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雙減”政策要求提升課堂教學質量,廣州市‘ 5+2\" 課后服務政策要求延伸英語學科教學,因此農村小學英語閱讀教學的改革迫在眉睫。我校是典型的農村小學,學生來源主要是戶籍生以及積分生。戶籍生是戶口在鐘二和鐘三村的適齡兒童,積分生是指在廣州工作、生活的非廣州戶籍人員的子女。根據不完全統計,我校學生的家庭英語啟蒙率還不到30% ,大部分學生沒有課外英語讀物,人均擁有量不足1冊。學生在開展英語閱讀時,存在以下問題:一是閱讀興趣薄弱: 62% 的學生認為英語閱讀“困難且無趣”。二是閱讀策略缺失:僅28% 的學生掌握基礎閱讀技巧。三是文化認知差異:城鄉文化背景影響文本理解。上述問題為閱讀教學的正常開展帶來極大的挑戰。在小學階段開展閱讀教學,尤其是英語閱讀教學,具有深遠的教育意義和現實必要性。閱讀是學生認知發展與語言習得的關鍵期支撐,是學生核心素養培育的現實載體,也是學生社會情感能力的培養契機。因此,我校一直重視開展英語閱讀教學,并致力于提高學生的閱讀素養。
一、閱讀教學設計原則
(一)真實性原則
在閱讀文本的選材上,盡量選用本土化閱讀素材,如嶺南文化主題繪本、中國傳統文化主題繪本等,提高閱讀文本的真實性,讓學生讀起來更感親切,代入感更強,也更容易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情境創設上,盡量創設真實生活情景,如菜市場、祠堂等社區場景,讓學生身臨其中,提高學生閱讀的意愿,
(二)漸進性原則
1.構建“詞一句一段一篇”四階閱讀體系
詞階:詞匯積累階段(1一2年級)。教學目標是掌握300多個高頻詞,建立音形義關聯。采用自然拼讀法,通過Phonics卡片游戲學習字母組合發音。建立情境詞匯庫,按主題(顏色/動物/食物)建立詞匯樹。采用多模態輸入,使用AR單詞卡、TPR全身反應法強化記憶
句階:句式建構階段(3年級)。教學目標是理解簡單句結構,掌握10個以上基礎句型。教學重點包括句式結構和銜接詞and/but/be-cause等邏輯連接。
段階:語篇理解階段(4年級)。教學目標是能提取段落主旨,完成信息轉換,能識別主題句、理解支撐細節、繪制思維導圖、完成表格填空。可采取段落拼圖、關鍵詞尋寶、角色扮演、信息轉述等方式。
篇階:綜合運用階段(5一6年級)。教學目標是掌握文本結構,發展批判性思維。教學模塊包括:文本類型(故事類、說明類、書信類等)、閱讀策略(預測一驗證一總結)、思維訓練(推斷作者意圖,聯系生活實際)。
2.設計“基礎一提升一拓展”三級任務單
基礎任務單 (夯實雙基):目標群體是英語啟蒙階段的學生,培養學生詞匯識別、簡單模仿、機械記憶等能力。以食物主題為例子,在教學時可以設計如下任務單:(1)圈出單詞‘apple”在菜單中的出現次數;(2)用黏土捏出“banana”并貼上字母標簽;(3)跟唱FruitSong,完成歌詞填空。
提升任務單(能力進階):目標群體是具備基礎語言能力的學生,培養學生句型運用、信息提取、簡單推理的能力。以動物主題為例,可設計如下任務:(1)根據動物叫聲猜單詞并造句;(2)對比“zoo”和“farm”的維恩圖;(3)設計“Protect Animals”宣傳單。
拓展任務單 (創新遷移):目標群體是具備語言優勢的學生,培養學生批判思維、文化理解、創意表達的能力。以節日主題為例,可以設計如下任務:(1)制作“SpringFestival vsChristmas”雙語手賬;(2)策劃“聯合國文化日”活動方案;(3)用Scratch編程制作節日動畫。
(三)趣味性原則
可以開發“閱讀游戲卡”,設計單詞尋寶、角色拼圖等趣味性較高的活動,提高學生閱讀的興趣。同時,推行“閱讀存折”激勵機制,鼓勵學生閱讀。
二、教學實施
以六年級上冊Module6Festival為例,結合鐘村街農村小學學生熟悉的端午賽龍舟、祠堂祭祖等場景,對比西方的萬圣節、圣誕節等節日,設計為期2周的閱讀教學單元。
預讀階段:文化激活與詞匯鋪墊。策略:本土文化導入,播放鐘村龍舟賽現場視頻(由學生家長拍攝),引導學生用英語描述場景:“Iseedragon boats.Peoplewearredhats.”展示龍舟模型、艾草香囊等實物,學習詞匯dragon boat,festival,tradition,并通過觸摸、嗅聞增強記憶。
讀中階段:分層任務與思維可視化。以“TheSpringFestival”文本為例:基礎層學生可布置圖文匹配任務,要求能正確完成8組匹配。進階層學生可布置小組合作完成思維導圖的任務,內容包括節日食物、活動和意義,提供氣泡圖模板,用彩筆繪制包含15個節點的思維導圖等。拓展層學生需撰寫春節和圣誕節的對比報告,提供句型支架(“Both...have..“But..isdifferent”),要求產出50詞短文,且文中需包含3組對比句。
讀后階段:實踐遷移與社區聯動。可設計的項目包括:跨學科日歷制作、田間英語實踐
課等豐富有趣的活動。
三、反思與建議
(一)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在“雙減”政策背景下,教師需要關注課堂教學質量的提高。通過有效教學策略和方法,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參與度,從而在有限的課堂時間內實現更好的教學效果。
(二)優化教學資源
教師應充分利用現有的教學資源,如課本、課件、網絡資源等,結合學生的實際需求,對教學內容進行整合和拓展,使教學資源更具針對性和實用性。
(三)創新教學方法
在小學英語閱讀教學中,教師可嘗試采用群文閱讀、問題驅動、情境教學等方法,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提高閱讀理解能力。同時,教師應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因材施教,使教學更具有針對性。
(四)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在“雙減”政策背景下,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尤為重要。教師可引導學生學會利用課外時間進行閱讀,培養良好的閱讀習慣,提高自主學習能力。
(五)加強家校合作
教師應與家長建立良好的溝通渠道,共同關注學生的學習情況,為學生提供良好的學習環境和支持。同時,教師還可以根據家長的需求,提供一些家庭教育指導,幫助家長更好地參與孩子的學習過程。
(六)開展多元化評價
教師應關注學生的全面發展,不僅要關注學生的閱讀成績,還要關注學生在閱讀過程中的表現,如閱讀興趣、閱讀策略、閱讀理解能力等。通過多元化評價,教師可以更好地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況,為教學提供有力支持。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22年版)[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22.
[2]王薔,敖娜仁圖雅,羅少茜,陳則航,馬欣.小學英語分級閱讀教學:意義、內涵與途徑[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