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22年版)》對教學評價尤為重視,強調:“根據學生年齡特征,評價結果的呈現應采用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的方式,關注每一名學生的學習過程.”[1目前,國內外專家對陶行知的教育思想進行大量的探索和實踐,但大多集中于生活教育、鄉村教育等話題,關于教育評價思想的研究很少.[2基于此,本文在闡述陶行知教育評價思想的基本內涵和分析小學數學教學評價現狀的基礎上,就如何將陶行知教育評價思想有效應用于小學數學教學評價進行探析,旨在建立一種更為科學、全面、多元化的評價方式[3],從而更好地發揮評價引導、診斷和育人功能,更有效地提升學科育人目標的達成度.[4]
1陶行知教育評價理論的內涵闡釋
陶行知,這位被譽為“偉大人民教育家”的思想家,其包容性極強的教育思想在中國近現代教育史上占據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其中,他的教育評價理論更是獨樹一幟,為教師提供極其寶貴的啟示.
1.1提出“生活即教育\"的評價標準
陶行知認為教育應當緊密貼近生活,教育的內容、方法和目的都應與生活緊密相連.因此,在評價教育效果時,他主張從生活的實際出發,判斷教育是否真正滿足生活的需要,是否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這種評價標準打破了傳統教育脫離生活、片面追求書本知識的端,使教育更加貼近現實,更加具有生命力,
踐能力.具體來說,評價一個學生的優劣,不僅要看其知識掌握的程度,更要看其是否具備獨立思考、勇于探索的精神.這種評價原則鼓勵學生大膽質疑問難、勇于創新創造,為培養新時代的優秀人才奠定堅實的基礎.
1.2強調\"創造教育\"的評價導向
1.3踐行“平等、公正\"的評價原則
陶行知認為教育的目的在于培養學生的創造力.在教育評價中,他尤為注重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
陶行知主張摒棄封建主義的等級觀念,以平等、公正的態度對待每一個學生.他針對不同的教育評價項目,提出要合理選用恰當的評價方法.具體要做到\"五個結合”:相對評價與絕對評價相結合、自我評價與他人評價相結合、定量分析與定性分析相結合、過程評價與結果評價相結合、學校評價與社會評價相結合.
2小學數學教學評價的現狀分析
隨著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深化和推廣,廣大教師深刻認識到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評價體系,以及科學解讀與合理運用評價結果的理論意義和實踐價值.在實際教學中,小學數學教學評價體系也相對完善,能夠發揮評價的導向、診斷、激勵和改進作用.然而,如果以陶行知教育評價思想來衡量與分析,不難發現當下小學數學教學評價的發展還面臨諸多挑戰,尤其存在以下問題.
2.1呈現以偏概全的評價特征
傳統的小學數學教學評價過度依賴考試成績,將分數作為衡量學生學習成果的主要標準甚至唯一標準.這種以偏概全的評價特征忽視學生在學習中的努力和進步,無法全面反映學生的實際學習狀況.每個學生都有其獨特的學習方式和節奏,但單一的分數評價卻難以體現這些差異,導致評價結果往往片面且不準確.
2.2忽視正向激勵的評價功能
教學評價不僅是衡量學生學習成果的重要手段,還是激發和引導他們從內心深處產生對學習的熱愛和追求.然而,當前的小學數學教學評價,卻經常忽視正向激勵的評價功能,而更多的是關注學生的錯誤和不足,很少對他們進行肯定和鼓勵.這種評價方式容易挫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他們產生挫敗感和厭學情緒,
2.3缺乏創新創造的評價導向
創新創造是教育培養的重要目標之一.然而,當前的小學數學教學評價,卻缺乏創新創造的評價導向.傳統的評價方式往往側重于考查學生對知識點的記憶和理解,而忽視對學生操作、思考、交流、創意等方面表現的考查.這種評價方式限制了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的發展,不利于培養他們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3陶行知思想下的小學數學教學評價策略
評價策略不僅是衡量教學質量的“標尺”,更是挖掘學生學習潛能的“鑰匙”[5在陶行知教育評價思想下的小學數學教學評價,需要教師在評價設計和實踐時,深入挖掘陶行知教育評價思想的當代價值,并將其精髓運用到小學數學教學評價的實踐中,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生活化、創造性評價,并讓學生成為評價的主人.
3.1回歸數學本真,使評價充滿生活化
3.1.1評價內容注重情境性
數學不僅僅是數字和公式的堆砌,更是解決日常生活問題的工具.在評價學生的學習成果時,教師應設計與學生生活緊密相連的數學情境.例如,在教學“時、分、秒\"這一知識點時,可以設計這樣的評價任務:讓學生記錄自己一天中的作息時間,并計算各項活動的完成時間.這樣的評價方式,不僅能夠考查學生對時間的認識和計算能力,還可以讓他們在實踐中學會科學、合理地規劃時間,真正做到將所學的數學知識應用到實際生活中去,促進其對知識本質內容的理解.[6]
3.1.2評價方式注重實踐性
傳統的紙筆測試往往難以全面反映學生的數學學習情況和能力水平,為了讓學生更加直觀地領略數學的魅力,教師應探索更具實踐性的評價方式.例如,在教學“長方形周長\"這一知識點時,教師可以通過開展校園測量活動,引導學生走出教室,動手測量校園內國旗臺、主席臺等各種長方形的邊長,并據此計算出它們的周長.這種通過親身實踐的評價方式,能夠讓學生更深人地理解長方形的概念和周長的計算方法,同時還使他們在實踐中體會到數學的應用價值.
3.1.3評價反饋注重生成性
在評價過程中,教師應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進行反饋與指導.例如,在教學“購物”這一知識點時,可以精心策劃模擬購物場景,讓學生靈活運用所學知識.活動結束后,教師應即時進行生成性評價:既要表揚學生的閃光點,如理解人民幣元、角、分之間的關系,掌握購物的計算方法等;同時也中肯地指出存在的不足,如計算購物所需金額和找零時不夠熟練,或是靈活應用購物計算方法解決實際問題能力有待提升,并據此提出切實可行的改進建議.這樣的評價方式,能夠讓學生更加清晰地認識自己的學習狀況,從而有針對性地提升數學能力.
3.2注重創新思維,使評價彰顯創造性
3.2.1設計開放式的評價任務
設計開放式的評價任務,是激發學生創新思維的關鍵方法和途徑.這類任務往往沒有固定的答案,鼓勵學生從不同角度、運用多種策略去解決問題.例如,教師設計“小明有十元錢,他需要購買文具用品,請列出所有可能的購買方案,并計算每種方案的總價\"題目.這樣的任務不僅可以考查學生的加減運算能力,還能夠促使他們思考如何組合物品、如何優化購買方案等.教師則通過評價學生提出的方案數量、方案多樣性與創新性,有效地評估他們的創新思維能力.
3.2.2采取探究式的評價策略
為拓展小學數學教學評價空間,教師可以將數學知識融入探究式活動中.例如,設計“數學小偵探\"游戲,讓學生在扮演偵探角色、尋找線索并在解決問題過程中汲取創新智慧,靈活運用四則運算.在這種以數學思考與合作為核心的數學游戲中,不僅可以讓學生充滿激情地進行思考和探索,使數學學習變得生動有趣,而且能夠有效地評價學生的計算能力、邏輯思維能力、問題解決能力、合作精神、交流溝通能力,使學生在合作探究中提升數學應用能力.
3.2.3開展競賽式的評價活動
為促使學生在數學學習中保持開放思維,教師可以巧妙地融入競賽式的評價活動.例如,舉辦一場“數學解謎創意大賽”,其中設計“小杰摘了二十個蘋果,給小宇一些后,兩人蘋果總數為五十個.那么小杰給了小宇多少個蘋果?有多少種不同的解題方式\"的謎題.鼓勵學生分組討論,通過畫圖或列方程等方式來尋找答案.在評價過程中,教師不僅要關注學生得出答案的速度和準確性,更要重視他們的解題思路是否具有創意性,以及小組成員之間能否有效地協作解決問題.
3.3突出主體地位,讓學生做評價主人
3.3.1引導學生參與評價過程
基于陶行知的教育評價思想,評價應能夠更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潛力,使其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為凸顯這一理念,關鍵在于引導學生積極參與評價過程.例如,在教學“組合圖形的面積計算”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面積計算接力賽,各小組負責計算不同圖形的面積計算,并明確評價標準.賽后,讓學生依據標準,自主評價各小組計算的準確性和速度.通過這種方式,學生不僅了解到知識技能的形成過程,學會如何正確學習,還通過深入理解評價標準,學會客觀、公正地評判他人的學習成果,從而在實踐中培養和發展批判性思維
3.3.2引導學生進行自我評價
自我評價在小學數學教學評價中占據重要地位.教師可以借助具體教學實例,引導學生進行自我評價.例如,在學習“長方形周長\"這一單元后,教師可以鼓勵學生撰寫自我評價報告,回顧、總結自己的學習亮點,如能夠熟練掌握周長的計算公式,并靈活應用于解決實際問題.同時也誠實地指出自己的不足之處,如計算時出現錯誤或理解概念時存在困惑等.此外,學生還應規劃今后的學習計劃,明確知識、方法、情感與態度,有目的地提升目標.這樣的自我評價,不僅能夠提升學生的自我認知能力,還可以激發學生更積極主動地投入后續的學習、探索中.
3.3.3鼓勵學生對教師進行評價
鼓勵學生對教師進行評價,是教學創新與質量提升的關鍵.這既可以幫助教師及時了解學生的學習需求和困惑,也能夠增強學生的參與感、自信心和主人翁意識.教師可以通過設計開放性的問題,如“今天講解的哪個數學知識點最吸引你?它在生活中有何應用\"“對教學方法有何建議?怎樣改進能夠助你更好地理解數學概念”,以此激發學生的思考,鼓勵他們勇敢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這樣的評價方式,能夠讓教師及時收集到學生的真實反饋,精準調整教學策略,提升教學效果.同時,也為課堂教學注入更多活力,促進師生共同成長.
4結語
教學評價是小學數學學習過程中不可或缺的階段性評析,將陶行知教育評價思想應用于小學數學教學評價,有助于踐行“生活即教育\"的評價標準、堅持“創造教育\"的評價導向、貫徹“平等、公正\"的評價原則,構建學生、教師和課程三方共同發力、協調發展的新型評價體系.小學數學教師應在陶行知教育評價理論的指引下,針對評價存在的問題,從回歸數學本真、注重創新思維、突出主體地位三個層面入手,多維度優化評價思路、評價內容、評價策略、評價方式,使教學評價真正成為小學數學課堂走進“春天”洋溢人文情懷的重要舉措[,真正達到用學習關聯評價,用評價促進學習[8,實現全面育人的目標.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22年版)
[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22.
[2]申國昌,白靜倩.陶行知的教育評價思想與實踐[J].南京曉莊學院學報,2023(1):22-29.
[3]劉梅英.陶行知教育評價理論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評價中的應用探究[J].生活教育,2024(25):70-72.
[4]石海飛,朱玉紅.基于證據的小學數學教學評價意蘊價值與實踐路徑[J].遼寧教育,2024(11):12-15.
[5]徐芹媛.“雙減”背景下小學數學課堂學習評價策略探析[J]數學之友, .2024(20):84-85+88.
[6]孔忠偉,周達.基于表現性評價的小學數學單元習題的設計與評估[J].中小學教師培訓, .2024(2):63-68.
[7]王吟.小學數學學業質量評價:主體、策略和方法[J].教育與裝備研究,2024(8):15-19.
[8]莊惠芬.小學數學跨學科主題學習表現性評價的策略[J].教學與管理,2025(2):64-67.