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一線數學教師面臨的關鍵問題是,如何在不增加學生學習壓力的前提下,在有限的課時框架內充分利用教學資源,實現《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22年版)》以下簡稱“新課標\"所規定的教學目標.基于新課標要求,課堂教學方法的創新成了必然選擇.其中,數學情境教學作為重要實施路徑,通過創設真實問題情境,系統培養學生的問題解決能力與核心素養.
1數學情境課程要素分析
數學情境課程是將數學課程、實踐活動和優化的情境相結合而構建的課程模式.在具體實施中,獨立的數學課程可能會存在講解過多、練習不足,以及重理論知識、輕實踐能力等問題,導致知識零散、不成體系,難以展示數學的應用特點.數學情境課程通過構造特定的情境,激發學生的熱情和興趣,引導他們主動投入學習活動中.
1.1以“美”為境界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不僅要講解學科知識,還應承擔培養學生優良品德的責任.數學情境課程追求“美\"的境界,并在具體實施中將“美”作為切入點.數學展現了宇宙的有序性,而數學的運算與圖形揭示了簡約、理性和創造的美感.在具體教學設計時,教師要讓學生親身經歷或重現數學的發展歷程,體驗數學獨特的美感.“美\"不僅僅屬于藝術學科,數學也擁有自己的美感.將藝術融入教學過程,可以通過藝術來表現抽象的數學概念.借助多媒體的支持,并運用充滿審美的教學方法,重塑教材中的情境,讓學生在特定的藝術表達中感受到數學之“美”,進一步激發他們的興趣和思維.
1.2以“思”為核心
數學情境課程的開展旨在關注學生的未來成長,注重將“思\"作為具體操作的核心元素,以此為基礎,圍繞學生思維的發展來培養創新精神.數學中的每一個公式和定理,都是人類文化歷史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教師在設計情境時,應將人類的歷史元素融入其中,營造出充滿藝術氣息的情境.通過對事物的研究,學生可以深入理解教學知識的本質.例如,在“認識三角形”的學習中,學生可以通過研究三角形的穩定性及其在產品設計中的實際作用,體會數學的實際應用價值.
1.3以“情”為紐帶
現代教育理論強調,學生作為發展中的獨立個體,其情感素養培育不可或缺.教學過程中,借助音樂、動畫等藝術化表現形式與生活化情境創設的雙重路徑,能夠實現對學生感知系統的多維度刺激,進而引發深層情感體驗與價值認同.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通過互動、合作,以“情”為橋梁,圍繞學科知識展開討論、研究、協商和評價.通過緊密合作,能夠有效促進學生的發展,培養他們團隊合作精神和探究創新精神.
1.4以“兒童活動”為途徑
學生在成長的過程中通常通過親身實踐來了解世界、感受生活并掌握技能.教師在教學設計時應遵循學生身心發展規律,以數學知識結構為基礎,引導學生在特定情境中主動參與,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并鼓勵他們積極學習,讓學生在觀察、實踐、探索、總結等活動中鍛煉和發展思維能力.“兒童活動\"以實踐操作為基礎,讓學生在仿真的情境中體驗數學的形成過程,最終回到情境中進行運用.學生通過活動理解與體驗數學思維和數學文化.
1.5以“周圍世界”為源泉
數學具有獨一無二的審美價值.通過揭示數學的深層次邏輯結構,學生能夠理解和接觸到數學背后的文化價值.在享受“美”的旅程中,借助實際生活情境,把抽象的數學知識融入日常生活,并在特定環境下展示知識的誕生和發展.數學學科的特性在于拓展思維和啟發智慧.在優美的環境下,學生可以通過各種各樣的活動來發掘潛力、提升能力,使數學技能在實踐中逐漸穩固,同時也持續地從周圍的情境中吸收知識.
2小學數學情境教學的策略
2.1創設情境需求,提高學生發現數學問題的能力
核心素養導向的教育范式從學科本位轉向育人本位,其目標是促進學生的關鍵能力發展和必備品格形成.情境教學不僅能使學生在真實或模擬的環境中感知數學知識,理解其在現實中的應用,還能通過合作交流、問題探究等方式,提升學生的邏輯思維、創新意識、社交和協作技能.[在創設具體情境時,教師首先應重視學生觀察并識別數學問題的能力.通過教師的指導,學生能夠持續、主動地識別問題并提出問題.通過用數學眼光來看待現實生活,找到數學相關的問題,提升創新能力.
以“小數的意義\"教學為例,教師可先讓學生用小數0.3表示一個涂色部分,再逐步增加涂色面積,引導學生思考如何用小數描述新的部分.通過觀察和討論,學生自然發現問題“如何用小數表示不同比例的涂色部分”,進而聚焦核心目標“理解小數的意義”.在“小數的大小比較\"教學中,學生通過直觀比較,意識到問題的本質是比較小數的大小,從而主動探索比較方法.
2.2創設多元化情境,理解數學核心概念
數學屬于相對復雜的領域,所以在進行小學數學教學時,教師要重視學生的身心發展.在小學階段,學生普遍通過直觀的圖形進行思考,所以在進行教學時,教師必須重視培養他們的思維能力.通過具體的形式呈現抽象知識,使學生獲得初步的感性理解.只有通過充實的感性體驗,學生才能夠進行理性的理解.核心知識和概念教學中,教師需要充分整合學科核心素養,依照主要知識點與核心素養確立教學目標,思考教學的重點與難點,創設出多樣化的教學情境.利用對比的教學方法推動知識的轉化,實現多元化的展示,促使學生對知識形成更深層次的認知,進一步了解數學知識的內在聯系,形成一個完整的數學知識體系.
例如,“小數的意義和性質”這一單元的核心概念和重要知識點是計數單位.教師首先構建一個彩色紙條的情境,以幫助學生初步理解小數和分數的關系以及小數的定義;然后通過設定一個正方形圖片的情境,以多種方式展現小數的含義,從而加深學生對小數的直觀理解.借助知識遷移來處理生活中的\"元、角、分”問題,使學生更加深入地領會小數的含義.
2.3創設探究式問題情境,實現數學高階思維進階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通過創設充滿探索精神的情境來活躍課堂氣氛,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引導他們主動投入研究的過程中,讓他們親身經歷知識的建立過程,同時理解知識間的相互聯系以及知識體系的架構.數學高階思維是在處理數學問題時必須具備的深層次思維技能.為了提高數學思維能力,學生需要在探索性問題情境中親自體驗數學化的過程,如經歷“特例一猜想一歸納一猜想一般結論一驗證或者證明一般結論\"的研究過程.在學生針對問題進行思考與討論時,激勵他們多多發問和深入思考,以此來提升他們的高階思維能力.例如,通過兩次實踐性探究,學生已經理解了小數定義和大小比較.通過在特定情境下引導學生尋找、剖析、處理問題,把實際的問題轉變為抽象的數學模型,從而深化學生對數學本質的理解.
2.4搭建數學模型情境,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在搭建數學模型情境時,教師應結合學生的生活經歷,將現實生活中與數學相關的問題帶進課堂,幫助學生將這些生活中的問題抽象為數學問題,形成合理的認知結構,進而在學習和生活中運用數學知識,感受數學的實用價值.教師應對數學推理教學給予足夠的重視,通過采用總結和比較的方式,讓學生體驗從具體到普遍的證明過程,理解數學的本質,建立數學知識體系.數學建模直觀地展示了如何用數學語言去描繪真實世界.它是通過在特定環境下提取數學問題,并試圖利用數學知識和技能去處理這些問題的方法.數學建模包括建立模型、求解問題、驗證結果和優化過程等步驟.在具體情境中,引導學生提取數學元素、確認關鍵要素并發現其相互關系,然后進行數學表達,使學生體驗完整的問題解決流程.例如,在“小數的意義和性質\"教學中,要引導學生全面理解整個單元,領會小數、分數和整數之間的本質關聯.在特定情境中,學生可以感受小數的生成過程,這實際上是通過增加計數單位來實現的,而且相鄰計數單位之間的進率是十.通過擴展數位順序表,對比分析小數、整數和分數的關系,學生能深入理解小數知識結構,并領會數的概念在本質上的一致性.
創設合適的情境能夠使課堂氛圍更加生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數學學習變得更加有趣味、有意義、有深度,進而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感受到快樂,體驗到數學的魅力,獲得成就感
2.5發揮數學情境教學育人素材,落實學科育人功能
在教學中,不僅僅要重視“教什么”,更要思考“為什么教”,妥善處理知識與價值之間的關聯.在開展數學課程時,教師應注重培養學生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學習觀和發展觀,理解數學的學科意義及其文化內涵,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通過評價引導育人方向,始終堅持以評價促進學生學習和教師教學的原則.在教學實踐中,教師應放棄\"唯分論”,針對不同類型的知識,運用各種評價方法,如書面考試、口頭問答、課堂觀察、課內外作業等,從多個角度對學生進行客觀且全面的評價.在構建教學情境的過程中,教師應深入探究課程資料所蘊含的人文情感、社會問題及經濟發展等要素,并以核心素養作為指引進行教學設計,從而實現學科育人目標.
3結語
在教學實踐中,小學階段普遍采用情境教學法,這種基于問題情境的教學方法,讓學生扎實掌握了數學知識,培養了學生的探究與創新能力.[2教師應結合自身的教學經歷和大量的課堂觀察,總結在日常教學過程中小學數學情境教學所遇到的問題.在未來的研究過程中,必須對全年級的數據進行更深入的分析和整理,以獲取有價值的信息.在研究方向上進一步拓寬教學方法融合,如在多元化的教學中應用情境教學,或者在項目式學習過程中探究情境教學.
參考文獻
[1]馬興陽.核心素養背景下小學數學情境教學實踐與思考以“小數的意義和性質”為例[J].新課程, .2024(7):67-69
[2]霍梅.“雙減”政策背景下小學數學情境教學優化路徑[J].第二課堂(D),2024(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