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雙減”是新教學指導政策,要求教師以培養高素質應用型人才為目標,過程中要重視減負增效。生活化教學理念由來已久,對教師創新教學方式具有指導性作用。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基于“雙減”下進行數學生活化教學,不僅是讓教學更好地順應時代發展的一種表現,也是主動創新的表現。本文先闡述“雙減”背景下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意義,旨在引導數學教師的思想,使教師主動研究“雙減”背景下的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方式。
【關鍵詞】“雙減”;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
數學與生活關系密切。生活化教學活動開展,可以更好地展示數學與生活的關系。在小學數學教師進行生活化教學時,為保證教學的有效性,需將學生放在重要位置,主動了解學生生活,而后在數學教學中融入學生喜歡的元素,不斷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促使學生主動參與數學問題探究,學習數學知識。如此,既可以提升教學的高效性,也可以緩解學生學習壓力,實現教學目標。
一、“雙減”背景下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意義
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并非一項簡單活動,教師需在教學中正確認識生活與教學的關系,明確這一教學活動開展的實際意義。
(一)有助于提高素質教育水平
教育教學改革發展中,教師的教學任務已經從以往的知識傳授轉變為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數學核心素養培養是教師參與育人工作時需達到的目標,教師應主動思考這一教學目標的實現方式。從現階段教學現狀分析,教學仍存在不足,特別是在新元素融入方面,還需教師繼續加強。這就需要教師在落實“雙減”政策時,主動融入新的教學內容。“雙減”背景下進行的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可為教師拓展教學空間、融入新的教學內容奠定基礎。在生活化教學中,教師要挖掘生活中的數學元素,尋找合適的教學方式,不斷提升數學教學與小學生成長的適配度,進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素質教育水平的提升。
(二)有利于幫助學生適應社會
教育教學開展的目的之一是培養學生的關鍵品格與能力,幫助學生更好地適應社會發展。隨著教育教學改革的不斷推進,教學理念與教學要求發生了轉變,這為教師更好地培養學生能力與素養奠定基礎。在此背景下,教師應主動轉變教學方式,更新教學理念,培養更先進的人才。生活化教學將數學知識與學生的日常生活緊密結合,使學生能夠在生活中運用所學的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這種教學方式不僅提高了學生的數學應用能力,還培養了他們的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例如,在學習貨幣與交易時,通過模擬“班級市場”讓學生買賣舊物品,學習貨幣兌換和加減運算,這種教學方式能讓學生在實際操作中掌握數學知識,增強他們的數學應用能力。同時,學生在學習中,在教師的引導下,能力與素養不斷提升,可以促進學生多種能力發展,從而具備更好地適應社會發展的能力。
(三)有助于學生學習興趣激發
“雙減”政策是教育部門針對義務教育階段提出的減負政策,旨在全面減輕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這一政策的實施,為學生提供了更多自主學習和興趣發展的空間,也為數學生活化教學提供了有利的條件。在生活化教學活動開展中,教師將數學教學與學生實際生活結合,讓原本復雜抽象的理論知識變得真實、生動。這種教學方式有助于消除學生對數學的畏懼感,提高學習興趣。同時,生活元素的融入增加了教學趣味性,對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有積極作用。
二、“雙減”背景下的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方式
“雙減”背景下的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方式,需要教師主動尋找新的教學路徑,通過教學活動設計,實現學生全面培養的目標。
(一)借助生活案例,創新課堂導入
課前導入是一堂課的開端,首要任務是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習興趣。新穎、有趣或與學生生活密切相關的導入方式,能使學生從課間休息的松散狀態進入專注的學習狀態,為后續的學習活動打下良好的基礎。在課前導入教學中,教師可以主動借助生活案例導入,更新教學導入內容,吸引學生注意力,再主動與學生互動,引導學生進入數學知識學習與問題探究中。
例如,以“多位數乘一位數”教學為例。首先,教師可以應用微課播放視頻:公司組織員工體檢。為保證公司的工作不受影響,要求公司員工10人一個小組,分別在不同的時間段進行體檢。在員工排隊體檢抽血時,發現盒子里已經有8個試管盒子,每個試管盒子可以裝25個試管。在這8個試管盒中,已經有5個試管盒被裝滿,請問一共有多少人完成了抽血?其次,微視頻案例導入后,教師主動與學生互動:同學們,你們是否發現這一情境十分熟悉,甚至自己已經歷過呢?學生回答:是。教師繼續提問:同學們,是否發現其中也有數學的影子呢?在教師的提示下,學生回憶微視頻內容,發現了數學的身影,并分享自己的發現。教師繼續提問:同學們,今天我們要學習的數學知識,可能與你的發現有關?這一問題激發了學生的好奇心,然后教師鼓勵學生從自己的發現入手,對視頻案例內容進行自主探究。最后,在學生自主探究后,學生順利完成了教材知識學習,掌握了多位數乘一位數知識。為了讓學生自主學習檢測,教師為學生提供以下練習題:1.92×8=?987×7=?456×6=?六年級有37個學生為新生做小紅花,每人已做了4朵,如果再做68朵,就可以送每位新生1朵,今年共招新生多少人?這樣的教學突出學生課堂主體地位,優化數學教學質量。
(二)構建生活化情境,增加教學趣味性
有趣的數學教學活動,能促進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與掌握,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與積極性,培養學生的數學素養與應用能力,還能適應“雙減”政策要求,減輕學生負擔,并促進教師專業成長與教學改革。“雙減”下的數學生活化教學活動設計,教師應主動地加強教學的趣味性。構建生活化情境,可以增加教學的趣味性。在生活情境構建中,教師可以將課堂作為真實生活的地方,而后組織學生在情境中進行一些簡單的、與數學體現相關的數學活動。通過這一活動開展,既可以讓數學有實踐性與探究性特點,又可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升教學質量。
例如,以“長方形和正方形”教學為例。數學教師主動與學生進行互動:小朋友,你認識哪些平面圖形?向大家介紹一下你所認識的圖形朋友。學生答: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圓、平行四邊形、五邊形、六邊形……教師:請同學們觀察下,我們學習的教室是什么圖形,其中都有哪些你熟悉的圖形。學生根據自己觀察的結果,說出在自己熟悉的圖形后,教師提問:你知道教室是什么圖形,你可以確定教室的周長嗎?請同學們進行測量活動。學生主動準備測量用的尺子、準備好紙筆進行記錄工作,而后通過計算,確定了教室的周長。在學生展示自己的實踐結果后,教師繼續提問:請同學們觀察數據,有什么特點?學生回答:教室是長方形,根據測量的數據可以確定兩組數字是相同的。教師提問:是不是長和長相同,寬和寬相同呢?學生回答:是的。教師提問:既然找到了長方形周長計算中長和寬的關系,那么在求周長對邊的長度時,是否也可以找到更便捷的方式,比如說有固定的公式?在教師提問下,學生繼續進行探究,不僅成功地掌握:長方形周長=(長+寬)×2=長×2+寬×2的知識,還發現正方形的周長公式是:周長=邊長×4。學生有了新的發現后,教師再次提問:一根鐵絲恰好圍成一個邊長為7分米的正方形,如果用這根鐵絲圍成一個寬為6分米的長方形,那么這個長方形的長是多少分米?隨后,教師鼓勵學生自主探究。這樣教學活動的開展,既可以讓學生了解數學與生活的關系,在生活情境中探究數學知識,也可以提升教學質量。
(三)回歸真實生活,強化數學應用
學習數學知識后,學生還需有轉化知識、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課后作業作為對學生知識轉化能力與問題解決能力培養有利的活動,教師應重視課后作業教育價值的發揮。基于“雙減”下進行的數學生活化教學,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回歸真實生活,運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問題。如此,既可以強化學生數學知識應用能力,還可以突出減負增效,提升教學質量。
例如,以“位置與方向(一)”的教學為例。教師可以為學生布置觀察類作業。如太陽升起的方向是( )方;傍晚面向太陽,前面是( )方,后面是( )方,左面是( )方,右面是( )方。夜晚,當你面對北極星時,左面是( )方,右面是( )方。觀察學校的操場,分別說出學校的操場、體育館、圖書館、教學樓等分別在哪個方向。另外,教師為學生布置圖畫設計作業:一是請學生觀察自己的生活,以家為中心,將東西南北四個方向有哪些商鋪、馬路的名字、公交站等都繪制出來。二是小明是設計師,負責城市馬路規劃的設計工作。但是,小明在設計中,因為分不清東南西北,所以不知道如何進行施工。為此,小明想要聘請一個專業的助手,需要能夠分清東南西北。學生作為應聘者,需借助真實生活情境,在應聘中證實自己能夠分清東南西北,成為合格的助手。數學作業設計,既可以將數學與生活的關系較好地銜接到一起,讓學生在探究中更好地了解數學,掌握生活技能,也可以轉變傳統的作業設計方式,提升教學質量。
三、結束語
總而言之,“雙減”背景下的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對人才素質培養具有重要意義。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可以借助生活案例融入,創新課堂導入;構建生活化情境,增加教學趣味性;回歸真實生活,強化數學應用等活動開展,豐富教學內容,增加教學的趣味性,使學生輕松學習過程中,實現學生能力與素養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顧金云.雙減背景下的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方法[J].科普童話·原創,2021(12):48-49.
[2]吳迎春.雙減政策下,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的策略探討[J].中外交流,2021,28(10):635.
[3]柳燦江.“雙減”背景下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探析[J].教育信息化論壇,2022(18):78-80.
[4]尹靜.“雙減”背景下小學數學作業生活化設計的研究[J].課堂內外(初中版),2023(16):113-115.
[5]張立森.“雙減”背景下農村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探索[J].文淵(小學版),2022(3):196-198.
[6]黃蓉.偽生活化:“雙減”政策下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的問題[J].求知導刊,2022(20):35-37.
[7]趙雅欣.“雙減”背景下信息技術在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中的作用和應用策略:以小學六年級數學教學為例[J].時代教育,2023(1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