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22年版)》指出:“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應使學生通過數學的學習,形成和發展面向未來社會和個人發展所需要的核心素養.\"認識圖形是小學數學教學的重要內容,在培養學生空間思維和實踐能力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隨著核心素養理念的深人推進,如何在“認識圖形\"單元教學中落實核心素養導向,提升教學效果,成為亟待解決的問題
1夯實基礎:“認識圖形”單元教學設計的價值向度
培養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是新課程改革的重要目標,在小學數學“認識圖形”單元的教學設計中,充分體現核心素養導向具有重要意義.教師要通過系統的教學設計,幫助學生構建完整的圖形認知體系,發展數學思維能力,提高數學應用能力.基于核心素養的教學設計,不僅能夠促進學生對圖形知識的深入理解,更重要的是能夠培養學生在實踐中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1.1有利于學生構建系統的圖形認知
核心素養導向下的“認識圖形”單元教學設計通過多維度的學習體驗幫助學生構建系統的圖形認知.學生在觀察實物、操作教具的過程中,逐步認識圖形的基本特征,理解圖形的本質屬性,形成準確的圖形概念.通過對比不同圖形,學生能夠發現圖形之間的內在聯系,建立知識間的邏輯關聯.在動手實踐中,學生經歷從具體實物到抽象圖形的認知過渡,實現從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的轉化.教學設計注重圖形認知的層次性和遞進性,讓學生在探究活動中掌握圖形的分類標準、理解圖形的包含關系、形成完整的圖形知識體系.
1.2有利于學生發展數學思維能力
核心素養導向下的“認識圖形”單元教學設計著重提高學生的空間想象、幾何直觀和邏輯推理能力.在“圖形變換\"活動中,學生通過旋轉、平移、折疊等圖形操作,培養空間想象能力,深化對圖形位置關系的認知.教師可以在教學設計中融入幾何直觀思維訓練,引導學生運用觀察、比較、分析等方法探究圖形特征,建立對圖形性質的直觀認識.在解決圖形問題的過程中,學生學會運用邏輯推理方法,通過已知條件推導出合理結論,形成嚴密的數學思維品質.教學活動注重思維方法的滲透,讓學生在探究圖形規律中掌握歸納、類比、演繹等思維方式,提升數學思維的深度和廣度.通過多樣化的思維訓練,促進學生形成良好的空間思維習慣,增強數學思維的靈活性和創造性,為學生后續的數學學習奠定堅實的思維基礎
1.3有利于學生提高數學應用能力
核心素養導向下的“認識圖形”單元教學設計通過創設實踐情境,提高學生的數學應用能力.在生活實踐中,學生學會識別和發現各種幾何圖形,將抽象的圖形知識與具體的生活場景建立聯系.教師在設計教學時注重培養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通過測量、折紙、剪裁、拼搭等活動,使學生掌握圖形的度量方法和空間變換技能.在問題解決過程中,學生運用圖形知識分析實際問題,選擇恰當的策略解決問題,培養綜合運用數學知識的能力.教師通過設計開放性的圖形應用任務,激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培養其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促進其數學核
心素養的形成與發展.
2鑄魂育人:“認識圖形”單元教學設計的原則抉擇
以學生為主體、注重實踐體驗、關注學生發展是設計的基本原則.這些原則相互關聯、有機統一,共同指導教學設計的具體實施,確保教學活動的科學性和有效性,為實現核心素養的培養目標提供重要保障
2.1主體性原則
核心素養導向下的“認識圖形”單元教學設計以學生為主體,充分尊重學生的認知規律和學習特點.教師基于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和知識基礎,創設適合學生認知水平的學習情境,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和探究欲望.在教學過程中,注重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通過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方式,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圖形認知活動.針對不同學生的認知特點和學習需求,設計層次性、差異化的學習任務,為學生提供多樣化的學習體驗和展示機會.在教學活動中強調學生的獨立思考和創造性思維,鼓勵學生表達自己的想法,勇于質疑和創新.通過營造民主、開放的課堂氛圍,培養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自主性,讓學生在探究和實踐中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實現從被動接受到主動建構的轉變.
2.2實踐性原則
核心素養導向下的“認識圖形”單元教學設計強調學生的實踐體驗,將動手操作貫穿整個教學過程.教師在設計教學活動時以具體實物為載體,通過折疊、拼接、變換等操作方式,使學生在親身實踐中了解圖形特征,理解圖形性質.在教學環節安排中,注重創設貼近生活的實踐情境,引導學生在真實場景中發現圖形,建立數學知識與生活實際的聯系.課堂教學中采用小組合作探究模式,讓學生通過實物操作、測量繪制等活動,在交流互動中深化對圖形的認識.實踐性原則要求教師精心設計操作性任務,為學生提供充分的實踐機會,使抽象的圖形概念在具體操作中得到直觀理解.通過持續的實踐體驗,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實踐創新能力,促進學生在實踐中形成完整的圖形認知.
2.3發展性原則
核心素養導向下的“認識圖形”單元教學設計遵循學生認知發展規律,體現教學內容的螺旋上升和序列發展.教師在編排教學內容時按照由簡到繁、由易到難的邏輯順序,在基礎知識學習的基礎上逐步深化,使學生的圖形認知水平不斷提升.設計教學活動時注重知識間的縱向聯系和橫向拓展,通過建立知識鏈接,幫助學生形成系統的圖形認知結構.在能力培養方面,教學設計突出核心素養要素的遞進發展,從基礎的圖形識別能力到高階的空間思維能力,層層推進.設計課程時采用開放性任務,為學生的持續發展預留空間,使他們的圖形認知能力在不斷探索和應用中得到提升.在開展教學評價時,關注學生的能力提升和學習表現的動態變化,引導學生在已有水平的基礎上實現更高層次的發展.
3匠心獨運:“認識圖形”單元教學設計的實踐探索
根據教學實踐,提出以下策略:分析單元教學要素,明確教學重點;落實圖形核心素養,明確教學目標;優化單元實施,豐富教學活動.這些策略的有機整合與靈活運用,能夠有效促進學生對圖形的認知與理解,推動核心素養的形成與發展.
3.1分析單元教學要素,明確教學重點
在\"認識圖形”單元的教學策略實施過程中,系統分析單元教學要素是教學設計的關鍵環節.從蘇教版數學教材內容看,認識圖形主要包含正方形、長方形、三角形、圓等基本平面圖形的認知與應用,圖形特征識別、分類比較、空間變換是核心教學要素.教師可以設計“先在紙上畫一畫,再說說所畫圖形的樣子\"等活動.在教學重點方面,基于“長長方方的”“方方正正的”“尖尖的”“圓圓的”等圖形特征描述,設計圖形觀察與特征描述活動.針對學生在圖形認知過程中的典型問題,如不能區分長方形與正方形,組織學生通過折疊、拼接、變換等操作加強理解.教學中注重知識與能力的整合,將平面思維培養、空間想象發展、實踐應用訓練等核心素養要求融人教學過程,為有效開展教學活動奠定基礎,
3.2落實圖形核心素養,明確教學目標
在\"認識圖形”單元教學設計中,落實圖形核心素養培養是明確教學目標的重要依據.結合教材設計“照樣子連一連”“把同一種圖形涂上相同的顏色”等活動,構建圖形觀察、特征識別、空間想象等核心素養要素.教學設計從知識、能力、素養三個維度展開.在教學活動中,教師引導學生通過“橫著對折后,剪成兩個長方形\"等方式探索圖形變換規律,培養其空間思維能力.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設置由易到難的學習目標,如從基本的圖形識別到圖形特征歸納,再到圖形創意設計,逐步提升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通過明確的教學目標指引,使圖形教學更有針對性和實效性.
3.3優化單元實施,豐富教學活動
在“認識圖形”單元教學實施過程中,教師可以采用多元化的教學組織形式開展教學活動.課堂教學中運用多媒體技術,展示動態的圖形變換過程,增強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在教學環節安排上,通過“分步走\"策略開展學生探究活動,如先讓學生用一張長方形紙剪出不同的三角形,再比較這些三角形的特征,最后探討三角形的分類方法.在設計課堂練習時采用分層教學策略,如基礎層次的學生完成圖形識別任務,提高層次的學生嘗試圖形創意設計.在課外實踐活動中,組織學生開展“圖形尋寶”“建筑模型設計\"等主題活動,將圖形知識與實際應用結合.在教學評價時采用過程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相結合的方式,通過觀察記錄、作品展示、口頭表達等多種形式,全面評估學生的學習效果,并根據評價結果及時調整教學策略.
4結語
核心素養導向下的“認識圖形”單元教學設計,通過明確理論和實踐意義,遵循教學設計基本原則,實施系統的教學策略,有效促進了學生圖形認知能力和數學核心素養的提升.實踐表明,這種基于核心素養的教學設計思路,能夠幫助學生在具體實踐中深化對圖形的認識和理解,培養數學思維品質,形成良好的數學素養.這對推進小學數學教學改革具有重要的借鑒意義.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22年版)[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