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假設你正登上長城,在被這中國古代的雄偉建筑震撼的同時,忽然心血來潮,想來上一杯咖啡,邊喝邊欣賞眼前的美景。長城上可沒有咖啡館,但這難不倒你,你掏出手機,在訂餐平臺上點了一杯拿鐵。10分鐘左右,一架無人機從天而降,精準地飛到你的面前,放下一杯熱騰騰的飲品。
這聽起來很夢幻,但其實已成為現實。如今許多地方已經實現了無人機送餐,北京延慶區正在開發的無人機應用場景,就包括了給八達嶺長城上的游客送咖啡。在四川的龍門山景區,已經試運行多條無人機航線,不僅可以送咖啡,連火鍋都能按需“空投”,從商家到景區、民宿和露營點,全程只需20分鐘。
無人機送餐僅僅是“低空經濟\"的一環。所謂\"低空經濟”是指在垂直高度1000米以下(可根據實際需要延伸至不超過3000米,3000米以上的高空全域由民航局統一管理)的空域范圍內,以民用有人駕駛和無人駕駛航空器為主,涵蓋載人、載貨及其他相關活動的一種綜合性經濟形態。顯然,低空經濟的應用場景遠遠不只送餐、送快遞。
在低空經濟的各類應用中,載人飛行可以說是最令人期待的場景之一。無論是俯瞰美景的低空旅游,還是短距離的低空出行,都是一種
全新的體驗。
如今在深圳,已經可以通過手機下單預訂直升機出行,可選項目包括6條空中游覽及城際短途航線,定價在每人每次600元至3000元之間。在高峰期開車可能需要1個小時的車程,現在搭乘直升機飛過去只需要10分鐘左右。也許在不久的將來,就像科幻電影中的場景一樣,人們是乘坐各種飛行器去上班的。這種全新的城市空中交通,不僅有望緩解地面交通壓力,也會給城市交通傳統模式帶來大革新。
低空經濟的應用場景還有很多,例如低空飛行器在精準農業監測、農藥噴灑、作物健康監測等方面的應用,極大提高了農業生產效率。有數據顯示,在杭州西湖龍井核心產區,大疆農業無人機春季單日完成3000畝茶園施肥,農藥使用量減少 30% 。無人機在公共安全和應急響應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如災害救援、消防監控、城市安全監測等,能夠快速響應并執行關鍵任務。無人機在交通巡查和醫療救護方面也發揮著不可或缺的作用。再以杭州為例,菜鳥網絡與市紅會醫院合作的“生命通道\"令人驚嘆:每天7:00—19:00,15條無人機航線往返運送檢驗樣本,將急診檢測報告出具時間提前2小時。
如果我們翻看世界經濟史,會發現任何一次交通、物流的革命,都會帶來經濟的大變革。中國隋代京杭大運河實現南北貫通,使南北的糧食及物資得以便捷運輸,大運河從此成為古代王朝的生命線;19世紀美國鐵路網的建成(大量的華人參與建設),使美國經濟得以騰飛;中國高鐵網絡“超級工程\"的實現,更是成為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加速器”。
2025年新年伊始,人人都在談論DeepSeek,未來是一個人工智能的時代,而低空經濟本質上也是對人工智能和大數據的應用。
飛行器在沒有軌道的天空中有規則地飛行,離不開數字化低空運行環境的建立。人工智能、視覺導航等新一代信息技術與無人機深度融合是提升無人機能力的重要方式。例如美團無人機通過AI視覺識別樓宇、電線等障礙物,實現城市復雜環境下的自動避障。大疆農業無人機結合AI圖像分析,自動識別農田邊界并規劃農藥噴灑路徑。在人工智能的加持下,低空經濟正在形成“低空數智大腦”。
但我們也要認識到,低空經濟蓬勃發展的背后,安全風險不容忽視。低空安全面臨城市復雜環境探測難、“黑飛\"監管溯源難、防護體系彈性不足、協同管理機制缺位等挑戰。以城市復雜環境探測難為例,高密度城市區域目標探測難度大,物理環境和空間電磁環境極為復雜,這些都對低空經濟提出了巨大挑戰。
被稱為\"天空之城\"的深圳,2024年無人機貨運航線累計已超200條,載貨飛行超60萬架次,低空經濟年產值超900億元,而2024年全國的低空經濟規模達到5000億元。據羅蘭貝格國際管理咨詢公司研究預測,到2050年,全球低空經濟市場規模將超過60萬億元人民幣。
2024年,我國政府工作報告首次提及“低空經濟”,明確提出要“積極打造生物制造、商業航天、低空經濟等新增長引擎”。2025年的政府工作報告再次提出要“推動商業航天、低空經濟等新興產業安全健康發展”。低空經濟不僅改變了包裹的軌跡,更重塑了城市的發展維度。當我們抬頭仰望城市的天空時,看到的不僅是流云晚霞,還有那一架架與飛鳥比翼的無人機、一條條與樓宇交相輝映的空中航線、一座座正在升起的未來之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