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3~6歲不僅是幼兒健康體態和動作發展的關鍵期,還是幼兒形成樂觀、自信態度的重要時期。隨著新課改的進一步落實,幼兒體育核心素養是什么,如何基于核心素養構建幼兒園運動課程,這些都需重新審視。然而,在現實教學中,主要存在以下三個“痛點”:目標定位不清、內容構建不全、方法選擇不佳。本文嘗試從基于核心素養,形成目標體系;基于發展需求,構建課程內容;基于實際能力,改進策略方法的策略;構建幼兒運動課程,促進幼兒運動能力、健康行為、意志品德等方面的發展。
【關鍵詞】幼兒體育;核心素養;幼兒園運動課程
3~6歲是幼兒健康發展的關鍵期,隨著新課改的進一步落實,人們越來越關注幼兒體育核心素養。它是指幼兒通過參加運動,形成符合和適應未來社會發展需求的品格和能力,包括“運動能力、健康行為、意志品德”等方面的內容。體現了培養新時代幼兒的現實訴求,因此對如何構建幼兒運動課程,我們重新進行審視。發現在現實中,主要有以下三個“痛點”。
一、存在的問題
(一)目標定位不清
幼兒園缺乏對幼兒運動課程目標的頂層設計和深層開發,沒有扎實深入的學理支撐,從而造成教師存在忽視核心素養,片面理解幼兒運動游戲化的現象,碎片化地以運動技能為中心的灌輸等,導致目標定位不清。
(二)內容構建不全
在運動組織中,往往存在重復、單一的現象,出去有什么材料就玩什么。內容構建時沒有考慮不同年齡段幼兒的身心發展情況,缺乏分層遞進,缺乏與當下主題的聯系,不能滿足幼兒全面發展的實際需要。
(三)方法選擇不佳
教師在戶外運動中不能適時適度地介入指導,缺乏有效的指導策略,往往會走向兩個極端:或是讓幼兒完全放任自由地玩,或是過多干擾幼兒活動,不會選擇合適的方法,提供有效的支架,去銜接幼兒當下的已有經驗,并有效調動幼兒運用已有經驗去生成新經驗。
二、解決策略
面對上述問題,基于幼兒發展需求,順應學習特點,從幼兒園硬件和軟件兩方面著手,對幼兒運動課程的從目標、內容、方法等進行思考與調整,梳理了一些構建幼兒運動課程的策略。
(一)基于核心素養,形成目標體系
1.組建團隊、明確目標
在構建幼兒園運動課程的過程中,目標體系需要以幼兒體育核心素養為價值取向,提供給幼兒更大的視野和更多的機會。成立“幼兒園運動課程的專項行動小組”,定期召開核心組成員會議,修訂完善3~6歲幼兒園運動課程總目標。
運動能力:了解身體的基本構造,建立基本的動作認知,培養感知覺能力;掌握基本的活動技能,具備一定的身體控制與協調能力;鍛煉力量、速度、靈敏、柔韌和平衡等能力,形成基本體能。
健康行為:積極主動地參與運動,初步形成愛好鍛煉的習慣;適當管理自己的情緒和行為,形成良好的心理健康行為;掌握安全知識,學會認識危險和懂得規避危險的方法,較好地適應戶外自然環境。
意志品德:理解游戲規則的重要性,主動遵守規則和秩序;認真負責地完成自己的活動任務,并表現出良好的責任感和素養;正確面對困難,培養堅韌不拔、獨立自信等意志品質。
2.逐層分解、落實目標
科學分解學期目標。園本教研核心組教師一起討論、實踐,對總目標進行了各年段的目標分解,制定操作性較強的學期運動活動目標,實現了根據幼兒不同的年齡特點和發展需要進行具體化和適當分解,保證了運動總目標的落實。
合理搭配主題目標。實行年段審議制度,保證目標的落實。以主題為單位,在主題開始時,由骨干教師根據學期關鍵目標,結合當前主題內容,分解大目標和小目標,大目標落實在集體體育課中,小目標落實在早操、運動區域、戶外游戲中。在主題結束時,教師對預設目標的完成情況作集體研討,交流各自的觀察記錄及反思,并將修改意見充實到目標中。
(二)基于發展需求,構建課程內容
1.因地制宜,構建隱性課程內容
運動課程內容的適應性直接影響課程質量。為豐富兒童的健康經驗、運動的不同類型,因地制宜地創設了自主建構場、歡樂沙水區、樹林游戲區、野趣探秘區、迷你籃球場、籠式足球場、趣味田徑場等環境,構建隱性課程內容。
合理規劃場地。體育活動場地不僅是開展體育活動的物質基礎與保障,還隱含著運動課程內容,如小山坡隱含著“在斜坡上走、跑”的內容。本著“讓每一個角落會說話”的理念,我們對戶外進行合理的改造和利用,使之各有重點地為幼兒的活動提供條件。如教學樓后面的草坪處增設了小山坡、開辟了新的玩沙池、增設了各種攀爬設施和秋千,頂樓新建了籠式足球場、趣味田徑場、溜溜小農場等。整個園所有塑膠地、草地、硬質地、人工草坪等各種場地,為開展運動課程提供隱性內容。
關注運動弱項。在戶外場地的規劃過程中,我們還特別關注本園幼兒運動項目中的弱項,如幼兒的臂力,這一點教師平時都易于忽視,而且平時也很少有專門的訓練場地和材料。因此,我們嘗試開發設計了懸掛床、搖搖樂,開辟了小山坡守壘與對攻游戲區,樹上掛起來了大小高低不同的“果子”,新建葡萄架設計懸垂區,來促進幼兒的臂力發展。
2.四位一體,構建顯性課程內容
“四位一體”顯性課程內容:活力早操、運動區域、班本運動、游戲時光。每一項活動我們都深入挖掘,與集體體育課相互融合,共同托起運動課程內容。
早操“勝”在“快樂保鮮”。每學期,我們會融入幼兒喜歡的元素,調動幼兒參與早操的積極性。如將民間游戲打蕎麥、拉大鋸等進行改編,形成具有本土特色的“民間游戲操”“四季鮮果操”;同時將筷子、皮筋、籃球等器材變成節奏歡快的筷子操、皮筋操、籃球操等。還梳理相關策略:聲勢策略,即和幼兒共同討論,在不同操節的合適處添加上饒有趣味的聲勢,渲染氣氛等;預令策略,即教師、幼兒輪流帶操制,帶操教師根據幼兒情況預先或即興提示,用預令來幫助降低幼兒做操中的難點。
運動區域“重”在“自主挑戰”。運動區域活動為幼兒提供和同伴交往的環境,在運動的同時,促進幼兒全面發展。如“山坡小樹林”變成了“叢林探險”,在自然綠色的叢林探險中,幼兒走走梅花樁,蕩蕩繩索橋,爬爬格子網,攀攀人字架,獲得挑戰后的成功感;“車類區”變成了“勤勞的快遞員”,在那里,幼兒自主選擇車輛,設計路線去家家戶戶送報、送貨等。“鉆爬區”變成了“快樂動物城”,幼兒們扮演螞蟻、烏龜等動物運貨,鉆過高低不平的隧道;“建構區”變成了“小小建筑工”,幼兒們變成勞動人員,運磚、造房不亦樂乎……
班本運動“樂”在“一物多玩”。圍繞三方面開展:集體體育課的延伸、運動區域的鋪墊、主題目標的補充。組織幼兒與多種器械互動,并開展“一物多玩”的實踐,鼓勵幼兒大膽探索、想象,與材料積極互動,教師及時記錄下幼兒的多種玩法,并以圖文并茂的形式編輯,供其余教師參考選用。先后編寫《伢兒樂》《籃球游戲》等書,里面收集了扁擔、畚斗、米篩、籮筐、泥巴、竹竿、傘布袋、花轎、皮筋、長凳、布尾巴、手絹等12種富有民間氣息材料的玩法,以及小籃球班本運動的游戲化組織形式。
游戲時光“貴”在“生態健身”,旨在讓幼兒玩各種游戲,傳承和創新民間游戲。小班幼兒受情緒和興趣的支配,注意力持續時間短,一般安排3~4個小游戲,一周中游戲內容可重復進行。而中大班幼兒隨著年齡的增長,行為的有意性增加,想象力和創造力提高,游戲數量在2~3個,讓幼兒在原來游戲玩法的基礎上進行創新,拓展游戲玩法。
(三)基于實際能力,改進策略方法
幼兒主體性的建構和發展需要教師的幫助。為此,教師基于實際教學能力不斷改進策略方法,既關注幼兒的安全,又關注幼兒實際需要,適時引導評價。
1.指導策略
隱性材料指導策略。體現在材料上作標記等,使該器械材料具有一定的指導作用,幼兒一看就知道該怎么玩,這樣就充分調動了幼兒的自主性、參與性。如用草席制作的“坦克”,供幼兒鉆爬。一開始沒有任何暗示標記,幼兒在鉆爬時往往會偏失方向。后來,教師在“坦克”上加工,畫上兩條標記線及兩個“小手印”,暗示幼兒爬行時,兩只手要摁在線上不會偏失方向。小小的暗示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時,教師要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和活動目標引導幼兒充分與材料互動。
幼兒自主挑戰策略。蒙臺梭利曾說:“如果孩子們成長在鼓勵的發展環境中,他們會突破性地進入到學習,變成自我激勵者,自我學習者。”因而教師要以欣賞的態度,盡量用啟發式的語言引導幼兒自主探索,激發幼兒內在驅動力,運用已有的經驗獲得新經驗,提高其挑戰能力。如在大班幼兒的投擲活動中,嘗試讓幼兒記錄自己每一次的成績,激發其挑戰別人的內在動力,鼓勵他一次又一次進行嘗試。
教師三模融合策略。不管是哪種形式的鍛煉,都要涉及教師的組織指導模式,我們根據活動目標的差異,一般會采取“一物多玩”“技能練習”“集體游戲”三種組織指導模式。創設游戲場景,鼓勵幼兒積極開動腦筋想出各種運動方法,引導同伴間的互相學習,推廣較有創意的新玩法,進行個別觀察與指導和發展性評價。
2.評價激勵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指出,教育評價是幼兒園教育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了解教育的適宜性、有效性,調整和改進工作,提高教育質量的必要手段。
觀察法:教師制訂一定的觀察計劃,在自然真實的情境下,對幼兒的活動進行有目的的過程性觀察,記錄幼兒的言談舉止、行為表現情況,為教師分析評價幼兒的發展收集實證資料的一種方法。根據“簡單易于操作”和“反映自然情境下的幼兒實際發展狀況”的原則,我們通過甄別和篩選,主要選用圖文、照片、錄像記錄等幾種觀察方法來評價幼兒發展。
談話法:教師有目的地設計一些問題,通過與幼兒面對面的交談收集評價信息的方法。讓幼兒根據提供的材料自主游戲,不在幼兒活動時輕易介入。教師從規則的管理中解放出來,有更多的時間參與觀察和共同游戲,用手機記錄下幼兒有價值的鏡頭,并在活動結束返回教室后開展談話,引導幼兒發現運動中的問題,分享其余同伴的創新玩法。
個案記錄法:在開展幼兒發展評價過程中,教師經常會遇到一些特殊兒童:有的在運動時攻擊性行為比較突出;有的生活自理能力較弱;有的抗挫折的心理承受能力較差等。針對這些幼兒,教師需要進行個別評價和指導,不斷糾正和解決問題,或者根據不同幼兒的智能發展優勢,幫助幼兒不斷改進和發展。
【參考文獻】
[1]陶小娟,汪曉贊.中國3~6歲幼兒運動游戲課程目標體系的理論框架構建:基于三大“核心素養”的價值取向[J].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17(12):68-74.
[2]梅崇鐵.課程游戲化背景下幼兒園體育活動的開展[J].學前教育研究,2016(8):64-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