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課標理念下初中道德與法治單元作業設計,必須遵循課程新理念,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遵循育人規律和初中生的成長規律,以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內容為依托,對課程內容進行科學的改造,貼近初中生生活實際,構建高效課堂。教師在單元整體教學中,必須重視單元作業設計。借助名師工作室平臺,開展專題培訓活動,為教師設計單元作業奠定理論基礎;組織學科作業設計競賽,提高教師單元作業設計實踐操作能力;把時政熱點作為素材,創新單元作業設計情境;融入地方特色實踐活動,豐富單元作業設計形式。
【關鍵詞】新課標;初中道德與法治;單元作業設計
新課標理念下初中道德與法治單元作業設計是在教學新理念的指導下,依據《義務教育道德與法治課程標準(2022年版)》(下文簡稱“新課標”)和初中生生活實際,以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內容為依托,對學生所學內容進行科學改造,貼近初中生生活實際,構建高效課堂。筆者從開展專題培訓、組織學科作業設計競賽、運用時政熱點創新作業設計情境、融入地方特色豐富單元作業設計形式等視角對初中道德與法治單元作業設計進行探索與實踐。
一、開展專題培訓活動,為教師設計單元作業奠定理論基礎
隨著新課標的頒布,教學過程中的素養導向也就變成社會重點關注的問題。其中抓好備課、上課、作業、輔導、評價五個環節是教學有效性的重要手段。而設計作業則是教學工作不可或缺的一環,教師通過有效的作業設計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技巧,培養學生良好的生活習慣。新課標明確了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五大核心素養,教師安排單元作業時要以核心素養為依據,明確課程作業目標。在新一輪課改中,作業的核心價值從三維目標達成到核心素養目標達成轉變,作業難易程度、作業量的把控、作業的傳統與創新都對教師的作業設計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開展專題培訓活動,提升教師單元作業設計能力勢在必行。
為全面落實新課標,應不斷推進“雙減”工作,探索新課標理念下初中道德與法治單元作業設計,達到減負增效的教育教學效果。筆者作為名師工作室領銜人,借助名師工作室平臺,開展以“關注核心素養 優化單元作業設計”為主題的專題培訓活動。通過公開課展示、卷入式研討和專題培訓,引導教師研讀新課標,精確把握課標要求,把握學情,聯系生活實際對作業進行創新性設計,掌握單元作業設計實施的有關理論、流程與技巧。通過有意識地組織作業設計專題培訓,教師找到自己的差距,提升教師對作業設計與實施的重視,深化教師對作業設計與實施的認識。完善教師的作業設計觀念,豐富教師作業設計理論知識,提升教師作業設計專業能力。
二、組織學科作業設計競賽,提高教師單元作業設計實踐操作能力
通過開展義務教育階段作業設計評選活動,強化學校教育主陣地作用,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落細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健全作業管理機制,發揮作業的育人功能,挖掘教師的新質創新潛能,促進教師深入開展研究、創新作業設計形式、提高作業設計質量,增強作業設計的針對性和有效性。教師通過參加學科作業設計競賽,不斷提高自身的作業設計能力,從而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與“五育”全面發展,推進“雙減”政策落地落實,切實減輕學生課業負擔。
近年來,作業設計得到了學校和上級部門各個層面的重視,教育改革推動了作業設計的多元化和個性化發展。筆者借助名師工作室平臺,在前期作業設計專題培訓掌握理論基礎上,要求工作室每位教師設計一個單元作業,再從中選出優秀作業設計,優秀作業設計選送參加縣、市、省比賽和展評活動,并取得了優異的成績。在組織教師參加學科作業競賽的過程中,通過一系列活動,教師之間進行了有效的交流學習,作業設計持續得到優化,從而提高教師單元作業設計實踐操作能力,提升教學質量。
三、把時政熱點作為素材,創新單元作業設計情境
學習是一場與遺忘之間的戰爭。作業不是學習的附屬品,而是拓展與提升。作業可以鞏固和復習知識,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自主學習能力,檢驗和評估教育效果,增強學生的應用意識和創新意識。教師在教學中要發揮作業立德樹人、培根鑄魂的功能。把時政熱點作為素材,創新單元作業設計情境,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與熱情,培養學生核心素養。
以統編版初中道德與法治七年級上冊“生命的思考”為例。在設計單元作業時先要厘清單元內容內在邏輯:從第一層次的探問生命、敬畏生命,到第二層次的守護生命、增強生命的韌性,到第三層次感受生命的意義、活出生命的精彩,層層遞進,符合七年級學生的認知。把握單元內在邏輯,為教師單元作業設計奠定基礎。教師接著選擇時政素材進行單元作業設計,通過閱讀時政讓學生領悟本單元中相關知識點,并引導學生將時政素材與課本知識相聯系,培養學生對生命問題的辯證思維能力。筆者就第四單元內容設計一道單元作業,借此引導學生深刻理解教材,作業設計如下。
【作業呈現】
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神舟十六號三名航天員景海鵬、桂海潮、朱楊柱通過上百門科目考驗,每門幾乎都是生理和心理極限的挑戰。他們不斷加強適應性和針對性訓練,克服種種困難,不斷戰勝挫折,從身體、心理、技能等各方面做了最充分地準備,順利完成了航天任務。
1.景海鵬、桂海潮、朱楊柱的成長經歷對青少年戰勝挫折有何啟示?
2.向先進人物學習,我們如何演繹生命的精彩?
【設計意圖】通過閱讀航天員的先進事跡讓學生領悟本單元中相關知識點,培養學生對生命問題的辯證思維能力。通過時政素材升華情感,給學生以正面的激勵,產生情感上共鳴,將正確的挫折觀外化為實際行動。培養學生以正確的生命觀、挫折觀和積極的生活態度面對生活中的困難和挫折的意識,增強學生的承受能力和抗挫折能力。讓學生明白,在平凡中也可以活出生命的精彩。引導青少年爭做有理想、敢擔當的新時代好青年,體現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教育思想。因此,以時政熱點為素材,創新了單元作業設計情境。
四、融入地方特色實踐活動,豐富單元作業設計形式
教育學家陶行知說過,“生活即教育”,他強調,教學與實踐應該緊密結合,教育應該貼近社會,讓學生在生活中學習與實踐。初中道德與法治內容理論性強、涉及的難點多,很多初中生在學習上存在障礙,有不少教師布置的書面作業如抄教學重點、完成練習冊的習題,形式單一,比較單調乏味,很多學生應付作業,沒有達到教師設計作業的目的。筆者認為教師可以融入地方特色實踐活動設置單元作業,豐富和創新單元作業形式,提高學生對知識的關注度和學習的興趣,在實踐活動中突破教學的難點,提升單元作業實效,構建高效課堂。
在新課標理念下初中道德與法治單元作業設計中,從優化教學的各個環節,教師要善于運用靈動的地方優秀文化素材,通過特色實踐活動,設計鮮活、有溫度的作業,讓學生在具體實踐中掌握知識,有利于傳承優秀傳統文化,潛移默化地推進道德與法治教育本土化、民族化、個性化,培養學生的家國情懷和愛國主義精神,為民族文化持久繁榮注入活力。
以統編版初中道德與法治七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生命的思考”為例,本單元圍繞“生命”話題展開教學,本單元作業的目的在于增強學生的生命意識,在創造與貢獻中,探索生命的意義,追求生命的美好,活出生命的精彩。基于此,筆者融入地方特色實踐活動設計一道單元作業,借此引導學生深刻理解教材,作業設計如下:
【作業呈現】
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七年級(2)班學生以“養護精神 傳承優秀文化”為主題開展探究與分享活動,請你參與。

1.結合分享一,談談怎樣養護我們的精神?

2.結合分享二,奮力書寫中國式現代化挺膺擔當的青春篇章,感受生命的意義。請從“探索生命意義”的角度向七年(2)班的學生發出倡議。

【設計意圖】通過“打卡永春五里古街大課堂”“志愿服務我先行”等活動,讓學生參與社會實踐、書寫倡議書的方式,引導學生要守住自己的心靈,堅持真、善、美。守護精神家園,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發揚民族精神。給學生樹立榜樣,引導學生感受生命的意義,創造自己的生命價值,學會自覺承擔責任,服務社會,奉獻社會。此類作業新奇有特色,融入地方特色實踐活動,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學生身臨其境,親力親為,在快樂中學習,在快樂中成長。厚植學生家國情懷,增強學生服務社會、奉獻社會的責任感,最大限度發揮出道德與法治學科的育人價值。
五、結束語
新課標理念下初中道德與法治單元作業設計,筆者從開展專題培訓活動、組織學科作業設計競賽、運用時政熱點創新設計情境、融入地方特色豐富單元作業形式四個方面進行了詳細的闡述,結合自身多年教學經驗,以案例分析的形式,分享了對單元作業設計的理念與技巧,建議教師要不拘一格地運用不同的題型,豐富作業形式,優化作業設計,體現目標要求,真正落實“雙減”政策。
【參考文獻】
[1]戴秋梅.初中道德與法治課作業設計優化研究[D].石家莊:河北師范大學,2018.
[2]瞿一雅.大單元教學視域下作業設計的現狀及對策研究:以小學為例[D].杭州:杭州師范大學,2023.
[3]盧惠姍.新課標背景下小學道德與法治單元作業設計模式[J].天津教育,2024(6):40-42.
(本文系2023年泉州市教育科學“十四五”規劃(第二批)課題“新課標理念下初中道德與法治作業設計的實踐研究”的研究成果,立項批準號:QG1452—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