,讓他慢慢不再感到害羞。這一方法顯著地提升了學生的提問積極性,學生在課堂上都不再害怕提問了。還記得有一名學生性格非常害羞,在上數學課時,總是低著頭,不敢抬頭看老師,后來筆者發現他的數學成績并不差,還是有一定基礎的,只是在課堂上有一些不會的問題,他也不愿意問。于是筆者在課后找到他,慢慢與他溝通交流,逐漸幫他打開了心結,隨著時間的推移,他也愿意和筆者一起說一些心里話。后來在筆者的課堂上,他經常主動舉手提問,將自己不會的問題清晰地說出來,很快他的數學成績就獲得了提高。增加與學生的溝通,傾聽學生的心里話,就能幫助學生敢于在課堂上提出問題。
三、逆向思考,聯系生活進行多角度啟發
數學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在我們的生活中有很多地方都需要運用到數學,而我們可以通過真實情景的展示,例如超市買菜、買零食等,向學生展現數學的重要性,啟發他們在平時聯系生活進行數學思考。這樣的教學能夠幫助更多的學生獲得更加豐富的生活經驗,更寬廣的視野,同時在學習生活過程中能夠獲得一些基本認知和生活經驗。對于小學生來說,他們最習慣的就是運用正向思維去思考問題,但很多時候,如果我們換一個角度去思考問題,甚至站在事物的對立面去思考,那么就能夠獲得一些更有意義的問題。在數學概念的教學過程中,我們可以通過這個方法來幫助學生想到一些更具意義的問題,提高他們的提問質量。例如講解求圓柱體的表面積時,只看圓柱體無疑無法獲得好的思路,這時可以引導學生將圓柱體展開,分別觀察上下兩個面以及單獨的側面,將求解圓柱體表面積化成求兩個圓和一個長方形的形式。在講某些大體知識點時,應將知識拆開揉碎,與之前的一些小知識相結合,細化到小的點,幫助學生了解到自己對于這些知識具體還有哪些問題需要提問。比如筆者在上課時,有時會故意說錯一題,或者在關鍵的地方故意卡一下不說,給學生一些思考時間,看看他們能否反應過來。如果學生能及時發現并舉手,這無疑幫助他們加深了對于這個知識點的印象,同時也幫助他們明確了自己在寫這些題型時的易錯點。
四、積極引導,提供思路
小學生是一個特殊的整體,對于許多概念都只有粗淺的認識,并沒有獲得深入的認知。因此,對于他們而言,提問只是一種形式,他們可能在上課時看到別人提問,也出于好玩的心理想提問。這樣做法不僅不能幫助學生提升,還會擾亂課堂的秩序,造成自身對知識點理解混亂。因此在教學時,教師應當明確知識點的講解,指定合理的提問方式,幫助學生對課堂提問獲得更清晰的認識。
五、總結
現如今在課堂上,學生成為主體,如果還像以前一樣,完全由教師進行講解,那將無法幫助學生得到更多提升。在課堂上,首先可以讓學生分成小組進行討論,學生在討論過程中會提升學習興趣,并且相互學習,以此達到讓學生獨立思考的目的。在此過程中,教師對學生進行輔助教育,在課堂上扮演著一個幫助者的角色,主要是幫助學生解決一些問題,發散學生思維,拓展學生視野,幫助學生完成獨立思考,解決學生不會的問題。而如果想要完成這樣的教學方式,就需要學生勇于向教師提出不懂的問題,從而獲得解答。如果學生都不愿意提問了,那這樣的教學方法無疑無法開展。因此,我們應當開拓一些創新性的教學方法,提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他們面對不懂的知識時向教師提問。同時要多與學生溝通,成為學生的朋友,讓學生在課堂上不再害羞,而是敢于舉手提問。此外,要制定好合理規范的提問方法,幫助學生知道提問是為了獲得什么,而不是為了在課堂上玩。這些都是筆者在日常工作中,針對學生提問環節發現的問題展開研究后,形成的有效策略。這些策略確實幫助學生在數學課堂上更積極、明確地進行了提問,也讓他們的成績獲得了顯著提高。
參考文獻:
[1]王倩瑜.“學在教之前,教在關鍵處”—淺議研學后教模式下的小學數學建模教學策略[J].課程教育研究,2019(01).
[2]劉安娜.研學后教理念下小學數學課堂對話教學模式的分析與研究[J].課程教育研究,2018(47).
[3]馮熾恩.基于微課的小學數學“研學后教”模式設計的研究[J].名師在線,2018(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