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弘揚和傳承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性日益凸顯.《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22年版)》(以下簡稱“新課標\"強調了數學教育中人文價值與育人價值的挖掘,提倡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的數學元素融入教學,以培養學生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同時,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于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以下簡稱“雙減”以及教育部辦公廳印發的《關于加強義務教育學校作業管理的通知》都指出,小學一、二年級不布置書面家庭作業,同時學校要創新作業形式,科學設計探究性作業和實踐性作業.如何在保障教學質量的同時響應新政、創新作業布置方式成了目前亟須解決的問題
“九九乘法表\"作為小學階段的一個重要基礎知識,是學生必備的基本技能之一,也是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感悟中國古代數學智慧的重要素材.如何在不布置書面作業、不增加學生負擔的基礎上,幫助學生更快理解乘法的意義和記憶乘法口訣,同時增強文化自信呢?基于項目的創新作業或許是這一難點的一個有效解決途徑.
1項目式學習的內涵
基于項目的學習(Project-BasedLearning)又稱為項目式學習,其理念源于杜威的“做中學”思想,一般以驅動性問題為導向,或者為了某個問題的解決而開展學習.[2學生在問題情境中探究問題,在有效的指導下自主尋求問題的解決方案,最后展示自己的項目學習成果.在這一過程中,學生充分發揮個人優勢,增強問題解決能力,并提升與同伴的交流與協作技能.此外,學生還能在活動中認識到數學與日常生活的緊密聯系,以及數學的趣味性,從而增強對數學學習的熱憂.
數學項目學習過程包括項目的準備階段、實施階段和總結階段.[3在整個項目開展過程中,不能僅僅依靠課堂教學的時間,而應該充分利用課余時間,并給學生留出更加充裕的思考與活動空間.因此,項目式作業不僅可以鞏固與延伸課堂教學,有效打破時間與空間的限制,而且作為創新的活動式作業,還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積極性與內在驅動力.
2基于優秀傳統文化的驅動性主題選取
在數學項目活動中,驅動性主題是不可或缺且至關重要的要素.根據新課標、教材、學情等因素選擇合適的驅動性主題是項目學習設計的第一步.
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基礎進行驅動性主題的選取,有利于促進學生主動參與教學活動并在活動中逐步發展核心素養,同時也能提高學生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九九乘法表”,又稱“九九歌”“九因歌”,是中國古代籌算中進行乘法、除法、開方等運算中的基本計算規則,沿用至今,已有兩千多年.乘法口訣是小學階段的一個重要基礎知識,是學生必備的基本技能之一.如圖1所示,九九乘法表與多個方面都有所關聯,具有豐富的背景.
圖1九九乘法表知識鏈接圖

3項目作業設計
在項目活動前,二年級學生已經學習了“表內乘法(一)\"和“表內乘法(二)\"兩個單元,理解了乘法的意義,感受到乘法與加法的聯系,體會到學習乘法的必要性,知道了乘法口訣的基本編制方法.這為后續數學項目作業的布置打下了基礎,
3.1作業任務設計
“我心里的‘小九九\"數學項目式作業包括以下三個任務.
任務一:九九乘法表中的知識和歷史.
問題驅動情境:早在春秋戰國時期,“九九乘法歌訣\"就已經開始流行了,我們明明是從“一一得一”開始背誦的,為什么要叫“九九乘法表”呢?九九乘法表從古至今有沒有什么變化?其他國家是不是也有九九乘法表呢?…請帶著這些疑問,通過上網查找資料、圖書館收集資料等形式,了解乘法口訣中的知識和歷史,并分析和整理
活動流程如下.
(1)查找資料.通過上網查找或者到圖書館查閱書籍的方式,了解九九乘法表的發展歷史和九九乘法表中的趣味知識.
(2)實地考察.在深圳市博物館有乘法口訣銘文磚.學生可以找一個陽光明媚的下午,約上同伴,去看看這塊一千多年前刻有乘法口訣的銘文磚.
(3)制作思維導圖.根據小組的活動發現,合作完成一份思維導圖.
(4)展示、宣傳成果.通過展示手抄報、宣講等方式,向二到四年級的學生介紹和推廣活動成果.
任務二:九九乘法表中的規律.
問題驅動情境:九九乘法表如此有趣且簡便,無論是“大九九\"還是“小九九”,其中必定還有許多規律吧,和你的小伙伴一起去探尋吧!
活動流程如下.
(1)思考討論.與小組成員一起討論,發現九九乘法表中的規律.學生可以橫著觀察、豎著觀察甚至斜著觀察.
(2)查找資料.通過上網查找或者到圖書館查閱書籍的方式,了解更多九九乘法表中的規律,
(3)實地采訪.采訪高年級的學生或者數學教 師、家長等,詢問他們對九九乘法表規律的了解 情況.
(4)制作手抄報.根據小組的活動發現,合作完成一份手抄報
任務三:記憶乘法口訣的方法和技巧.
問題驅動情境:通過任務一,想必你已經非常了解九九乘法表的重要性;通過任務二,你又發現了九九乘法表中的一些有趣規律,相信你已經知道了如何更快、更準確地記憶乘法口訣,請和你的組員一起分享、探索吧.
活動流程如下.
(1)交流探索.和組員一起找到在九九乘法表中容易記錯的地方,并討論如何更準確地記憶.(2)共同記憶.利用任務二中發現的規律,或者乘法算式的意義,交流記憶乘法口訣的技巧.(3)開展比賽.在小組內或者同年級的小組之間開展“口訣記憶”比賽,看看誰記得又快又準確!
3.2作業評價設計
數學項目式作業的評價方式應打破傳統作業的評價模式,參考項目式學習的評價模式,追求更加多元化與過程性的評價.例如,除了進行形成性評價外,教師可更多地采用學生自評、互評等方式進行評價.以該項目的自評為例,學生可利用表1,根據自身實際參與程度和同伴的反饋情況對自己進行以下五個方面的評價.
表1“我心里的‘小九九\"數學項目式作業自評表

4項目式作業成果
本次數學項目式作業在二年級學生中開展,學生熱情高漲,反饋良好.教師在二年級上學期第12周布置了該項目式作業,每6個學生為一組,第12周至第13周進行任務一,第14周至第15周進行任務二,第16周完成任務三,共花費20多天完成整個數學項目式作業,并根據項目安排分批在全校展示作業成果.
對于任務一,雖然各個小組的作業目標是一致的,但活動的過程卻是開放的.教師可以給出幾個可行的途徑,但要鼓勵學生能有自己的想法,為了解決同一問題采用更多樣的方案.學生在小組活動中充分發揮各成員的特長,分工合作完成任務.有的小組從網上搜集資料并整理,有的小組利用周末時間到圖書館查閱書籍,有的小組成員在家長的帶領下到深圳博物館參觀乘法口訣銘文磚.這體現了優秀傳統文化傳播媒介的多元化.[4]
各小組項目成果的呈現方式也豐富多彩,有的小組重點介紹“九九乘法表”名字的由來;有的小組以時間線的方式介紹“九九乘法表”的發展進程;有的小組發現了乘法口訣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如“不管三七二十一\"的俗語故事、西游記中唐僧師徒四人歷經“九九八十一難”孫悟空在八卦爐里經歷了“七七四十九天\"等;還有的小組能夠對比中國與外國對于乘法的計算方式,總結出中國九九乘法表的簡便之處.在完成這一項目式作業的過程中,學生搜索和分析資料的能力得到了提升.
有了任務一的鋪墊,學生對于九九乘法表有了更深的了解和更濃厚的興趣.各個小組在任務二中都能在積極討論和探索的環境中尋找九九乘法表中的規律.在教師有意識地引導下,最后不同項目小組也歸納出了許多不同的規律,如有小組發現了9的乘法算式的規律,即9的乘法算式的得數,個位上的數字與十位上的數字之和都是 g31×g=10-1,2× g=20-2,3×g=30-3,…,9×g=90-g ;有小組通過橫著看、豎著看、斜著看發現了行列中的規律,
在任務二的初始階段,學生因初次接觸九九乘法表而出現認知障礙.經過教師的提示以及引導,學生漸漸地能夠舉一反三,類比地提出自己發現的規律.即使是在我們看來顯而易見的規律,但對于二年級的學生來說,已經是他們自身非常大的突破了,只要言之有理,教師都應給予肯定.有了教師的肯定與贊賞,學生對于九九乘法表的興趣逐漸加深,對自我的認同感與對數學學習的興趣都空前高漲,這也是他們以后遇到數學難題能夠多方位思考、不輕易放棄的動力.
對于任務三,各小組通過九九乘法表中的規律以及小組成員間的溝通,總結了多種記憶方法,如“理解記憶法”\"故事記憶法”\"對比記憶法”\"游戲記憶法\"等,并開展了“口訣記憶\"比賽,
任務三既是一個新的項目式作業又是一個展示環節.該環節中,學生的分享欲望得到了充分釋放,歸納總結能力與數學交流能力得到了極大的提升.不善言辭的學生在小組成員的帶動下漸漸地參與討論,過去對數學不自信的學生也在交流氛圍的激勵下積極討論.
5 項目式作業成效
以數學項目學習形式開展的創新作業充分達到了作業的基本目標,使所有學生都能靈活運用乘法口訣,并且有許多新收獲.
5.1數學作業基本成效
以“基于項目的創新作業”為契機,不僅僅讓學生在輕松的氛圍中完成“作業”,更在完成作業的過程中主動“再學習”.建構主義認為,學生的學習需要在一定的情境中通過交互自行建構,而數學項目學習為學生提供了這樣的探究環境與學習機會,使學生對知識的理解達到一個更高的層次,為學生營造一種促進理解的學習文化[5],更有利于學生對知識技能的鞏固與深化.
該創新作業以項目式學習的方式開展,使學生的多個數學核心素養都得到了提升,如數感、運算能力、推理意識與能力、應用意識、創新意識等.在此過程中,學生多方位、多角度地分析了九九乘法表中的規律,通過不斷心算、估算、判斷數值大小、認識局部與整體的關系等,提升了數感.
5.2項目式作業成效
數學知識并非只存在于課本之中或教室之內.學生應走出課堂,走進生活,了解知識的來龍去脈,發現數學的趣味橫生,感受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系.本次項目式作業是學生真正建構數學知識體系的載體,更是連接學生與數學的紐帶.活動結束后,不少學生表示項目式作業比傳統紙面作業更加有趣且有效,自己的團隊合作意識、探究能力都有了相應的提高.
5.3融入優秀傳統文化成效
教材中缺乏關于“九九乘法表”歷史的介紹,因此學生普遍只是生硬地背誦口訣,不知其起源,更不知道其對數學的意義.通過該項目式作業,學生在
活動過程中,增強了文化自信,提高了民族認同感,這有利于弘揚與傳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6結語
實踐證明,學生能在教師和父母的引導下,順利完成項目式學習形式的創新作業,并獲得良好的成效.小學數學項目式作業設計一定要符合小學生的認知水平.[6在前期準備階段,教師要思考學生在活動中需要用到哪些數學知識;布置作業時,安排由易到難、層層遞進的任務,列出參考步驟,使學生更好地理解任務的目標;在項目式作業進行過程中,教師要時刻了解各小組的進度并及時提供幫助,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22年版)[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22.
[2]何聲清,綦春霞.國外數學項目學習研究的新議題及其啟示[J].外國中小學教育,2018(1):64—72.
[3]徐斌艷,黃健,李沐慧,等.數學素養與數學項目學習[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21.
[4]童莉,曹文棟,李健.中華優秀傳統數學文化:概念詮釋、價值體現及教學融入[J].課程·教材·教法,2024(5):117-123.
[5]徐斌艷.學科教學中學習文化的培育J].開放教育研究,2007(4):19-22.
[6]林采露,黃健.小學數學項目學習的設計與實施——以“密鋪”主題為例[J].小學教學(數學版),2021(5):47-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